大班科學教案:它們都是魚嗎教案及教學反思

大班科學教案:它們都是魚嗎教案及教學反思

  作為一名教師,時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總的組織綱領和行動方案。那要怎麼寫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大班科學教案:它們都是魚嗎教案及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活動目標:

  1、瞭解魚類的主要特徵。(身體表面有鱗,用鰓呼吸,靠鰭運動,用卵繁殖後代,終生離不開水)。

  2、學習分辨魚類和非魚類,並說出理由。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

  幼兒對於鯽魚和金魚已經有了充分的觀察,積累了一定的經驗。

  2、物質準備:

  《小朋友的書》、金魚和鯽魚的手偶各一個、人手一張指示牌,正面笑臉,反面哭臉。

  活動過程:

  一、故事匯入

  ——《鯽魚搬新家》的故事。

  二、找出鯽魚和金魚的共同特徵

  ——透過比較在黑板上羅列出鯽魚和金魚的共同點。

  ——及時幫助幼兒歸納總結出魚的特徵。

  三、辯論賽:它們是魚嗎?

  ——提出問題:烏龜魚是魚嗎?幼兒舉牌回答,笑臉表示肯定,哭臉表示否定。

  ——請幼兒分成左右兩隊坐,雙方各自陳述自己的理由,直至說服對方,得出正確的結果。

  ——教師播放烏龜生活習性的影片幫助孩子理解為什麼烏龜不是魚。

  ——提出新的問題:墨魚是魚嗎?再次辯論,結束後播放影片請幼兒瞭解。

  四、《小朋友的書—動物王國》

  ——小朋友,你認識這些水中生物嗎?哪些生物你覺得不是魚類呢?說一說你的原因。

  活動延伸:

  請你再去收集資料:還有哪些"魚"其實不是真正的"魚"。

  活動反思:

  1、教師準確把握孩子已有的經驗

  科學活動是嚴謹的,孩子的思維也是嚴謹的.,往往孩子在思考問題的時候都是綜合運用已有的經驗進行遷移整合來進行的,因此我們在設計一個科學活動的時候,為幼兒提出了一個任務讓幼兒去完成,作為教師,一定要考慮到這個任務涉及到那些方面的,孩子是否有這方面的經驗,如果沒有,前期要進行鋪墊活動,循序漸進的進行,不要一下子佈置出難度較大的任務,孩子的經驗少,那麼成功的機率會很小。例如讓幼兒概括魚類的基本特徵,以孩子當時的經驗,能零星地表達,但是缺乏自主探索的積極性。而老師準備了鯽魚、金魚的圖片,對比鮮明,給予幼兒充分觀察鯽魚、金魚的過程,因此幼兒在認識鯽魚、金魚的基礎上,能根據圖片自主探索,尋找魚類的主要特徵。活動中,由於有一定地鋪墊,這樣,孩子新的經驗不是很多,這樣更便於孩子總結、歸納、內化自身的經驗。

  2、活動中教師注意資料的積累

  科學活動的資料積累是很重要的,一方面要培養幼兒自己進行記錄的能力,一方面教師要加強資料積累的意識,資料的積累可以是多種方法的,照片、錄影、錄音、談話記錄,甚至是孩子操作的原始材料都是儲存的資料,例如,教師準備了記錄表,在幼兒闡述觀點時,及時將幼兒的表述記錄,教師一一展示幼兒的表達,既讓幼兒獲得成功感,又激烈了其他幼兒表達的積極性。由於教師的記錄,有意識第將活動的過程進行展示,這樣孩子很快就可以回憶已有的經驗,便於幼兒分析歸納提煉總結內化經驗。因此在後面環節中,幼兒才能有效運用記錄表中的內容,分辨魚類和非魚類。

  活動中,我透過這兩點策略的運用,幼兒能初步分辨魚類和非魚類,並且能用自己的語言表達理由。最後在“小蝌蚪是魚嗎”新的問題中,我引發幼兒繼續探索,自己去尋找答案,進一步激發幼兒探索的慾望,培養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