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中班數學優秀教案《過家家》含反思

幼兒園中班數學優秀教案《過家家》含反思

  作為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案,透過教案准備可以更好地根據具體情況對教學程序做適當的必要的調整。教案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幼兒園中班數學優秀教案《過家家》含反思,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教學目標:

  1、透過"圖形分家"的操作活動,繼續讓幼兒學習按圖形片的顏色或形狀或大小等特徵進行多次分類的方法。

  2、發展幼兒觀察比較、積極思維及動手操作的能力。

  3、在感受歌曲的基礎上,理解歌曲意境。

  4、藉助圖譜記憶歌詞、學習歌曲。

  教學重點與難點:

  學習分類的方法

  教學準備:

  教師:大轉盤一個,圖形操作材料一套。

  幼兒:人手一份圖形操作材料。

  教學方法:

  愉快教學法遊戲法

  教學過程:

  一、開始部分

  組織教學,師、生相互問好。

  二、基本部分

  (一)、初次嘗試遊戲"圖形寶寶分家"

  1、觀察分類材料:看看盤子裡有些什麼?(有許多圖形寶寶)師:今天老師要和你們來玩一個"分家家"的遊戲。

  2、交代遊戲名稱與規則:

  師:圖形的家在哪裡?(處示盤子)分成幾家?(兩家)

  師:分的時候有要求,把相同的寶寶放一家,等一會兒把老師給你的圖形寶寶分完,分好了取個名字記在心裡,待會兒告訴老師。

  3、幼兒操作"給圖形寶寶分家"。

  4、討論:你們是怎麼分的?

  (請幾位幼兒走上來,師幫其操作結果貼出來)和他一樣的有沒有?

  小結:分家家,可以根據圖形的顏色來分成兩家,可以根據形狀分成兩家,還可以根據大小分成兩家。你們還想再試一次嗎?

  (二)、再次嘗試:

  1、要求:等一會兒分家家的時候要求不一樣了,再取兩個好聽的名字,要和現在的名字不一樣。

  2、幼兒操作提示:第一次怎麼分的,第二次要分的不一樣。

  3、討論:第一次怎麼分的,第二次怎麼分的?(請1—2名幼兒)請幼兒和旁邊的幼兒相互講講自己分的結果。

  (三)、提高嘗試:遊戲"大轉盤"師:老師這裡還有很多好看的圖形。(師分盤子)請你們用小眼睛看,誰的小眼睛亮?看看這些圖形一樣嗎?(不一樣),哪裡不一樣?(形狀、顏色、大小)

  1、師:老師要和你們玩大轉盤的遊戲,我們要和電視裡的叔叔阿姨一樣看標記拿獎品,轉盤上的針指向哪個圖形,就請你拿一個和它一樣的。我們先來試試:"快樂大轉盤,大家一起玩。"看看,請你拿什麼樣的圖形呀?(幼兒集體進行3—4次)

  2、進行比賽:看誰拿得又快又對?

  3、增加難度:看看這個轉盤和剛才有什麼不一樣?(大小)哪些大,哪些小?拿好了舉在手裡

  4、比賽:四個人一個隊,小羊、小兔、小猴、小熊,哪一個隊的小朋友都拿得又快又對,老師送你一朵小紅花。(還要幫隊裡的其他小朋友一起檢查一下,有沒有拿錯的)反覆嘗試4—5遍。

  (四)、教師組織幼兒看書上的`圖,完成練習。

  三、結束部分

  師:今天我們玩了圖形寶寶分家的遊戲和大轉盤的遊戲,你們還想玩嗎?(告訴幼兒以後再玩)。

  教學反思:

  本次活動選取幼兒遊戲中常玩的“圈圈”為題材,鼓勵幼兒探索圈圈的不同玩法,進而練習邊跳邊轉身的方法。而且對幼兒的運動能力有了一定的挑戰性。整個活動幼兒積極參與,學習了各種各樣的跳圈方法。但活動中只一對一傳授幼兒轉身辦法,可以讓幼兒用各種各樣的方法轉身,加大幼兒轉身跳的難度,讓幼兒都試一下轉身跳。活動中對於部分能力弱的幼兒還應加強指導。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