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實和種子的形成教案

果實和種子的形成教案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教案,透過教案准備可以更好地根據具體情況對教學程序做適當的必要的調整。那麼你有了解過教案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果實和種子的形成教案,歡迎閱讀與收藏。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描述果實和種子的形成過程,認識傳粉和受精是子房發育成果實、胚珠發育成種子的必要條件。(重點、難點)

  能力目標

  1.結合花粉粒萌發和受精,以及果實和種子形成等知識,培養學生科學探究能力及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邏輯思維能力;

  2.透過學習果實和種子的發育過程,使學生繼續樹立事物是發展變化的觀點。

  教材和學情分析

  植物的果實與種子是我們的主要的食物,果實與種子的形成是與生活聯絡非常密切的知識。生活中時時接觸果實和種子,學生從生活中獲得了許多感性知識,但一定有這樣的疑問:這些果實或者種子是怎樣來的?它們為什麼會長成這個樣子?本節教材安排了“果實和種子的發育”透過本節的學習,“探究果實發育過程中的體積的變化”的實驗活動,在強化感性認識的基礎上,鍛鍊學生觀察和探究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

  課前準備:製作課件;學生提前一週進行相關探究實驗準備及預習工作。

  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及時間安排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計意圖

  溫故而知新3分鐘1.概述受精的過程?

  2.什麼叫有性生殖?

  引導學生根據問題進行回憶,教師及時給予學生鼓勵性的評價學生回憶、給出準確、規範的答案將複習舊知常態化,從而強化知識的識記和落實。

  創設情景

  激發興趣

  3分鐘大家每天餐桌上有哪些食物?

  (引導學生根據問題進行回憶)

  進一步提出問題:他們大都來源於什麼?

  果實和種子是怎樣形成的?

  教師及時給予學生鼓勵性的評價,匯入課題。學生根據問題進行回憶(米飯、黃瓜、饅頭、芹菜……)

  (學生:他們大都來源於植物的果實或種子。)

  在表述交流過程中,嘗試說出自己的結論利用日常生活中的現象為學生創設問題情境,從而引導學生積極思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的感性認識比較豐富,為教學開一個好頭。

  引導探究層層推進6分鐘過渡:那麼植物開花,完成傳粉受精以後,又是怎樣形成果實和種子的呢?這節課我們就一塊來探究《果實和種子的形成》第1課時。

  板書:

  第三節果實和種子的形成1

  果實和種子的發育

  教師出示學習目標

  觀看動畫:傳粉、受精後,花萼、花冠、雄蕊及雌蕊的柱頭和花柱的變化,雌蕊的子房逐漸膨大起來

  問:花在傳粉和受精作用完成後,花的各個部分將會發生什麼變化?

  在傳粉和受精作用完成以後,以及雌蕊一般都逐漸凋落,雌蕊的卻繼續發育

  教師講解:完成雙受精後,花的其他結構逐漸萎蔫,只剩下雌蕊的子房。由子房發育成果實。果實在生長中有什麼規律嗎?

  學生要根據動畫的內容和身邊的例項及教材的學習等積極回答教師的問題

  讓學生明確本節課學習任務

  透過多媒體直觀展示使學生知道花在傳粉受精後雄蕊和雌蕊的各部分結構會發生怎樣的變化。為下一步學習打下基礎。

  組織交流

  點撥建構

  15分鐘過渡:

  果實在發育過程中體積是不是每天都增長的一樣呢?下面我們來看一個探究活動(課前提前一週探究)

  探究活動:探究果實發育過程中體積的變化(步驟見附錄一)

  [探究活動呈現]:學生交流

  提出問題:在發育過程中,果實每天膨大的體積是相同的嗎?

  做出假設:在發育過程中,果實每天膨大的體積是不同的。

  制定計劃:

  1.材料用具(選擇易測量的植物幼果,茄子)

  2.方法步驟(使用排水法測量)

  3.觀察記錄表(記錄觀察結果)

  時間

  體積第1天第2天第3天……第6天

  實施計劃:各小組每天6點測量幼果的體積並及時填寫記錄表,六天後繪製出果實發育的體積變化曲線圖。如圖:一組幾位同學選擇了兩朵黃瓜雌花,堅持每天定時測量果實的體積,並繪製了果實體積變化曲線

  第一組繪製圖

  得出結論:

  表達交流

  教師引導學生小結:

  透過做這個實驗你們小組有什麼收穫?

  教師提出問題:

  完成雙受精後,花的其他結構逐漸萎蔫,只剩下雌蕊的子房。由子房發育成果實。子房的各個部分會發育成果實或種子的哪一部分呢?

  1、探究、討論交流:

  (1)同位的同學合作,對照課本13頁圖,解剖自己帶的辣椒和西紅柿的果實,說一說從花到果實的變化和發育。

  (2)各小組一起觀察自己帶來的果實或種子,認識哪些是果實?哪些是種子?說說這些果實或種子是怎麼形成的。

  思考討論:

  (1)桃、向日葵等植物,每個子房裡只生一個胚珠,每個果實裡只有一粒種子;有很多植物,每個子房裡有多個胚珠,果實裡就有多個種子。那麼,胚珠和種子在數目上是什麼關係?子房裡的每個胚珠都能發育成種子嗎?

  (2)我們經常看到,扁豆或大豆的豆莢中,本來應該長有種子的地方空著,這是什麼原因?

  3.根據學生討論的問題,教師重點講解子房和胚珠相應結構的變化。並指導學生將果實各部分與子房各部分結構對應起來。(板書如下:)

  子房壁→果皮

  子房

  珠被→種皮果實

  胚珠受精極核→胚乳種子

  受精卵→胚學生利用一週時間

  完成探究活動並記錄詳細的結果,課堂上共同呈現表達與交流。

  學生交流回答。

  學生根據小組的實驗過程,進行闡述

  在發育過程中,果實每天膨大的'體積是不同的。

  各個實驗小組派出代表對實驗過程進行彙報,由其他學生對實驗過程進行評議,對實驗結果進行分析,從而得出結論。

  學生自帶辣椒和小刀和其他果實和種子

  學生分析、討論

  學生記錄到課本上並記憶透過課前預習,讓學生對本課知識進行自主探究,為學習新知識

  做好鋪墊。

  透過學生感興趣的問題進行探究,用所學知識解釋某些生活、生產問題,提高學生應用知識能力。並激發學生進一步思考,提高學習興趣。

  實驗的目的是讓學生了解對於這樣的問題應該用什麼樣的方法研究,學會透過對資料的分析和處理獲取第一手資料,然後進行實驗分析,得出結論。所以本實驗注重對類似研究方法的指導。

  透過交流討論可以提高學生交流表達的能力和分析問題的能力,而讓學生用流程圖表示發育過程,讓學生動態認識子房各部分結構如何發育成果實的相應結構,明確果實形成的基本事件。並歸納子房和胚珠結構和演變結果,使知識系統化、整體化,可以培養學生的總結歸納能力。

  利用“描述和說明”,讓小組成員互相檢查知識的掌握情況,並鞏固知識及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知識整合

  遷移應用

  8分鐘過渡:同學們這節課表現的非常出色,老師也為你們感到驕傲。大家來反思一下:本節課你有哪些收穫?還有哪些疑惑?

  果實和種子的形成過程:

  花的結構中發育成果實。其中的發育成果皮種皮由發育而成;其中的發育成種子

  胚由發育而成;胚乳由發育而成

  果實和種子的形成標誌著一株植物體生長髮育歷程的完成。

  1.“我來描述”和“我來說明”收穫:

  各小組成員在小組中共同描述從傳粉到形成受精卵的過程;共同說明種子和果實各部分來源。

  2.質疑和解疑:

  小組成員在小組中提出疑問,組內合作,集思廣益,優勢互補,共同提高。

  採用組內質疑和解疑,鼓勵學生自主質疑,大膽發問,有利於知識的延伸和優勢互補,養成合作學習的習慣。

  回顧小結整節課的知識點,使之系統化、條理化。由此得知:果實和種子的形成標誌著一個生活史歷程的完成。

  課堂達標檢測題及課下作業

  5分鐘看你棒不棒!!!

  1、綠色開花植物在完成受精作用後,所形成的受精卵將發育成?

  A.種子B.種子的胚C.果皮D.果實

  2、西瓜籽和葵花籽分別是由花的哪一部分發育成的?

  A胚珠、子房B子房壁、子房

  C子房、胚珠D胚珠、受精卵

  3、在果實的發育過程中,由於細胞的不斷,雌蕊的逐漸膨大,發育成。

  4、有一個描述花生的謎語說:“麻屋子,紅帳子,裡頭住著白胖子。”

  麻屋子指是由發育來的,

  紅帳子指是由發育來的。

  白胖子指是由發育來的。

  課下作業

  完成生物助學16頁

  學生根據所學知識,學以致用。

  學生獨立自主完成,課堂檢測要及時互糾。透過練習加強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同時培養學生的答題速度和規範,將學習延伸到課下。

  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提出明確的完成目標。

  板書設計:

  教學反思:

  1.本節課成功的完成了教學目標,達到了教學目的。更重要的是:採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極大的調動了學生學習生物學的興趣,使學生體會到生物知識與生活的密切聯絡。特別是透過課外探究實驗,在學習生物知識的同時學生的思維能力、合作能力和表達能力得到了提高。學生的團體協作意識得到了加強。

  2.充分體現了新課標的精神,在授課中圍繞學生思維我採用講授與小組討論相結合的啟發式教學,充分體現了教為主導,學為主體的教學思想,學生的學習方法也發生了很大變化:由被動學習轉為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時間

  體積第1天第2天第3天……第6天

  毫升

  3.課堂教學要講求實效,所以本節教學中的探究活動我提前一週佈置讓學生自己根據探究實驗的步驟去完成探究過程,來提高課堂效率。

  存在的問題:

  1.探究活動提前一週佈置讓學生自己根據探究實驗的步驟去完成探究過程,小組的個別同學沒有真正瞭解探究的方法和實質,不能靈活運用。

  2.在小組討論過程中個別學生表現不積極,不敢發表自己的見解,不願思考,自信心不足,積極性調動不起來。

  在今後的教學過程中,探究活動多時,要控制好各個環節的時間,才能做到收放自如;在學生討論時,要注意觀察學生的討論情況,加強引導。除了注意這幾個問題,我想同時加強學生的自評意識和互評意識。以便進一步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應該多啟發、多鼓勵,增強學生學習興趣和自信心,放手給學生,使他們主動學、樂於學。

  附錄一

  探究活動:探究果實發育過程中體積的變化

  課前提前一週讓學生閱讀課本12—13頁,完成下列活動。

  材料用具:易於測量幼果的植株(如茄子、黃瓜等),清水,量筒,燒杯等

  方法與步驟:

  (1)以小組為單位,選擇易測量的果實幼果(如茄子、黃瓜等)

  (2)採用排水法,每天定時測量幼果的體積。測量時不要傷害幼果和枝葉,連續測量一週以上。

  (3)設計觀察記錄表。

  (4)嘗試繪製果實發育的體積變化曲線,並說明在什麼時期發育最快?

  (5)你們組的實驗結果與其他小組的相同嗎?若不相同,試分析其原因。

  (6)你認為還可以採用什麼方法探究果實發育過程中體積的變化?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