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中秋節社會教案

認識中秋節社會教案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可能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教案是教學活動的依據,有著重要的地位。那麼你有了解過教案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認識中秋節社會教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認識中秋節社會教案1

  活動目標:

  1、知道中秋節是中國傳統的節日,有賞月、吃月餅等習俗。

  2、大帶小,嘗試用搓、揉、團、壓的方法制作出月餅,掌握收口揉圓的方法和印花按壓的力度。

  3、透過“大帶小”活動,體驗長大了的自豪感和責任感及一起製作、品嚐月餅的快樂。

  活動準備:

  1、提前瞭解中秋節的來歷和習俗。請家長帶領幼兒去超市,瞭解月餅的種類、製作材料及包裝等。

  2、嫦娥奔月、后羿射日、吃月餅、賞月等中秋節課件。

  3、油麵、餡料、月餅模具、帽子、圍裙,桌布等。

  4、洗淨雙手,做好桌面、器具的消毒工作。

  5、背景音樂:《爺爺為我打月餅》

  活動過程:

  一、中秋到,道中秋。

  1.大班小朋友分組向對口班級中小班弟弟妹妹們介紹中秋節的來歷、傳說和古老的民間習俗。播放:“嫦娥奔月”、“后羿射日”吃月餅、賞月的中秋課件。

  教師小結:中秋節的習俗很多,形式也各不相同,但都寄託著人們對生活無限的熱愛和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2、說說自己見過的月餅。

  教師出示課件,從形狀、圖案,餡兒、包裝等方面進行小結。

  二、引導幼兒觀察月餅的製作步驟,大帶小一起製作月餅。

  1、一起討論:我們可以用什麼方法制作月餅?幼兒自由交流,討論後個別發言。

  2、教師現場演示:先取適量的油麵團,在手中搓圓,然後壓平,包上少量的`餡,慢慢用手把餅皮向上推,收口揉圓。將模具上均勻沾一層薄薄的麵粉,防粘,放入粘了麵粉的餅團,用模具輕輕一壓,再慢慢推出餅團,要保持月餅表面光滑。

  3、提出製作要求:大帶小一起用搓、揉、團、壓的方法做出月餅,大班小朋友要幫助鼓勵小班小朋友,要有耐心,失敗了可以重新做。

  4、播放背景音樂,幼兒自由結伴選擇餡料製作。

  觀察幼兒製作情況,適時、適宜給予提示、示範等幫助。

  三、介紹、展示自制的月餅。

  大帶小一起介紹一下製作的月餅是什麼形狀、圖案、餡料。大班小朋友說一下製作過程中是怎樣幫助小弟弟小妹妹的?

  活動延伸:

  把做好的月餅拿到伙房用烤箱烤熟,讓孩子們一起品嚐分享自己親手製作的月餅,併合影留念。

  認識中秋節社會教案2

  活動目標:

  1、初步瞭解中秋節的來歷和習俗。

  2、願意在集體前大膽表述,樂意和同伴分享自己的想法。

  活動準備:

  課件準備:中秋夜圓月圖片、《中秋節的來歷》動畫影片、中秋節相關習俗的圖片

  材料準備:月餅

  活動過程:

  出示中秋節夜景的圖片,引導幼兒發揮想象。

  ——你們猜猜,月亮上都有什麼呢?

  播放《嫦娥奔月》的動畫影片,讓幼兒瞭解中秋節的有關傳說。

  ——后羿射下了九個太陽後,西王母送給后羿什麼東西作為獎勵?

  ——嫦娥吃下仙丹後,飛到了什麼地方?

  ——月亮上除了嫦娥,還有誰呀?

  出示各過中秋節習俗的照片,引導幼兒瞭解中秋節的習俗

  ——中秋節人們一般會幹什麼呀?

  ——除了吃月餅、賞月,你還知道什麼中秋節的習俗嗎?

  教師請幼兒吃月餅,感受中秋節的快樂

  ——老師今天給大家準備了一些月餅,我們一起來分享品嚐吧。

  活動延伸:

  區域活動

  在閱讀區,投放中秋節相關的繪本,幼兒可以自行閱讀,並與夥伴討論故事內容。

  認識中秋節社會教案3

  活動背景

  中秋節是我國傳統的民間節日。節日前品種多樣,色澤鮮亮味美可口的月餅閃亮登場,幼兒見得多也品嚐得多。幼兒在已有的經驗中對中秋節有初步的認識,知道市上有月餅,中秋節快到了。有一次有位朋友問:“老師,中秋節為什麼吃月餅?”我就簡單的把《嫦娥奔月》的故事講給他們聽,幼兒很感興趣。為了讓幼兒加深對中秋節的認識,有必要開展一“中秋節”為主題的活動。

  活動目標

  1. 瞭解中秋節的習俗,體會過節的氣氛。知道中秋節是我過傳統的民間節日。

  2. 初步瞭解月亮陰晴圓缺的規律。

  3. 激發幼兒探索月球的慾望。

  4. 瞭解節日中應注意的安全和衛生,增強自我保護的意識。

  5. 體驗與同伴集體過節日的快樂。

  重點難點

  月亮為什麼有圓缺。

  活動準備

  月餅(若干份)、圖畫紙、彩色水筆、範畫:月之中、月中、月末時的月亮。

  活動過程

  一、出示:月餅。談話匯入課題。

  1. 引導幼兒互相交流,說說月餅的形狀和味道。

  2. 向幼兒介紹有關中秋節的習俗,幫助幼兒初步理解中秋節團圓的含義。

  二、瞭解月亮的變化規律。

  1. 欣賞故事《月亮姑娘做衣裳》。教師節講述故事,幼兒傾聽。

  2. 交流討論。月亮姑娘為什麼做不了衣裳?她是怎麼變化的呢?什麼時候變細?什麼時候最圓?什麼時候像眉毛(鐮刀、小船、圓盤)?

  3. 教師小結:月亮的大小每天都在變化。月初時,月亮細細的彎彎的,像小姑娘的眉毛,慢慢的月亮越變越大,像鐮刀了,像小船了......到每個月的農曆十五十六的時候,月亮最圓,像個大圓盤。接著,月亮又開始慢慢的變小,變呀變呀,到月末時又變得細細彎彎的了。

  三、畫一畫:會變的月亮。

  教師出示範畫,向幼兒介紹月初、月中、月末的月亮。讓幼兒瞭解月亮變化的規律。

  幼兒操作:繪畫《會變的月亮》。畫出月初、月中、月末的月亮。

  教學反思

  透過開展《中秋節》的活動,幼兒在體驗中加深對中秋節的認識,瞭解一些有關中秋節的基本知識,幼兒對此活動較感興趣,在活動中,發現我為幼兒提問的資源不夠豐富。例如:在活動時,有小朋友問:“老師,月亮到底是什麼形狀。”

  如果課前我能準備月球儀或課件。這時就可以出示 月球儀或課件,向幼兒展示並介紹有關月球表面的狀況以及宇航員登上月球的情況。激發幼兒探索月球乃至宇宙的慾望。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