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的漢字》語文教學反思

《有趣的漢字》語文教學反思

  作為一位到崗不久的教師,我們要在課堂教學中快速成長,對學到的教學新方法,我們可以記錄在教學反思中,我們該怎麼去寫教學反思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有趣的漢字》語文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有趣的漢字》語文教學反思1

  漢字作為中國的代表性文字,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我國人們的智慧結晶。

  為了讓學生了解我們的祖國,並引發他們早期閱讀的興趣,激發孩子對認字產生興趣。我先出示圖一,讓學生找找哪些文字是我國的漢字,大多數學生很快的說出了第一項,有的讀出了“中國、多少”等漢字。你們知道漢字是哪國發明的。他們很快說出是中國發明的。中國人是怎樣來發明漢字的呢?我順便跟他們講了一下漢字發明的起源。出示圖二:我先把畫有圖畫形狀的一半讓學生先看。讓他們說出這是什麼?(火、山、人),看了這樣的形狀你能猜出後面的子應該如何寫?接下來再讓學生看(火、山、人)的寫法,讓他們認一認,讀一讀。你們看這些文字像不像它的形狀。我告訴孩子們我國最早的文字是“象形字”,它是從圖畫的形象中創造出來的。

  孩子明白了這道理後,這樣認字的興趣高了。我拿出了認字卡先讓學生看圖,然後再讓學生猜背後是一個什麼字,在認讀過程中,並及時糾正學生不正確的發音。

  最後,我向學生講述了學習漢字的重要性,讓他們明白學會漢字的本領,你能自己看書,在書上能學到好多的知識和本領。鼓勵他們今後要認真學習漢字。培養孩子渴望認識漢字的一種心裡。

《有趣的漢字》語文教學反思2

  《有趣的漢字》一課將古老的中國漢字收錄入美術課堂,結合漢字的形成和發展向學生展示了我國古老漢字的魅力,使學生在欣賞漢字的造型美之餘能夠有更多機會了解我國古代漢字的造字規律,激發起探究古漢字的形、聲、意三者關係的興趣。

  本課屬於“欣賞·評述”的學習領域,我在進行該課教學時,放大了其中的人文性、探究性內容

  首先,教師在備課階段就將本課的教學重點放在“瞭解漢字的發展過程,欣賞書法藝術,學寫甲骨文”上,課前還做了大量的準備工作,如:上網查閱有關中國古代漢字的原始資料,查詢“甲骨文”、“鐘鼎文”、“篆書”、“隸書”、“行草”、“楷書”的碑帖拓片,摹寫“舟”、“竹”、“石”、“泉”、“川”、“燕”等字的甲骨文字等等,這些課前的準備需要教師有對中國古代漢字的深刻了解以及豐厚的文化底蘊。

  其次,教師在實施其教學過程中,分以下三個環節進行教學,每一環節都淋漓盡致地展現了本課的人文性學習特點:

  環節一、感知與體驗:

  1、教師向學生介紹我國的悠久歷史,同學邊聽教師的講述邊對其加以補充,內容涉及各個方面,如:我國5000年的文明歷史、我國古代的四大發明、中國人為什麼自稱炎黃子孫、秦始皇與萬里長城、祖沖之與圓周率等。

  2、教師出示考古學家發現的我國最早的漢字,同學欣賞並猜測,這都是些什麼字?再與同桌同學互相交流一下,自己是如何猜出來的。

  3、教師對同學的猜測做簡單小結並板書課題,向學生介紹漢字形成與發展的傳說。

  相關資料:據說,在上古的時候,有一個名叫“倉頡”的神仙,他有著滿臉的奇異花紋,是他根據臉上的圖案創造了文字。

  4、同學分小組展開討論,在組長的組織下圍繞“為什麼這些文字都刻、寫在龜甲、獸骨上?”“它們是怎樣形成的?”“這些字的形、意、聲之間有什麼必然的聯絡?”等話題進行討論。活動結束後,各組選派出代表,參加全班的彙報交流。

  環節二、創作與表現:

  1、學生上黑板模仿甲骨文的字型樣式試寫

  “舟”、“竹”、“石”、“泉”、“川”、“燕”等字,完成後再對自己寫的字加以解說,老師和同學一起欣賞其流暢的筆畫、優美的字型,再與現代漢字進行比較,在此過程中,感受中國文字之美。

  2、教師對學生的書寫做簡單評介,在評介的同時將這些文字組合為一幅完整的畫面。進一步感受中國古代文字“字畫交織、形意結合”的美。

  3、學生翻看教材上的圖片和字例,欣賞其它的`象形文字,並根據這些文字組織一幅圖畫。

  4、學生練習,教師巡視輔導。

  環節三、反思與評價:

  1、同座位同學互相介紹自己的作品。說說自己對畫面中甲骨文的理解以及畫面設計的思路。

  2、教師就部分同學的“甲骨文”作品展開評述,並進一步的將探究的問題予以延伸。如:甲骨文究竟如何發展到今天的漢字、甲骨文之後又是什麼樣的文字等。同學繼續翻閱教材上的字例,認識“金文”、“古文”、“篆文”。

  3、教師出示事先請同學寫好的隸書書法作品“博覽群書”,請作者介紹自己的創作經過及對書法的認識。

  4、學生逐一欣賞由教師陸續展示的“行書”、“草書”、“楷書”的碑帖,同時一邊發表自己的觀點和意見,一邊傾聽教師的講解和總結:

  我們祖國的文字非常優美,人們研究、推敲怎樣將字寫得更優美,形成了書法藝術。現在,書法成了全世界人們都喜愛的藝術,學習書法、收藏書法作品成了人們喜愛的藝術生活形式。

  很明顯,欣賞與評述是本課學習的重頭戲,我緊緊抓住教材的人文性內容,從象形文字入手,向學生介紹了“甲骨文”、“鐘鼎文”、“篆書”、“隸書”、“行草”、“楷書”,而學生透過教師的介紹,激發起主動學習的興趣,在探究的活動過程中,初步瞭解了漢字的由來,瞭解了漢字與其它相關學科內容的內在聯絡;在學習的同時,還欣賞了祖國的書法藝術,感受漢字之美之餘,感受祖國文化的博大精深,培養熱愛祖國五千年燦爛文化的情感和民族自豪感;最後,學生透過“學寫甲骨文”、“文字組畫”等繪畫實踐活動進一步加深了對漢字的瞭解。

《有趣的漢字》語文教學反思3

  一、活動目標

  1.策劃並開展簡單的小組活動,學寫活動計劃。

  2.通過了解字謎、諧音的特點,體會漢字文化的豐富有趣。初步瞭解漢字的起源,引發學生對漢字的興趣。

  3.認識10個生字。

  二、課時安排

  “有趣的漢字”整個綜合實踐活動安排五課時。具體安排如下:

  第一課時:制定和交流小組活動計劃。

  第二、三課時:分組活動 。根據制定的計劃,透過多種途徑蒐集調查、整理學習的資料。

  第四、五課時:展示、交流活動成果。

  三、活動過程

  制定和交流小組活動計劃(一課時)

  1.激趣:漢字距今已有三千多年的歷史,它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讓我們在這段時間裡,一起遨遊漢字王國,開展綜合性學習,感受漢字的有趣和神奇。

  2.介紹活動內容:蒐集或編寫字謎,開展猜字謎活動,體會漢字的有趣;查詢體現漢字諧音特點的古詩、歇後語、對聯或笑話,和同學交流;蒐集有關漢字來歷的資料,瞭解漢字的起源,感受漢字的有趣。

  3.分組:自由組合成合作小組。每組7-8人,選出小組負責人。

  4.制定計劃:

  例

  “有趣的漢字”活動計劃

  活動時間: x月x日

  活動地點: x x家

  活動內容: 1.蒐集或自編字謎

  2.查詢諧音笑話、諧音歇後語

  3.瞭解漢字的起源

  成果展示: 把蒐集到的資料編成小報,貼在教室裡。

  分 工: 組長:xx 蒐集資料:xx

  編輯:xx 抄寫:xx

  插圖:xx

  日期:x月x日

  5.交流:各小組交流計劃,並張貼在教室裡。

  蒐集和調查資料(兩課時)

  透過上網查詢,閱讀書籍、採訪、看電視等多種途徑進行探究,感受漢字的神奇、有趣。

  相關資源介紹。

  網站:

  交流活動成果(兩課時)

  一、猜字謎

  1.激趣:現在請大家張開想象的翅膀,一起領略漢字的魅力。請以小組為單位猜字謎,看哪組猜得又快又多。

  2.猜教材中列出的字謎。

  (1) 畫時圓,寫時方;冬時短,夏時長。

  (2) 千字頭,木字腰,太陽出來從下照,人人都說味道好。

  (3) 一點一橫長,兩點一橫長。你若猜不出,站著想一想。

  (4) 有心走不快,見水裝不完,長草難收拾,遇食就可餐。

  (5) 這裡是兩幅畫:一個人靠在樹旁休息,鍾指向了十二點

  (6) 一些運動員在運動場接受記者採訪。當記者問及他們的姓氏時,他們笑而不答,各自做了一個動作,讓記者自己猜。

  籃球運動員指了指前面的兩棵樹;跳高運動員順手撿起一根木棍,放在一個土堆旁;武術運動員信不過教練的書,放在劍的旁邊;圍棋運動員撿了一顆棋子放在瓷盆上。猜一猜,這幾位運動員分別姓什麼?

  3.小組同學間相互猜字謎。

  4.公佈答案:(1)日(2)香(3)立(4)曼(5)休(6)林 杜 劉 孟

  5.剛才猜的字謎都是書本上的,1-4是文字謎,5-6是圖畫謎,第7題是動作謎語。大家肯定也蒐集或編制了許多字謎,哪一組給大家猜?

  二、 有趣的諧音

  1.說諧音性歇後語

  (1)引言:歇後語是由近似謎面和謎底兩部分組成的形象而俏皮的口頭用語。它淺顯易懂,語言幽默,深受人們的喜愛。

  (2) 讀歇後語。

  外甥打燈籠──照舊(舅)

  孔夫子搬家──淨是輸(書)

  小蔥拌豆腐──清(青)二白

  上鞋不用錐子──真(針)好

  四月的冰河──開動(凍)了

  隔著門縫吹喇叭──名(鳴)聲在外

  (3)介紹:歇後語兩部分之間有間歇,說的時候往往只說前一部分,把後一部分(真意所在)隱去,讓聽的人去猜測,所以叫歇後語。以上六組是諧音性歇後語,藉助同音或音近的聯絡,產生俏皮風趣的表達效果。

  (4)猜一猜:以下四組都是諧音性歇後語,看哪一小組猜得又對又快?

  A 一連三座廟──

  B 石頭蛋醃鹹菜──

  C 隔著窗戶吹喇叭──

  D 關公打噴嚏──

  (5)宣佈答案:A 妙(廟)妙(廟)妙(廟);B 一言(鹽)難盡(進);C 名(鳴)聲在外; D 自我吹噓(須)

  (6)透過前一階段的學習,每個小組都蒐集了不少諧音性歇後語,哪一組先來出題?

  (7)小結:歇後語是中國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我們應該好好繼承和發揚。

  2.諧音笑話

  (1) 讀一讀。

  (2) 交流:看了笑話,你有什麼感想?

  (3) 小結:漢語同音字多,不能隨意亂用,否則會成為笑話。

  (4) 講述:前一階段蒐集到的諧音笑話。

  三、漢字的起源

  1.指名講述:《倉頡造字》的故事。

  2.介紹:“倉頡造字”是一個傳說。其實,漢字不可能是由倉頡一個人創造的,也不可能是在一個時期創造的。很多人都參與了這項偉大的創造活動。

  3.交流:關於漢字的起源,還有許多傳說呢。哪一組給大家講一講?

  4.一個漢字,就是一個故事,默讀《“冊”“典”“刪”的來歷》。你還知道其它漢字的來歷嗎?

  5.以小組為單位介紹。

  6.認讀課後的十個生字。

  四、暢談收穫

  本次綜合實踐活動,你有哪些收穫呢?

  內容概括:這篇介紹了關於《有趣的漢字》教學設計二,五上第五單元,希望對你有幫助!

《有趣的漢字》語文教學反思4

  五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的課文是兩篇綜合性學習的文章,主要介紹了我國漢字的發展過程和悠久的文化。本來自己對這方面的知識比較匱乏,一直髮愁如何學習。要想給學生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在學習這一單元之前,我自己先多方蒐集資料,學習漢字歷史,又邀請了中文系劉奉光教授來給我們講課,這是一位對甲骨文很有研究的學者,透過這一節課,我和同學們不光了解了漢字的歷史,還從人類歷史、文化、地理各個方面綜合學習了我國的燦爛文化,瞭解了骨刻文、學寫若干甲骨文。

  這小小的收穫,大大激發了同學們學習研究漢字的興趣,所以,對第一個實踐活動《有趣的漢字》,同學們表現得非常積極,蒐集資料、小組交流、製作手抄報都很認真,我選取了一半優秀作品張貼在牆壁上。本單元的自讀課本、《奇蹟課堂》等都有大量的資料。同學們興趣盎然,透過交流活動,也使我學到了不少新知識、小典故,教學之初的茫然一掃而空。下一課《我愛你,漢字》我更有信心。

  透過交流、欣賞、分析,以及教師的演示和師生互動,本次實踐活動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瞭解漢字的演化過程。體驗用水墨畫及點線面結合的形式表現漢字的特點,並大膽誇張表現。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