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物理《滑輪》教學反思(精選8篇)

八年級物理《滑輪》教學反思(精選8篇)

  在辦理事務和工作生活中,我們的任務之一就是課堂教學,反思自己,必須要讓自己抽身出來看事件或者場景,看一段歷程當中的自己。那麼應當如何寫反思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八年級物理《滑輪》教學反思(精選8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八年級物理《滑輪》教學反思1

  學生在學習過滑輪以後,在知道滑輪有定滑輪和動滑輪,並瞭解了定滑輪和動滑輪的性質和作用以後的一個拓展,在學習這節課之前,學生已經知道滑輪分為定滑輪和動滑輪兩種,並且還知道定滑輪不省力也不費力,但是它可以改變力的方向。動滑輪可以省力但是不能改變力的方向。在這個基礎上我們這節課來研究使用定滑輪和動滑輪在物體移動的距離和繩索移動距離之間的關係,這個關係容易被人們忽視,所以研究起來也不是那麼容易看得很清楚,所以我在上課之前精心設計了實驗器材,在一個直板上標出刻度,並用橡皮筋作為做記號用的材料,因為橡皮筋是可以移動的。用這個作為初始點,這樣看的資料比較準確。

  從課堂教學上來看學生基本能夠利用教師提供的實驗材料準確的操作實驗,並能夠得出準確的資料。這節課全體學生能夠參與活動,體現了教育要面向全體學生的要求,使全班同學都能夠學到知識。提高了學生對科學探究的興趣。也提高了學生的動手動腦能力。

  但是,在這節課中也存在一些不足,比如:教師在指導講解過程中還有不到位的地方,有時有些急噪,有的問題還沒有講的很清楚。所以學生在實驗的過程中還有一些操作上的失誤。在今後的教學活動中我要多加註意,使課堂教學更加完美。

  八年級物理《滑輪》教學反思2

  本節課從教學內容來看,知識容量相對不是很大,學生比較容易接受。但作為一門探究性學習為主的科學課,更注重的是科學探究過程。所以本人根據學生的心理特徵 和認知特點,積極展開探究性教學,讓學生基本能夠利用教師提供的實驗材料準確的操作實驗,並能夠得出準確的資料。也讓全體學生能夠參與活動,體現了教育要 面向全體學生的要求,使全班同學都能夠學到知識,提高了學生對科學探究的興趣,也提高了學生的動手動腦能力。雖然耗時多,顯得慢,但本人認為值得的。

  從 教學過程來看,在研究“滑輪特點”實驗中,對定滑輪探究時,可以改變拉力的方向就是不一定要豎直向下,這對研究力的關係影響不大,但在動滑輪試驗中拉力的 方向必須是豎直的,否則會影響實驗,本人在教學過程中強調注意方向,但不深入探究原因,因為這與後面槓桿力臂大小有關。在研究“動滑輪是否省力”的實驗 中,當重物只為一個鉤碼時,重物的重量最好也算上動滑輪的重量,尤其是那種鐵質的動滑輪,不然會產生較大的實驗誤差而誤導學生。在這個實驗中,鉤碼數越 多,直觀認識中的省力效果越明顯。

  在教學的最後本人利用“我們在什麼情況下使用定滑輪,在什麼情況下使用動滑輪”結束,即是對本課教學的總結,也是為下節課做的鋪墊,我認為不能走過場,應讓學生在充分討論思考的基礎上進行交流。

  從 課堂教學的時效性來看,滑輪在生活實際應用比較廣泛、普及。教學中聯絡生活的問題很多,學生也願意思考,思維活躍。教師應在課堂中多引導他們聯絡生活實 際。學生有生活經驗,有了理論基礎以後,願意解決實際問題,而實際問題又有助於理論知識的理解。在課堂中應引導:學生提問、學生回答、學生講解、學生結 論。引入競爭機制、獎勵機制,也有助於學生知識的掌握。

  從自身素質角度來看,本人還需要加強教學基本功,提高自身教學素質。在教學中自己還有很多缺點存在,教學形式還不完善,要不斷學習,克服問題。板書形式、語言藝術、教學儀態、思維結構要在今後的工作中再一步提高。既完善自己,又要做好學生的表率

  另外,在這節課中要使用彈簧測力計。教師課前應好好檢查一下彈簧測力計能否正常使用,不然將極大影響課堂學生實驗活動的開展。

  八年級物理《滑輪》教學反思3

  教學滑輪這一課的時候,我在課上發現許多的問題。我進行很長時間的思考,我想在教學的過程中,應該注意下面的問題——多鼓勵我的學生。學生的在活動研究的過程出現許多的問題,有很多的我沒有預料的到的。比如象滑輪的輪槽穿線,使用測力計方法等。我想出現這些的問題,主要是學生的沒有接觸過,動手的能力不好。一開始學生出現這些問題是可以理解的,在這個的時候,老師應該多加的給予鼓勵,這樣學生就會有興趣和信心的進行進行探究活動。但是我當時發現學生在我演示了一遍之後,還是沒有學會方法,我非常的生氣,進而訓斥了幾個學生。然而這一訓斥的後果出現了,學生對於活動就比較的懶散了,沒有興趣進行操作及探究。

  我想在以後的教學中,老師我應該注意自己的教學心態,在心態上進行磨練自己。從而更好的進行學習和教學,激發學生的探究的積極的興趣。對於學生在活動和探究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應該予以諒解和鼓勵,這才是比較正確的處理方式。教學和學習,就是學生在錯誤中,在失誤中進行探究,進行學習知識和技能,進行積累經驗,進行磨練學習心態,進行提高學習興趣的。

  我想學生在學習中,一些簡單問題和事項,他們不會操作或者是不知道,還是因為他們有個別的同學沒有認真去聽。因此我想在學習中,我要再引導學生進行聽的方面進行想法設法的進行引導。

  八年級物理《滑輪》教學反思4

  本課將研究“滑輪”這一新的簡單機械,透過教學,研究定滑輪、動滑輪工作時是否改變用力的方向、是否省力兩個特徵。此課教學,同樣應讓同學分組動手操作,可將原來機械實驗盒中的有關器材作為分組實驗資料供同學使用。

  1、在研究“定滑輪是否省力”的實驗中,一邊掛著鉤碼當重物,一邊掛上鉤碼當所用的力。有同學會認為定滑輪費力,因為要用三個鉤碼的力才幹提起兩個鉤碼的重物,教師應對此予以引導,可在兩邊各掛兩個,重物在上,用力在下,說明使用均等的力,也能使重物堅持在一定位置上,從而使兩邊的力量達到均衡狀態,說明定滑輪即不省力也不費力。(假如算上摩擦因素,那還是有些些費力的)

  2、在研究“動滑輪是否省力”的實驗中,當重物只為一個鉤碼時,重物的重量最好也算上動滑輪的重量,尤其是那種鐵質的動滑輪,不然會發生較大的實驗誤差而誤導同學。在這個實驗中,鉤碼數越多,直觀認識中的省力效果越明顯,甚至有同學在彙報時,能發現用了一個動滑輪後,一般能省上一半的力,予以肯定。

  3、此課實驗,包括6、7課實驗,均需要使用彈簧測力計,因此,教師課前應好好檢查一下彈簧秤能否正常使用,不然將極大影響課堂同學實驗活動的開展。我在課前準備彈簧秤時,發現20多個彈簧秤居然只有兩三個能正常使用,其他的都因螺母鬆動而導致彈簧脫離,不得不一一拆開進行修復,花了一箇中午的時間。還好極早準備極早發現,不然上課時就只能做演示實驗了。這次經歷也提醒我,上課所需的資料應提前準備,並進行細緻檢查,以免誤事。

  4、最後一個考慮“我們在什麼情況下使用定滑輪,在什麼情況下使用動滑輪?”即是對本課教學的總結,也是為下節課做的鋪墊,不能走過場,應讓同學在充沛討論考慮的基礎上進行交流。

  八年級物理《滑輪》教學反思5

  定滑輪和動動滑輪這節課是在學生掌握了槓桿原理、輪軸省力原理的基礎上進行的教學,透過教學使學生認識了這兩種機械,並分別透過觀察鉤碼的數量和用測力計測量這兩種方法研究滑輪的省力情況。在課堂上透過科學實驗活動幫助學生認識了定滑輪和動滑輪的機械原理,也將把學生引向滑輪組的探索中,所以本節課透過讓學生自己猜測、自己設計實驗、親自動手探究驗證,從而進行觀察,發現問題、總結結論,使學生從實踐操作中獲得成功的喜悅。:

  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覺得本課教學中做到位的有以下幾點:

  1.本課教學設計注重學生推測判斷、設計研究計劃、自主實驗探究,讓學生透過動手操作得出科學結論,老師沒有做過多的限制。既提高了學生科學探究的能力,又培養了學生的合作意識。

  2.學生在教師引導下,讓學生經歷“提出問題→猜想推測→實驗驗證→得出結論→應用結論”的科學探究程式,順利地完成本課教學內容,使學生動手操作能力和科學探究能力得到了提高。

  3.注重科學儀器使用方法的教學。測力計的使用是學生在五年級學習的,有些學生可能已經忘記了,所以課堂上我有意識的提醒了使用測力計時的注意事項。

  4.加強小組合作學習的指導。各組在平常的實驗中都已確定了各小組的組長、記錄員、彙報員,課堂上不管是小組討論研究計劃,還是動手探究,老師都能俯下身子,深入各小組指導,發現個別問題予以輔導。

  5.充分相信學生放手教學,多給學生展示的機會,不管是設計方案還是彙報結論都讓學生充分交流,使方案更合理、更科學、更完善;使結論更具說服力。

  總之,上完這一課,感覺學生與老師沉浸在科學探究的濃厚氛圍中,從教學中來看,孩子對定滑輪和動滑輪是很有興趣的,對其中的秘密還是很有激情去研究的,我覺得教材將其編在其中,是比較經典的一課。教學中,我認為要關注學生在前幾課學習基礎上,重在自主設計實驗方案,自主提出研究主題比較好,透過嘗試,感覺難度不是很大,效果還是可以的。

  八年級物理《滑輪》教學反思6

  一、“老師!他佔領了彈簧秤,能否再給我一個!”

  依照要求,同學開始組裝一個最簡單的滑輪組,並探究滑輪組的作用。每個小組分得兩個滑輪,一根細繩,四個鉤碼,還有一個彈簧秤。在實驗進行的過程中,有一個同學匆匆走到我跟前說:“老師!他佔領了彈簧秤,能否再給我一個!”聽到這麼一句話,著實讓我一驚。一個小組只有一個彈簧秤,也只需要這麼一個彈簧秤,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呢?走到小組跟前才知道,原來有一位女生“搶”到了彈簧秤就不願意給大家做實驗了,而其他同學都認為她是比較“不行”的,不應該把實驗器材給她。 出現這樣的情形,不得不讓我再一次感嘆我們的小朋友真的非常缺乏“合作精神”,在有限的條件下,不可能分出更多的小組,六人合作就是一個無法改變的事實。而在小組合作中卻經常出現爭搶實驗器材,“工作量”差異大等問題,內區域性工不協調,導致小組成員之間無法很好地進行有效地合作,這樣在科學探究的過程中,勢必導致同學發展不均衡,探究效率低,無法發明出一個良好的科學探究環境,同學的科學素養無法從根本上得到提高。如何做到科學有效的分組,是在今後教學過程中值得研究的一個問題。

  二、依葫蘆畫瓢,真難!

  同學明確實驗目的後,就要依照要求,組裝一個最簡單的滑輪組。事實上,只要依照課本上的圖片,依葫蘆畫瓢即可。教學預設這一環節5分鐘應該足矣,而事實上,同學花了10分鐘都沒有完成,作為教師,真的有點無奈,難道非要老師手把手地教?我們的小朋友動手能力真有這麼差嗎?我無語!不得不讓我想起上本單元《使用工具》一課時,很多同學連螺絲刀都不會用。從這幾件小事中折射出一個不容忽視的社會現象:同學的動手能力真的很差。而我們老師,該做點什麼呢?我們中國的教育能做點什麼呢?難道這一切就無法改變嗎……

  三、沒有記錄的習慣。

  可能是我的關係,沒有在同學實驗之前說一句“認真和時做好實驗記錄”,全班同學沒有一個做到和時將資料記錄下來。當實驗結束後進入全班彙報交流這一環節時,早記不全實驗時獲得的資料了……和時記錄實驗獲得的'資料,是科學探究過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組成區域性,也是科學家進行科學研究的重要方法與研究依據,而我們的同學仍然沒有養成記錄的習慣,科學探究流於膚淺的表層,華而不實。從不記錄到記錄,從記錄到習慣的養成,其間需要一個漫長的發展過程,科學教師責無旁貸。

  八年級物理《滑輪》教學反思7

  本節課在教學組織上採用邊實驗邊學習的教學模式,按照從“感性到理性”的認識規律,讓學生動說手操作、嘗試體驗,在分析思考、對比總結。引導學生畫定滑輪和動滑輪的槓桿示意圖,透過對比分析,準確把握定滑輪和動滑輪的特點。

  1、這節課基本達到預設教學目標,重點突出,在課堂上充分讓學生動手實驗,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思想。

  2、在處理如何讓學生較方便的測出重物提升的高度h和拉力移動的距離s時,我經過一番思考,在鐵架臺上貼上有刻線的紙條,給學生探究提供了方便,也使學生的測量結果較用刻度尺去比著測量提高了準確度,這樣的處理提高了本節課的課堂學習效率。這也讓物體會到其實在教學過程中,只要我們用心去思考去鑽研,哪怕是一個小小的改變,都會給我們的教學帶來很大的方便。

  3、課堂節奏的把握基本較合理,如果學生實驗再緊湊一些,會給分析實驗結果留出更充裕的時間。

  4、在做探究實驗前應先讓學生設計實驗記錄表格,對幫助學生明確實驗目,明確實驗操作步驟會更有幫助。

  5、在對動滑輪提升重物的實驗中,對拉力F的方向如不沿豎直方向去拉,力的大小變化情況沒有明確讓學生實驗,並且在分析動滑輪實質時,也未作為一個知識點點明,可放在下一節課中進行拓展。

  八年級物理《滑輪》教學反思8

  《我的滑輪》是大象版科學四下《生活中的機械》單元的第四課。由於教材安排的內容多,特別是組裝滑輪組的難度大,所以,我們把本節內容分成兩課時來完成,並對實驗材料進行了調整,對實驗記錄表重新進行了設計,降低難度,有利於學生完成探究目標。本課力圖體現“學生是科學學習的主體,科學學習要以探究為核心”的課程理念,讓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經歷“問題——猜想——驗證——總結”的探究過程,學習科學探究的方法,發現定滑輪、動滑輪的作用,從而明白生活中人們用定滑輪、動滑輪提升重物和道理。

  1、按照教材上選擇的材料,讓學生做提升鉤碼的遊戲活動時,發現很多學生去擺弄回形針,也不知道怎樣利用回形針來固定線軸來提升鉤碼,很多同學就是把鉤碼系在線上,直接繞過鐵架臺的支架拉鉤碼,根本無法達到透過遊戲讓學生體驗用定滑輪、動滑輪提升鉤碼的目的。教學中我對遊戲活動的材料進行了調整,不要回形針、線軸,只給學生提供輪子、線、鉤碼、玩具。透過教學發現:學生很輕鬆地設計出了多種提升鉤碼的方法,很好地達成了教學預設的目標。

  2、本課是一節既有趣味性,又充滿挑戰性的課。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啟用學生的思維,讓學生髮現問題、解決問題上,完成教學目標,教學中我對每個環節都進行了精心設計。遊戲環節:讓學生在規定時間內進行比賽,看哪個小組想的辦法多?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實驗驗證環節:設計實驗驗證滑輪是否省力,這個環節既是重點也是難點,為了讓學生很順利地完成探究任務,教學時讓學生先討論思考實驗方案,並進行交流,實現資源共享,然後分組進行實驗。使學生先“動腦”後“動手”,所學生的思維活動與操作活動有機的結合起來,很好地達成教學目標;課的結束環節:讓學生分析定滑輪、動滑輪的優點和缺點,從而提出新的探究問題,能不能組裝一個滑輪,既省力又能改變力的方向呢?讓學生帶著問題離開教室,不把下課的鈴聲當做教學的終點,促使學生在課外繼續進行探究活動。

  3、透過對這節課的教學,使我深深體會到:對於每一課的教學內容,執教者要反覆研讀,認真理解教材,明確教學內容在本冊、本單元的地位和作用,明確教學的重點和難點,確定好教學的設計理念和思路。在正確地把握教材的基礎上,可以靈活地處理教學內容,甚至可以改變教材的結構和順序。另外,對實驗材料要精心選取,使其具結構性和科學性,真正體現“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