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規律教學反思

探索規律教學反思

  身為一名到崗不久的老師,我們要有一流的教學能力,我們可以把教學過程中的感悟記錄在教學反思中,那麼教學反思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探索規律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探索規律教學反思 篇1

  師:我想繼續和大家玩一個遊戲,願意嗎?這個遊戲叫“我的特異功能”。我需要小助手和我配合一下。(學生上臺,教師出示下表)

  因數因數積積的變化

  師:(對一生)這是一張表格,你的任務就是根據老師的要求來填表、回答問題。其他同學幫忙看,注意看、注意聽。

  師:(背朝學生)小助手,請在表格第一行任寫一個乘法算式,如果因數比較大,可以用計算器計算積。小助手,請告訴我,積是多少?

  (小助手回答)

  師:小助手,第二行的第一個因數不變,第二個因數任意乘一個數,告訴我,第二個因數乘了幾?

  (小助手回答)

  師:同學們,雖然我不知道原來的兩個因數是多少,但我知道現在的積是多少,是××。不相信,你們算算看。

  師:相信老師有特異功能嗎?(不相信)那你們猜猜老師是怎麼算出現在的積的?

  生:我也能算出來,用上一行的積去乘6。

  師:是嗎?大家算算看。

  (學生計算,表示同意)

  師:我想採訪一下這位同學,你怎麼想到用上一行的積乘這個數的?(指第二個因數乘的數

  )生:因為這個算式中一個因數不變,另一個因數乘6,所以積也同時乘6。

  師:那如果乘7呢?

  生:積也乘7。

  師:如果乘99呢?

  生:積也乘99。

  師:這個同學提出了一個很有意思的想法,他認為一個因數不變,另一個因數乘幾,積也乘幾(板書)。大家同意他的說法嗎?(同意)我可有點半信半疑。這個說法我們可以稱之為猜想,究竟對不對需要進一步來驗證。思考一下,如何驗證?

  生:可以把這個猜想用到實際中。

  師:對,事實勝於雄辯,咱們可以舉些例子。

  (學生舉例。一組學生用因數乘因數算出積是多少,另一組學生用猜想的方法算出積,並比較結果)

  因數

  因數

  積

  積的變化

  29

  46

  1334

  -

  29

  46×6

  8004

  1334×6

  29×80

  46

  106720

  1334×80

  29

  46×10

  13340

  1334×10

  29×20

  46

  26680

  1334×20

  師:同學們,咱們任意舉了幾個例子,請大家仔細觀察整張表格,你發現了什麼?

  生:剛才那位同學說的猜想是正確的。一個因數不變,另一個因數乘幾,積也同樣乘幾。

  師:看來在29×46=1334這個乘法算式中,這個猜想是成立的,那麼在其他乘法算式中,這個猜想是否還成立呢?

  生:是成立的。

  師:口說無憑,咱們還是得用事實說話。

  (學生自主舉例,並在小組裡交流)

  師:有沒有哪位同學舉的例子不符合猜想的,請舉手!(無人舉手)看來,在所有的乘法算式裡,這個猜想都是成立的。其實老師在

  開始的遊戲中說有特異功能,只不過想考考大家。你們真不簡單,我提議大家為自己的表現鼓鼓掌。

  師:在所有的乘法算式裡,其實都存在這樣一個規律,這個規律是什麼?

  (學生齊答)

  [反思]

  教材在引導學生探索“積的變化規律”時,主要的意圖是讓學生透過具體豐富的例項,運用不完全歸納法,總結“一個因數不變,另一個因數乘幾,積也乘幾”的規律。雖然教材在此前的教學內容中為“積的變化規律”進行了大量的鋪墊和準備,但學生對規律的感知和認識仍然要經歷逐步清晰的過程。為此,教師設計了教師有“特異功能”的遊戲情境,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在具體情境中喚起學生已有的經驗,從而作出猜想。在此基礎上的驗證環節,努力體現研究的科學性和嚴謹性。教師先引導學生重點研究在29×46=1334這道乘法算式中猜想成立,再在其他的乘法算式中進行驗證,這樣的設計凸顯了不完全歸納法的要求。另外,在這一過程中,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都得到了恰到好處的發揮

  探索規律教學反思 篇2

  《找規律》的第一課時。本課時讓學生找的都是一些直觀圖形和事物的變化規律,所以我在課堂中結合了多媒體來輔助教學,讓學生能在直觀、生動的學習環境中找出事物的變化規律。這節課讓學生能夠從中感受到學習的樂趣,並主動地去探求知識,發展思維。

  在教學中為他們建立一個發現、探究的思維空間,使學生能更好地去發現,去創造。在這一理念的指導下,我以學生喜歡的“猜花的顏色”為引子,透過“找簡單的規律——畫規律——找生活中的規律——動手創造規律”等活動。使學生在自己喜歡的實踐活動中探究、發現事物的規律,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概括、推理能力,以及提高學生間相互合作的意識。

  進行數學活動的教學。我設計了找一找、塗一塗、擺一擺,排一排等活動,讓學生親身經歷發現規律。透過排隊把知識進一步的拓展,從而讓學生再創造出不同規律來。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

  數學來源於生活,又服務於生活。在教學中,我把知識進行拓展,讓學生都紛紛舉出生活中有規律的事物。透過找生活中的規律並欣賞,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就在身邊,對數學產生親切感。

  這節課,我和同學融為一體,順利地完成教學任務。在整個教學活動中,愉快時刻盪漾在課堂上,創新,自主探究,師生互動,生生互動成為課堂的主旋律。

  探索規律教學反思 篇3

  今天我教學的是探索圖形的規律規律這節課,課結束後覺得自己以下幾個方面沒有處理好。

  1、對課標的把握不準。

  在教學建議裡,有這樣一段話:“需要說明的是,圖形中的規律旨在讓學生經歷一個直觀操作、探索發現的過程,體驗發現規律的方法,對於具體所涉及到的規律是什麼,在此不作要求。” 到底讓不讓學生動手用小棒擺三角形,這是從備課開始就一直困擾著我的問題。考慮到本節課的重點,應該是觀察圖形,發現規律,而不是動手操作,而且認為,一眼就能看清小棒用了多少根的圖形,有什麼必要再花時間讓學生擺呢,於是最後決定不擺,直接分階段出示圖形。現在看來,沒讓學生經歷一個直觀操作過程,也就是對課標裡的建議“圖形中的規律旨在讓學生經歷一個直觀操作”的過程沒有充分理解。在教學過程中,把活動重點放在讓學生經歷一個直觀操作,在操作中體驗並探索發現,體驗發現規律的方法,應該是本節課的一個教學重點,學生動手操作的過程不應該省略。

  2、而且給學生獨立思考,找規律的時間少了。

  教材呈現的規律是這兩種方法:一是3加上2乘三角形個數減1的方法,第二種是把每個三角形先按3根小棒來計算,再減去重複的根數。而兩個班的學生都還發現了一種,就是先假設每個三角形都只用兩根小棒,這樣就比實際小算了一根小棒,於是最後再加一根小棒,也就是就2乘三角形的個數後再加1。第一種方法,開始時,學生是很難想到用這種方法來解決問題,大多數學生都沒有發現,經老師引導後,成績好的學生才發現。而第第二種方法,由於有了第一種方法的基礎,所以部分思維靈敏的學生能馬上想到。倒是2n+1的方法學生更易於理解與接受。現在想來,這也許是因為一是少了讓學生動手操作這個環節,二是沒有讓時間給學生充分獨立思考,把規律展示在本子上,再小組內交流,最後集體交流後得出規律,而是看到學生髮現規律有困難時,就馬上引導學生去思考了,這樣侷限了學生的思維,才會出現這種狀況的吧。

  探索規律教學反思 篇4

  數學的探索規律是魯教版版數學教材六年級上冊第三章《整式及其加減》中的第七節。這是本節的重點、難點。從學習內容上,本節內容是在學生學習了“用字母表示數”、“列代數式”、“去括號”、“合併同類項”等知識的基礎上進行的,它既是對前面所學知識的綜合應用,也是對這些知識的拓展與延伸,對學生體會數學建模具有重要的作用。學生透過對本章前幾節知識內容的學習,已經具備了初步的語言表達能力及符號表示能力。

  從學生學情來講,由於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發展,教師教育理念得到了更新,現代教學手段不論是在城市中學還是在農村中學都進入了課堂改革,學生的學習方式得到了根本性的轉變,主要表現在學生課堂上活躍大膽,具有較強的參與意識。學生的學習習慣和認知水平與以往相比也均有明顯提高,在此基礎上研究探索規律問題,無論是思想上還是方法上都具備了良好的契機。

  本節課我沒有采用書上的乘法表的例子,而是採用一個含有規律的遊戲《數青蛙》引入課題。接著是讓學生透過例題來回顧梳理探索事物隱含規律的基本方法,以及這些規律在表達時用到代數式更加簡潔易懂。然後透過發現的規律來解決一些簡單問題,使學生體會數學就是一個發現認識規律的過程。只要用心觀察思考就能發現規律的存在。(在練習中學生根據自己的觀察從不同角度談發現的規律說的很好)。

  教學難點:

  用字母、運算符號表示一般規律。 根據本課時的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可安排如下的教學過程:首先特意為學生提供一個遊戲活動的時間和空間,為學生經歷“探索規律”的活動過程提供一個有趣的背景,以此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再透過對生活中日曆的觀察與分析,從不同角度進行思考,用本章學習過的字母表示數、代數式、代數式的值等知識去探索日曆中數與數之間的變化規律,並用去括號、合併同類項等知識去驗證規律;最後在鞏固練習和評價小結的基礎上結束本課的學習。在這一教學過程中,要注重由學生充分動手實踐與合作交流來完成對規律的探索和驗證過程。整個教學過程,就是學生用語言、符號、字母表示規律的過程,實際上也就是學生經歷創新思維的過程。針對這一點,我決定從首對於每次增加相同的數,探索規律,應用相同數乘以序號再加上或去掉1個數,此類練1道其次對於連續奇數1,3,5,7.第n個數是2n-1對於 奇數3,5,7,9第n個數是2n+1,對於連續 偶數2,4,6,8,10用2n表示,對於1,4,9,16,25這一類數用n的平方表示對於2,4,8,16,32用2n次方表示 於1,3,7,15,31用2的n次方減1這些規律同學們要理解記憶。對於圖形中的規律,可換成數字找,或者從圖形觀察規律時,用字母表示數,最後尋求規律。如隨堂練習, 這就猶如遊戲,學生學起來有興趣,也利用數字的角度去揭示它的規律這些常見的型別要求學思考生深入探討,思考研究對於圖形中的規律,可換成數字找,或者從圖形觀察數學中的許多知識點都是規律,我們探索出許多正確的規律,用它處理許多問題 。規律需要我們認真探索,嚴密並且對任何數都正確在課堂的學習上,我力求使學生在規律中自由翱翔。大膽發表現觀點,用常用方法技巧探求最常見的規律。

  在教學時如果能讓學生一直處於發現問題,提出自己的猜想,進行實驗等問題狀態之中,學生就能用不同的眼光觀察事物並發現問題,用自己的思維方式進行探究,形成獨特的個人見解。學生有了充分展示自己的思想、表現自我的強烈慾望,才會在不同意見或見解的相互碰撞中產生創新的思想火花,才能因自己富有創意的做法或觀點得到他人的認同而產生強烈的心理滿足感與成就感,才能在學習互動的過程中學會競爭與合作,增強團隊互助合作的精神,提高學生的整體數學水平。

  探索規律教學反思 篇5

  當前,新課程改革強調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高效課堂是課程改革過程中有效學習方式之一。在高效課堂中,孩子們能發揮自己潛能、展示自己的才能,提高了孩子們的學習興趣。如何讓高效課堂煥發光彩能?

  一、合理分組,恰當分工

  合理分組是高效課堂順利進行的前提。在以前的學習過程中,有時也會進行小組學習,但主要是前後四個同學分為一組,有很大的隨意性,不利於孩子們之間的互相學習,互相鼓勵。在我校高效課堂實施的過程中,學校把小組建設擺在了第一位。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個,我們綜合孩子們的學習能力,表達水平,思維習慣等進行分組,每個學習小組由民主選舉出一名組織能力強、有責任心的學生任組長,協同老師統一協調小組的學習活動。這種學習小組的劃分有利於小組學習過程中各方面都得到優勢互補,有利於每個學習小組的全面發展和提高。

  二、教學流程

  1、激趣定標

  師:同學們,今天我們可以用計算器來計算。(板書:計算器)高興嗎?為什麼?(生:因為計算器計算方便快捷。)確實,今天我們還將利用計算器去探索更多有趣的神奇的數學規律。(板書課題)我們一起來看今天的學習目標:(1)運用計算器計算。

  (2)能從結果中探索規律。

  (3)能根據規律直接寫出得數

  傳統的教學目標主要是針對老師的教,在訂立學習目標的時候,有別於傳統的教學目標,定位於學生的學,把孩子們放在了主體地位,並且所用的語言都是很簡單明瞭的,孩子們一看就能懂得這節課自己學習的方向。

  2、自學互動

  1)根據研究方案進行小組活動

  師:我們一起來看這樣一組算式:請同學們用計算器算出1÷11,計算器上顯示的結果是多少?學生紛紛回答。

  為什麼同一個算式,算出的結果會不同呢?由於1÷11的結果是一個迴圈小數,計算器又不會打迴圈點,所以計算器都對結果進行了處理,導致同學們的答案不統一。那麼我們在記錄1÷11的準確結果時,要還原為迴圈小數,寫出0.0909……,也可以用簡便方法進行記錄:0.09。

  2)佈置探究活動:先請同學們獨立完成探究活動(一)的第1,2小題,然後在組長的組織下進行討論:你們找到了什麼規律?再推選1名同學上臺彙報。

  3)學生上臺彙報。

  剛才很多同學說了不同的規律,你認為那條規律能夠直接寫出商的?

  生:迴圈節都是兩位,被除數是幾,迴圈節就是9的幾倍。

  第一次檢驗:我們比比誰算的快!電腦打亂順序出題,學生快速說出結果,哪條規律最能幫助我們直接寫商?

  第二次檢驗:現在請同學們根據這條規律完成合作探究(一)的第3題。

  小結:每一組算式中都藏著很多規律,我們要找到最能幫助我們直接寫商的規律。

  4)反思提升,明確研究方法:會了嗎?那我們是經過哪幾個步驟最終實現直接寫商的目標的?

  (1)計算結果;

  (2)觀察探索最有效的規律。

  (3)根據規律直接寫出得數。

  3、檢測訓練

  接下來請同學們在組長的帶領下,完成合作探究(二),並按照這三步進行彙報:1、我們計算了哪幾道題?我們討論尋找的最有效的規律是什麼?我們根據規律直接寫出的得數是多少?

  1)學生小組活動

  2)簡單彙報答案

  長期以來,“灌輸—訓練”是課堂教學的主要方式。在教學中,教師總是居高臨下地講解知識,是課堂的“主宰”,學生圍繞教師轉,完全成了被動接受知識的容器。在高校課堂中,老師注轉換思想,相信學生,把機會讓給學生,讓孩子們將自主學習中獲得的知識點、方法、規律或疑惑進行合作交流,達到知識共享,共同提高的目的,同時培養學生能講、敢問、善思、善辯的能力,而教師對整個過程中進行調控參與,起到幫助促進的作用,大大提高了孩子們的.學習興趣,激發了孩子們的學習熱情。

  4、運用設計

  1)出示題目:999999999×999999999=

  師:這個算式你會如何設計一組算式來幫助自己直接寫出得數呢?

  2)教師講解:我們不需要把1~9個全部寫出來,可以寫出幾個算式後觀察規律直接寫出得數。

  孩子們在這個環節透過合作交流,有的小組探索了3,4種方法。不僅培養了孩子們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培養學生靈活運用知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實現知識能力遷移。

  5、全課小結

  以後我們在解答這些較難的題目時,都可以先設計幾個簡單的題目,探索規律後,再來解決難題。

  愛因斯坦說過“把學校教給你的都忘記,剩下的就是教育”。我們學習用計算器探索規律到底要交給孩子們什麼?是我一直思考的問題,那就是不管遇到什麼難題,我們都可以從簡單的問題入手,探索規律後,再來解決難題。這樣能孩子們的數學解題能力的培養,豐富孩子的解題方法,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總之,在高效課堂中,我們的孩子可以一改常態,盡情地發揮自己的智慧,盡情地吸收同伴的優點,盡情地展現自己的口才,讓學習的過程充滿了愉快和興奮!

  探索規律教學反思 篇6

  一、創設問題情境,引出課題

  “創設情境”是數學教學中常用的一種策略,有利於學生解決數學內容的高度抽象性和小學生思維的個體形象性之間的矛盾。根據本節課的教學內容創設一個具有一定開放性的問題情境,解放學生的思想,讓他們敢想;解放學生的嘴,讓他們敢問。根據低年級學生都對小動物比較喜歡的特點,我為本課設計了一條貫穿始終的情感線:幫小猴找規律引出的一系列問題。用這條情感線來支撐知識線和能力線,使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獲得知識,提高能力。

  二、充分利用教材,創造性使用教材

  本教學設計教學層次清晰,注意合理地處理“教”與“學”的關係,採取層層推進的辦法。拓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引導學生運用規律

  三、充分讓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注重合作探究、交流。小學數學課堂是一種師生交往、積極互動、共同發展的動態過程。在本課中,既考慮到學生對知識技能目標的落實,又考慮到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實現。幾節課下來,感覺到大多數時間學生思維活躍,暢所欲言,能夠積極投入到學習和探究中來。

  總之,在這三節課的教學中,努力體現《標準》的新理念,教學過程與教學方法體現以學生為主體,尊重學生個性化思維,注重合作學習,相互交流、啟發,面向全體,使不同層面的學生都有所發展。

  探索規律教學反思 篇7

  《用計算器探索規律》是課本第十單元的內容,主要講的是“積的變化規律”和“商不變的規律”以及利用這些規律進行簡便計算或總結新規律的內容,在此之前很多練習或考試中也出現過這樣的簡單的規律的問題,雖然那些時候沒有明確說出這些規律,但學生已經有了這樣的意識或者感覺,比如一個因數不變,另一個因數怎麼變化積就跟著怎麼變化,學生似乎對這樣的知識很熟悉。上完這一單元,我感覺我們班的學生對於積的變化規律掌握的較好,一個因數不變,另一個因數乘(或除以)一個數,得到的積就是原來的積乘(或除以)這個數,學生對一個因數變化積的變化規律掌握的很好,甚至兩個因數同時乘(或除以)的也掌握的不錯,掌握不好的是一個因數乘一個數,另一個因數除以一個數的情況,這一課的時候,我事先想到了這樣的問題,所以在拓展題中加了這樣的題目,認真講解了這樣的題目可以分成兩步來看,先看一個因數的變化,再讓第二個因數進行變化,找出它們的積的變化,講完了我發現還是有一些學生沒有完全掌握,導致在練習和考試中出現錯誤。

  第二節課中,我先讓學生回顧了積的變化規律,並從簡單的例子入手,讓學生意識到除法算式中的商也有它自己的規律引入新課,我著重強調了商不變的規律的前提是被除數和除數同時乘(或除以)相同的數(0除外)。但是在練習的時候我也發現,其實部分同學在做題目的時候,不會想到用我們學過的商不變的規律,不會去拿被除數和除數同時除以相同的數去判斷這一題的商是不是不變,而是直接把口算得出答案,在問到幾個同學是怎麼做這些題目的時候,幾個人給我的是相同的答案,口算出來的,再追問一句怎麼口算出來的,大部分都會說是根據簡答的算式推匯出來的。而這樣的推導過程就是規律的運用過程,看到被除數和除數都乘10就會想到它們的商不變,當然也有一些同學學到的新知識是需要慢慢消化的,慢慢地他應該就能發現利用規律的簡便之處。其實課後想一想也是的,很多知識都是在潛移默化中運用著,在學生的無意識中運用著。

  用商不變的規律進行除法豎式的簡便計算中,我先回顧了學完的兩個規律,並請學生進行舉例說明,喚起學生的已有知識後,我先出示了一道能整除的整百數除以整十數的問題,學生用之前學過的除法算式很快就列出了豎式,這一題的教學時,我先板書了一般的列豎式的方法,有板書了根據商不變的規律去掉被除數和除數末尾相同個數的零的方法,學生一直認為第二種方法比較簡便,很快接受了這種新的方法。接下來我將除數進行了修改,變成了有餘數的除法,先讓學生根據剛才的簡便演算法列出了豎式,特意沒有讓學生在自己的本子上寫出橫式,列完豎式的時候我讓學生再寫橫式,結果大部分的同學就直接把豎式得到的商和餘數寫了上去,少部分同學發現這裡的問題,趁著這樣的機會,我讓學生認識了商不變的規律下其實餘數是變化的,一個小小的設計想讓學生意識到本節課的難點,商不變的規律下,餘數是變化的,而餘數的變化是跟原來的除法算式有很大的關係的。學生在練習的時候也留意了這樣的問題,突破了難點。

  練習中我發現,學生對於這一單元的難點還是沒有全部突破,部分學生仍然不能準確地判斷出積和商的變化規律,特別是兩個因數同時變化的情況,或者是被除數和除數一個乘一個除以的時候,在以後的練習中這樣的問題需要進一步的解決。

  探索規律教學反思 篇8

  “探索規律”這一教學內容是鍛鍊學生思維能力的一個好素材,它能培養學生觀察、猜想、歸納的思想方法,教材主要呈現了探索數列的規律,圖形的規律,實際生活中蘊涵的規律等幾個複習內容。鑑於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經驗,我對本節課進行了深入的挖掘和整理,主要分了以下幾個環節來完成。

  一、探索活動,發現規律。

  “乘法表”是數學體現數字規律的篇章,透過先填再找乘法表中的規律,充分調動學生的視覺去觀察,大腦去思考、歸納,讓學生經歷提出問題——探究猜測——推理驗證——得出結論這一過程。給學生創設了寬鬆的獨立思考空間,讓學生自主發現各種規律,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思維;給學生提供交流的機會,讓學生在交流過程中分享彼此的思維成果,相互啟發,共同發展。開始幾個學生髮現的規律還僅僅只停留在橫著看豎著看的基礎上,當有學生髮現斜著看的排列規律後,其他的學生深受啟發,馬上頓悟,把學習過正反比例的知識也應用在其中。在這一過程中可使學生在探索中提高自己的思維能力。

  二、探索規律在生活中的應用。

  學生的數學學習內容應該是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因此,教師要為學生提供現實生活的數學,而這個現實不是成人眼中的現實,應該是學生眼中的現實,貼近他們現實生活的內容進行教學,才能喚起他們的學習興趣,主動應用數學去思考問題、解決問題。使學生們體會到,數學來源於生活又服務於生活。

  情境一:“擺放桌椅”這一活動,拉近了學生生活世界與書本世界的距離,用學生熟悉的、有興趣的調動學習積極性,使學生感受到生活與數學知識是密不可分的,使數學課富有濃郁的生活氣息,教學過程中,我將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相結合,有利於學生主動的進行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等數學活動,先讓學生用具體的數來表示,然後上升到用字母及代數式來反映規律,從而使學生體驗由一般到特殊的方法,教師有意識地分層次引導:先讓學生在小組裡說規律;當出現兩種結論時再讓學生驗證;然後大家一起總結;最後電腦演示驗證,做到了循循善誘,層層引導,重難點逐步突破。

  情境二:“推算年份”這一活動是教材上沒有的,是我增加的一個教學內容,我想這是生活中常遇到的問題,學生也感興趣,透過十二生肖來推算20xx年是什麼年。這是數學中的“週期性問題”,在這個過程中我注意引導學生歸納解決這類問題的方法,重點是確定“組”,即每組幾個以及排列規律,最後用除法計算就可以了。

  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利用探究法、觀察法、歸納法,透過引導學生觀察,探究,歸納學習內容。在教師的引導、組織下,學生透過獨立思考、小組討論、共同探究,揭示數與數之間的變化規律,圖形的排列規律,並將知識應用於生活實踐。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小組成員生生互動,互相交流,互相啟發,互相幫助,達到共同提高的目的。學生自如地在有趣的、富有挑戰性的活動中獲取知識,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創新精神。

  探索規律教學反思 篇9

  教學內容:蘇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四年級(下冊)P83例題,P83-84“想想做做”。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藉助計算器的計算,探索並掌握“一個因數不變,另一個因數乘幾,得到的積等於原來的積乘幾”的變化規律。

  2、使學生在利用計算器探索規律的過程中,經歷觀察、比較、猜想、驗證和歸納等一系列的數學活動,體驗探索和發現數學規律的基本方法,進一步獲得探索規律的經驗,發展思維能力。

  3、使學生在參與數學學習活動的過程中,學會與他人交流,體會與他人合作交流的價值,逐步形成良好的與他人合作的習慣和意識。

  4、使學生在發現規律的過程中,體驗數學活動的探索性和創造性,感受數學結論的嚴謹性和確定性,獲得成功的樂趣,增強學習數學的興趣和自信心。

  教學過程:

  一、遊戲引入:

  用計算器玩遊戲

  要求:在1-9中任意選一個數,然後用計算器把這個數乘3,再乘127,算出結果。只要一報出結果,老師馬上能知道,一開始在1-9中任意選擇的是哪個數。

  【意圖:計算器作為探索的工具並以遊戲方式載入一是有利於啟用學生熟練運用計算器的能力,同時對遊戲中隱含的規律產生好奇,為後繼進一步運用計算器探索規律做好心理上的準備】

  二、揭示課題:

  1、剛才我們用計算器玩了個小遊戲,今天課上我們還要用到計算器,我們要用它來探索規律。(板書課題:用計算器探索規律)

  2、看了這個課題,現在你最想了解的是什麼?透過交流讓學生感受到三個方面:①什麼規律? ②怎樣研究? ③有什麼用?

  【意圖:一開始提出探索的目標有利於學生明確探索的內容和方向,把重點集中到探索和發現規律上來,本課的著力點自然地凸現了出來。】

  三、探索規律

  (一)建立猜想

  1、用計算器計算:36×30的積。

  2、36、30在這個乘法算式中叫做什麼?1080又叫做什麼?

  3、猜想:如果其中的一個因數不變,另一個因數乘一個數,得到的積可能會有什麼變化呢?比如,一個因數36不變,把另一個因數30乘2,或者把30乘10,積會有什麼樣的變化呢?再比如,一個因數30不變,另一個因數36乘8,或者乘100,積又會有什麼樣的變化呢?能不能來猜一猜?

  探索規律教學反思 篇10

  一年級數學第一冊安排了兩次“探索規律”,我將兩次的內容進行了整合,設計了探索實物、圖形和數的排列規律。這節課從始至終都充滿濃濃的探究味,在入學第一學期就為培養學生探究能力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一、在探究中體驗“規律”的存在和優勢

  上課開始,我創設了一個讓學生在短時間記數的情境。出了三組數,一組是沒有規律的數。有兩組是有規律的數,分別是1234512345和22112211;學生在短短的幾秒內就記住了這些數。我究其記得快的原因,學生說因為這兩組數有規律,所以記得快。這個活動的設計,目的是讓學生在探究中體驗“規律”的存在和優勢所在,進而明確這節課探究的目標是探索規律。

  二、讓學生經歷從具體到抽象的探究過程

  本節課學生經歷了從具體到抽象的探究過程:從找實物的排列規律,到找圖形的排列規律,再到找10以內數的排列規律。找實物的排列規律是從學生熟悉的水果朋友和動物朋友入手,讓學生髮現規律並且應用規律解決簡單的問題。到圖形排列規律時,放手讓學生用4個圓片和4個三角形自己創造規律。接下來轉入數的排列規律。因為學生只學習了10以內的數,所以我把探索數的規律定位在發現單數、雙數的排列規律上,讓學生髮現單、雙數的排列規律都是一個比一個多2。最後,迴歸到生活中的規律。這種從具體到抽象的設計,既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又符合學生的思維特點。為學生探究能力的發展搭建了逐步提升的平臺。

  三、採用多種形式為學生探究學習提供空間

  學習是一個過程,探究學習更應是一個充滿著觀察、發現、實踐、推斷的過程。因此,教師應為學生的探究活動提供充分的時間和空間。教學中,我注重為學生創設一個活動、探究、創造的學習氛圍,採用多種形式讓進行學生探究學習,使學生在擺一擺、塗一塗、猜一猜等活動中發現規律、發展思維。比如:課上讓學生動手擺圖形創造規律,還有用彩筆在一排沒有顏色的花上,創造出一排顏色上有規律的花。學生們在一種愉快的氛圍中,創造出很多規律,學生將對“規律”的理解用自己的雙手錶現出來。

  整節課,我鼓勵學生自己去發現、自己去嘗試、自己去創造,力求在生動有趣的情境中,使學生探索一個又一個規律,在玩中學,享受著探究的無限樂趣。

  探索規律教學反思 篇11

  一、有效教學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如果教師不想方設法使學生達到情緒高昂和智力振奮的內心狀態,就急於傳授知識,那麼這種知識只能使人產生冷漠的態度。而不動情的腦力勞動就會帶來疲倦,沒有歡欣鼓舞的心情,學習就會成為學生沉重的負擔。”在探索規律這一環節中,我設計的探索題,激發了強烈的探索興趣和能力。學生不自覺地就進入了新規律套所的狀態中,發現新的規律也成為學生的主題需要,學生由被動地接受者、參與者成為主動地創造者、主體者,而我的角色更符合顧問,適當的時機引領尋聲的探索走向深入、持久、有效。

  二、高效教學

  適時引入計算器。在探索規律時,有的計算過程比較複雜,這時引入計算器省時又精確,使學生透過親身體驗,感受到計算器的作用和優勢,同時培養了學生靈活選擇計算方法和工具的意識。

  整節課自始自終,把學習的主動權完全交給學生。透過讓學生試算、觀察、比較、討論等充分調動學生多種感官的參與,讓學生全面參與新規律的發現過程。而多種感官參加學習活動,可使學習內容在大腦建立多層次、多網路聯絡,利於學生理解記憶,也能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使教學學習變成學生主體性、能動性、獨立性不斷髮展和提升的過程,體現了以學生髮展為本的新理念。

  三、魅力教學

  要使學生感悟小學數學中蘊涵的豐富美,有效的方法是讓學生親身體驗數學的發生、發展過程,讓學生親生經歷知識的探索過程。

  “數學是美的王國”。本課教學中,讓學生從一組組有趣的算式中尋找出了一個個固定不變的規律,即美的存在,感悟到數學的“統一美”,接著根據已發現的規律,讓學生寫出符合規律的等式,感悟到數學的“神奇美”,數學規律被發現、被理解,這個過程本身也會令學會興奮和滿足,引起審美喜悅。課上學生還能體驗到整個教學過程的和諧美。

  總之,努力使學生在充滿美的氛圍中津津有味地品嚐老師精心製作的美的大餐。

  探索規律教學反思 篇12

  這節課最重要的我認為是引導學生經歷探索發現“商不變規律”的過程,因此我非常重視和期待生成的過程。在觀察4個算式的被除數和除數的變化時,我預設了3 個階段----1、末尾0多少的變化;2同時擴大或縮小相同的倍數;同時乘或除以相同的數(0除外)。在這個過程中,讓學生充分的透過全班交流、小組合作、同桌探討等方式,運用觀察、比較、分析、概括歸納和驗證的學法,積極主動地探索規律,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使學生在這個過程中不但發現、理解和掌握了商不變的規律,最重要的經歷了整個探究過程,為學生以後的發展,尤其是自主學習的能力的培養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實際的效果也比較明顯,這是我本節課最大的收穫。

  因此,在以後的教學中,我還要根據學生情況和教學內容,注重學習過程,相信經過長年累月的訓練,學生會掌握必備的學習方法,取得長足的進步,正所謂:積矽步,至千里!

  探索規律教學反思 篇13

  在教學《用計算器探索規律》一課時,學生的積極性極高,可能是他們可以乘機玩一玩他們認為非常神奇有趣的計算器吧!雖然這一現象使課堂看著充滿激情,但在這激情的背後卻讓我陷入了幾點思考之中。

  1、計算器要“利用”到何種程度為宜。我們藉助計算器,將學生的思維從繁雜的計算中解脫出來,使學生更加關注規律的發現過程。在猜想、列舉驗證、應用規律的過程中,學生必然要經歷大量的計算,其中也包括一些大數目的計算。為了使學生擺脫這些繁雜的計算,讓學生的思維集中於探索和發現規律上,教材也明確要求學生使用計算器來進行這些計算。這樣就可以讓學生更好地體驗探索數學規律的過程與方法,並使教學過程更多地側重於發展學生的數學思考。這是計算器的作用所在。但同學我們也要清醒地認識到,計算器是用來幫助學生能較快較準地計算出大數目計算題的結果,在此基礎上發現各種規律。所以我認為計算器只是本節課的一種輔助工具,而非本課所學規律的重點。我們不要把計算器神奇化,使得學生過分相信、依賴於計算器計算,這樣只有害處且無益於學生數學思維的發展,數感的培養。

  2、本課內容似乎略顯單薄,時間尚餘。本課是教學一個因數不變,另一個因數乘幾,積也相應地發生變化的規律。但是透過實踐教學,我發現這個內容在一節課內進行教學和相應的應用練習,時間還有多餘,學生也似乎還能學習的餘力。對此,教師可以有多種處理方式,比如增加練習,進而鞏固知識;又如適當地補充學習內容:(1)一個因數不變,另一個因數除以幾時積的變化;(2)兩個因數都有變化時積的相應變化等等。如果是從拓展學生的數學思維,培養學生的數學能力方面考慮,我則偏向選擇第二種處理方法。當然,這是對學有餘力的同學而言。對於其他學生則可在今後的學習和練習中慢慢鞏固。我覺得這樣做不但有利於學生的發展和提高,還能有效地避免學生產生思維定勢。

  探索規律教學反思 篇14

  本課時主要引導學生藉助計算器探索積的一些變化規律和商不變的規律,以及運用這些規律進行簡便計算和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在學習這部分內容之前,學生已經學習了整數乘、除法和使用計算器進行計算,有了一定的學習基礎。因此,重點應放在對規律的探索方面,教學完本單元內容,我有以下幾點體會:

  1、教學時要留足夠的時間,讓學生髮現探索規律,並且有獨立思考的時間。上課時有些思維敏捷的孩子會一下子發現規律,並脫口而出,於是,我就讓這個學生來說說是怎麼想的,給還處於懵懂的孩子一些提示,小結規律後,再透過學生自己寫算式來驗證發現的規律,這樣就加深學生對規律的認識。當然,對那些“聰明”孩子的上課習慣還是要加強培養。

  2、將課堂延伸到課外,在上課前,先讓學生在家裡算一算例題,找找規律,這樣可以讓學生帶著問題上課,提高課堂效率,也給學生留出了充足的時間發現規律。

  3、克服思維惰性,加強估算能力的培養。發現和總結出規律後,就可以進行簡便計算,一些較難的兩位數乘兩位數可以很快得出答案,但有些孩子為了避免犯錯,會迴避用規律來進行計算,而是採用比較繁瑣的列豎式。出現這種情況可能有兩種原因,一種是課堂上對規律的感知還不夠,要適當的給這部分孩子增加練習量,進一步感受規律,提高規律掌握的熟練度。另一種是,怕粗心犯錯,對於這部分孩子則可讓他們算完後,進行估算,這樣有利於他們養成自覺檢查的好習慣,透過估算也能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數感。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