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原始的解法可能就是最好的解法數學教學反思

最原始的解法可能就是最好的解法數學教學反思

  在日常教學中,老師既追求通性通法,也追求技巧解法,常常在解題方法的變化中大做文章,以此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而對於公式、定理等在推導過程中所出現的解題方法,往往視而不見,浪費了不少寶貴資源。

  在完成“線段的定比分點”基本內容的教學任務後,處理課後練習。在按常規模式解決問題時,我的思維突然一“岔”,“岔”出了不同於常規的常規解法,透過自然、輕鬆的思維活動,達到了提高學生靈活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的效果,自己也從中獲得了本不該是意外的“意外收穫”,引發自己對長期以來的教學方式方法的新的思考。

  [教學實錄]

  課後練習:求與下列各點關於座標原點O對稱的點的座標:

  P(2,3),Q(-2,3),R(2,-3),S(-2,-3)

  師:這是一道關於中心對稱的問題,哪位同學解釋一下中心對稱的含義?

  生:一個圖形繞一個點旋轉180°後所得的圖形與原圖形關於該點成中心對稱。

  師:很好!現在以P點為例,如何作出點P關於原點O的對稱點P′?

  生:連PO,將OP繞O點旋轉180°後,點P轉到P′點,則P′是P關於O點的對稱點。或者,連PO,並延長到P′,使OP′=OP,則P′與P關於O點對稱。

  師:下面請同學們以P點為例,求出其關於O點的對稱點座標。

  (巡視學生解答)

  師:下面請同學說出自己的解法。

  生:將P′看做分點,則P′分線段所成的比為λ=-2。設P′(x,y),則

  x=2+(-2×0)1-2

  y=3+(-2×0)1-2,∵x=-2

  y=-3即P′(-2,-3)

  師:正確!這是將所求點視為分點,直截了當。

  生:老師,用中點座標公式更簡單。O為PP′的中點,設P′(x,y),則

  0=2+x2

  0=3+y2,∵x=-2

  y=-3即P′(-2,-3)

  師:漂亮!靈活選擇分點,有利於問題的快捷求解。請同學們觀察,P與P′的座標有何關係?

  生:均為相反數。

  師:這就是以前給大家的結論,一個點(x,y)關於原點的對稱點為(-x,-y),今天有了嚴格的證明。同理可求證其他兩個對稱結論,即關於x、y軸的對稱點。

  至此,該題可以結束了。正準備進行下一題的練習,我的視線不經意掃了一下剛才的結論:P(2,3),P′(-2,-3)。大腦中立刻閃現出相反向量的概念。OP′?=OP?=-(2,3)=(-2,-3)。這不正是定比分點的定義式嗎?應用公式的推導方法求解,精彩!這麼好的方法讓它溜掉,豈不太可惜了?

  隨手寫下一個一般情形:求P(2,3)關於Q(3,5)的.對稱點P′的座標。

  大部分學生立刻寫出結論:

  設P′(x,y),∵QP?=-QP

  ∴(x-3,y-5)=-(-1,-2)=(1,2)

  ∴x-3=1

  y-5=2,∴x=4

  y=7即P′(4,7)

  聯想到在一本資料上見過的一道題,讓師生共同體驗上述方法的推廣:

  已知:點A(-1,1),B(1,3),C(4,6)

  (1)求證:A,B,C三點共線;

  (2)求點C分AB?所成的比λ1;

  (3)求點A分BC?所成的比λ2。

  解:

  (1)略;

  (2)∵AC?=λ1CB?∴(5,5)=λ1(-3,-3)=(-3λ1,-3λ1)∴λ1=-53;

  (3)周理λ2=25

  平凡之中見神奇!……

  [反思]

  (1)追求奇特不為過,忽視根本更不該。要讓學生形成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老師的引導和示範舉足輕重,馬虎不得。在平常的教學活動中,我們對課後練習的處理,總是停留在學生完成、老師點評階段,因其簡單而忽視了簡單問題中所蘊涵的豐富的資訊,造成課本資源的大量浪費。老師的備課,大有學問,淺嘗輒止將會貽誤學生。

  (2)數學教學主要是解題教學。對一個問題的解答不僅要讓學生知道正確的答案,而且應該讓學生知道其最簡潔的求解過程。讓學生在解答過程中學會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提高學習的能力;探究條件和結論的內在聯絡;從不同的側面尋找關係;聯想已有知識和問題的結合點,透過類比,歸納出解題途徑;拓寬思維,加強知識之間的網路聯絡,等等,都是教師在教學中應時刻關注的問題。但決不能因此而忽視知識的形成過程,及在探究形成過程中所出現的絕妙解題方法。最原始的解法可能就是最好的解法。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