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力 力的示意圖》教學反思範文

《重力 力的示意圖》教學反思範文

  (1)教學重點突出 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實驗探究影響重力大小的因素。在這個環節中,書上只要求探究重力的大小與質量的關係,而我考慮到學生會對“影響重力大小的因素”提出各種不同的猜想,這時就應該教會學生進行合理的猜想,而去除一些不合理的猜想,最後提出由於條件的限制,本節課只對“質量、形狀和體積”這三個可能對重力產生影響的因素進行分組探究。為了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力,所以在整個探究的過程中,方案的.設計、器材的選取、實驗步驟的制定以及實驗資料的記錄方式等全部由學生自行討論決定,教師只起組織引導的作用。透過第一個環節的探究,學生總結得出“物體所受到的重力與它的形狀、體積等無關”的結論。

  進一步探究“物體所受到的重力與質量的關係”,仍然採取上述的探究思想,透過自主合作實驗探究,表格歸納總結出“物體所受到的重力與它的質量成正比”的結論。在由此結論推匯出重力與質量關係式的過程中,採取了引導學生利用得到的“重力/質量的比值為10N/kg”的結論和科學家定義g=9.8N/kg,得出關係式G/m=g,再將公式變形為G=mg的方法,這樣可能更為直接,易於學生接受。同時,透過建立重力與質量的影象關係,進一步理解“物體所受到的重力與它的質量成正比”的結論.透過讀一讀的形式,讓學生了解重力與地理位置的關係,進一步拓寬學生的知識面。

  (2)難點有效突破 本節課的教學難點是重力的方向豎直向下,如何來突破 “豎直向下”這個教學難點?我設計了一個自制的教具,用一個水槽裝入一些水,把重垂線吊入水中,再用一把直角三角板配合使用,直觀顯示重力的方向與水平面垂直,稱之為豎直向下,若傾斜水槽底部,發現還是與水平面垂直,但與傾斜的底面不垂直。透過這個演示實驗,學生就能理解重力的方向豎直向下,而不是垂直向下,從而有效突破本節課的教學難點,這也是本節課的創新亮點之一。

  (3)教學設計思路清晰,充分體現新課程理念 根據物理課程標準的要求,根據本節課的教材特點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本節課的教學設計主體思想應是: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性探究和學習,所以,我採用的教學方法是: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學。在這一節內容的教學中,充分體現新課程的理念,體現出學生作為學習活動的主體,教師要有效地組織課堂教學;充分利用學生的探究實驗來得出物體的重力和物體的質量的關係;同時要體現新教材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生活的特點,密切聯絡學生的日常生活經驗,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物理知識的學習。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