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系統的結構》教學反思範文

《生態系統的結構》教學反思範文

  “生態系統的結構”是生物必修三第五章第一節,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基礎概念,也是整個生態學內容中一個非常重要的概念。

  對高中生來說,本節的知識點並不難,但學生需要深層次理解。教學的關鍵是要培養學生學會怎樣探究知識,怎樣把理論與實際聯絡起來。教學生學會思考、學會實驗、學會提出問題並得出結論,同時弄清生態系統的各個組成成分及其在生態系統中的作用,以及食物鏈、食物網的知識。因此,本節教學以學案教學法,引導學生主動獲取知識,體驗獲取知識的過程和樂趣,提高主動學習能力。從教學效果來看,學生能基本以學案作為學習的引導工具,從而完成本節學習任務。而教師也能從學生的學案完成情況來實時掌握學生的學習效果。

  在本節的教學中,我先以複習上冊生命系統的結構層次引入生態系統及本節課題。然後讓學生列舉一些常見的生態系統,教師加以引導,並指出生態系統範圍有大有小,但必須有一定結構,包括組成成分、食物鏈和食物網。從而引入下一部分內容。

  接著,以池塘生態系統為例,讓學生分析它的組成成分,完成學案相應內容。點評時深入探究並總結生態系統組成成分的各個組分的歸類、作用、組分及地位。

  在介紹食物鏈及食物網時,我要求學生數出一個複雜食物網的食物鏈條數,並畫出每條食物鏈。同時我及時指出要注意的問題,包括食物鏈包括的要素、食物鏈的起點、食物鏈的箭頭指向等等,要求學生對照自己的食物鏈,糾正存在問題。同時要注意營養級的等級和消費者級別,最後把總結後的注意事項羅列出來,希望學生們能夠認真記筆記並深入理解,防止學生蜻蜓點水式學習。

  完成食物鏈內容之後,學生的學習狀態已經提高到一個新的水平,這時,讓學生完成幾道常見的反饋練習,透過學案中的`例題,引導學生分析它的食物鏈條數,某生物所佔的營養級,某生物數量的變化,會引起其它哪些生物的數量變化,怎樣變化等。

  本節課中生態系統的結構與成分的區分是個難點問題,在課後習題的講解中發現學生很容易把這兩個概念弄混。課後,我又透過展示概念圖的形式讓學生進一步認清二者的關係。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