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東方之珠的教學反思

關於東方之珠的教學反思

  請與我一起再回顧一下《“東方之珠”》這篇課文教學中的一個片斷吧:

  師:課文寫得真美,在瞭解了課文介紹的香港的幾方面特點之後,老師也很想和大家一起讀讀這篇美文。我們可以怎樣分配任務呢?

  生:全文一共六段,開頭總起、結尾總結的內容就讓周老師讀,其餘分述的部分我們一個小組讀一段,正好。

  就這樣,讀到了最後一段:香港,真是一顆璀璨無比的“東方之珠”。

  同學們露出奇怪的神情,許多同學紛紛說:老師,您讀錯了。

  師:我沒讀錯啊,不信,大家看。

  我將課文投影在影片轉換儀上。大家看了,愈發驚奇,紛紛叫了起來:錯了,是錯了。真的不一樣的,老師,您看我們的。

  其中,小白的聲音更是響亮:老師,我的課文跟您一樣的'。老師,怎麼辦啊?

  這是怎麼回事呢?我也有點疑惑啦,但很快就明白了:當初教導處發新書,我沒有領新教材,因為,人教版這套新教材剛出來的時候,我自己就在新華書店買了,以備經常檢視。

  可是小白呢?他怎麼也會有老教材呢?或許是出版部門的失誤吧。可是課文已經學了大半,他還在書上做過筆記,要再去調換是不大可能的,而我也沒有新書,不然倒可以換給他。這可怎麼辦呢?

  生:哦,我看見了。

  生:原來書上還印有這樣的內容,我以前怎麼沒發現呢?呵呵。

  師:大家再看,這兩篇內容相同的課文,還有哪些不一樣的地方呢?

  於是大家仔細比較,將兩三個變動之處找出來了。

  師:小白,跟老師一起將原來的課文改一下吧。

  小白:好!

  師:為什麼課文會有這樣改動呢?大家知道嗎?從剛才這件事中,我們又明白了什麼呢?

  生:一定是為了強調香港是我國的領土。因為我們的課本里最後一段中點明瞭“我國的南海之濱”。

  生:我今天才知道,課文原來也要進行修改的。

  生:我們以後寫作文也要不斷地進行修改。

  師:課文當然要進行修改。其實在課文印刷出來之前就已經經過了許多次的修改,以後還會不斷地改進的。

  師:小白,要不要老師再給你去換一本書呢?

  小白:沒關係,我已經改好了,不用換了。

  我表揚了小白,更為孩子們今天的發現高興。孩子們,不知道你們是否明白,我們也可以是創造者?

  反思:

  是的,對孩子來說,明白課文也需要修改比得到一本新的一成不變的課本更為重要。事物就是在不斷地完善中發展的,語文教材、語文教學何嘗又不是如此?因此,上述案例值得借鑑的語文教學經驗主要有:

  1.關注教材,瞭解教材的有關知識資訊

  因為教學畢竟是要“用教材教”,但教材不是教學的根本,而語文課最終也還是姓“語”的。因此,當課堂上學生們指出教師的錯誤時,有的教師雖然知道不正確也要堅持。但並未我行我素,而是引導學生關注教材、文字,透過教師的因勢利導,使學生自然而然地瞭解到許多有關書本印刷、出版的資訊,又透過觀察、比較,發現了兩種不同版本的課文所作的修改,對教材的語言文字進行了又一次的感知、領悟,瞭解課文由原來的“香港,真是一顆璀璨無比的‘東方之珠’”改為“香港,不愧是我國南海之濱一顆璀璨無比的明珠”其中所包含的深刻意蘊。

  2.創新教材,明白文章也需要進行修改

  教材不是教條,需要不斷改進。當學生髮現教材的修改,並聯系自己已有的語文學習經歷,他們真切地體會到了:不能視教材為唯一,好文章都是修改出來的……這些道理不是老師告訴的,是學生自己在語文學習中主動獲得的,而這正是對每一個孩子一生的成長都有用的真正的知識,也是語文教學所體現的人文性與工具性相統一的基本特點。我們的語文教學正是這樣透過各種具體的語文形式,讓學生在語文學習活動中求得精神與語言的和諧發展。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