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屬晶體教學反思

金屬晶體教學反思

  作為一名到崗不久的老師,我們的工作之一就是教學,寫教學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們的教學能力,我們該怎麼去寫教學反思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金屬晶體教學反思,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是透過模型的構建掌握金屬晶體內原子的幾種常見堆積方式,瞭解不同堆積方式的區別,教學的物件是高二理科班的學生。由於學生在初三以及高一的化學學習,甚至是其它學科學習中,很少接觸球體的堆積方式和相關模型,並且此部分內容的講解較為枯燥,有一定難度,所以在進行課程的設計時,為了體現新課程的理念,我思考有以下三點:

  1、如何打造一個輕鬆愉快的學習氛圍,讓學生能夠親自動手來構建金屬原子的堆積方式和模型;

  2、如何設計活動讓學生能夠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在教師的指導下主動地去獲取和探究,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3、教師如何能夠從講臺上走下來和學生在一起,成為一個協助者而不是灌輸者。因此,課程的前期準備,我們以乒乓球為載體,製作了不同形狀和功能的半成品,以合作分組的形式進行課程的設計。在教學環節中,遵循知識構建的順序,先討論二維平面的排列方式,再研究三維空間的堆積方式,層層遞進,並且在每一個環節設計問題和矛盾,引導學生自主發現,解決,最終獲取,在一定程度上也培養了他們的空間想象能力。

  在本節課中,電子白板的互動式活動起到了關鍵的輔助作用,在學生動手實踐的基礎之上再給以直觀的'多媒體顯像,新穎的感官衝擊,更多的是師生互動式的合作,彼此心靈發生碰撞,享受到了探究的樂趣。在融洽的師生關係,生生關係中,本節課的教學任務順利完成,教學效果良好,基本營造了輕鬆愉快的學習氛圍,教師和學生都有所收穫。

  一堂課下來,我對開放性課堂的理解又加深了一步,在開放性的課堂教學中,從來沒有最好的教學設計,只有最合適的教學設計,今後,如何在教學過程中激發學生思維和活力,如何在40分鐘內打破時間和空間的侷限性是我應當多加思考的問題。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