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媽媽有辦法語文教學反思

植物媽媽有辦法語文教學反思

  本課的素質目標是學會10個生字,並會組詞造句,讀課文,瞭解植物媽媽都有哪些辦法。課文主要用了擬人的手法,告訴孩子們植物是怎樣長大離開媽媽的,不同的植物辦法也不同。

  我在授課前佈置學生預習課文並向大人瞭解有關植物的生長過程特點,防種,播種的規律,以及自己知道的植物傳播種子的方法。

  一:重預習,師生同樂

  預習是上課前學生的自學,是在教師講課之前,學生獨立學習新課內容,為上好新課做好必要的知識準備的過程。(本課是一篇科普作品,以兒歌的形式向我們介紹三種植物傳播種子的方法,富有童趣,讀起來朗朗順口。

  我準備相關資料。蒲公英是多年生草本植物,它的果實像一個個白色的絨球,當冠毛展開時就像一把把降落傘,隨風飄揚,把種子傳播四面八方……

  本課以兒歌形式產生了字音中韻母部分的重複,形成韻腳,自然產生節奏,如:大、家、法、娃、發、甲、窪、下、媽、察、它。這種節奏可以把渙散的東西(聲音)組成一個整體,使人讀前一句時預想到後一句;讀後一句時回味到前一句,造成一種迴環往復的審美效果,這種組合創造出這種迴環相押,抑揚頓挫的音樂美,從而加強兒歌的感染力和表達力。表現出一種悅耳動聽,聲情並茂的特色。由於本文語音長短,輕重的區別不明顯,不能它們形成節奏,所以押韻就形成了節奏的重要因素,一種魄力,根據這一特點,我放了課文錄音,讓學生感受而且我重複放,反覆放,學生漸漸高潮興趣,自然的跟著朗讀起來,教室裡那種濃欲的讀書場面,讓人感到親切舒服,有感召力的課堂氛圍,真正的感受到了是在讀書,上語文課。

  這種錄音伴孩子們的.讀書聲,在旁的我足能激起快感與美感,能足以滿足人們生理和心理上的要求,每一次新的迴環往復,就給人以似曾相識的感受,散漫趣向集中,孩子們讀起來,寓變化於整齊之中,讀起來活潑鏗鏘,長短錯落。

  二:根據作品特點出示預習的具體方案

  1:預習任務。初步瞭解新課的基本內容和思路,複習有關新課的舊知識,找出新課的重點和預習後,自己尚不懂的問題,作預習筆記和部分練習題。

  2:預習要求。慢讀加標記,先對課文進行一遍速度較慢的閱讀,同時用色調筆對課文中有關重點內容做出標記。(用不同符號)根據不同的重要程度標記(必要時要問一問,查一查,找一找)以排除學習新課的障礙。

  3:快速閱讀加提要。對課文進行一遍快速閱讀,但要在課文重點段落或語句前精當地歸納內容。

  3:嘗試回憶課文內容,並且嘗試作品部分練習題。

  我檢查了學生預習情況,班上有多數學生完成了本課的生字認、寫,並能藉助資料幫助自己學習中的障礙。我出示生字卡,學生基本上能正確認讀,分析字形結構,很多孩子書上已標記了很多記號。在注重學生基礎知識的同時,更重視了課文賞析,“讀讀講講,講講讀讀”,如:提問讀,“植物媽媽靠什麼辦法旅行?”學生自讀2——5小節,“四海為家”擬人手法寫出植物成熟後要離開母體的形象。第二小節,“降落傘”形象地表現出蒲公英果實的形狀特點。板書:“蒲公英、降落傘、風”同樣的方法學習新的。最後一小節,告訴我們只有仔細觀察,才能學到更多的知識,有很多知識是課堂上沒有的,得靠自己去留意身邊的事物,會學到更多。

  透過本課的教學效果,“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