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合的思想方法》的教學反思

《集合的思想方法》的教學反思

  本課時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三年級下冊《數學廣角》中的內容之一,是集合思想方法的教學。我們希望透過研讀新課標與精品課程建設相結合,探究如何在數學廣角教學中滲透數學思想方法。為了提高教師的科研能力,建設出優秀的精品課程。研磨過程具體如下:

  【第一次研磨反思】:

  在本課的教學中我結合針對本校學生的認知水平和接受能力進行備課。同時結合學校實效課堂的課題研究設計了課前預習方案對學生進行課前導學。總的來說,在本節課的教學中學生在教師的認真引領下,積極思考問題。那麼本節課有以下幾點成功之處:

  1、設計了合理的課前預習方案,讓學生進行有效的課前預習。

  在學習方案的設計中,我充分結合學生思維水平及本課的知識特點,設計了有層次的課前引導。特別是在課前知識回顧環節設計了排隊的情景,讓學生深刻理解重疊。這充分結合具體的例項幫助學生理解抽象的數學思想。

  2、學生學以致用,能運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決實際問題。

  3、學生積極參與課堂,積極性高,學習興趣濃厚。

  作為一節平常的課,本節課是成功的,但作為一節精品課結合新課程標準的理念來評價,這節課有很多不足的地方。

  1、教學目標不清晰。對集合圖的認識不足。由於教師只是簡單呈現集合圖,沒讓學生深入探究、交流,因此學生對集合圖各部分所表示的含義較模糊,導致學生對部分知識沒掌握好。

  2、教學重點不突出,集合思想方法沒得到很好的滲透。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思想蘊涵在數學知識形成、發展和應用的過程中。在本課教學中,教師只側重讓學生掌握重疊問題的計算方法,而忽略了對集合思想方法獲得或思考的過程,因此學生在獲得知識上顯得被動,缺乏了學習的自主性,對集合思想方法的理解也不深入。因此,建議教學時要側重學生體驗獲得集合思想方法的過程,開展自主探究活動,把學生的被動學習轉化為主動探究。

  【第二次研磨反思】:

  由於有了第一節研磨課的'經驗,以及針對第一節課出現的問題進行了重新的備課,本節課的效果不錯。

  1、教學目標教明確。根據上一節課的教學情況,本節課確定了以下的教學目標:初步體會集合的數學思想方法;認識集合圖的各部分,並運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決一些簡單的數學問題或實際問題;使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獲得成功的體驗,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2、採用小組合作,讓學生進行自主探究,體會集合的數學思想方法。在集合圖的製作及填寫中,教師沒直接呈現,而採用了小組合作的形式讓學生探究交流,深刻認識韋恩圖各部分的含義。

  總的來說本次課較上次課有很大的改進,教學目標明確,更重要的是重視學生獲得知識,感悟數學思想方法的過程,總體上教學效果良好,但也有幾點不足之處需要不斷改善。

  1、小組合作不夠深入,探究時間短。

  本課雖然採用了合作的形式,但是小組合作的時間很少,比如在第一個交流環節討論集合圖如何填寫時,只有1分多鐘,時間少導致學生探討不夠深入。

  2、教師的引導不夠充分。在根據集合圖計算一共有多少人參加活動時,學生較容易列出8+9-3=14這一算式。但是讓學生思考還有沒有其他演算法時,學生出錯較多如5+9-3等,這時教師應該進行引導,正確各數字表示的含義。

  3、練習量較少,缺乏層次性及梯度。由於在學生探究、交流如何計算環節用時較多,導致練習時間較少。

  【第三次研磨反思】:

  經過前兩次的研討,再一次進行修改。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難點都已經十分明確。本節課在前兩次研討的基礎上重點加強學生自主探究環節,如何更好地在探究過程中滲透數學思想方法,同時加強練習的鞏固訓練及設計有層次性、梯度性的練習。總的來說本節課做好了以下幾方面。

  1、讓學生經歷觀察、探究、交流、發現等活動過程,初步體會集合的數學思想方法。

  在本課的教學中,我並沒直接告訴學生怎樣填韋恩圖,而是讓學生透過觀察、討論的形式,探討韋恩圖如何填寫,並在小組內交流集合圖的各部分的含義,深刻認識集合圖。把學習的主動權充分交給學生,激發學習的自主性。

  2、在合作探究中掌握運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決一些簡單的數學問題或實際問題方法,發散思維。如探討一共有多少人參加活動這個問題上。我並沒單純滿足於學生能用9+8-3=14這一計算方法,還讓學生透過合作探究思考其他不同的計算方法,如8-3+9=14或8+(9-3)=14等在這過程中進步一加深學生對集合圖的認識和理解,併發散思維。但在鼓勵演算法多樣性的同時,我也注重演算法的最佳化。

  3、運用直觀、形象的教育手段幫助學生理解抽象的數學思維。

  在本單元的教學中教師都善於直觀、形象的教育手段幫助學生理解抽象的數學思維。如在教學《集合的思想方法》時教師透過多媒體課件清晰形象地呈現集合圖,特別是重疊部分形象具體地展現,讓學生深刻理解韋恩圖各部分表示的含義。

  4、加強練習的鞏固訓練。相對上兩節課,本課練習的容量較大。

  總體來說,這節課的教學目標明確,教學重、難點也得到很好解決,課堂氣氛活躍。但是在練習的層次性不夠明顯。所以在以後的設計中,要探討如何加強練習的層次性,發展學生的數學思維。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