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級科學上冊《抵抗彎曲》教學反思

六年級科學上冊《抵抗彎曲》教學反思

  曾聽過人家描述如何上《抵抗彎曲》,說來也巧,今天輪到自已來上了。

  按人家的描述,厚度增加後,紙抵抗彎曲的能力應明顯增加。為了上課時不出意外,上課前自己學著小學生做了起來。自已學著人家講的,用相同的紙裁了幾張長與寬都相同的紙條,沒有墊圈,就用回形針代替。一張紙的厚度時,紙能承受2個回形針的重量,兩張紙、三張紙,隨著紙的厚度的'增加,紙能承受的回形針數幾乎是成倍的增加,沒有像人家所說的明顯的增加!那問題出在哪裡,如果用這樣的材料讓學生做實驗,學生根本不能得出教材所期望得出的結論。難道是教材出了問題——有的材料厚度增加了,抗彎曲能力會明顯增加;而有的材料不是這樣的,甚至增加的量比成倍的數還要少。如果我們按實際操作來得出結論,那與生活中的現實又相背!

  後來想想,也許是我們操作上出的問題,可能是書上根本沒有明確告訴大家如何操作,結果,這麼多的科學教師各自為戰,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是可想而知的。那操作方面的問題到底在哪裡呢?也許我們用厚一點的紙就不會出現這樣的問題。那為什麼用薄的紙就不行呢?後來從後面的結構科學中得到了一些啟發:把兩張紙疊到一起架空與把兩張紙粘到一起再架空,那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因為這樣,紙的結構發生了完全的變化,與其說紙的厚度增加使紙的承重能力顯著增加,倒不如說結構的變化使承重能力增強得更加明顯。

  科學教材中往往會有一些模稜兩可的東西,老師不容易搞懂,學生更不容易搞懂,這也無形中要求科學教師要多思考、多實踐。知道站在人家的肩膀上是好事,但你也要知道這樣摔下來會更疼!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