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較萬以內數的大小》小學二年級教學反思

《比較萬以內數的大小》小學二年級教學反思

  比較萬以內數的大小,是在學生學習了100以內數的大小和10000以內數的認識之後進行教學的。孩子有了對萬以內數的直觀認識,也有了100以內數的大小的比較方法。因此,孩子有了比較的基礎和經驗,在本節課中,著重讓學生自主比較領悟並說出比較的方法。在整節課中強調孩子對萬以內數的大小的比較方法,能有條理說出比較的方法。

  反思這節課,結合孩子的表現,覺得有不少地方處理的還不夠到位,存在不少不足。

  (1)孩子的預設與教師生成存在矛盾時,教師的處理方式不夠合理、耐心。當教學完新授之後問“在比較萬以內數的大小時,該怎樣比較?”我的預設是“先比較數位,數位大的大;數為相同從高位比起”。可是呢?孩子的回答是“從千位比起,千位一樣比較百位”。我沒有讓孩子說完,直接追問了“能直接此文轉自斐.斐課件.園FFKJ.Net看千位嗎?該先看什麼?”現在想來,這樣的追問雖然能很快讓孩子回到教師的預設上來,但是卻忽略了孩子的生成,導致孩子後面的回答變得急不流暢。應該給予孩子更多表達的機會和時間,聽孩子把話說完,再做判斷和追問。我想,對於孩子這樣的回答,應該耐心聽完後讓孩子自己評價並補充。只有這樣,才更能體現新課標中倡導的“以生為本”和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

  (2)教師對於問題的選擇和設計不夠精煉和精確。在教學中會零閃的問些問題,但是這些問題往往比較隨性和隨意,不夠精煉和準確。在教學中,問孩子判斷大小的理由“你為什麼這樣判斷?”有的孩子就會卡住,思維就變慢。改成“你是怎樣想的?”也許會更易於孩子接受一些。一節課的數學問題也是比較關鍵的,不能碎而多,而應該精簡準確。

  (3)在尊重學生主體地位的'同時,關注教師的示範、引導作用。在教學中為了體現這一理念,不少教師常常直接完全放手將一個知識點扔給孩子,讓孩子自己悟、自己想,對於能力較強的那一部分孩子也許沒問題,可是對於能力較弱的那一部分孩子卻帶來了困難。比如在教學完“想想做做”第一題之後,讓孩子“舉例說一說像這樣要比較到十位的數還有嗎?”孩子的反應速度快慢不一。這和沒有示範是有關係的,也許請教師或能力強的孩子先示範一個,其他孩子再回答就會好很多。

  (4)課件製作,數字較小,後排學生看起來不夠清晰。這給我一個啟示,課件做完要在所教班級先放映一下,記住常用的數字該用幾號字型比較合適。這樣以後就不會犯類似的錯誤了。

  一節短短四十分鐘的數學課,是教師預設與學生生成的統一,也是教師引導和學生主動學習的一個有機結合。只有將“生”放於心間,真真切切以他們出發、考慮,才能上出“生為本”的課堂。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