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師大版四年級語文下冊《一箇中國孩子的呼聲》的教學反思

北師大版四年級語文下冊《一箇中國孩子的呼聲》的教學反思

  本文講述的是一位來自中國的聯合國軍事觀察員在執行維護和平的行動中壯烈犧牲後,他的孩子--一個平凡的中學生,在極度悲傷之餘,提筆給聯合國秘書長寫了一封情感真摯而又充滿期望的信。他在信中向全世界大聲呼籲:要和平不要戰爭!表達了中國青少年的正義感和愛好和平的願望。

  在這節課上,我透過形象的教學課件和生動解說,將學生帶入了戰爭的境界,讓學生自我感悟,自我提升!上課開始,我就透過展示一組戰爭畫面讓學生在感官上受到觸動,為學習課文營造良好的情感基調。教學中,我重視引導學生的朗讀,我設計了不同形式的讀。但語文課只有"讀",沒有"悟",學生的"讀"往往會流於形式,而成為課堂最華麗的裝點。這節課上,不僅有聲情並茂的"讀",還有潛心會文的"悟",學生或"讀"中"悟",或"悟"中"讀";或"讀"後"悟",或"悟"後"讀"。

  如:雷利的爸爸到底是個怎樣的人呢?從文中找到描寫他的詞句,自己讀一讀,體會一下。交流後指導朗讀。

  又如:句式訓練:此時此刻,如果我是雷利,面對爸爸的遺體,我會想。帶著又悲、又痛、又恨的感情,讀第三節。

  在指導學生實踐活動時,我的設計是:過渡:雷利用信發出了他的呼聲,一位記者用手中的攝像機記錄了戰爭的殘酷,發出了"要和平,不要戰爭"的呼聲。交流:為了制止戰爭,保衛和平,我們又能夠做點什麼?

  在情理交融中,學生對文中的"父親之愛"、"喪父之痛"這種"情",自然昇華為"戰爭之恨"這種"理";因為情理交融,學生的."情"因"理"而更震憾人心,學生的"理"因"情"而更發人深省。

  在整節課的學習中,學生注意力集中,情緒激動,真切到感受到小作者的切膚之痛,讀到情感深處便潸然淚下。最後一棵許願樹讓學生得以將心中所有的情緒化作充滿生命力的文字,學生個個激情澎湃,極力將自己的所思所感表達出來!

  本課唯一美中不足的是學生的情感是得到了很大的薰陶與觸動,但在語言的表述上卻顯得遜色些,大部分學生的語言比較匱乏,在今後的教學中要多注意學生語言積累上的訓練。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