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五年級語文上冊《地震中的父與子》的教學反思

小學五年級語文上冊《地震中的父與子》的教學反思

  新課標指出“要加強學生人文素養的培養,重視和關注青少年良好個性和健全人格的形成和培養,強調人文素養的培養和提高主要靠薰陶感染,而不是靠灌輸。”我在《地震中的父與子》這一課的教學中,緊扣這幾點,突出人文性。

  一、創設情境 調動情感、縮短文字與學生的距離

  這篇課文發生的背景是一次大地震,由於文字距離學生的現實生活、知識面較遠,因而我在教學時注意媒體的運用。上課伊始,播放有關大地震的錄象,教師談話激情:“大家看,一場大地震正在發生,一個兒子被埋在廢墟中,父親怎麼辦呢?這節課,我們將一起讀一讀這個發生在地震中的故事。”這樣一下子就縮短了學生與課文的距離。

  二、讀中體驗感受文字的震撼

  這篇課文中父親的情感變化是全文的主線,我以此為線索,在教學中引導學生探究父親的'情感變化:著急、擔心——悲痛——堅定——激動——幸福。我在教學過程中,以合作者的角色出現,透過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採用自由讀、個別讀、表演讀、分角色讀等多種形式,將每一個學生帶入課文所表述的情景中,用語感連線學生的感官、感受和情感。讓朗讀使學生與主人公共同體驗,共同感受,讓朗讀使他們的心靈受到薰陶,從而實現文字的教學目標,感受文字的強烈震撼,引起共鳴。

  三、尊重學生的感受、體現人文性

  在思考“為什麼說這對父子了不起?”這個很有分量的問題時,我讓學生以四人小組合作的方式來研究這個問題,教師巡迴點撥。然後交流學習成果。閱讀是個性化的行為,每個學生在探究中都會有自己獨到的理解感悟,在這裡引導學生主動探究,在相互合作中學生取長補短,加深理解和感悟,透過交流討論,豐富了個體探究所得。

  四、昇華感情、再現人文魅力

  最後,我讓學生講講他們父子、母子之間互相愛護、信任的故事。有個學生講的故事非常感人:有一次他爸爸抱著他下樓,不小心摔一跤,但還緊緊地抱著他,結果導致他爸爸骨折。此時此刻,學生對父愛母愛的理解是飽滿的,觸及到了學生的靈魂深處,對其成長也會有深遠的影響。我體會到語文即是生活,生活即是語文。用文字展現生活實際,既能讓學生感悟語言文字的精妙,又能融動學生內在情感世界。此時,他們的所想所說都是情真意切,感受至極。在這裡再現了人文魅力。

  在課文的學習中,我與學生隨著這對了不起的父子一起經歷了磨難,經歷了痛苦與喜悅,學會了在困難面前不低頭,不服輸,我們陶醉於父子深深的情意中。我們,成長了自我。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