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級數學分類與比較教學反思

一年級數學分類與比較教學反思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我們要在教學中快速成長,透過教學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怎樣寫教學反思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一年級數學分類與比較教學反思,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一年級數學《比較》是《分類》的延續,透過觀察、操作,能按照指定的目標或者自定的目標對物品進行分類,並會比較事物的多少、大小、高矮、長短、寬窄、粗細、厚薄等。在分一分、比一比的活動中讓學生形成初步的觀察、分析比較能力。在教師的引導下,能在日常生活中發現並提出有關分類、比較的簡單的數學問題,並能初步彙報和交流自己的想法。經歷分類和比較的過程感受數學和生活的密切聯絡,初步養成分類整理物品的習慣。如何讓學生體驗到分類與比較知識在生活中的重要性,並且把這一知識在生活中加以應用?我在教學中做了以下嘗試。

  一、創設生活情境,引發學生的好奇心,感知數學問題。

  在講《分類與比較》的前一個周,我佈置了這樣一個週末作業,“現在正好是夏天和秋天換季的時候,我們要把夏天的衣服放起來,把秋天和冬天的衣服準備好。小朋友回家以後幫你的爸爸、媽媽整理整理櫃子裡的.衣服好嗎?”這就為我以後的《分類與比較》教學做了一個鋪墊,設定了一個生活背景。

  在《比較》一課的教學中,我又問學生:“你在幫媽媽整理衣服的時候發現什麼問題了嗎?”有的說,“我發現媽媽的衣服特多。”有的說,“我發現冬天的衣服比夏天的衣服沉”……我又問:“你怎麼知道媽媽的衣服多呢?”有個孩子接著說“因為媽媽愛漂亮,經常買衣服,所以媽媽的衣服特別多。”“你能不能用數學知識來解釋一下為什麼說媽媽的衣服就多?”

  俗話說:“學起于思,思源於疑”,這些情景的創設一下子拉近了數學與孩子們生活的距離,讓他們驚喜地發現數學就在我們的生活中,為學生積極地投入到學習之中積累了不竭的動力。

  二、創設實踐空間,鼓勵學生自主探索。

  在《分類》一課中我設計了這樣一個練習:“分類經常會出現在我們的身邊,現在我們能不能把我們每天用的鉛筆來分一分類?要求四個人一個小組把鉛筆放到一起按一定的標準進行分類。”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開始動手實踐,不一會兒就分好了,有的說是按用過的和沒用過的分組,有的說是按有橡皮頭和沒有橡皮頭分的,有的說是按牌子分的……因為鉛筆是小學生最熟悉的學習用品,這樣在不停的分一分、說一說的過程中,讓學生體會到數學知識形成與應用,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這節課結束後,給我帶來了意想不到的驚喜,也留下了需要進一步探索的問題:如何有效的利用遊戲的動與靜;如何活躍學生的思維,形成數學課上的良性迴圈。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