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自然資源教學反思範文

中國的自然資源教學反思範文

  作為一名人民老師,課堂教學是重要的工作之一,教學的心得體會可以總結在教學反思中,優秀的教學反思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中國的自然資源教學反思範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如果課堂教學僅僅憑教師的語言講解或者是教科書上的文字說明,那隻不過是將學生從一個框框跳到另一個框框而已,難以激發學生對學習內容的求知慾和興趣。更難以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達到教學相長、融會貫通的教學目的。

  針對這一現象,我認為教學時,可設計讓學生動腦和動手參與的課堂問題或者最佳化提問方式,創設情景,以吸引學生融入課堂。透過分析和判斷,把問題逐一解決。學生透過自己動腦分析,得出與課本上相同的`結構或結論時,便會獲得了成功感和喜悅感,與此同時,也提高了學生的分析能力和應變能力,增強了思維的敏捷性。 這便是我在上《水資源》一課時獲得的啟發。另外,這一節競賽課的成功應歸功於本人對課堂提問設計的一些心得與體會。我認為課堂提問應做到“三要”。下面僅以《水資源》一課為例,試分析課堂教學應如何最佳化提問設計。

  有人說,上課是一門藝術,但我覺得課堂提問更是開拓藝術發展,使課堂順利進行和完成的一枚鑰匙。因此,我們在問題設計的時候,應做到提問“三要”。那就是問題設計要有啟發性、針對性和層次性。

  所謂啟發性,就是要把問題設計成對課堂教學具有承上啟下或者鋪墊作用,能讓學生激發學習興趣和求知慾的問題。比如說:我在講述《水資源》一課匯入時,便設計了這樣一幅畫面:剛剛打完網球,汗流浹背的新加坡總理吳作棟喝水的畫面,竟成了新加坡各大報紙的頭版頭條? 這一問題的提出,便引起了同學們的高度關注,同樣也引發學生深思“新生水”背後的意義,成功為水資源有限埋下伏筆。

  所謂針對性,主要指在問題設計的時候應針對學生的認知水平。學生因原有認知基本相同,所以思想基本是在同一層面,教師在組織學生開展課題討論的過程中,要想發揮主導作用,引發學生進一步思考,就需要我們教師提出較深層面的問題,作為討論的鋪墊。又如:當講到我國水資源時空分佈不均時,我就投影了學生已學的我國年降水量圖和四大城市降水年變化圖,讓學生觀察比較,得出結論。繼而進一步設疑: 這樣的時空分佈特點給我國水資源的利用帶來什麼樣的影響呢?這樣既可以提高學生讀圖分析能力,強化地理知識的連貫性和複習鞏固學過的知識點,又成功激發學生的問題意識,培養學生分析比較能力,強化知識的運用。

  所謂層次性,即在提問時,應循序漸進,分設目標,帶領學生尋求思路 。面對學生難以回答的問題,我們應該分化瓦解成若干個小問題,讓學生去探討。如向學生講述跨流域調水時,設問:你知道哪些路線?(如引黃入晉、引灤入津、引灤入唐、引黃濟青,南水北調等。)再提問:南水北調指的是南方哪條河流的水往北調?最後引發學生深思:跨流域調水、興修水庫有沒有增加我國水資源總量?能不能提高我國人均水資源佔有量?如果一邊興修水利一邊汙染浪費,工程措施還有意義嗎?這樣的分步設問由淺入深,讓學生深刻明白節水、保水比調水、找水、蓄水更重要。

  最後,我們還要及時瞭解、掌握和糾正學生在回答問題過程中出現的知識錯誤、疑惑區,引導學生走出爭論誤區。這一系列的過程,把每一個學生都調動起來了,手法是多樣的、動員面是很大的、學生主動參與的成分是很多的,因此是很有吸引力,也符合新課程的要求。最佳化課堂提問設計,成功改變了過去由教師滿堂灌的單一氛圍,轉變成為全體動的主動學習的局面。這些僅是本人課後教學反思,所得出的一些體會與感受。一節成功的課堂,有賴於各個環節的精心佈局,和各方面的完美配合,其中如何最佳化問題設計更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一個環節。因此,我們應該重視和正視課堂問題的設計和應用。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