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音樂教師教學反思(精選6篇)

課堂音樂教師教學反思(精選6篇)

  作為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課堂教學是我們的任務之一,寫教學反思可以很好的把我們的教學記錄下來,那麼什麼樣的教學反思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課堂音樂教師教學反思(精選6篇),歡迎大家分享。

  課堂音樂教師教學反思1

  新來到這個學校,很有很多需要學習的地方,比如說生命教學,三環六步教學法。一個月即將過去,我的教學反思如下。

  作為一名音樂教師,雖然音樂課並不涉及到升學考試,但作為素質教育的一個必不可少的因素,音樂課的質量,也是極為重要的。隨著學生學業的加重,音樂課在他們的眼中是副科,是學與不學都無關緊要的課程。所以,在平時的教學中,很多音樂知識都不能被很好地運用起來。這就對我們音樂老師提出了新的課題,如何更好的去設計一堂音樂課,才能對學生產生較大的吸引力,從而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參與熱情,達到課堂所追求的展示音樂魅力、愉悅學生身心、健康快樂為本的教標。

  一、學習教學大綱,明確教學目的。

  作為音樂教師,首先應該明確音樂教育以審美教育為核心,在整個音樂教學過程中要以音樂的美感來感染學生,要以音樂中豐富的情感來陶冶學生,進而使學生逐步形成健康的音樂審美能力。因此在音樂課起始課上,我就從下列幾個方面對學生進行教育、引導:

  1、透過音樂教學,提高學生的音樂審美觀念和審美情趣;

  2、透過音樂教學,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和愛好,活躍課堂氣氛,在緊張的文化課學習之餘可調節情緒,有利於其他課的學習;

  3、在音樂課堂上培養學生參與和實踐能力。欣賞我國優秀的民間音樂(如民歌、民間樂器、民間歌舞音樂、戲曲曲藝音樂等),培養學生熱愛祖國文化傳統情感。

  4、第一個月在舉行合唱比賽,透過節目的排練,讓同學們學習音樂中集體的重要性和聲音的和諧統一。

  二、採用多種方法,努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1、針對學生的特點,在使用音樂新教材的同時,想方設法,找資料充實課堂,激發學生興趣,提高課堂效率,開拓視野、提高審美能力。

  2、對樂理知識的教學,從基礎抓起,每堂課選幾節樂譜視唱。讓學生學會劃拍、打節奏、哼曲調,逐步提高學生的識譜能力。雖然部分同學有困難,但從一個學期教下來,學生的進步還是較快的。

  3、利用多媒體、音響等裝置,向學生介紹一些民歌、名曲,作為補充教學內容。指導學生邊聽音樂、邊哼歌譜,反覆練習,學生識譜能力有明顯提高。由於強調了“響”(聲音響亮)、“準”(唱準音調)、“美”(優美動聽)三個字,學生積極響應,從實踐看,收效較大。

  4、課內讓學生上臺演唱,培養他們的參與、實踐能力,學生情緒高漲,使音樂課上得更加生動活躍。

  當然,如何調動每一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今後還須努力。孩子們需要美,追求美,那麼我希望音樂課能給他們提供一個空間,讓他們踏上尋找美,感受美的道路。在我的課堂教學中,孩子們是開心的!快樂的!只要我們多花些心思,我相信孩子們就會從中得到快樂的體驗!從而感悟他們純真的心靈。

  課堂音樂教師教學反思2

  興趣是推動學生學習的強大動力,創設一種可激發學生某種興趣的情境,使學生產生好奇感,也就是在教材內容與學生求知心理間架起一座橋樑,從而把學生引入到有關的知識中去,使課堂更加生動活潑。在組織音樂教學活動時,我們應充分挖掘音樂作品的藝術內容和情感內涵,發揮音樂作品的藝術魅力,創設性地設計豐富多彩的教學形式,以激發、培養、發展學生的音樂興趣及愛好。因而在上音樂課時,我充分利用學生靈巧的形體、自然的嗓音,透過律動、繪畫、即興創作、遊戲、表演、節奏樂敲擊等相結合的、孩子們喜聞樂見的綜合手段,進行直觀教學,激發和培養孩子們對音樂的興趣,開發音樂的感知力、想象力、創造力,體驗音樂的美感。

  一、故事法

  小學學生,特別是低年級學生愛聽故事,對故事有著濃厚的興趣。在授課前先講一個有關歌曲內容的故事,然後自然匯入新課,從而激起學生的興趣,再把這種興趣遷移到學習歌曲上來,如教小歌舞劇《小放牛》這課時,老師先繪聲繪色地說故事。然後問:大家還想知道這個故事的具體情節嗎?這節課我們來共同學習“小放牛”的故事(揭示課題)

  在音樂課堂上,教材中有很多曲子或歌曲都是有情節的,我們還能運用豐富的聯想,續編音樂故事,創造情節,發展思維。如《龜兔賽跑》、《百鳥朝鳳》等,在學完以後,可以讓學生自己來當作曲家、作詞家、創編後傳,還可以來表演自己編的故事。孩子們的興致自然被教師激發出來了。

  我在教唱歌曲《閃爍的小星》時,首先把這首歌的內容編成一個小故事,講給孩子們聽,讓他們從形象直觀中得到美的感受。我問,什麼東西一閃、一閃、亮晶晶,好像千萬只小眼睛,掛在天空會放光明。“同學們,你們猜一猜,這是什麼?”孩子們靠自己的生活感受,很快就會齊聲回答出來“星星”。我肯定這一回答後,接著就說,今天我們來學唱一首美國兒歌《閃爍的小星》。當唱起這首歌時,孩子們的頭腦裡就有一個一閃、一閃、亮晶晶的形象在活動。學生在聽故事過程中,很快就學會了歌詞。

  二、表演法。

  學生在學習音樂時,要對音樂有所感,有所悟,有所動,這樣才能投入到美妙奇異的音樂大世界中。課堂中我大膽放手讓學生去動,去實踐,去玩!在玩中感受音樂,讓學生大膽表演。例在音樂課中可以使學生進入角色,讓他們親自用表演來感受歌樂曲,例在《小紅帽》這一課中,我讓學生課前準備好的道具,分別扮演“小紅帽”“外婆”“大灰狼”演這童話故事,學生在表演中猶如身臨其境,耳聞其聲,目睹其事,從而被陶醉在這童話故事情境之中,興趣達到最佳狀態。

  三、遊戲法

  孩子們天生就愛做遊戲,在音樂課上透過遊戲可以增加音樂性和趣味性。例,在教音符時值的長短時,我會讓學生透過自己行走的步伐“噠噠|噠噠”,感受四分音符的時值和四二拍子的節奏特點。然後,再進一步透過學生的生活感受“跑比走快”,“走一步可以跑兩步”,“跑跑走、跑跑走”,以及小鬧鐘的走動聲“嘀嗒嘀嗒”來認識八分音符的時值。低年級學生對音符長短常常不能理解,在教學時我用小猴子摘蘋果的故事來啟發學生:二隻猴子四個蘋果即一隻猴子有二個蘋果(二分音符),又來了二隻猴子變成一人一個蘋果(四分音符),後來又來多一半猴子蘋果只能分半個了(八分音符),這樣講解,學生就易於認識哪些音符長哪些音符短的道理。

  再者,學生剛剛開始接觸基本音階時,對七個音符並不熟悉,於是我把學生分成兩個組來做遊戲。一組學生拍一下手喊4,另一組學生再跺一下腳唱fa;再拍一下手喊6;另一組就唱la;再拍一下手喊7;另一組學生就唱si……經過這樣反覆多次一問一答式的遊戲,不僅訓練了學生的音準感,而且培養了注意力,逐漸引起了孩子的學習興趣。

  四、體態律動法

  低年級學生年齡小,如果一堂課讓學生坐著不動,他們會坐不住的,而剛剛入學的特點是好動,所以當學生對一首歌基本上能唱之後,我就會選擇恰當的動作配合提高學生的興趣。比如:在教唱二年級的《這是什麼》這首歌時:“嘀嗒嘀嗒噹噹噹……”我就選擇簡單而又適當的動作,教學生邊唱邊舞,結合“體態律動”,學生很快就學會了歌曲並背出來。又如:在一年級的欣賞課《星光恰恰恰》,我不用任何語言直接讓學生自己跟音樂律動,讓他們用身體去感受旋律的活潑、歡快,這樣充分調動課堂的氣氛。

  五、即興創作法

  音樂課是實踐性很強的教學活動,我們應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探究和創造,以開發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開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在編創中體驗音樂的美感,提高他們的音樂感受、表現、創造能力。學生在自編、自演、自唱的實踐活動中,既能培養對音樂的興趣,又發展創造性思維,提高表演能力。例1,在《快樂的音樂會》這一課中,我就以歌曲為範本,告訴學生“開音樂會”還有很多樂器可以一起演奏,小動物也非常多,讓學生即興創作歌詞,把“吹拉彈”的樂器(小提琴、口風琴、鋼琴)、小羊小豬等動物編進去,學生的興趣達到了高點,快快樂樂地上了一節音樂課。例2,學生對樂器有著天生的喜愛,我們應啟發學生自己動手創造樂器。例在易拉罐裡放上沙子作沙錘;或拿幾條湯匙作打擊樂器,這樣,使學生所有的創造熱情都顯露了出來,製作更多的樂器來伴奏,有了這樣的樂器伴奏,音樂課更活躍了,真正把音樂課變成了學生自主活動課。

  六、繪畫、看圖法

  在小學音樂教材中,有許多啟迪思想、開發智力的優秀幻想教材,我以幻想為前提,以繪畫為手段,讓學生再現音樂美。例我在教小學一年級學生唱《洗手絹》一歌時發現,學生們很愛唱這首歌。但因為他們識字不多,就不能很快地視唱歌詞。他們愛畫畫,也愛認畫,我就學習人家所說的“以畫代詞”。《洗手絹》的第一段歌詞是:“紅太陽,白雲彩,媽媽洗衣,我也來。哎口羅哎口羅哎口羅哎。”於是我將事先畫好的一個紅太陽,一朵白雲彩,一個正在洗衣的媽媽的頭像,一個十分可愛的小女孩或小男孩的頭像代表“我”掛在黑板上。一年級的小學生看著黑板上的畫,開心地笑著,一會兒就把這首歌背唱出來了。而欣賞音樂中,也可用此方法來引導學生進行欣賞,如《動物狂歡節》、《玩具兵進行曲》等作品,我採用了繪畫法取得了相當好的效果。

  小學生不但喜歡畫畫而且還喜歡看畫。在上課前先讓學生欣賞一幅或幾幅圖畫,使學生對圖畫產生興趣再進入歌曲學習。如《小白船》一課,先出示這課的掛圖,讓學生欣賞畫面,再問:圖上畫的是什麼?小船是什麼樣的?想想什麼東西的樣子很像它?這位小朋友坐在船上都看見了些什麼?歌曲中給我們講得很清楚。這樣使學生迫不急待地進入了歌曲意境中學習。

  總之,音樂教育要把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貫徹到教學始終,只有重視音樂興趣的培養,才能順利的、很好的完成音樂教學任務,才能真正使學生感受美、體現美,在藝術的空間中盡情遨翔,馳騁,真正做到“培養人”的目標,教師應運用各種方法和手段,讓學生在愉快的氣氛中接受審美教育,把音樂課真正上成學生主動學習課,搭成讓學生自主表演的旋轉舞臺和夢想劇場,讓音樂課真正地“趣”起來。

  課堂音樂教師教學反思3

  一、課堂音樂教學中的“音樂”含量過低

  音樂課類似文學課,語言文字解說的多,提及音樂語言、挖掘藝術情感的少。在我所聽到的音樂課裡,這種情況不在少數,尤其是欣賞課。有些老師的課,他們講得多,要學生用心聆聽的少;把自己對音樂的理解傾其所有,非講個清清楚楚不可的多,留給學生去思考、去領悟、用音樂去激發想象的少;用語言表達的多,用情感體驗的少。因此,在一些老師的教學中,語言多,音樂少,全然沒有了音樂的我,也沒有了“音樂作品是要悟的”這個道理了。這樣的結果只會是,學生的音樂作品積累少,對音樂的感悟淺薄,最終是對音樂課沒了熱情。我們坦言,講文學我們比不過語文老師(就普通而言),講解數理也非我們所長,為何不發揮我們音樂教師的優勢呢?

  音樂課即唱歌課,但僅僅唱會歌曲的多,唱好歌曲、唱得有滋有味的少。他們在課堂的相當一部分時間裡(課的後半部分)唱歌卻是“老太婆唸經,有口無心”。既不用心,何來之味、又何來之情,更何從談感!音樂課裡的歌不好聽、不夠味,那當然會到課外去找。找他們處認為好聽、夠味的歌來唱,還工工整整地把它們抄在精心挑選的小本本里,裝在兜裡,並引以為豪。

  音樂課即技能課,枯燥乏味、機械訓練的多,興趣激發、情感抒發的少。我們的一些教師片面地理解了技能,過於偏重技能,使得我們的中小學音樂課成了音樂基本功訓練課,把音樂當作機械的技能去訓練,把中小學生當作音樂專業的學生來訓練。這樣做,可能在表面上或許在一段時間裡,一部分學生會有一些效果,但卻有可能因此而削弱了絕大部分學生對音樂的興趣和愛好,甚至磨滅。實際上這樣的音樂學習與課堂教學,從根本扭曲了音樂作為人類情感藝術、精神火花的本性,也背棄了“國民音樂教育”的初衷,是與音樂教育的基本原理背道而馳的。

  二、課堂音樂教學中的“教師”定位失衡

  音樂課以教師為中心的多,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的少。在我們的音樂課裡,很多教師不是笑臉相迎,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幾乎坐在琴凳上不挪窩、指手劃腳,不管學生學得如何,只顧按照已備的教案、時間表灌之。學生回答問題順我者表揚、逆我者斥之並不少見……這樣的課堂教學,是一個不平等的教與受的關係,從未把學生作為教育的主體,從來只把學生當成知識的接受器,教師絕對是主宰而非主導,學生是完全被動的。這樣的音樂課學生哪來的情、哪來的興趣?也就無從說“我喜歡音樂課”了。

  教師做夠做足“教”字這篇文章的多,創設良好環境,激發學生主動學習、體驗的功夫不足。我聽過少的音樂課,也看過很多老師的教案,總髮現我們的教師在構思一堂課伊始直到完成教案及教學全過程,他們經常在考慮的是我該怎樣做、怎樣教,很少考慮學生怎樣來學、怎樣來體驗。一些教案連教師說的每一句話都有了,惟獨沒有“這時學生該幹什麼、此時學生會出現什麼”。他們只想課堂45分鐘我該怎樣安排,卻沒想到作為“教學是教師教和學生學的雙向互動過程”。音樂學習本身是一個複雜多樣的變體,神經質的資訊輸入不是單一的,應該包括聽覺、視覺、運動覺全方位的。而這種資訊的輸入,如果沒有一個良好的環境,學習者的主動參與、積極體驗,那“學”的過程、“學”的結果就想而知了。

  把教師的意志強加給學生的多,聆聽學生心聲、把握學生心智、願意做深切朋友有少。“老師的疾話對的”、“我是老師,學生應該聽老師的話”,恐怕是我們很多老師常有的心態和所說的話。因此,許多教師挖好一個個的陷阱讓學生一個個往裡跳的事總是很樂意去做的。比如說:“對不對?“對”“好聽不好聽?”等等。

  儘管老師自己都覺得多餘,有時還顯得底氣不足,但總是樂此不疲。

  三、課堂音樂教學中的“教材”定位過高過死

  教材是教學之本,依教材上課“沒商量”。我們國家的教材建設已有了長足的進步。在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首先打破了全國一綱一本的格局而出現了一綱多本、多綱多本,這對於拓展符合各地不同的人文環境、不同教育水平和與社會發展相吻合的教材空間,形成新的教學格局起到了積極的作用。但畢竟人們的國家太大了,地域廣闊、人口眾多、經濟發展又是如此的不平衡,要用幾套教材來作“教學之本”,實在是勉為其難。

  就從我們浙江省新編的“九年義務教育教材”來說,這套教材八十年代未開始編,九一年開始在部分地區實驗使用,九三年在全省推廣使用。編寫這套教材最初的定位是“較發達的農村地區”使用,這從九十年代初全國經濟發展的勢態看浙江省的經濟發展地位,無疑是準確的。可問題是,僅從一個面積不大、人文背景相對單純、經濟結構跨度也不是很大的浙江省,其經濟水平的差異也是顯面易見的。經濟發展的不平衡,必定還來教育文化的差異。可我們使用統一教材,就是對這種事實上存在的差異視而不見,這與教育學的基本大批次是相悖的。

  課堂音樂教師教學反思4

  二年級教學內容《小紅帽》是一首歡快、活潑的巴西兒童歌曲,這個童話故事也深受學生的喜愛。本課的教學目標是:用輕快的聲音、有感情地背唱《小紅帽》;學唱唱名;引導學生根據歌詞即興創編動作進行表演。為了能較好地達到教學目標,我採用以下方式展開教學:

  1、童話匯入,創設情境。

  《小紅帽》是個學生們都很熟悉的童話故事,在匯入環節中,請一名學生來講一講《小紅帽》的故事,其他同學來補充,使學生走入到童話故事的情境中,並且總結出小紅帽機智、勇敢、活潑、可愛的性格特點,為歌曲學習做好準備。

  2、理解故事,學唱歌曲。

  學生在理解《小紅帽》的故事後,將部分故事內容以歌詞的形式出現,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歌詞,學生也能夠較容易朗讀出歌詞的情緒。在學唱過程中,學生能夠根據歌曲的節奏,自主學習歌詞,並能夠較好地聽唱歌詞,對於歌曲音高、節奏把握較好,能夠用輕快的聲音表現小紅帽快樂、活潑的形象。

  3、藉助旋律線,學習歌曲唱名,理解歌曲形象。

  本首歌曲的前四樂句都採用了1 2 3 4 5 3 1自然音階的形式,我將這些音符標註在黑板上,請學生將音符用一條曲線連線起來,形成旋律線,學生一邊用手划著旋律線,一邊聽唱音符的唱名,我提示學生:這條旋律線起伏有什麼特點?感覺像什麼?大多數學生根據歌詞的內容體會出這樣旋律線像是小紅帽走在崎嶇不平的山路上,要去探望外婆,這種方式學生樂於接受。在一、三樂句中都出現了1—1的八度大跳音程,旋律線也呈現了大跨度的上行,我提示學生:在高音1的位置出現了哪些歌詞?(“郊外”、“僻靜”)表現出外婆家遠而偏僻,因此用了大跨度的音程。學生能夠理解歌詞形象,並透過聽唱較好地把握音準。藉助旋律線的形式,不僅使歌曲唱名的學習更加生動有趣,而且還使學生更深刻地理解歌曲形象。

  4、即興創造表演,增強表現力。

  在學唱並理解歌曲形象的基礎上,請學生分組合作,根據歌詞的內容為歌曲創編動作表演,教師進行巡視指導。在創編的'過程中發現,大部分學生更夠根據歌曲內容創編簡單的動作表演,但不夠形象、生動,我提示學生:小紅帽是個活潑可愛的小孩,她走在路上是什麼心情?應該怎樣表現?要按照歌曲節拍表演。學生在我的提示下表現出多種動作形式,效果較好。再引導:當她擔心要遇到大灰狼的時候是什麼心情?應該怎樣表現?學生表現出緊張的情緒,並用雙手環抱肩膀、小碎步來表現緊張的情緒。最後,我又引導:小紅帽探望外婆後平安地回家了,和媽媽一起進入甜蜜夢鄉後是什麼感受?應該怎樣表現?學生表現出甜蜜、幸福的表情和動作。透過我的引導,學生能根據歌曲的內容,創造歌表演,增強了音樂表現力。

  本節課的不足之處在於演唱上沒有給學生創設更多的空間,學生沒有演唱充分在指導透過旋律線理解歌詞以及歌表演上用的時間較長。在今後的教學中要引起注意,更加合理安排教學過程。

  課堂音樂教師教學反思5

  在近幾年的教學活動中,運用"學生是發展的人"等現代學生觀看待學生,與學生交朋友;用自己對教育事業的熱情來感染學生。在課堂不僅向學生傳授知識、訓練技能,更重要的是在與學生進行交流的過程當中也交流心靈對音樂的感受;在課下關心學生的生活,關心他們的思想,使學生喜歡和你親近,也是在教學中採取因材施教的途徑。但在課堂生的熱情還缺乏激情,投入角色的程度還不夠,這有礙與學生進一步的交流,這也是自己性格上的一大缺點,也是今後努力的方向。

  (一)同行意見:課前準備充分,展示了教師的綜合素質

  反思:

  這都得益於我校對教師專業素質的培養和提升。在集體學習與個人學習相結合中使自己現代教育技術的運用不斷提高,才能在最短時間內作出有時效性,實用性強的教學課件,展示給學生;在集體教研活動和校推門課、研究課中不斷提高自己解決實際教學問題的能力;在"四項精煉"、"三個反思"中形成了課前二次備課、課後反思的良好教學研究習慣。運用現代教學思想主動調整舊教材的教學內容,以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為教學目的;這次嘗試,使學生獲得了欣賞音樂的方法和能力的培養,瞭解了更豐富的世界藝術遺產,為其今後享受音樂打好基礎。

  (二)同行意見:學生對音樂課充滿興趣

  反思: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何使學生始終保持對音樂的熱情和學習興趣,是我一直努力的方向。這首要得益於學生在音樂考察、研究活動中對學生較全面的評價和課堂教學中對學生閃光點及時、恰當的評價。尤其是課堂教學中有時效性和針對性地評價,主要是教師針對學生在課堂上的反饋和學生的發言特點,有針對性、精心設計的評價,體現對音樂素養的提高,體現對學生個體發展的提高;這樣的評價將使學生從中受益。

  在對學生的關注還不夠全面,這堂課上也喪失了不少教育學生的有利時機,這種時機轉瞬即失,只有不斷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增強教育的智慧,才會更好的把握時機,使更多的學生受益,使更多的學生對學習音樂、享受音樂充滿興趣。

  (三)同行意見:加強學生基本功的訓練

  反思:

  學生對音樂活動充滿興趣,這對其終生享受音樂很有益,學生對音樂的理解有自己獨特的想法,這有助於音樂素養的提高,如何使學生擁有一幅動聽或自然的歌喉,讓他們終生在使用音樂中感到快樂。

  五年級的學生正處於生體的發育期,聲音變化將會很大,所以尤其要注意學生聲音的訓練;在與隋老師的交流中我感受到訓練學生輕聲演唱的重要性。這不僅是為學校合唱隊輸送人才,更重要的是讓學生能在聲音訓練中親身體驗到音樂的美,並逐步掌握用自然、甜美的聲音表現美的能力。在聲音的訓練中還可以從感性到理性的引導學生掌握音樂術語,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

  經過領導的聽評課和自己的反思,使我對新課程的精神在實際教學中的運用、理解又進了一步,使課堂更具實效性。

  課堂音樂教師教學反思6

  本學期即將過去,回顧前一時期的音樂課研究教學,下面兩個方面體會較深。

  一、學習新課程標準,明確教學目的,開闊學生視野。

  作為音樂教師,首先應該明確音樂教育的目的是培養學生對音樂的感悟,以審美教育為核心,在整個音樂教學過程中要以音樂的美感來感染學生,要以音樂中豐富的情感來陶冶學生,進而使學生逐步形成健康的音樂審美能力。為了實現這一目標和推進新課程改革,我認為,在教學中,要使學生先對音樂產生濃厚的興趣,感受、體驗和表現音樂中豐富的情感內涵。只有這樣,學生才會逐漸喜歡音樂,從而才能對音樂有更深一步的瞭解。要積極引導學生,從而使學生不僅做到現在受益,而且做到終身受益。

  因此在音樂課教學上,我會從下列兩個方面對學生進行教育和培養:

  1、根據音樂教室現有的樂器,透過音樂欣賞的形式,讓學生認識和了解各種樂器,並且讓學生參與其中親身實踐,講解各種樂器基本的演奏方法,這樣一來,學生不僅對樂器有了進一步的接觸,而且還對我國的各種音樂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從而提高學生的音樂審美觀念和審美情趣。

  2、透過豐富多彩的音樂教學形式,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和愛好,活躍空氣,在緊張的文化課學習之餘可調節情緒,有利於其他課的學習。

  二、用多種方法,努力提高學生對音樂學習的興趣。

  針對本校特點,配合新課程改革,在學習音樂教材的同時運用數碼鋼琴進行音樂教學,激發學生興趣,提高課堂效率,具體為:

  1、在音樂欣賞課上,有些樂曲可以利用學校現有的樂器,結合大綱要求,給學生示範演奏,改變以往放錄音讓學生單純欣賞的教學方法,使學生在欣賞的同時,既開拓了視野,有提高審美能力。

  2、在音樂理論知識的教學方面,為避免單純學理論的枯燥,利用情境聯想教學,讓學生逐步理解和掌握音樂知識。例如音符實值的學習,透過模仿動物叫聲的長短來辨別不同的音符,這樣一來,學生會比較容易掌握。

  3、利用多媒體、電視、音響等不同教學裝置,欣賞大型的交響樂和民族管絃樂作品,讓學生進一步瞭解和感受音樂。

  4、課堂上,讓學生上臺演唱,培養他們的參與、實踐能力,學生情緒高漲,使音樂課上得更加生動活躍。

  下面就《真善美的小世界》一課,談一下我的想法。

  (一)、利用熟悉的歌曲欣賞,激發學生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本堂課的教學中,為了避免音樂課教學中單一傳受知識、枯燥無味的教唱等,老師用“聽音樂式步步深入導引學生進行學習,讓學生的思維隨著“真善美”這根主線進行和發展,在學習過程中又充分採用激勵性學習方法,使教學環環相扣,緊湊而不散亂,整個教學過程顯得較為科學合理,使學生能積極主動的透過觀察發現、感受到生活的美,並覺得學習也是一種樂趣。

  (二)、開展器樂、歌詞創編活動,豐富課堂教學,培養創新意識。

  小學生注意力持續時間短,在課堂的後階段不易投入地學習,為此常要進行課堂組織、,但最終效果不佳又浪費時間精力。為何不放手讓學生動動滿足一下慾望又能玩有所得呢?根據我校班級人數少,會演奏各種樂器的學生多的得天獨厚條件,教師應常在課堂中引入器樂讓學生開展活動。這節課也不例外,引導學生用打擊樂器為歌曲編配伴奏,即豐富了歌曲的教學內容,激發學生積極性主動參與音樂美的創造,無形中激發了學生創新的慾望,將益於將課堂學習推向高潮。

  (三)、弱化傳統環節及概念教學,注重體驗。

  傳統的音樂課堂教學過於強化音樂知識學習和技能的訓練,造成學生死記硬背不能靈活應用,課堂學習機械化、成人化;教學環節板塊化,教師教學感到枯燥無味,學生也覺得學習沒有了生趣,這些都與新課標的要求相違背,不利於學生的發展。在本節課教師努力突破傳統發聲、節奏練習、聽音練習的框框,將發聲、節奏、聽辨練習融於歌曲活動中。以學生為中心,努力引導學生在活動中用自己的方式充分去體驗、感受,知道怎樣的聲音更美及二拍子節奏的特點,同時不知不覺中獲得聽辨能力的培養。

  當然,有所得也有所失,主要表現在讓學生感受、體驗歌曲的美上,由於參觀材料準備不是很充分,形式太單一,顯得有些走過場;在學唱新歌曲的方式上還沒有大的突破等。這都有待有今後不斷的去學習、探究、總結。

  如何調動每一個學生學習音樂的積極性,是今後教學的重點。對於音樂教師而言,除具備相應的專業知識外,更需要有良好的課堂教學的能力,唯有如此,音樂課才能更有意義。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