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藝術《美麗的蝴蝶》教學反思(精選5篇)

小班藝術《美麗的蝴蝶》教學反思(精選5篇)

  身為一名到崗不久的老師,我們要有很強的課堂教學能力,我們可以把教學過程中的感悟記錄在教學反思中,那麼你有了解過教學反思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小班藝術《美麗的蝴蝶》教學反思(精選5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班藝術《美麗的蝴蝶》教學反思1

  藝術本身就是充滿想象力和創造力的。在藝術課上,教師扮演的角色並不意味著要給學生灌輸知識,而是在於引導學生充分展開自己的想像,發揮自身的潛能。本課採用蝴蝶圖片和影像透過多媒體播放,調動兒童的視覺和聽覺,帶兒童進入情景。在動手製作的環節中,綜合運用多種材料和表現手法大膽創新進行再創作活動,從動手製作中瞭解形態對稱的特點和色彩協調要素,激發學生感受和表現蝴蝶的興趣。在評價的環節,採取“展覽”的形式進行互評、師評等多元化評價,使不同能力的學生都有收穫,在評價中得到提高。本課注重整和的意識,在教學活動中運用音樂、語言表達、形體表現等要素,表現藝術課的魅力。由於教室的空間有限,“飛”的活動稍有點亂,最後的形體表現,蝴蝶可以由教室“飛”到操場,就真正達到與大自然相結合。

  小班藝術《美麗的蝴蝶》教學反思2

  活動《美麗的蝴蝶》是語言與科學領域相結合的一個教育活動。我根據本班的幼兒的發展水平有所改變,因為在設計這節課之前,我發現幼兒非常喜歡蝴蝶,但對於蝴蝶是怎麼來的,卻不知道,所以我根據《綱要》精神,從幼兒的興趣入手,針對幼兒的好奇心理設計了這個教育活動。我班幼兒特別喜歡聽故事,活動中我從幼兒的興趣出發,利用幼兒用書和影片轉換儀以故事的形式把蝴蝶的生長過程講述給他們聽,從而讓幼兒掌握了蝴蝶從卵——毛毛蟲——蝴蝶的蛻變過程。透過圖片讓幼兒瞭解蝴蝶的不同種類,蝴蝶的'外形特徵。在圖片中幼兒對蝴蝶的外形掌握得很清楚,兩對翅膀、兩個觸鬚、還有一個小小的身體。但對於蝴蝶的種類幼兒瞭解得不多,這與幼兒的經驗水平、興趣點有關。

  透過前期《小青蟲的夢》這個故事的學習,讓孩子們初步地知道了蝴蝶在小時候是一條像毛毛蟲一樣綠色的蟲子,但具體是怎樣生長的,還不是很瞭解。

  《美麗的蝴蝶》告訴小朋友蝴蝶有毛毛蟲變來,並且有四個生長階段,分別先是小小的蟲卵、然後變成毛毛蟲緩緩蠕動,再後來變成蛹,最後變成蝴蝶展翅而飛。接著又透過看書“多姿多彩的蝴蝶”,觀察蝴蝶的圖片,在幼兒觀察時,教師適當地引導孩子要從蝴蝶翅膀的花紋形狀、色彩、花紋的對稱等方面來觀察,並且幫助孩子一起回憶蝴蝶飛舞的情形,透過各種手段來讓孩子感知蝴蝶的美麗。在活動的最後一個環節中,讓孩子們來給美麗的蝴蝶穿上各種各樣五彩斑斕的花衣服,孩子們對活動的興趣更加濃厚了,剛剛通過了“對稱”的學習,所以,孩子們給蝴蝶穿衣服時,就變得更加漂亮了。

  小班藝術《美麗的蝴蝶》教學反思3

  第一次接觸白板教學,感覺自己無從下手,不知道怎樣才能將白板的功能運用到自己的課程中,也不知道有哪些功能可以用。透過向有經驗的老師請教,我終於瞭解了一些簡單的功能。於是設計了《美麗的蝴蝶》這節活動。

  《美麗的蝴蝶》是一節中班的數學活動,其目標是:

  一、讓幼兒學會根據兩個標記找到對應的物體;

  二、幼兒體會與白板互動的樂趣。首先,我透過捉蝴蝶的遊戲情境引起孩子們的興趣,也讓幼兒參與到白板的操作中,孩子們的興趣很高。在“捉蝴蝶”的過程中,我利用白板的功能,讓幼兒瞭解到看兩個標記捉到正確的蝴蝶,並反覆的強調了這一方法。接著,我用參加蝴蝶的舞會為契機,讓幼兒根據我準備好的標記為自己做漂亮的手鍊,透過觀察,我發現絕大部分幼兒能夠根據兩個標記做好自己的手鍊。但是在後來的環節當中,我也發現了很多問題。

  第一、我讓孩子們根據三個標記來找出對應的物體,顯然是太難了,所以孩子們都對應不上。在後來的評課環節中,大家也告訴我,對於中班的幼兒,只能根據兩個標記對應物體,所以我設計的經驗提升這一環節是不可取得。

  第二、在驗證幼兒的操作這一環節上,我只是透過簡單的操作讓幼兒觀察材料以及他們的作品。其實這個環節的驗證是可以用白板來操作的,比如說,我可以在白板上出示手鍊,標記卡片,以及相應的操作材料的圖片,然後運用白板功能來將這些材料串好,達到驗證的效果。這樣其實能更多的運用到白板功能,孩子們的興趣也會更高,教學效果會更好一點。

  整個活動下來,白板的功能運用的太少,沒有實現白板教學最大化的效果。所以在以後的教育教學過程中,我還要多多向老師們學習,使自己在工作不斷地進步。

  小班藝術《美麗的蝴蝶》教學反思4

  春天來了,蝴蝶到處翩翩起舞,向人們傳遞著春的資訊,你瞧它們撲閃著精緻而又美麗的翅膀,飛飛停停、停停飛飛。不經意間,花朵、草地、樹枝上都留下了它們的足跡……在外出散步看見蝴蝶時,孩子們會驚喜的跑過來,興奮地告訴我,他們發現了蝴蝶。《美麗的蝴蝶》正是結合了這個季節特點安排的。

  整個活動從介紹蝴蝶的外形特徵到生活習性有條不紊地進行著,在介紹蝴蝶的外形特徵時,我們用了身體各部分的清晰的圖片來引導幼兒觀察和認識,並有意識地在幼兒提及某一部分時,放大那部分的圖片,讓幼兒更加清楚地瞭解其形態。活動進行到認識蝴蝶的觸鬚時,我將圖片點選放大,順勢提問:你看到了什麼?這是什麼呀?看著楊明睿一臉迫不及待想發言的樣子,我就請了他,這時候他的回答卻讓我不知所措了,他說:“我看見了兩對觸鬚,一對是長長的,還有一對是小小的。”我仔細看了看,長長的那對確實是觸鬚,但是那對短短的是什麼呢,說實話,我也不知道。這時,我的反應是用一句話帶過?還是認真對待這個問題呢?突然想起《3-6歲兒童發展與學習指南》中提及的“鼓勵並認真對待幼兒的問題,引導他們猜一猜、想一想,有條件時和幼兒一起做一些簡易的調查或有趣的小實驗”。我就說:“這是個好問題,老師決定讓小朋友們利用課餘時間或者回家後和爸爸媽媽一起來研究一下,明天我們再來做小小科學家,解開這個謎吧。”諸如這樣的話,我覺得不僅可以緩解老師也不太懂的僵局,而且更重要的是自然地為幼兒提供了一次自主探究的機會,探究的問題從幼兒中來,再由幼兒自己探究,集思廣益,自己解決問題,這不是我們一直提倡的自主探究和自主學習嗎?

  小班藝術《美麗的蝴蝶》教學反思5

  在日常生活中,我發現智力障礙學生對色彩豔麗、精美的小飾物特別感興趣,比如髮夾、手錶等等。蝴蝶是學生在生活中比較熟悉的一種昆蟲,其色彩豔麗,深受學生的喜愛。特殊教育活動內容應貼近學生的生活,同時又是學生感興趣的事物,因此,我根據智力障礙學生的興趣及生活經驗,設計了美術活動《美麗的蝴蝶》,目的是讓學生透過欣賞蝴蝶,發現美、感受美和創造美。

  整個教學活動我以智力障礙學生的興趣為切入點,讓學生充分地看、說、想、做,使學生的興趣大大激發,主體地位得到充分體現。作為老師的我不急於追求結果,而是重視活動過程,為學生提供發現、感受和創造美的機會,使學生在活動的過程中獲得了成功的滿足和愉悅。

  在活動中,我改變以往的美術教學模式,沒有進行示範,而是嘗試讓學生透過自己的觀察、感受,自己去裝飾小飾物,同時提供的材料有難、易,學生根據自己的能力水平及喜好,自己選擇裝飾材料,學生參與興趣高。活動結束時,讓學生相互評價,教師參與評價,再次達到師生互動的效應,同時也充分體現以學生為活動的主體,讓學生自主評價,發揮了學生的主動性,參與性。

  在整個教學活動中還存在了一些不足:

  1、教師的引導語言不夠清晰。

  2、幼兒的操作沒有交代清楚,出現了較髒、亂的現象。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