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與畫》教學反思

《字與畫》教學反思

  身為一名到崗不久的人民教師,課堂教學是重要的任務之一,教學反思能很好的記錄下我們的課堂經驗,我們該怎麼去寫教學反思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字與畫》教學反思,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字與畫》教學反思1

  初入小學的孩子,注意力不集中,自我約束力差,新鮮勁兒過了後就開始開小差,上課經常出現由於一個話題而引發他們前後左右忘情地說話的熱鬧狀況,我感到有點棘手。儘管我教給了孩子們在口令中調整自己、提醒自己的方法,可他們一到興頭上就有點忘乎其形,無所顧忌啦。為此在上課,我特別注意遵循兒童的心理特點,用活動式、生活化的方式,用兒童化的語言、肢體來傳達生動可感的資訊,吸引孩子的無意注意。

  在創設情景匯入開頭的時候,我用講故事的形式來吸引孩子們的注意力,故事中就用畫畫的方式滲透象形字,雖然孩子們不知道象形字,但是透過故事明白了古人在生活中就會用畫畫來表達自己的思想和意圖。例如哥哥去山上打柴,想告訴妹妹去向,就畫了一座山,旁邊畫堆柴,妹妹就明白了哥哥去山上打柴……故事不但吸引了孩子,最讓我欣慰的是讓孩子們明白了畫與象形字的關係,完成了教學目標中透過學習象形字,感知漢字表意的特點,激發了孩子們識字的興趣。我自己也蠻有成就感的。

  《字與畫》教學反思2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是一門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教師創設喜羊羊的故事情境,播放漢字演變的影片,將學生帶入漢字王國,激發學生學習漢字的興趣。“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在教學實踐中,教師應該教給學生學以致用的'好辦法,在教授“日”與“月”後,適時進行說話練習,學生試著編小口決記住字形,接著老師慢慢放手讓孩子帶著學習到的方法自學“水”、“火”,同時透過字與畫對照識字,學習“看圖識字”、“先觀察再編小口訣”的方法在生動活潑的兒歌中體會字與畫的關係,利用闖關小遊戲來鞏固新知,到達學以致用的最終目標。

  然而在執教過程中存在以下幾個不足:

  1、播放漢字演變的影片後,教師沒能及時引導孩子觀看後的感受以及在影片中看到哪些認識的象形字。

  2、在自學環節,教學不敢大膽放手,將課堂完全教給學生,所以在教授“水”、“火”時,教師的引導過多。

  3、在教師創設的故事情境中,學生熱情高漲,第一、二組同學非常積極,教師對第三、四組學生關注度不夠。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在課後及時反思,“思,再思”,相信對課堂的二次思考將會是成長中一筆非常寶貴的財富。

  《字與畫》教學反思3

  今天的語文課了,我們開始上《字與畫》了。

  這樣的課我是從出示“倉頡”這兩個字開始的。這兩個字怎麼讀呢?教室裡很安靜,孩子們盯著,搖了搖頭。過了一小會兒,茹子涵輕聲說:“倉……難道是倉庫嗎?”呵呵,不錯喔,認識一個“倉”字,這小子也會想哈知道“倉庫”這個詞。

  “這可不是倉庫。不認識嗎?不著急,我們剛學習了一種識字的方法喔!誰還記得?”

  “看拼音識字!”有同學說。

  “對!看拼音識字。瞧,拼音娃娃出現啦!”我一邊說,一邊點擊出音節。孩子們立刻異口同聲地拼讀起來。

  “這兩個字讀什麼呀?”

  “Cānɡ jié。”

  “對,我們一起讀一讀。”

  “倉頡是一個人的名字,他是古代的一個人,他做了一件非常了不起的大事。那就是——”我說著畫轉身寫下——“造字”兩個字。會讀的同學讀了出來,其他同學聽了讀音也跟著讀了。

  接著我給孩子講了倉頡造字的故事,順勢就引出了圖片。

  引導學生透過觀察畫面內容和字形結構來思考畫與字之間有什麼必然的聯絡;再透過畫與字的聯絡來建立字的概念,同時引導學生透過觀察由畫到字的各個變化環節來感受知漢字的演變過程;再透過漢字演變過程來感悟漢語文化的神奇和邃遠,從而激發學生學習漢字的興趣。

  《字與畫》教學反思4

  字與畫一節課下來,我和學生都有所提高,本以為太放手會影響教學質量,課堂會雜亂無序。但事實卻讓我清醒地認識到:活潑的教學形式及充分發揮學生潛能的教學方式,是提高教學效果的關鍵因素。我主要有以下兩點深刻的感觸:

  一、尊重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透過課前調查,學生幾乎都認識課文上所涉及的生字。新《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課堂教學中應尊重學生已有經驗,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創造潛能。我讓學生真正參與到教學中,激發他們運用已有的知識,互相教,互相學。如:請學生自由上臺,為漢字找朋友。並運用讓學生當“小老師”領讀的這一手段,激發全體同學的學習興趣,引導孩子們在小組中大聲讀。此時,我發現即使原來基礎不是很好的孩子,學習的興趣也頓時高漲起來。學生有一定認知基礎,我只是為其創造展示的機會。然而,這卻讓學生深深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悅,同時也增強了學生學好漢字的信心,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難怪《語文課程標準》中要把:“使學生喜歡學習,對本門課產生濃厚的興趣”作為低年級階段目標中的第一條。

  二、轉變教師教學形式,實現新的師生角色定位。

  《課程標準》中明確了教師在實施新課程過程中的角色定位:教師應是組織者、引導著、促進者。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