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氣的熱脹冷縮》優秀教學反思

《空氣的熱脹冷縮》優秀教學反思

  作為一名到崗不久的人民教師,教學是重要的任務之一,透過教學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課堂經驗,那麼應當如何寫教學反思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空氣的熱脹冷縮》優秀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分享。

  《空氣的熱脹冷縮》優秀教學反思1

  在課後,我對整個教學過程進行了梳理和反思,發現有兩個環節考慮不周。

  1、三個提示的出現時機。

  學生交流實驗設計時,我設計了三個提示。學生在交流設計時,也很好地解決了提示的問題。但是回答的質量不夠高,深度也不夠。反之,如果把這一環節調整到設計實驗之前,讓學生在設計實驗時討論一下,形成統一的意見,那麼學生的回答會更到位。

  2、建模解釋環節。

  在建立模型解釋空氣熱脹冷縮原因這一環節,我藉助於影片幫助學生建立模型,讓學生在看完影片後討論看到的現象:即運動越快,微粒之間的距離越大,體積就越大;運動越慢,微粒之間的距離越小,體積就越小。再把看到的現象遷移,用來解釋空氣熱脹冷縮的原因。然而這部分內容太抽象,學生仍然處於半懂不懂的狀態。如果把教材上提供的文字解釋資料影印給學生,把資料和錄象結合起來,那樣學生的理解會更清晰。

  當然在課堂中還有許多地方不夠理想,懇請各位多多批評指正。

  《空氣的熱脹冷縮》優秀教學反思2

  在五(4)班上這節課前,我已經在五(1)和五(3)班上過兩次課,考慮到五(4)班學生奇思妙想比較多,頭腦比較靈活,我將這節課的重難點放在自主設計實驗驗證空氣的熱脹冷縮上,把課堂的大部分時間交給學生研討和彙報,讓學生充分地發散思維。由於不知道學生會想出怎樣的實驗方案來,無法把材料一一備齊,所以我把驗證環節改為老師演示實驗,本來以為老師演示的話,有些學生會開小差,不注意聽講,沒想到在經過了前面大量的研討,學生都很迫切地想知道這些方案到底是否可行,注意力更加集中,在看到實驗成功時,都紛紛鼓掌慶祝,整堂課不僅安靜有序,而且在研討環節有很多我意想不到的思維碰撞。學生提出的實驗方案有很多,整理如下:

  1、把壓扁的'乒乓球放入熱水中,乒乓球裡的空氣會受熱膨脹,乒乓球會恢復到原來的樣子。

  2、根據液體的熱脹冷縮實驗經驗,取一隻空試管套上氣球,放在酒精燈上加熱,裡面的氣體受熱膨脹時,氣球會變大,冷卻後氣球會變小。

  3、取一個氣球吹大,隔著石棉網加熱,受熱膨脹後氣球會爆炸。(馬上有學生提出實驗太危險,可操作性不強)

  4、高壓鍋密封后加熱,裡面的空氣受熱膨脹後,會推動安全閥。(學生反駁加熱時裡面不放水很危險容易爆炸,如果放了水,那麼水受熱時形成水蒸汽,推動安全閥的是水蒸汽,而不是空氣。也有學生認為裡面也有一部分空氣,是空氣和水蒸汽一起膨脹,推動了安全閥。)

  5、在高壓鍋例子的啟發下,學生提出可以取一個針筒,抽取一部分空氣,記錄下此時的刻度,然後放在熱水或冷水中,空氣熱脹冷縮時會推動活塞,再記錄下刻度變化即可證明。(有學生補充熱水的溫度要很高,空氣的量要稍多,否則不足以推動活塞)

  6、取一個密閉的容器,中間插上一根玻璃管,玻璃管中放一個小紙片,空氣受熱膨脹時會推動小紙片。(學生質疑可操作性,在老師的引導下修改為玻璃滴管中滴加紅墨水,可觀察紅墨水的移動來證明)

  雖然學生的方案有些還不夠完善,但是能夠看出孩子們有在積極動腦思考,在研討的過程中不斷地有學生提出質疑和補充。我在黑板旁邊貼了發言格式,每次學生髮言時都會注意到,經過一段時間的練習,他們已經能熟練地運用發言格式,彙報起來語言也更加科學。但是學生彙報時仍會習慣性地看著老師,我反覆地強調彙報的物件是全班同學,而不是說給我一個人聽,聲音要大聲響亮,站在講臺上你就是主導,這個轉變學生還是不能適應,還需要慢慢引導。研討環節的精彩出乎我的意料,後面的演示驗證也很順利,本來我想給學生演示“奇妙的噴泉”作為結尾,但是課前反覆做了幾次都沒有成功,這也是本節課的一大遺憾。不過課堂上學生展示出來的風采和機智仍然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給孩子們點贊!

  《空氣的熱脹冷縮》優秀教學反思3

  《空氣的熱脹冷縮》,在精心備課上完課後,我對自己的課有一下幾點反思:

  這節課的我透過聯絡學生已有生活知識來引入,觀察氣體的熱漲冷縮需要的實驗裝置,利用錐形瓶封口一個氣球,分別水浴加熱和受冷,透過觀察氣球的體積變化得出熱漲冷縮的實驗結論。這個環節應該利用好書本的匯入圖圓底燒瓶裝置,上節課液體的熱漲冷縮就是利用這個裝置,然後把液體倒掉,問問同學們現在裝置裡面裝的是什麼?同學們能夠順利的說出是空氣,然後老師接著說,對這節課我們就來研究空氣是否具有熱漲冷縮的性質,這樣的匯入即自然又溝通了兩節課之間的聯絡。接著就是對實驗裝置的改進,加入用圓底燒瓶來做實驗,我們看到什麼現象才能說明熱漲或者冷縮了呢?同學們會發現,氣體是無色無味的,用這個裝置不能夠很好的觀察到實驗現象,就產生了想要改進實驗裝置的想法,自然就會想到錐形瓶上封口氣球容易觀察。

  在建立氣體微粒運動建立模型的階段,我沒有讓同學去圍一個圈現場體驗,改用小組實驗記錄單,把微粒運動畫出來的方式想要讓同學們直觀的看到微粒的運動,但是忽略了氣體微粒受熱以後運動加速是以什麼方式?是勻速還是非勻速,還需要查閱資料。

  在比較液體和氣體熱漲冷縮的運用以及他們的利弊兩面性在生活中的運用階段,可以採用作業單,先讓同學們完成,然後在上去彙報這樣就能夠兼顧的全班同學,全班同學都得到了聯絡。

  回顧這節課,我對自己的設計還算滿意,我將會對這節課重新進行改進以後,再次上課。

  《空氣的熱脹冷縮》優秀教學反思4

  《空氣的熱脹冷縮》這一課是我參加青年教師每日一課活動所講的課,它是五年級科學下冊第二單元的第四課。本節課是學生們已經掌握了液體具有熱脹冷縮的性質之後開展的。在這節課上,我由自己精心設計的一個實驗直接匯入,證明空氣具有熱脹冷縮的性質。然後讓學生們利用我事先為他們準備好的實驗材料自己設計實驗方案,用更多的方法證明空氣的這一性質。同學們對實驗充滿著興趣,所以思考的都很快,不一會就擬定了實驗方案,進行彙報,然後展開小組實驗,最後每個小組的實驗都做的很成功,實驗現象都很明顯。學生們開心的告訴我,老師氣球鼓起來了。這個也是我預料到的,因為這節課的實驗材料,在教材上所讓準備的應該是錐形瓶。我在備課的時候發現用錐形瓶做這個實驗沒有塑膠瓶效果明顯,於是我就蒐集了一大堆塑膠瓶來代替錐形瓶,這樣的實驗效果能使學生們觀察的更仔細,並且對科學實驗的喜歡上升一個更高的臺階。學生們在小組實驗時,還需要客服的一個問題就是實驗時需要剛燒開的熱水。所以在實驗時,我準備了兩個水壺,並且在實驗前進行加熱,為實驗做了精心的準備,最後我們突出了教學重點,完成了教學目標。

  對於本節課的教學難點是如何讓學生們用微粒的運動來解釋物體熱脹冷縮的現象,為了讓學生們更容易理解,我們做了一個模擬遊戲,一部分學生扮演氣球,一部分學生扮演空氣微粒,當微粒加快運動時,扮演氣球的學生手拉手圍的圈也變大,當空氣受冷減慢運動時,空氣收縮,氣球變小。透過遊戲,學生們對於熱脹冷縮與微粒運動有了更直觀的感受,並且有了更深入的認識。這樣用微粒運動來解釋熱脹冷縮就更容易了。從而也突破了教學難點。

  本節課的拓展,是讓學生們利用空氣的熱脹冷縮來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我拿出事先準備好的踩癟的乒乓球。學生們想到用熱水能解決這個問題,於是我又加熱了一下已經涼下來的水,當一名同學將這個很癟的乒乓球放到熱水中,拿出來讓大家看現象時,學生們都露出了很驚訝的表情。這就是實踐檢驗出來的知識與理論的不同之所在。雖然學生們都知道用這個方法,但是不做實驗的話,學生們沒親眼看見,也是半信半疑的。當親眼看到乒乓球又變圓了。學生們是開心的,也更加確信了科學實驗的魅力。

  最後的部分是做練習,透過課上做練習題,也能瞭解到學生們的掌握程度。

  本節課,我認為在時間分配上,存在一些不足之處,小組實驗時間分配的過長,練習時間稍段,另外就是本人語言上有些不夠嚴謹,再有就是書寫板書時,不夠同步。仍需要不斷改進。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