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語文教學反思700字(精選7篇)

八年級語文教學反思700字(精選7篇)

  身為一位到崗不久的教師,我們都希望有一流的課堂教學能力,在寫教學反思的時候可以反思自己的教學失誤,那麼問題來了,教學反思應該怎麼寫?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八年級語文教學反思700字(精選7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八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

  1、基礎知識

  基礎知識部分方面失分較嚴重。本試卷中的基礎知識幾乎都是課本上的,老師強調的,但是學生失分較多,說明基礎知識的落實步夠,平時,老師對同學們的要求仍然不是很嚴格。

  2、閱讀理解題方面

  本次考試三個閱讀中有兩個是課內文言文閱讀和一個課外閱讀,課內文言文閱讀學生失分較少,但課外閱讀學生失分率較高,即使是高分的學生失分也較多,失分原因有兩個:一是學生的理解能力差,二是平時老師在這方面做得步夠,雖然平時也做了相應的閱讀理解題,但覺得由於學生的理解能力水平不同,課堂上又不能浪費太多時間給理解能力差的學生詳細講解,所以導致了學生理解能力參差不齊。

  3、課外知識的積累方面

  平時課外知識主要某課堂教學的拓展與延伸、大閱讀以及《伴你學》進行積累的,這些都使要某學生的自覺性的。本次考試課外積累並不難,貝多芬的名言“我要扼住命運的咽喉,它絕不能使我屈服。”應該有部分同學會,因為老師佈置學生回家積累關於貝多芬的資料了,學生之所以全軍覆滅,是他們學習積極性不夠以及老師的要求步嚴格造成的。

  4、作文方面

  記敘文的寫作平時訓練的步少,學生能做到敘事清楚、語言流暢,但缺少細緻的描寫,寫作技巧步夠,文章不能感人。

  針對自己以上不足,今後我打算從以下方面進行改進:

  1、將基礎知識教學和課外知識積累落到實處。透過作業、抽寫等方法督促學生,加深對基礎知識的掌握,嚴格檢查學生有關課外知識積累的作業。

  2、增加學生閱讀訓練。課堂教學引導學生主動理解課文內容,做題時重視閱讀題,並且要進行閱讀題做法的指導,循序漸進,投入時間和精力。

  3、寫作方面充分利用大閱讀課讓學生多讀書,積累素材,學習寫作技巧,利用大作文課和週記練筆,鍛鍊並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八年級語文教學反思2

  《大雁歸來》是人教版八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的文章,本單元所選的課文,以不同的形式表達了人們對生存環境的憂慮與思考。學習本單元,要在理解課文內容、熟悉科學文藝作品的同時,樹立環保意識。認真閱讀課文後,我發現,大雁的形象,在作者的筆下,聲情並茂,躍然紙上。從內容上講,課文既介紹了有關大雁的知識,更用大量的筆墨抒發了自己的情懷。而細緻研讀後就會發現,作者的側重點不在介紹知識而在抒發情懷,所以教學的重點,也應著重把握作者的情懷。但是如何設計教學過程呢?知識性、形象性、抒情性完美結合是本文寫作上的一大特色,是否可以從此入手?仔細斟酌後,決定以探究“知識性、形象性、抒情性”為本節課教學的重點內容,以“趣味匯入(謎語匯入)—感知知識性—品味形象性—感受抒情性—把握主旨”為教學思路進行教學,實現了教學目標。

  一、有準備的課才上得有滋味。

  這是一篇閱讀課文,課前,我佈置學生進行了自學,學生得知要上公開課,也預習得特別認真,對課文熟悉到了一定程度,避免了老師講得頭頭是道,學生卻不知所云、無所適從,同時,也保證了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教學效率得到提高。

  二、教學重點的解讀不留痕跡。

  本文的教學重點是把握作者的情懷。首先,在品味形象性的過程中,透過大量的生動形象的擬人句的分析與感悟,讓學生體會了作者對大大雁的喜愛之情,這為把握作者的情懷打下了基礎。其次,透過分析“對比”寫法,領會作者在分析對比中突出大雁的特徵,從而表達喜愛之情。再次,透過設計一系列問題,並引導學生對這些問題進行探究,在質疑探究中體會感情,把握主旨。最後,透過對目前世界及我國野生動物保護的形勢的相關資料的閱讀,學生意識到保護野生動物,保護環境形勢嚴峻,總結出本文作者在告訴我們:我們應敬畏生命,關愛自然,人與自然應和諧相處。

  八年級語文教學反思3

  學生前面已學習了分式的基本性質、分式的約分,對學好本課時內容有一定的幫助。八年級學生有一定邏輯推理能力、代數式的運算的能力,但數與式的差別也制約著學生的學習,特別是分子、分母為多項式的乘除法運算是學生學習的一個難點。在分式的乘除法這一課的教學中,我採用了類比的方法,讓學生回憶以前學過的分數的乘除法的運算方法,提示學生分式的乘除法法則與分數的乘除法法則類似,要求他們用語言描述分式的乘除法法則。學生反應較好,能基本上完整地講出分式的乘除法法則。在觀察、類比、猜想、嘗試當一系列思想活動中發現法則、理解法則、應用法則,同時還要關注學生對算理的理解,以培養學生的代數表達能力、運算能力和有理的思考問題能力。這堂課是以學生探究為主的一堂新授課。

  一、教材處理分式乘除法類比分數乘除法,這樣安排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

  二、教法學法對於這堂課,我打破了傳統教學的教師講、學生練的教學模式,取而代之的是學生自學、合作探究的教學方式。自學檢測明確了法則,達到了預計的目標,分層訓練完全超出了我的預計,效果非常好。學生在探究過程中,易錯點都找得挺準。整個教學過程從多角度對分式的乘除法進行了訓練,避免了教師一種講法部分學生不理解的尷尬,既調動了學生探究的積極性,又有利於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吸收。

  三、不足之處

  1、對基礎差的學生關注不夠,他們在合作探究的過程中遇到的困難會很多,可是由於在課堂上需要面對的是大多數學生,另外在課堂上時間也是一個原因,如果是人數比較少的班級授課這個問題就解決了。

  2、對於錯誤的處理方法需要完善,在以後的教學中要鼓勵學生髮現錯誤、糾正錯誤。兵無常勢,水無常形。分小組合作學習必須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讓他們透過合作獲得雙贏。

  八年級語文教學反思4

  八年級期末考試結束了,針對這次考試情況,對本學期的語文教學我做如下反思:

  一、平時認真教學,勤勤懇懇。期末定好計劃,紮實複習。

  二、考試中反應的問題

  (1)期末基礎知識的複習雖然有目標、有計劃,有安排,有落實,但沒有針對性,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關注不夠。

  (2)古詩文背誦默寫仍存在不該錯的錯了,寫錯字別字情況仍是很多。如:“箸”字寫“著”。

  (3)綜合性學習的課有上,但似乎無效。

  (4)詩歌教學過於單一,只注重讀背。

  (5)文言文教學中對文字的引導和理解沒有注重。

  (6)現代文教學中指向有錯,仍是教內容為主,忽視了結合教本引導理解形式的運用。

  (7)作文的指導不到位,不夠細,沒有片斷的專項訓練,以致作文不具休、不豐滿、不生動。

  總之,我們的教學就是仍不夠有心、用心,常常忽視學生實實在在的問題。

  三、下階段具體教學對策。

  (1)今後基礎知識的教學要有目標、有計劃,有安排,有落實,更要針對性,各方面的知識要融入文字教學中,滲透期間,自然領會。

  (2)古詩文背誦默寫的檢查鞏固,要在平時抓起,學前背,學時檢,學後練。期末是再進行必要的複習。

  (3)綜合性學習要以活動為主,課前有計劃,課中有活動,課後有總結反思,談收穫。

  (4)詩歌教學進行大力整改,從目標到過程,要結合技法,把握情感,注重朗讀,深入理解。

  (5)文言文教學除了掌握詞意、句意,更要注重朗讀和對文字的引導和理解。

  (6)現代文教學將以教本為載體,重視引導理解文章形式的運用,如結構、語言等。

  (7)作文的指導將討論制定出片斷的專項訓練,讓學生的作文具休、生動、豐滿。

  總之,我們的教學將要更有心,更用心,真真切切站在學生角度結合自己實力上好每堂課,做一個有紅心的老師。

  八年級語文教學反思5

  第五週用了三個課時開展《海燕》的教學活動,按計劃是兩個課時完成的教學內容,結果用了三個課時。

  根據教學安排,計劃在第五週的週一、週二完成《海燕》的教學工作,結果用了三課時,並非是因為教學開展得不順利,而是因為在教學中顯現出其它的問題,為了能根據實際對學生進行大語文的教學思想改變,臨時增加了教學內容。在三個課時的教學活動中,實驗問題式教學方式,然由於同學們對於問題的回答不積極,在調動方面沒有達到自己的.目的,增加一些新的元素進去,造成了時間受到影響,雖然如此,教學目標仍然過到了。其中還出現了個新的讓我意想不到的東西。由於同學們參與意識不到位,在講到三個現畫面時,正遇到外面下著小雨,我要求同學們觀看外面的景物,說自己想說的話,結果許多同學都理解了,並說出了許多讓我意想不到的描寫小雨的語句。最大的不足是自己在教學活動中的面部表情不豐富,或者是自己在與學生之間有一種學生不易接受的情感在內,造成了同學們參與的不積極。這可能是自己長期以來形成的一種自認為是達成教學目的的手段吧,給課堂帶來了不和諧的因素。

  在學習的過程中,同學們讓我認為最感動的是多數同學都能參與到學習之中,雖然有一點被迫的味道,但還能參與,可以說也是種幸福吧,特別是一些教師認為不學習的同學都能動手了、動口了!

  影響學生學習的因素是自己與本班同學之間還沒有建立一種和諧的關係,甚至於與許多同學還沒有講過一句話,大家缺乏一種溝通與交流,彼此之間還沒有達成和諧。

  在今後的教學中,首先要解決的是與同學們之間的認識與交流。同時在設計教案時,必須考慮到同學們對語文學科的認識與理解。在此基礎上開展教學活動對於同學們的學習成績的提高非常有好處。另外,在板書設計方面必須改變過去的隨意性,力求板書對學生學習的引導性,在暗示學生方面還需要下功夫。

  八年級語文教學反思6

  為了配合學校正在進行的課堂教學改革,提高教師的課堂教學水平,在去馬牧池中學聽課學習之後,經學校領導研究決定,在10月11日由王校長帶隊,全體語文教師到沂水實驗中學參加了市優質課評選的聽課學習活動。

  這次學習,共聽了七節課,第一節是由胡珊珊執教的《風箏》;第二節課是由邢斌執教的《蘇州園林》;第三節課是由臨沂三十五中學的劉寧執教的《記承天寺夜遊》;第四節課是由沂南三中的張元志執教的《愛蓮說》;第五節課是由莊政亭執教的《天上的街市》;第六節是由莒南道口中學的徐豔雲執教的《春》;第七節是由臨沂十八中學的侯興福執教的《錢塘湖春行》。

  這七節課都運用了多媒體課件,教學手段先進。都不同程度的落實了學生的主體地位,老師都注重了對學生的引導。都注重了學生的合作學習。教師的基本功都很紮實。特別是劉寧的《記承天寺夜遊》的詩歌的教學環節:“初讀———譯讀———品讀———美讀”。學生對文章挖得深、挖得透,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與文字對話,與作者共鳴。張元志執教的《愛蓮說》,透過讀蓮、品蓮,小組合作學習,更是把蓮品得透徹。侯興福的《錢塘湖春行》以“智勇大闖關”的形式,更是激發了學生參與的積極性。“輕輕鬆鬆積累關—你追我趕朗讀關———集思廣益賞析關————緊鑼密鼓背誦關———超越自我拓展關”。幾個環節不僅新穎,而且科學。學生的學習收到了好的效果。

  同樣的學生,在不同的老師的課堂上的表現相差很大,這主要是執教老師的引導、老師課堂的風格不同導致的。所以,作為老師,必須認真備課,努力引導學生,提高課堂的趣味性,提高課堂的效率。

  這次聽課學習,對教師的上課水平將有一個很大的提高,將極大的推進我校的課堂教學改革。

  八年級語文教學反思7

  本單元課文有散文,也有小說,都是敘事性作品,寫的都是普通人。

  學習本單元要求熟讀這些課文,把握人物形象,理解作者感情,感受課文所表現的形形色色的“愛”,從而陶冶自己的情操。

  魯迅先生的《阿長與(山海經)》所追憶的保姆,雖是一個粗人,然而質樸、善良、熱心。魯迅深情地抒寫了對這位勞動婦女誠摯的懷念。

  朱自清的《背影》,突出地刻畫父親的“背影”,著力表現父親的愛。在禍不單行、陰雲籠罩、哀愁焦慮的日子,父愛顯得異乎尋常地感人。文章中的敘述和描寫都恰到好處,樸素的語言表達了真摯的感情。

  李森祥的《臺階》以農民的兒子作為故事敘述者,敘述父親為蓋新屋而拼命苦幹的一生,表現農民艱難困苦的生存狀態和他們為改變現狀而不懈努力的精神,作品兼有崇敬和憐憫雙重感情色彩。

  楊絳的《老王》寫自已與車伕的交往,寫車伕艱難困苦的生活和善良厚道的品格,含蓄地提出了關懷不幸者的社會問題。

  餘秋雨的《信客》寫了兩代信客的命運,著重刻畫一個受人敬重的信客形象,讚美他任勞任怨,誠信無私,善良寬容,說明無私奉獻的人總是能贏得敬重和愛戴的。

  學習本單元還要求從中學習人物描寫的方法,體會人物描寫的作用,揣摩語言的特點,從而提高描寫能力。如楊絳在《老王》中,為表現老王生命衰竭的狀況,寫道“直僵僵地鑲嵌在門框裡”。

  學習本單元要求揣摩記敘文語言的特點。揣摩記敘文語言的特點就是初步感受語言風格。語言特點是由作品的題材、描寫的物件決定的。要著重讓學生明白,用什麼語言要看寫什麼人、什麼事。要總結五篇課文語言的共同特點,讓學生領會,使用語言要在樸素自然的基礎上,融進典雅的書面語,這是提高語言能力的正道。

  學習本單元還要求學習作者寫人的方法,可以選擇一個感人瞬間表現人物,與可以選擇多件事寫人。運用這些手法表現我們身邊的普通人,大膽發現,大膽表達,相信會讓我們筆下的人物更具個性。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