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瑤族舞曲》教學反思

《瑤族舞曲》教學反思

  作為一名到崗不久的人民教師,教學是我們的任務之一,在寫教學反思的時候可以反思自己的教學失誤,快來參考教學反思是怎麼寫的吧!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瑤族舞曲》教學反思,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瑤族舞曲》教學反思1

  《瑤族舞曲》是五年級音樂的一節欣賞課。這次執教的欣賞課《瑤族舞曲》以創設情境、聆聽感受、創造表現的模式設計教學環節,以聆聽、感受《瑤族舞曲》音樂情緒和音樂要素特點為教學重點。從教學實踐來看,學生主動體驗,積極參與,較好地完成了既定的教學目標。

  反思本課教學有以下幾點收穫:

  首先,在設計這節課時,教師對學生情況和教學內容進行了綜合分析,設計了切實可行,符合實際且細化的教學目標,因而獲得了良好、有效的教學效果。其次,在設計教學環節時,能合理安排教學環節,讓學生循序漸進、層層深入的獲得音樂感受和知識。另外,教師也注重細節的設計,包括每個教學環節的銜接,教師的引導語言,音訊的效果等,這些細節都是為取得良好教學效果而服務的。再次,這節課遵循了以音樂為本的教學原則,始終引導學生關注音樂。如,聆聽方式有分段聆聽,也有完整聆聽。在聆聽過程中設計了隨音樂律動、哼唱主題旋律、打節奏為音樂伴奏、對比音樂要素等音樂實踐活動,讓學生能透徹地感受音樂、表現音樂。

  反思本課中運用較好的教學方法有:

  第一,體驗式音樂學習法。音樂學習需要學習者自身去經歷、去感悟、去操作,才能獲得屬於學習者個人的音樂感受。體驗式音樂學習強調身體的參與。因此,在欣賞《瑤族舞曲》的過程中,執教教師比較注重學生親身的音樂體驗。在聆聽每一段主題時都透過唱旋律、打節奏等活動,使學生獲得音樂感受。在完整欣賞時也讓學生邊聽邊思考,邊想象,讓他們始終沉浸在音樂中,獲得最直觀的音樂感受。

  第二,比較式音樂學習法。運用比較的方法欣賞音樂,有利於學生形成對音樂的深刻印象。這樣不僅可以有效提高課堂效率和學生的審美注意力,還有利於學生音樂思維的發展,有利於培養學生分析與評價音樂能力的提高。在本課的欣賞環節中,我多次運用比較法引導學生對比四個主題在節拍、節奏、速度以及音樂情緒方面的異同。在欣賞完四個主題後,還通表格列舉各主題的異同音樂特點,幫助學生梳理音樂思路。

  反思本課教有特色的兩個教學環節:

  一是,匯入部分。匯入環節採用了音樂熱身的方式,選擇了《歡迎進行曲》,請學生跟隨音樂律動起來。這首管絃樂曲學生比較熟悉,也能感受其情緒與氣氛。同時,新編版本具有強烈的節奏感,這是學生所喜歡的,於是譚老師設計了跟隨音樂節奏律動的活動,透過不斷變化敲擊方式和節奏,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這個匯入方式的教學效果不錯,可以運用在日常教學中,成為每節音樂課的固定環節,從一點一滴讓學生養成聽音樂律動的習慣,培養他們的樂感。

  二是,拓展部分。本課的拓展環節設計為學生對所學作品的創編活動。學生在熟悉作品音樂主題,獲得音樂感受的基礎上,發揮想象力、創造力對音樂進行個性化的創作,並且用演唱的方式表現出來。這個環節既檢驗了學生的學習成果和掌握的音樂技能,又展示了學生個性,激發了他們的創造力、表現力。學生能積極參與創編,並有較好的成功展示,這有懶於平時音樂語彙的積累和音樂創作能力的培養。

  反思本課的不足之處:

  第一,在完整欣賞作品時,設計的學生活動太多,以至於學生不能集中精力聆聽音樂,破壞了音樂的完整性和美感。這個環節可以修改為,學生聆聽音樂,教師用板書寫出出現的主題,而後由學生總結作品的曲式結構。

  第二,聆聽音樂想象音樂場景這個環節的教學效果不是很好。主要原因是,在完整聆聽時既要求學生聽辯主題,又要求學生想象場景,多數學生無法做到一心多用。因此,可以考慮把這個環節改為在欣賞每個主題後,學生用語言描述想象的音樂場景。

  第三,《瑤族舞曲》共有四個主題,本節課完整欣賞了這四個主題,因此教學內容可能有些多。可以在今後的教學中側重欣賞a、b兩個主題,或者將本課分為兩個課時,有待嘗試。

《瑤族舞曲》教學反思2

  《瑤族舞曲》是一首非常著名的樂曲。樂曲生動地描繪了瑤族人民歡慶節日時的歌舞場面。體驗歌曲優雅高貴的旋律和輕盈明快的節奏,感受歌曲表達的歡樂情緒,幼兒對音樂活動很感興趣,雖然在演奏中不是很熟悉。但是對幼兒來說已經是很棒了。

  在音樂欣賞課堂中,應根據中班幼兒的具體情況去提問題,讓幼兒透過多方面、多層次的思考與感受發表自己個性化見解,從而達到激發幼兒學習的興趣和提高學生感受音樂的能力。幼兒是教學最有用而普遍的資源,我們應從多方面去開發他、塑造他,據此,在本節中我做了以下的教學嘗試:

  1。開始時請幼兒聽音樂做律動《拍手點頭》,引起幼兒學習興趣。

  2。 出示2/4拍節奏圖譜:幼兒看符號進行拍手、拍腿、拍肩節奏練習。

  3。帶幼兒認識少數民族,最後匯出瑤族,進而帶幼兒欣賞《瑤族舞曲》。

  4。 欣賞音樂《瑤族舞曲》幼兒用手在身體部位打節奏,感受樂曲的不同。

  5。出示《瑤族舞曲》圖譜,教師帶幼兒一起看圖打節奏。

  6。幼兒聽《瑤族舞曲》做節奏練習。

  7。幼兒聽曲自編舞蹈動作,幼兒自由舞動。

  8。教師示範跳瑤族舞,幼兒跟著一起跳舞。

  透過此次活動,我深切地感受到。要讓幼兒真正喜歡音樂,就必須做到貼近他們的生活興趣和欣賞角度,相互交流、相互溝通,讓他們真正走進音樂的實踐中去,發揮他們的動手能力和創作能力,親身體驗音樂給他們帶來的歡樂。這樣,音樂活動才會受到幼兒的歡迎和喜愛。

《瑤族舞曲》教學反思3

  在欣賞課《瑤族舞曲》中,進行到欣賞第二部分主題時,我第一次是這樣設計問題:請同學們認真感受第二部分的主題,完成以下三個問題:拍子(3/4);速度(中速);力度(較弱)。學生聽後,老師按順序逐個引導回答。實踐後,教學任務基本完成,但由於受到關閉式問題的侷限,學生的表現為兩種:一是根據提問都不會的學生乾脆不說;二是知道個別答案但順序不對的也靜止不動。由於沒有空間讓學生去暢談,所以整個課堂陷入了凍結階段。輕鬆、愉快的情緒一時被緊張、恐懼取而代之,結果以失敗告終。之後,本人經過請教別人與查閱相關資料,進行了第二次試教,把這個問題設計為:請同學們認真感受第二部分的主題,並說說你的感受。欣賞音樂後,課堂真是像炸開了花,精彩不斷,想說的同學非常多,既分別答出了以上的答案,又增添了很多個性化的見解。如:“這一部分主題速度較慢,力度較弱,旋律悠揚,讓人聽後的感覺是悠閒自如,心情舒暢,所以我很喜歡。”我給予肯定鼓勵說:“談得真好!掌聲謝謝他的精彩回答!”又如另一位同學說:“這一部分是以木管樂器獨奏為主,音調統一,音色清晰、悅耳,讓人陶醉其中。”我也及時給予表揚說:“聽得真仔細,說得也很完整,掌聲表揚!”??雖然這些說法有時會出現大同小異,但是它是學生自己獨立感受的結果,是開放課堂產生的效果。學生高興、自由,老師輕鬆、自如,何樂而不為呢?

  透過這節課前前後後的反思——提高——再反思——再提高的過程,我受益非淺,也更加深刻地認識到了在教學中及時反思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它會使我逐漸形成自我反思的意識和自我監控的能力。作為一名青年教師,在今後的教學中,我將透過不斷地反思和努力學習的態度,來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因此,為學生創設一個開放、自由的課堂,對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是最有效的途徑,對提高學生音樂感受能力是最容易的環節。

《瑤族舞曲》教學反思4

  教學目標:

  1、能對民族音樂感興趣,願意瞭解民族音樂的相關風土人情與文化背景。

  2、能積極主動地參與音樂創編與表現活動,從中體驗瑤族邊寨的歡樂場境。

  3、在欣賞中引導學生感受民族器樂曲豐富的表現力,使學生對我國的民族音樂產生學習興趣。

  教具準備:電腦機房,課件、學生自備自己能演奏的樂器、打擊樂器

  教學重點:瞭解作品的創作背景、曲調特點。

  教學難點:能為全曲分段,分辨各樂段的音樂特點

  教學過程:

  一、引入教學

  瑤族風情

  課件展示:瑤寨風景、瑤族服飾、瑤族婚俗、瑤族長鼓舞

  師:剛才同學們已經瞭解了一些有關瑤族的風土人情,瑤族是一個古老的山地民族,他們以大山為依靠,趕山、吃飯、逐山而行,世代流動繁衍,是我國少數民族中遷徙最頻繁的一個民族。瑤族主要居住在廣西、湖南、廣東、雲南等130個縣。瑤族有30多種稱謂,主要以頭飾區別劃分支系。訂婚儀式上,瑤族婦女往男方來賓臉上抹泥巴,以圖吉利,他們常常跳長鼓舞進行自娛自樂。這節課我們一起來欣賞《瑤族舞曲》,共同感受和體驗瑤族邊寨的歡樂生活吧!

  二、新課教學

  1、演唱主題音樂。

  學生跟音樂演唱

  2、欣賞民族管絃樂曲《瑤族舞曲》。

  思考題:1)全曲分為幾部分?

  2)注意聽剛才演唱的主題旋律依次在哪一部分出現?

  3)聽完全曲有什麼感受?

  學生回答提出的問題。

  教師小結:《瑤族舞曲》是彭修文根據劉鐵山、茅沅同名管絃樂改編的民族管絃樂曲,它展現了瑤族人民歡度節日的動人場面。全曲分為三部分,屬於帶引子的復三部曲式。

  課件展示:

  復三部曲式結構圖:ABA

  引子||:a:||||:b:||cdcab尾聲

  第一部分:引子、主題音樂一、主題音樂二

  第二部分:主題音樂三、主題音樂四

  第三部分:主題音樂一、主題音樂二

  三、實踐與創作

  1、給學生提供大鼓、碰鈴、木魚、響板、鑔等打擊樂器,學生為《瑤族舞曲》的主題旋律即興配打擊樂器伴奏,分成四大組,每一組配一段。在配打擊樂器伴奏的時候一定要注意這一部分所要表達的音樂情緒。

  2、會演奏樂器的同學根據自己所演奏的樂器音色,商量好選一段主題音樂進行練習,教師也參與到學生當中進行演奏。教師可以選引子部分和第一部分的第二主題用琵琶演奏。(在教學中教師要根據各班的不同情況進行指導)第一組:引子第二組:第一部分第一主題第三組:第一部分第二主題

  第四組:第二部分主題

  再現部分在老師的指導下配打擊樂器伴奏。

  3、合奏《瑤族舞曲》的主題旋律

  師:同學們,長鼓舞是瑤族常跳的一種自娛性的舞蹈,今天我們也隨著《瑤族族舞曲》一起走進歡樂的瑤家山寨,去共同分享他們的快樂吧!(按復三部曲式結構演奏《瑤族舞曲》,在演奏的過程中應該注意旋律的速度和力度,不會演奏樂器或沒有拿到打擊樂器的同學,可以用手拉成一個圈或者是即興創編一些簡單的舞蹈動作進行表演。)

  四、課堂小結

  同學們,我們的祖國幅員遼闊,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我國各民族都有自己獨特的樂器(像瑤族的長鼓、蒙古族的馬頭琴等),人們藉助這些民族樂器和民族器樂曲(像我們今天欣賞的《瑤族舞曲》)來表現各族人民在社會主義大家庭裡的幸福生活。這些民族樂器和它們的各種表演形式有著豐富的表現力,在表現我國各民族人民的生活、勞動和豐富多彩的民族音樂文化中能起到其他樂器所不能達到的效果,在五年級裡我們將開始介紹這些民族樂器和器樂曲,讓同學們進一步瞭解我們的民族音樂文化。

  教學反思

  優點:

  一、課前調動學生學習氛圍很好,運用了最短的時間與學生形成默契,在短時間內運用坐如鐘站如松等口令引起了學生的注意力,並且還強調了學生的坐姿以及站姿。還讓學生模仿救護車的聲音,大膽的張嘴來模唱,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並且將課程中所需要講解的知識點一一給大家進行了簡單的梳理。

  二、上課的過程中,學生的參與度還是可以的,主要是因為這節課在問題的設計上由淺入深,學生容易回答,並且能較好的組織語言回答,跟著教學的思路走。另外在與學生互動的環節選用的節奏拍打、畫旋律線、以及運用圖形譜等等形式輔助學生進行音樂欣賞,以至於在後面的主題聽辨環節學生能很好的掌握。

  不足:

  一、學生在唱旋律的過程中,我沒有關注到學生演唱的準確性,主要是固化的思維左右了我,一方面設計的流程我是唱兩遍,因而就擔心時間不夠,就有點跑流程,沒能在這個關注到學生的演唱,這是課堂生成的問題,應該要及時解決才行。不能一味跑流程,要時刻關注學生。

  二、本節課在時間的把握上也有問題,學生一般 情況來講在公開課上的反應是非常好的,都樂於表現自己,配合度也是相當高,前面的A段部分講解的非常順利,以至於時間比較充裕,到了B段的時候就明顯有拖拉了,以至於在後面的聽辨環節,結構的講解環節時間就非常的緊張。因而在公開課比賽的過程中,一定要準確的把握好時間。

  總結:

  總體來說這節課完成的還算比較順利,然而作為一節常規課是很好了,但是作為優質課還是需要加強需要更多地打磨的。一節好的優質課,必須要在教學設計上新穎並且符合學生的學情,在教學的方法上一定要切合學生的實際,不一定越難的東西就越好,一切的教學活動律動都是輔助學生欣賞音樂的,而不是破壞音樂的美。並且一節好的欣賞課,還必須要能充分的將老師的專業素質展示出來善於利用自己的優勢。

《瑤族舞曲》教學反思5

  《瑤族舞曲》是一節音樂欣賞課。本課以創設情境、聆聽感受、創造表現的模式設計教學環節,以聆聽、感受《瑤族舞曲》音樂情緒和音樂要素特點為教學重點。從教學實踐來看,學生主動體驗,積極參與,較好地完成了既定的教學目標。

  反思本課教學有以下幾點收穫:首先,在設計這節課時,我對學生情況和教學內容進行了綜合分析,設計了切實可行,符合實際且細化的教學目標,因而獲得了良好、有效的教學效果。其次,在設計教學環節時,能合理安排教學環節,讓學生循序漸進、層層深入的獲得音樂感受和知識。另外,我注重細節的設計,包括每個教學環節的銜接,教師的引導語言,音訊的效果,課件的設計等,這些細節都是為取得良好教學效果而服務的。再次,這節課遵循了以音樂為本的教學原則,始終引導學生關注音樂。如,聆聽方式有分段聆聽,也有完整聆聽。在聆聽過程中設計了隨音樂律動、舞蹈,哼唱主題旋律、打節奏為音樂伴奏、對比音樂要素等音樂實踐活動,讓學生能透徹地感受音樂、表現音樂。

  反思本課中運用較好的教學方法有:第一,體驗式音樂學習法。音樂學習需要學習者自身去經歷、去感悟、去操作,才能獲得屬於學習者個人的音樂感受。體驗式音樂學習強調身體的參與。因此,在欣賞《瑤族舞曲》的過程中,我十分注重學生親身的音樂體驗。在聆聽每一段主題時都透過唱旋律、打節奏,即興舞蹈等活動,使學生獲得音樂感受。在完整欣賞時也讓學生邊聽邊思考,邊想象,讓他們始終沉浸在音樂中,獲得最直觀的音樂感受。第二,比較式音樂學習法。運用比較的方法欣賞音樂,有利於學生形成對音樂的深刻印象。這樣不僅可以有效提高課堂效率和學生的審美注意力,還有利於學生音樂思維的發展,有利於培養學生分析與評價音樂能力的提高。在本課的欣賞環節中,我多次運用比較法引導學生對比不同主題在節拍、節奏、速度以及音樂情緒方面的異同。在欣賞完後,還通表格列舉各主題的異同音樂特點,幫助學生梳理音樂思路。

  反思本課的不足之處:第一在學習視唱這個環節當中,學生對音準把握得不夠好。在以後的學習當中應加強視唱練習。第二學習樂理知識是音樂教學中最枯燥的環節,在以後的課堂中要想方設法增加他的趣味性。第三聽音樂想象音樂場景這個環節的教學效果不是很好。主要原因是,學生用語言描述想象的音樂場景語言組織不是很好。

  反思本課較有特色的兩個教學環節:一是,匯入部分。匯入環節採用了一段瑤族長鼓舞的影片。既吸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也讓學生了解了長鼓對瑤族的重要性。能創設出少數民族載歌載舞慶祝節日的情境。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二是,拓展部分。本課的拓展環節設計為學生對所學作品的創編活動。學生在熟悉作品音樂主題,獲得音樂感受的基礎上,發揮想象力、創造力對音樂進行個性化的創作,用打擊樂器來伴奏。隨著音樂即興舞蹈等方式表現出來。這個環節既檢驗了學生的學習成果和掌握的音樂技能,又展示了學生個性,激發了他們的創造力、表現力。學生能積極參與創編,並有較好的成功展示,這有懶於平時音樂語彙的積累和音樂創作能力的培養。

《瑤族舞曲》教學反思6

  《瑤族舞曲》是一首非常著名的樂曲。1951年劉鐵山根據瑤族傳統歌舞鼓樂的音樂素材創作《瑤族長鼓舞歌》,1952年初在北京上演。同年茅沅據此改編為管絃樂《瑤族舞曲》。全曲為加引子的復三部曲式。樂曲生動地描繪了瑤族人民歡慶節日時的歌舞場面。優美的旋律生動地描寫了瑤族青年男女在節日夜晚身著盛裝於月下翩翩起舞的歡樂場面。。歌曲《瑤山樂》是由《瑤族舞曲》的主題旋律填詞而成的,歌曲的第二段歌詞為空白,需由學生自己填唱,目的在於培養學生的即興創編能力。學唱歌曲《我們大家跳起來》,體驗歌曲優雅高貴的旋律和輕盈明快的節奏,感受歌曲表達的歡樂情緒,感知3/4拍起伏流暢的旋律特點,並進行歌曲的創作活動。歌曲中的跳進和級進是本課所需掌握的知識點。

  透過欣賞樂曲《瑤族舞曲》、學唱歌曲《瑤山樂》,讓學生感受音樂的可創造性,學會舉一反三。瑤山樂這首歌曲學生非常喜歡,唱的時候老師啟發他們加入律動效果非常好,唱熟歌曲和歌譜之後再用口風琴來演奏,學生彈的也不錯。

  瑤族舞曲教學反思4

  在節奏活動《瑤族舞曲》中,我分別設計了四份音符和八份音符兩種節奏,分別用拍手和跺腳表示。如下圖:表示四份音符的跺腳節奏,表示八份音符的拍手節奏。“太陽”符號和“月亮”符號分別代表跺腳和拍手的節奏動作。

  從實際的教學活動看,形象性圖譜與符號性圖譜有時是難以嚴格區分開來的,相互交融的情況會經常存在。小班的幼兒,將符號轉換為相應動作的能力不如中、大班的幼兒,所以在設計圖譜時,教師可直接採用形象化的符號。如將上圖中的“太陽”換成“腳丫”圖案,“月亮”換成“手掌”的圖案,給幼兒以更直觀的印象,使幼兒一看就明白“腳丫”就是跺腳,“手掌”就是拍手。再如,在打擊樂活動中,就可以直接用樂器的形象讓幼兒一目瞭然哪一個地方是用什麼樂器演奏。特別在輪奏或多聲部演奏中運用更廣,也更有效。

  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後,幼兒能自然地遷移學習經驗,在教師使用的各種符號與相應的動作要求之間建立某種聯絡,對符號的知覺能力加強,反應速度變快。

  音樂是流動的音符,音樂欣賞要求幼兒要認真地傾聽,而幼兒期又是以無意注意為主的,所以,音樂欣賞需要幼兒具備一定的自我學習、自我控制的能力。利用一些客觀的事物(如音樂圖譜中的線條、色塊、圖形等)作為輔助材料記錄聲音、音樂情緒或旋律進行感受,可以幫助幼兒延長注意的時間,理解音樂作品的內容,感受音樂作品中的情感性質,以最終達到能以自己的表達方式進行表現。由此可見,在圖譜的設計中要儘量關注其與音樂有關的各種現象。

《瑤族舞曲》教學反思7

  《瑤族舞曲》是一首非常著名的樂曲。樂曲生動地描繪了瑤族人民歡慶節日時的歌舞場面。體驗歌曲優雅高貴的旋律和輕盈明快的節奏,感受歌曲表達的歡樂情緒,幼兒對音樂活動很感興趣,雖然在演奏中不是很熟悉。但是對幼兒來說已經是很棒了。

  在音樂欣賞課堂中,應根據中班幼兒的具體情況去提問題,讓幼兒透過多方面、多層次的思考與感受發表自己個性化見解,從而達到激發幼兒學習的興趣和提高學生感受音樂的能力。幼兒是教學最有用而普遍的資源,我們應從多方面去開發他、塑造他,據此,在本節中我做了以下的教學嘗試:

  1、開始時請幼兒聽音樂做律動《拍手點頭》,引起幼兒學習興趣。

  2、 出示2/4拍節奏圖譜:幼兒看符號進行拍手、拍腿、拍肩節奏練習。

  3、帶幼兒認識少數民族,最後匯出瑤族,進而帶幼兒欣賞《瑤族舞曲》。

  4、欣賞音樂《瑤族舞曲》幼兒用手在身體部位打節奏,感受樂曲的不同。

  5、出示《瑤族舞曲》圖譜,教師帶幼兒一起看圖打節奏。

  6、幼兒聽《瑤族舞曲》做節奏練習。

  7、幼兒聽曲自編舞蹈動作,幼兒自由舞動。

  8、教師示範跳瑤族舞,幼兒跟著一起跳舞。

  透過此次活動,我深切地感受到。要讓幼兒真正喜歡音樂,就必須做到貼近他們的生活興趣和欣賞角度,相互交流、相互溝通,讓他們真正走進音樂的實踐中去,發揮他們的動手能力和創作能力,親身體驗音樂給他們帶來的歡樂。這樣,音樂活動才會受到幼兒的歡迎和喜愛。

《瑤族舞曲》教學反思8

  教學中能激發學生聽賞音樂的興趣,養成聆聽音樂的良好習慣,採用多種形式引導學生積極參與音樂體驗,感受音樂,能主動地體驗音樂所表達的各種情感,並能運用音樂表情術語進行描述,在體態上作出積極的反應,這是我教學這堂課的主要目的。

  一開始,我以幾幅圖片讓學生了解瑤族的風土人情,為隨後的音樂欣賞,對樂曲的情境風格的瞭解打下了一個基礎,學生對中國展示的瞭解自然是不錯,對樂曲表達的情緒方面的感受也挺好。只是整個課堂氣氛看來,還是缺少一種“體現”。

  在於我沒有引導學生在聆聽感受的同時,不能積極地表達出來,哪怕是簡單的肢體語言,特別是在掀賞樂曲第三段,舞會的'高潮部分時,如能配一些簡單的動作,那對學生對樂曲的理解體會起更大的幫助。為此,熟悉樂曲體會樂曲帶來的不同情感,並指導學生作出相應反應,也是欣賞課的一大主要教學目的。

《瑤族舞曲》教學反思9

  《瑤族舞曲》是五年級音樂的一節欣賞課。本課以創設情境、聆聽感受、創造表現的模式設計教學環節,以聆聽、感受《瑤族舞曲》音樂情緒和音樂要素特點為教學重點。從教學實踐來看,學生主動體驗,積極參與,較好地完成了既定的教學目標。

  本課教學有以下幾點收穫:首先,在設計這節課時,我對學生情況和教學內容進行了綜合分析,設計了切實可行,符合實際且細化的教學目標,因而獲得了良好、有效的教學效果。其次,在設計教學環節時,能合理安排教學環節,讓學生循序漸進、層層深入的獲得音樂感受和知識。另外,我注重細節的設計,包括每個教學環節的銜接,教師的引導語言,音訊的效果,課件的設計等,這些細節都是為取得良好教學效果而服務的。再次,這節課遵循了以音樂為本的教學原則,始終引導學生關注音樂。如,聆聽方式有分段聆聽,也有完整聆聽。在聆聽過程中設計了隨音樂律動、哼唱主題旋律、打節奏為音樂伴奏、對比音樂要素等音樂實踐活動,讓學生能透徹地感受音樂、表現音樂。

  本課中運用較好的教學方法有:

  第一,體驗式音樂學習法。音樂學習需要學習者自身去經歷、去感悟、去操作,才能獲得屬於學習者個人的音樂感受。體驗式音樂學習強調身體的參與。因此,在欣賞《瑤族舞曲》的過程中,我十分注重學生親身的音樂體驗。在聆聽每一段主題時都透過唱旋律、打節奏等活動,使學生獲得音樂感受。在完整欣賞時也讓學生邊聽邊思考,邊想象,讓他們始終沉浸在音樂中,獲得最直觀的音樂感受。

  第二,比較式音樂學習法。運用比較的方法欣賞音樂,有利於學生形成對音樂的深刻印象。這樣不僅可以有效提高課堂效率和學生的審美注意力,還有利於學生音樂思維的發展,有利於培養學生分析與評價音樂能力的提高。在本課的欣賞環節中,我多次運用比較法引導學生對比四個主題在節拍、節奏、速度以及音樂情緒方面的異同。在欣賞完四個主題後,還通表格列舉各主題的異同音樂特點,幫助學生梳理音樂思路。

  本課教有特色的兩個教學環節:

  一是,匯入部分。匯入環節採用了音樂熱身的方式,選擇了彝族歌曲《遠方的客人請你留下來》(新唱版),請學生跟隨音樂律動起來。這首少數民族歌曲學生比較熟悉,能創設出少數民族載歌載舞慶祝節日的情境。同時,新編版本具有強烈的節奏感,這是學生所喜歡的,於是我設計了跟隨音樂節奏律動的活動,透過不斷變化敲擊方式和節奏,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這個匯入方式我第一次嘗試,覺得教學效果不錯,可以運用在日常教學中,成為每節音樂課的固定環節,從一點一滴讓學生養成聽音樂律動的習慣,培養他們的樂感。

  二是,拓展部分。本課的拓展環節設計為學生對所學作品的創編活動。學生在熟悉作品音樂主題,獲得音樂感受的基礎上,發揮想象力、創造力對音樂進行個性化的創作,並且用演唱的方式表現出來。這個環節既檢驗了學生的學習成果和掌握的音樂技能,又展示了學生個性,激發了他們的創造力、表現力。學生能積極參與創編,並有較好的成功展示,這有懶於平時音樂語彙的積累和音樂創作能力的培養。

  反思本課的不足之處:

  第一,在完整欣賞作品時,設計的學生活動太多,以至於學生不能集中精力聆聽音樂,破壞了音樂的完整性和美感。這個環節可以修改為,學生聆聽音樂,教師用板書寫出出現的主題,而後由學生總結作品的曲式結構。

  第二,聆聽音樂想象音樂場景這個環節的教學效果不是很好。主要原因是,在完整聆聽時既要求學生聽辯主題,又要求學生想象場景,多數學生無法做到一心多用。因此,可以考慮把這個環節改為在欣賞每個主題後,學生用語言描述想象的音樂場景。

  第三,《瑤族舞曲》共有四個主題,本節課完整欣賞了這四個主題,因此教學內容可能有些多。可以在今後的教學中側重欣賞a、b兩個主題,或者將本課分為兩個課時,有待嘗試。第四,在創編活動中還可以讓更多學生展示、表現,學生的參與面應更廣些。如能再加入簡單的打擊樂器,可以使音樂活動更藝術化。

《瑤族舞曲》教學反思10

  音樂欣賞活動《瑤族舞曲》活動在設計上,我首先對文字進行了分析。這首樂曲是瑤族男女在夜晚隨音樂載歌載舞的情景。樂曲曲式是ABA三段結構,並有明顯的速度快慢變化。在樂曲音樂選擇上,我聽了多個版本的音樂表現形式,最終決定用許卓雅《瑤族舞曲》的表現風格,聽起來優美、歡快,三段體非常明顯,很利於大班第一課時學習。

  此次活動的亮點:

  (1)進場音樂的選擇藉助於孩子熟悉的小兔子和烏龜的動作快慢,隨《花兒與少年》音樂感受音樂快慢的變化,讓孩子在音樂快慢的體驗中入場。

  (2)在欣賞中透過孩子聽、說、看、做引導幼兒感受、區分、體驗ABA三段體結構特點,使幼兒喜歡參與活動,並能大膽地表現自己的感受。

  首先借助服飾裝扮自己,給幼兒直觀形象的視覺感受,然後,在重難點的突破上,我採用音樂聆聽感受策略,使幼兒對音樂有初步的感受。接著採用課件支援策略,引導幼兒感受樂曲的三段體結構。接下來與幼兒採用共同討論策略,進一步讓幼兒共識出三段體的不同,速度的快慢及第一段和第三段相同的ABA結構特點。後來老師帶領幼兒用動作表現這三段體ABA結構,更增加了幼兒對此欣賞活動的參與和體驗。透過材料輔助策略,藉助小兔子和烏龜的小卡片這一遊戲材料,進一步正確區分樂曲的三段體結構,使孩子藉助手中材料表現三段體ABA結構。最後是教師個人瑤族舞蹈的展示策略,使整個活動達到高潮,讓幼兒直觀地感受到樂曲旋律的優美和歡快,然後是“男女孩子跳跳跳”,再次體驗ABA結構,透過幼兒親身表現進一步感受樂曲旋律的優美和歡快。

  不足:當孩子表達正確的時候,應以積極的應答給予孩子肯定和感染,使孩子能更積極的參與活動。在組織活動中,教師的教育機智要更靈活一些,雖然孩子說出ABA結構,但並不是真的瞭解也不很清楚ABA三段體結構特點到底是怎麼回事,因此,在活動中我藉助直觀、具體形象的課件,使孩子真正理解、感受、區分和體驗ABA的三段體結構。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