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有趣的觀察》教學反思

《一次有趣的觀察》教學反思

  作為一名人民老師,我們要有很強的課堂教學能力,透過教學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課堂經驗,教學反思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一次有趣的觀察》教學反思,歡迎閱讀與收藏。

《一次有趣的觀察》教學反思1

  今天與孩子們一起學習了第18課《一次有趣的觀察》。因為這是一篇略讀課文,所以,試著讓孩子們合作完成這篇課文的學習。

  在孩子們分組合作之前,給孩子們提出了合作學習要完成的三個任務。

  1、小組認讀生字;

  2、解決本組成員提出的問題,並評一下小組成員誰的問題提得有研究價值,對於有研究價值的問題可以給一面紅旗,剩下的則畫一個三角);

  3、試著看看課文可以分幾個部分(這個任務有些難了,不過,看孩子們的吧,能完成到什麼程度就到什麼程度)。

  開始合作了,孩子們興趣很高。以前,我大都是讓他們合作完成生字的認讀,這次我把學習整篇課文的學習任務都交給他們了,這對他們來說,還是第一次。很快,大部分小組進入學習狀態,個個拿著小字卡,像模像樣地互相提問,遇到認讀不好的成員,他們會使出渾身的本事解決同伴生字的認讀問題。二十多分鐘過去了,我讓孩子們坐好,這回輪到我出場了。

  先檢查了孩子們生字的認讀情況,從ABCD四個組中,各叫起一個小組,嘿嘿!這算是抽樣檢查吧。除一個小組的兩個孩子組詞稍書慢一點外,其他孩子認讀比較順利。接下來,我瞭解一下都有多少人提出的問題得紅旗了,舉手的孩子不足全班的四分之一。這些小傢伙們,已經有了自己判斷能力,他們完全說得出什麼樣的問題可以得紅旗,什麼樣的問題不可以得紅旗。記得在學習第16課《郵票齒孔的故事》時,有孩子剛提出:郵票打孔是誰發明時,下面便“啊”聲一片,因為,這篇課文介紹的就是阿切爾在什麼樣的情況下發明瞭郵票打孔機。提問題的孩子不好意思地坐了下來。是呀,如果把課文讀完,這就不是問題了。學習第17課《畫風》的時候,也有孩子提出:他們為什麼畫風?這個看似問題的問題,其實並不是什麼問題,既然不是問題,自然也就不用花時間去研究它了。在孩子們的提問中,幫助他們提煉問題,也是我目前最想做的了。

《一次有趣的觀察》教學反思2

  1、課前的律動遊戲。

  課前跟著小鴨做律動,符合學生的審美情趣,雖然跟教師比較陌生,但是有了動感的音樂和可愛的卡通人物,學生都興奮地跟著做起了動作,臉上洋溢著快樂。

  2、課前的師生熟悉。

  先是看投影上教師的名字稱呼教師,“名字就是給人叫的。”儘管學生不敢叫教師的名字,但是“這個老師親和”的概念已經初步形成。

  接著的“男教師和女教師有什麼不同?”的談話簡單,學生可以圍繞主題放開說,可以消除學生對男教師的某些可能存在的偏見,拉進師生之間的距離。

  3、批評隱含在表揚中。

  比如初讀部分,教師讓學生自己讀,學生齊讀完了全文。教師評語:“我們班的同學非常團結,剛才老師請大家自己讀,大家非要齊心協力一起讀完。”在表揚聲中把學生不認真傾聽教師的'要求的淡淡批評隱含在其中。足見教師對學生的關愛。原來課堂上可以出錯。

  4、遊戲調節學生大腦。

  觀察同學換座位的遊戲,與課文“觀察”的主題相關,又調節了緊張疲勞的大腦,使學生完全放鬆了心情,師生關係達到完全和諧。

《一次有趣的觀察》教學反思3

  在巡視孩子們合作學習時,我看了幾個小組討論第3個問題的情況。一個小組只是把課文分了三個部分,第一自然段是第一部分,第二三自然段是第二部分,第四自然段是第三部分,很正確。我讓他們簡單地寫一寫每一段的意思,因時間關係,沒能檢查他們最後寫的是什麼。轉到另一個小組的時候,看到一個孩子在那裡一個勁地寫,而旁邊的孩子不停地說著。看他們的分段情況,嗯,不錯,也是分了三個部分,同上一個組一樣,只是他的段意寫得太長了。在第二節課點評他們小組的段意時,告訴他們,他們第一段那麼長的文字,用兩個字就可以代替:懷疑。是呀,課文中的“我”正是對大人的話有所懷疑,才決定自己親自動手試試看。當我問起第二段可以用兩個什麼樣的字代替時,下面有孩子說道:觀察。不錯,正是觀察,而且是非常認真的觀察。說到第三段時,不用我說,他們很快地說出“結論”,自己的結論,也說明“我”相信了大人們的話。

  最後,我與孩子們一起評出幾個完成任務較好的小組,並給他們發了扁豆、芸豆、豇豆的種子,並告訴他們,他們可以把這些豆子種在教室裡,有六個小組可以在班上種豆兒了。後面的事就是讓他們觀察,寫(畫)出觀察日記,並證實課文中講的“扁豆的蔓兒是向右繞著爬的”。嘿嘿!課文中講的,我也不相信呢,自己眼睛看到的才是真實的。我知道,我知道,有時候自己眼睛看到的也不是真的,但至少在種豆兒這個事兒上是真實的。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