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過年的經典散文

回家過年的經典散文

  春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也是一年之中人們最重視的節日。春節象徵著萬家團圓,遊子無論走多遠,走了多久,都記得回家的路。

  我就是這萬千遊子的一員,回家的路擁擠又艱難,但為了家人期待的心願,我們勇往直前。

  還記得剛到北京來的那一年的春節,我和老鄉排了很長時間的隊,才買到回家的車票。儘管是臨時加班車,但是總算可以踏上回家的路。

  上了車後,我們才知道這趟臨時列車供暖不好,在車廂裡越坐越冷。行程過半,又下起了大雪,越發的寒冷。老鄉開啟行李箱,把能穿衣服的全都穿上。我堅持了一會,也堅持不了,開啟行李箱,拿出又長又厚的羽絨服穿上了。這樣就不冷了,我就踱步到窗前,欣賞漫天飛雪,想到快要到家了,忘了剛遭遇的寒冷

  第二年回家過春節,我遭遇的是擁擠。在上車檢票時,我被前擠後擁的,像漢堡裡夾的一塊肉,被人群裹挾,湧進了車廂。我坐定之後才發現我裝有證件的提包不見,心想一定是檢票時   被擠掉了。於是,匆忙回檢票口尋找。幸好工作人員撿到,交還給我了。

  重新坐定之後,放眼都是密密麻麻的旅客。兩邊過道站滿了人。車廂與車廂接頭的地方站滿人,甚至是公用洗手間裡也站著人。賣快餐盒飯的乘務員,推不動餐車,嗓子喊啞了,也動不了。

  到了晚上,那些沒有座位的旅客就很辛苦了,有的依牆眯盹,有的在人堆裡站著打瞌睡。

  這些還不是最慘的。頭幾年外出打工時,火車少,人多,很多人都坐不上車。記得有這樣一個場景:很多人怕坐不上回家的火車,瘋擁而上,火車馬上人滿為患,只好關了車門。一位沒能上車的抱孩子的婦女,敏捷的把孩子塞進了開著的車窗裡,自己也想從窗戶爬進去,可是因為有點胖,被卡住了,半個身體在車裡,半個身體在外。那婦女發出痛苦的喊聲,那聲音穿過人聲鼎沸,依然刺耳。幸虧車裡有好心人,把那位婦人拽了進去。我理解婦人急切回家的心情,但這樣很危險。

  看電視新聞裡說,去廣州打工的遊子,沒有買到回家車票,就騎摩托車回家。那一路的寒風也沒有阻擋他們回家的熱情。有的人甚至徒步回家。每走一步就離家近一步,是什麼支撐著這堅定的回家腳步?是孩子開心的笑,是爸爸,媽媽一句:“你可回來了,我們盼了好久”。是的,是親人的殷殷期盼,是遊子日日夜夜的思念

  回家過年是親人的期盼,是遊子的'心願。每年的一次人口大遷徙,有多少心酸血淚在其中。

  我們像候鳥一樣遷徙,從一個地方到嚮往的故鄉,我們裹挾在洶湧的人潮裡,不畏艱辛,不怕寒冷,不在乎擁擠,只為那盞守候我們的溫暖燈光。

  回到家,我們待不了幾天就要重新踏上起程的列車。新聞裡有位七十多歲的老母親早上三點多起來,給兒子做煎餅。做了厚厚一沓,有十幾斤重。如果可以,她甚至想把兒子一年要吃的煎餅都做出來。那是多麼沉甸甸的愛呀

  那年回家過年,我要出發時,媽媽讓我帶上她養的老母雞,說我身子弱,多補補。我笑了說:“媽,火車上是不讓帶動物的。”媽媽就把雞蛋藏在半袋米里讓我帶上。

  如果可以,親人們願意把所有的對我們有用的都帶走,我們雖然只是在故鄉短暫停留幾天,到可以溫暖我們一年的生活。

  每一年我們都期待這幾天,期待回家過年。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