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夏與北宋並立測試題及答案參考

西夏與北宋並立測試題及答案參考

  1.北宋的建立和統一

  後周大將趙匡胤透過“陳橋兵變”取代後周,建立宋朝,在不到一年的時間內,就穩定了內部政局。但是在宋的轄區外,北邊有勁敵遼朝和遼朝控制下的北漢,南方有吳越、南唐、南漢、後蜀等割據政權。宋太祖趙匡胤和其弟太宗趙光義採取了先南後北、先易後難的方略,用20年的時間平定了十國,結束了五代十國的混亂局面。至此,安史之亂以來200多年的封建軍閥割據局面基本上結束了。

  北宋的統一,為南北經濟、文化的發展,創造了有利的條件。但是,北宋的統一隻是區域性統一,在中國範圍內,同時存在著遼、西夏、大理、吐蕃、西州回鶻、黑汗和以後的金、西遼等政權。直到元朝統一之前,始終處於宋遼或宋金兩大政權對峙,更多的政權並存的局面,分裂狀態並沒有結束。

  北宋統一中原和南方的原因:長期分裂戰亂,人心向往統一。南方和中原地區經濟聯絡的加強,也要求消除成為障礙的割據政權。周世宗的改革和統一戰爭,為北宋的統一奠定了基礎。北宋初年加強中央集權,為統一活動提供了強有力的政治保障。宋太祖、宋太宗制定的先南後北、先易後難的統一策略,有利於統一戰爭的順利進行。從對手來看,南方割據政權國小力弱,又大都,北方的遼國則陷入內亂不已、無暇外顧的困境,這都給北宋的統一戰爭提供了有利的客觀條件。

  2.澶淵之盟

  內容:維持舊的邊界狀態,仍以白溝河為界;雙方各守邊界,不得相互侵犯;約為兄弟之國,遼聖宗稱宋真宗為兄,宋真宗稱遼聖宗為弟,尊蕭太后為叔母;宋每年送給遼歲幣白銀10萬兩,絹20萬匹。宋以屈辱的妥協和錢財換得了遼從中原撤軍。

  影響:對遼來說,掩蓋了當時不利的軍事局面,以體面的形式從中原撤軍,達到了掠奪的目的,並且以條約的形式固定每年獲得中原的錢財。

  對北宋來說,儘管免除了戰爭,贏得了北方安定的局面,但政治經濟代價高昂,政治上北宋簽訂了屈辱性的不平等條約,經濟上揹負了財政包袱,這必然要加重對人民的剝削。

  但是這個條約從整個中華民族的高度來看,是值得肯定的,因為它結束了遼宋之間幾十年的戰爭狀態,形成了雙方長達百餘年的穩定局面,有利於雙方人民安定地生產、生活,有利於邊境地區經濟的恢復和發展。

  3.北宋與遼、北宋與西夏之間的和戰

  民族之間的戰爭是中華民族內部之爭,但戰爭仍有正義和非正義之分;宋遼、宋夏的關係,雖然有戰有和,但和平相處、友好往來是民族關係的主流,是推動這一時期歷史發展的重要因素。歷史上的少數民族在征服中原漢族統治者的過程中,都較多地吸收了中原先進的政治制度和文化內容,遼和西夏也不例外,民族平等和民族團結對我國經濟發展、社會進步、國家富強都有著重要作用。中國歷史上的各個民族長期融合,互相學習,各民族的發展對我國邊疆地區特別是北部和西北部的開發作出了重大貢獻,源遠流長的中華文明是中華大地上各民族共同創造的。

  ●問題探究

  問題1:建立過200多年遼王朝的契丹民族,自明朝以來突然在歷史記載中消失了。他們到哪裡去了呢?這一直是一個令史學家困惑的歷史之謎。這麼一個顯赫的民族,在改朝換代之際被斬盡殺絕了嗎?如果沒有,那麼他們的後裔又在哪裡呢?請你設計揭開契丹民族失蹤之謎的方法,並思考,契丹民族哪兒去了?

  探究思路:探究的辦法是很多的,例如,一種辦法是搜尋相關文物,如墓葬、石刻、文物,第二種辦法是作相關的社會調查,從語言、風俗、體貌特徵、服飾等搜尋與之相似的民族,第三,查詢相關的文獻資料,第四,透過DNA鑑定等。結論:蒙古人建立橫跨歐亞大陸的蒙古大帝國時,連年征戰,頻繁徵兵,能征善戰的'契丹人被徵召殆盡,他們被分散到各地,有的保持著較大的族群如達斡爾人作為民族存續了下來,有的好比扔在大海里的一塊冰,被當地人同化了。

  問題2:北宋時期,中國的經濟、科技、文化教育始終走在世界的前列,北宋有100多萬龐大的軍隊,而遼、西夏無論是軍隊數量,還是經濟科技都遠遠落後於北宋,北宋在對遼、對西夏的戰爭中卻屢戰屢敗,一直被人們稱為“弱宋”,這是為什麼呢?

  探究思路:北宋屢戰屢敗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軍事制度的失誤。為防止出現五代十國時期藩鎮割據局面,北宋實行“強幹弱枝,守內虛外”的政策,把主要兵力放在對內的鎮壓上,軍隊數量雖然很多,但戰鬥力不強。

  二、實行重文輕武政策。為防止武人專權,軍隊將領受到各種牽制,兵將分離,兵不知將,將不知兵,嚴重削弱了軍隊的戰鬥力。

  三、統治集團的腐朽。統治集團內部往往分為主戰派和主降派,皇帝大多昏庸,當少數民族入侵時,主戰派往往佔上風,當危機過後,主降派又佔了上風,主戰派被趕出朝廷。

  四、階級矛盾尖銳。到北宋中期以後,出現了嚴重的“冗官、冗兵、冗費”局面,土地兼併嚴重,農民起義不斷。以上種種原因,導致北宋在對遼、西夏的戰爭中屢屢失敗。

  ●精題精講

  例1澶淵之盟的議定地點澶州就是今天的

  A.河南開封B.河南濮陽C.安徽合肥D.安徽蕪湖

  思路解析:本題主要考查古今空間概念的遷移能力。對照教材《遼、北宋、西夏形勢》圖可知澶州是今天的河南濮陽。河南開封當時稱東京。

  答案:B

  綠色通道:在學習中國古代史的過程中,必然遇到的一個問題就是古今地名的變化。對於古代史上的重要地名,要很好地利用地圖進行對照,以確定其正確方位,以防張冠李戴。特別是有的地名在不同時期名稱不同,如現在的北京,歷史上曾被稱為薊、燕京、涿郡、南京、中都、大都、京師、北平等;還有的是古今地名相同,但地點不同,如東京,現在的東京是日本的首都,中國歷史上開封曾經一度被稱為東京,遼一度稱現在的北京為南京,等等,在學習時一定要認真加以區分。

  例2(2005年廣西中考)澶淵之盟是下列哪兩個政權之間的盟約

  A.北宋與遼B.北宋與西夏C.南宋與金D.南宋與西夏

  思路解析:本題主要考查對兩宋時期民族關係史實的掌握。澶淵之盟是北宋與遼簽訂的盟約,此後,雙方結束戰爭狀態,迎來和平的局面。

  答案:A

  綠色通道:五代、遼、宋、夏、金、元時期,民族關係得到進一步發展,出現了許多少數民族政權與兩宋政權並立的局面,它們之間的關係有戰爭有和平,且史實眾多,易混淆。其中和平相處與各族共同發展是民族關係的主流。熟知各政權彼此之間交往關係的表現,是快速、準確地解答此類問題的關鍵。

  自主廣場

  ●我夯基我達標

  1.宋遼戰爭的直接起因是

  A.遼兵南下掠奪B.宋軍奪取幽雲地區

  C.遼國需要歲幣D.宋真宗懦弱無能

  思路解析:北宋建立後,為奪回被遼佔領的地區(幽雲十六州),發動了對遼的戰爭。

  答案:B

  2.916年,阿保機稱皇帝,建立契丹政權,定都地點是

  A.汴京B.上京C.興慶D.會寧

  思路解析:本題主要考查對基礎知識的記憶能力。汴京、興慶、會寧分別是北宋、西夏和金的都城。

  答案:B

  3.宋遼之間的長久和平關係始於

  A.設立榷場後B.王安石變法後C.澶淵之盟後D.西夏建立後

  思路解析:本題主要考查對重要歷史事件及其影響的記憶能力。宋遼之間最重大的歷史事件就是澶淵之盟,此後,宋遼之間經歷了100多年的和平局面。

  答案:C

  4.下列對澶洲之盟的分析和認識,正確的是

  ①宋遼關係史上由戰到和的轉折點②北宋政府犧牲人民利益換取苟安局面的產物③客觀上維持了長久和平④暴露了北宋統治的

  A.①②④B.①②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

  思路解析:本題是對澶洲之盟影響的全方位考查。既要看到其消極方面,又要看到其客觀的進步性,既要從主觀目的上分析,又要從客觀進步方面分析。

  答案:B

  5.下列事件按時間先後順序排列為

  ①宋朝建立②澶淵之盟③阿保機建立契丹國④元昊稱大夏國皇帝

  A.①②③④B.③④①②C.③②①④D.③①②④

  思路解析:本題實際考查的是歷史知識的識記能力。回憶教材可知,①是在960年,

  ②是發生在1005年,③是在916年,④是在1038年。由此可知,順序是③①②④,即D項為正確答案。

  答案:D

  6.澶淵之盟前,北宋對遼的主要政策是

  A.進攻B.防禦C.投降D.和親

  思路解析:北宋建立之初,對遼的主要政策是進攻,主要意圖是收回被遼佔領的地區。由於對遼的幾次戰爭均告失敗,北宋轉而由進攻轉向防禦。但是,遼卻開始對北宋展開大規模的進攻,直到澶淵之盟訂立。

  答案:B

  7.西夏向北宋提出議和的直接原因是

  A.北宋中斷對西夏的糧食供應B.西夏軍事上遭到重創

  C.西夏取得了軍事上的勝利D.北宋主動要求停戰

  思路解析:西夏雖多次取得對宋戰爭的勝利,但戰爭破壞了雙方的正常貿易,北宋中斷對西夏的糧食供應,迫使西夏統治者向北宋提出議和。

  答案:A

  8.如果你想考查遼與西夏的歷史,你會去今天的

  A.開封和寧夏B.遼寧和銀川C.杭州和寧夏D.遼寧和寧夏

  思路解析:遼的統治區域在今天的東北和內蒙,西夏的統治區域主要在今天的寧夏,故考查遼與西夏的歷史需要到今天的遼寧和寧夏。

  答案:D

  ●我綜合我發展

  9.閱讀下列材料:

  自契丹取燕薊以北,拓跋自得靈夏以西,其間所生英豪,皆為其用。得中國土地,役中國人力,稱中國位號,仿中國官屬,任中國賢才,讀中國書刊,用中國車服,行中國法令。是二敵所為,皆與中國等。

  請回答:

  從這段材料中找出遼和西夏都在哪些方面仿效中原王朝?

  思路解析:注意提煉材料中提到的“英豪,皆為其用”“稱中國位號,仿中國官屬,任中國賢才,讀中國書刊,用中國車服,行中國法令”,將其譯成現代漢語即可。

  參考答案:採用皇帝稱號,仿行中原王朝的官職,任用漢族人為官,閱讀漢族書籍,穿漢族服裝,實行漢族法令制度。

  10.宋真宗死時,遼朝大臣集會致哀,遼道宗說:“與朝廷和好年深,蕃漢互休養生息,人人安居,不樂戰爭。”根據上述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1)遼朝“與朝廷和好年深”得益於哪一歷史事件?

  (2)這一歷史事件發生在哪一年?當時在職的宰相是誰?

  (3)這一歷史事件給人民帶來了和平安定的生活,但也有它的消極影響,它的消極影響是什麼?

  思路解析:本題主要圍繞澶淵之盟展開,考查對澶淵之盟的具體事實和影響的記憶能力。

  參考答案:(1)澶淵之盟。

  (2)1005年。寇準。

  (3)對北宋來說這是個屈辱條約,它大大加重了北宋人民的經濟負擔,進一步加重了北宋的財政危機。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