鮑照詩歌藝術風格的多樣性的論文

鮑照詩歌藝術風格的多樣性的論文

  【論文摘要】古人對鮑照詩歌的風格評說有很多,本文試圖從這些論說出發,反本溯源,揭示鮑照的多樣詩風。

  【論文關鍵詞】鮑照詩歌風格多樣性

  鮑照是南北朝劉宋時期一個重要的詩人,元嘉三大家之一,尤以樂府為人所稱道。但他的詩歌地位,一直飽經爭議。南宋嚴羽<滄浪詩話》雲:“顏不如鮑,鮑不如謝。“①但隨著後人研究的深入,鮑照的地位儼然有趕超謝靈運之勢。章培恆的(中國文學史》中寫道:“但他(鮑照)的文學作品的價值,卻越來越受後人重視,以至被推舉為劉宋時代成就最高的作者。”②由此也可見,他的詩歌在不同時代,受到的待遇並不一致。與此相關的,關於鮑照詩歌的風格,自古以來評論家們也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從而產生了各種說法。梳理這些言論,不難發現,其實鮑照的詩歌風格很複雜,任何斷語都有似是而非之感。然而對於他的詩歌藝術風格的多樣性,卻少有人提及,本文試圖在這方面做一些探討。

  一、後人對鮑詩風格的評說

  鮑照死後不久,虞炎奉命作<鮑照集序》,其中對鮑照的作品風格有如此評價“照所賦述,雖乏精典,而有超麗。”

  稍後的沈約在(宋書關臨川烈武王道規傳附鮑照傳》中說“魚包照字明遠,文辭瞻逸,嘗為古樂府,文甚遒麗。”

  梁代鍾嶸的<詩品》把鮑照的詩歌列為中品,並評價道“其源出於二張,善制形狀寫物之詞。得景陽之椒詭,含茂先之靡鰻。骨節強於謝混,驅邁疾於顏延。總四家而擅美,跨兩代而孤出。磋其才秀人微,故取湮當代。然貴尚巧似,不避危仄,頗傷清雅之調。故言險俗者,多以附照。”

  在梁代蕭子顯的《南齊書·文學傳論》中,如此評價鮑照的詩歌風格:“發唱驚挺,操調險急,雕藻淫豔,傾炫心魄。亦猶五色之有紅、紫,八音之有鄭、衛。斯鮑照之遺烈也。”

  杜甫在《春日憶李白》一詩中說:“白也詩無敵,飄然思不群。清新庚開府,俊逸鮑參軍。”由於杜甫的“俊逸說”簡練又恰當,因此為以後的廣大詩家所引用。

  北宋秦觀的《韓愈論》裡說:’‘謝靈運、鮑昭之詩,長於峻潔。”後為<詩人玉屑》(草堂詩話》等詩論所引。

  北宋陳師道(後山詩話》“鮑照之詩,華而不弱,陶淵明之詩,切齡情事,但不文耳。”

  南宋敖陶孫在<耀翁詩評》中說:“鮑明遠如飢鷹獨出,奇矯無前。”

  明陸時雍《詩鏡總論》所謂“鮑照材力標舉,凌厲當年。如五丁鑿山,開人世之所未有。當其得意時,直前揮城,目無堅壁矣。駿馬輕貂,雕弓短劍,秋風落日,馳騁平岡,可以想此君意氣所在以上只是列舉了部分有代表性的觀點,現在試對這些觀點做些分析。

  虞炎和沈約都指出了鮑照作品遒麗的特點。虞炎似乎是對鮑照的文注意較多。沈約直接指的就是他的樂府詩。

  鍾嶸的《詩品》只討論五言詩,因此忽略了鮑照的樂府詩。

  他認為鮑照的詩其源出於二張,這主要是看到了鮑照的寫景詩和女性詩。因為張協以寫景詩成名,《詩品)評其“巧構形似之言,·詞彩蔥倩”。張華以閨情詩聞名,(詩品)評其“兒女情多,風雲氣少。”鍾嶸是看到了在這兩種型別詩歌上鮑照的詩風。謝混被評為’‘才力苦弱,故務其清淺。”鮑照古詩中的不平之氣,自然讓他的詩比謝混的有力量得多。顏延之以用典為名,詩品評其’‘喜用古事,彌見拘束’‘,鮑照用典遠不如顏延之頻繁,在節奏流動上自然“驅邁”。鍾嶸指出的鮑詩的缺點是險俗。險是不避危仄,是從音律和意象上來批評,鮑照常用仄聲韻,其詩的意象,運動感,都有危險之感。俗是貴尚巧似,指鮑詩在某些詩歌上模仿痕跡較重,如前面所說的對二張的吸收。有些觀點認為俗是批評鮑照的樂府,我覺得並不恰當。因為作為一個嚴謹的批評家,鍾嶸自然清楚他要討論的是什麼,即使他看不起鮑照的樂府詩,也不會在一本五言詩的論著裡,把他對樂府詩的不滿,發洩在詩人五言創作的評論上。鍾嶸所指摘的險俗,在今天當然也可以作不同的`解讀。險也是一種美,更是一種張力的體現。而俗更可以看出鮑照之才高,可以駕馭的題材之廣泛。

  蕭子顯說鮑詩“發唱驚挺,操調險急”。這讓人想起(擬行路難十八首》,這種形式的創作感情充沛,隨著長短句式的變換以及語氣節奏的控制,造成詩情的跌宕,取得了較高的藝術成就。這也是鮑照最為人所稱道的作品,對後代詩人影響極大。“雕藻淫豔,傾炫心魄”,則是指鮑照的一些女性詩和寫景詩(包括樂府詩),集描寫之能事,顏色變化頻繁,意象豐富。把鮑詩比喻成詩經中的鄭衛,也當是指這一類描寫居多的詩。

  杜甫以“俊逸”來形容鮑照的詩歌風格。我想大抵指的是他的樂府詩。尤其是《擬行路難》等自我色彩較濃厚的詩和一些邊塞詩,充滿凌厲矯健之感。秦觀所說的“峻潔”,與“俊逸”亦相似,陳師道所評價的“華而不弱”,注意到了鮑詩的描寫和氣骨。敖陶孫和陸時雍的評價,亦當是對他的樂府詩有感而發。 綜觀這些評論,可以看出,每位評論家的側重點都有差異,這當然無法達成統一的認識。這也由於鮑照詩歌題材和形式太豐富了,他的筆,觸到了社會的各個角落,詩歌的各個方面,這也真讓人感到驚異。因此,要談論鮑照的詩歌,首先要做的工作,必然是分類。

  二、鮑詩的多樣詩風

  首先是樂府詩。鮑照存詩二百餘首,樂府就有八十多首,在當時樂府詩還為文學界所輕視,不認為是正宗的文學。鮑照是最先大力寫樂府的詩人,並且他創造的成就,也罕有人可以匹敵。<擬行路難十八首》是他樂府詩中的名篇。這十八篇涉及題材很廣,有寫棄婦的,有寫戰爭帶給百姓的傷害的,有感嘆懷才不遇的,有感嘆人生短促變幻的,然而鮑照卻加進強烈的個人色彩,似乎當事人都是自己,給這些詩貫穿了相同的基調,感情充沛而強烈。其中不乏名句,如“如今君心一朝異,對此長嘆終百年。”“自古聖賢皆寂寞,何況我輩孤且直。”等,不勝列舉。他多用“君不見”句式,往往開場就很激越。而雜句的不斷轉換,形成強烈的節奏感,配合強烈的詩情,因此感染力非常強。與此相類的是其他帶有強烈個人色彩的詩作。“發唱驚挺,操調險急”,“飢鷹獨出,奇矯無前”,殆非虛言。

  在樂府詩裡有幾篇是早期的邊塞詩,如《代出自薊北門行》③,(代陳思王白馬篇》等,詩風高昂雄壯,如“疾風衝塞起,沙礫自飄揚”,“投軀報明主,身死為國殊”,“但(上接第260頁)令塞上見,知我獨為雄”等句,充滿了英雄主義的豪邁色彩。(代東武吟》《代苦熱行》等詩則充滿了英雄落寞的悲哀以及對統治者不關心軍人的控訴,詩風沉鬱悲涼。

  樂府詩裡另一類就是豔情詩,如《中興歌》、<代白經曲》、(代春日行》等,這題材的詩,在鮑照的樂府詩中有很大的比重,展現了不同的風格特徵。在《代陳思王京洛篇》等詩歌中,他極盡描繪之能事,使用大量的閨房名貴物品為意象,同時配上各式色彩,形成了雕藻淫豔,傾炫心魄的風格。但在另一些詩如《代北風涼行》中,則形成了較有深度的美學風格,“問君何行何當歸,苦使妾坐自傷悲。慮年至,慮顏衰,情易復,恨難追。”深情委婉,別得風味。

  鮑照樂府詩的另一塊就是輓歌。輓歌的風格是沉鬱陰暗的,充滿著悲情,由於鮑照對人生期望太高,失望也大,對生命的感嘆也就格外的強烈。

  其次是五言古詩。

  鮑照的五言古詩中,山水交遊詩佔了很重要的一塊。他的山水詩,語言奇麗峭拔,沉雄精當,細描時如繡針畫筆,字字精當。又常注意雄壯神奇的景物,並且善於用動詞,寫動景,表達偏激難捺的心情。如《行京口至竹裡》:“高柯危且辣,鋒石橫復仄。復澗隱松聲,重崖伏雲色。冰閉寒方壯,風動鳥傾翼。……”押仄聲韻,用奇險意象,動態描寫也很成功。然而有時寫景,讓人感覺艱澀不流暢。

  鮑照還有一類擬古的詩作,如<擬古八首》《紹古辭七首》等,不像山水詩那樣艱澀,倒是很有樂府詩的那種張揚的風采。梗概不平之氣,再次氾濫。這類詩作,在他五言古詩中,當比山水詩的地位來得要高。

  以上大概分析了鮑照不同型別詩作的不同風格,需要指出的是,儘管由於詩歌型別的不同,鮑照的詩體現了鮮明的不同風格,但這些詩畢竟是鮑照一人所寫,因此在這些不同中,我們又可以發現出共性來。比如急,寫景時用危景,感嘆時的節奏控制,都體現了鮑照心態不平和,容易激動的創作特點。

  結語

  綜上所述,由於鮑照詩歌風格本身的豐富多彩,以及評論家所處時代及個人品味的限制,鮑照的詩歌被賦予了眾多的風格,但是任何一種風格,無疑都存在著它的片面和不足,我們在看待鮑照的詩上,要看的更全面,這才是正確的方式。我們還得明白,當我們看到某種對鮑照詩歌的評價時,得知道他是對鮑照哪些詩歌的評價,以及他本人所擁有的詩歌觀。用一種觀點來涵蓋鮑照的詩,得到的只能是偏差和謬誤了。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