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物體的特定規律排序說課稿

按物體的特定規律排序說課稿

  導語:對按物體的特定規律排序這一課程,老師會展開怎樣的說課?下面是按物體的特定規律排序說課稿,歡迎大家閱讀和參考。

  一、說活動教材

  排序,在我們的生活中到處充滿了排序:服裝花紋上的排序、皮包上圖案的排序、飾品排列上的排序、環境裝飾上的排序、物品包裝上的排序、公園中花草種植的排序……這些有規律的排序帶給我們生活中的美。孩子們在生活中有意或無意識地會發現生活中存在一些排序的現象。如:吃飯的碗和盤子周邊的漂亮的花邊;裙子袖口和裙邊的花邊;衛生間瓷磚排列的圖案……而我們教師正是孩子發現、運用和創造這種有規律的美的引導者。

  幼兒學習排序可以為幼兒建立初淺的數學概念做好準備。幼兒學習排序,可以按物體量的差異排序,也可以按物體的某一特徵或者規律排列順序。大班幼兒已經積累和建立了有關物體在顏色、形體和數量等特徵差異排序的數學經驗,可以更進一步地學習按照物體量的差異和數量的不同進行10以內正逆排序,初步體驗序列之間的傳遞性、雙重性和可逆性的關係。新《綱要》提出“在幼兒的生活中進行數學的學習”,讓幼兒在生活中學數學、玩數學、用數學,教師引導幼兒在遊戲和玩樂中初步接受和學習有規律的排序,並鼓勵幼兒將之應用於生活。

  根據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學習能力,並結合《綱要》精神,我為幼兒選擇的教學活動為“按物體的特定規律排序”,並設定在大班第二學期進行。

  二、說活動目標

  1、活動目標

  (1)鼓勵幼兒在動手操作的'活動中,比較發現物體排列的傳遞性、可逆性,並進行大膽自主的排序活動。

  (2)增強幼兒對排序操作活動的興趣,逐步發展幼兒的思維、觀察、比較和初步的判斷推理能力。

  2、重點:鼓勵幼兒在動手操作的活動中,比較發現物體排列的傳遞性、可逆性,並進行大膽自主的排序活動。

  3、難點:引導幼兒發現遞增遞減的排序規律,並學習排序。

  分析:目標(1)為認知目標,重在鼓勵幼兒在動手操作的活動中,比較,發現物體排列的傳遞性、可逆性,並進行大膽自主的排序活動。其中發現和學習物體遞增遞減的排序規律是本次活動的新知識點,也是難點部分。

  目標(2)是能力和情感目標,透過各種形象有趣的排序活動的操作,對幼兒進行排序學習,重在激發幼兒對排序活動的興趣,掌握排序操作的方法,發展幼兒的排序能力。

  三、說活動準備

  1、幼兒經驗準備:已經有按照物體某一特徵規律進行排序的經驗:如按照物體的顏色規律的排序、長短規律、寬窄規律、高矮規律的排序等等。

  2、環境材料創設準備:新家藍圖,幼兒分組操作材料:鋪地磚(藍白泡沫毯)、串彩鏈(長短寬窄顏色不同的長條手工紙)、圍圍牆(四種顏色的炮彈玩具)、種樹(高矮品種不同的樹)遞增遞減排序示範卡片三張、雪花片、黑白序列的排序圖樣、黑白方塊若干。

  四、說活動過程

  活動環節

  環節一:教師出示新家的藍圖,提出今天活動的要求。

  (解決問題、達成目標:此環節起到引題並激起幼兒學習興趣的作用。)

  環 節二:教師介紹裝修的材料,提出裝修的要求。幼兒自主探索物體簡單的排序規律,進行分組操作。

  鋪地磚:按照藍白顏色變化規律排序。

  圍圍牆:按照炮彈顏色及節數規律排序。

  做彩鏈:根據紙條長短、寬窄、顏色的不同有規律串彩鏈。

  種樹:按照樹的形狀、高矮不同規律排序。

  (解決問題、達成目標:在這一過程中,訓練幼兒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不同層次的幼兒可以選擇不同活動材料進行操作,便於分層指導、因材施教。在幼兒的自主操作、同伴間的探索交流和師生的共同小結的活動中,重點目標的第一層次得以解決。)

  環節三:出示三張遞增、遞減規律排序的卡片,(卡片1:蝴蝶不變,小花逐一增多;卡片2:蝴蝶不變,小花逐一減少;卡片3:蝴蝶逐一減少,小花逐一增多)。幼兒透過觀察、比較,發現圖形遞增、遞減排序的規律。然後幼兒用不同色彩的雪花片,學習按物體數量的遞增和遞減的規律排序。解決問題、達成目標:在這一過程中,透過觀察、比較、發現、操作等方法解決了重難點目標,這是對幼兒進行初步判斷、推理能力的訓練。

  環節四:欣賞黑白序列,教師出示黑白序列,讓幼兒觀察尋找序列中黑白兩色是以幾個為一組進行排列,知道黑白兩色也可組成許許多多有趣的序列。鼓勵幼兒設計運用已有的排序知識設計一條“黑白配”小毛巾。幼兒介紹自己設計的“黑白配”小毛巾,說明排序規律。

  解決問題、達成目標:這一環節透過欣賞、觀察分析、和設計表述等方法,使活動的重難點目標得以突破提升。

  活動延伸:

  觀察家裡、大自然中具有規律的排序現象,讓幼兒互相交流。讓幼兒帶著問題觀察生活,將所學到的數學知識滲透到生活情景之中並進行再運用,有利於培養幼兒對數學活動的興趣,促進其創造能力的發展。

  五、說活動特色

  首先,教師為幼兒提供了他們在生活中熟悉的情境。在教學中,教師以佈置新家引題,讓孩子作為幼兒園的小主人佈置新家,因為孩子都有參與裝修自己的家的經驗,所以孩子的興趣很快被激發。羅傑斯認為:越是兒童不熟悉、不需要的內容,兒童學習的依賴性、被動性就會越大,只有當兒童覺察到學習內容與他自己有關時,才會全身心投入,意義學習才會發生,才會產生自覺主動的學習行為。

  其次,教師注重在引發幼兒已有經驗的基礎上深入學習新的知識點。在活動中,幼兒的第一次操作,就是引發幼兒的已有經驗,幼兒按照顏色、數量、長短、寬窄、高矮等特徵進行排序,幼兒在鞏固舊知識的基礎上更加容易接受新知識。

  再次,教師在教學中注重幼兒尋找操作材料的過程,並視之是數學思維的過程。讓幼兒在排序操作中,從眾多複雜多樣的材料中篩選出可供排序的材料,正是體現了數學知識自身的嚴密性和關係變化的複雜性,並培養了幼兒思維的準確性與變通性。

  最後,創設開展多種排序活動,幫助幼兒多角度理解排序活動。在教學活動中,教師綜合了顏色規律的排序、長短規律、寬窄規律、高矮規律、數量的遞增遞減規律的排序,幫助幼兒從多角度建立排序的概念,起到舉一反三的教學作用。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