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類的水解》說課稿

《鹽類的水解》說課稿

  第一部分 說教材分析

  (一)首先讓我們瞭解本節課在教材中的地位及作用。

  (1)本節內容涉及的知識面較寬,綜合性較強,它是前面已學過的平衡移動原理、弱電解質的電離,水的電離平衡等知識的綜合利用

  (2)從知識結構上講,鹽類水解平衡是繼弱酸、弱鹼及水的電離平衡體系之後的又一個電解質溶液的平衡體系,有利於學生形成完整的電解質溶液的平衡體系。

  (三)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是

  (1)知識與技能目標:使學生理解鹽類水解的實質;掌握水解的鹽的特點;初步學會鹽類水解的離子方程式的書寫。

  (2)過程與方法目標:從微粒間相互作用的微觀角度理解溶液酸鹼性;②透過學生分組實驗,訓練學生的實驗觀察能力和分析歸納能力,培養學生靈活應用所學知識解釋或解決簡單化學問題的能力。

  (3)情感目標:

  ①能在思考分析中傾聽他人意見,相互啟發,體會合作交流的重要和快樂.

  ②體會科學探究的樂趣,學會透過現象看本質.

  ③樹立理論聯絡實際的辯證唯物主義思想.

  (四)重難點分析

  (1)重點:鹽類水解的實質

  (2)難點:鹽類水解的實質

  第二部分 說學情

  我們瞭解一下學生情況

  知識方面:已掌握了醋酸、水等弱電解質的電離平衡和溶液的酸鹼性等知識,但還沒有涉及鹽溶液的酸鹼性。

  能力方面:已具備了一定的觀察、實驗、思維和自學能力,但分析推理能力和抽象思維能力有待進一步提高。

  第三部分 說教法學法

  (1) 教法指導這節課,採取了實驗探究和理論研究兩條學習主線:實驗探究的目的'在於使學生體驗科學研究的過程,激發學習化學的興趣,強化科學探究的意識,促進學習方式的轉變,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理論研究是運用已有的化學平衡知識,發掘出新知識的“生長點”——鹽類水解,形成科學的世界觀。

  (2) 學法指導

  (1)運用所學理論指導鹽類水解的學習。

  (2)實驗探究和理論研究相結合的學習方法。

  (3)歸類求同,對比求異的學習方法。

  (4)學以致用的學習方法。

  第四部分 說教學過程

  (一) 實驗引入 演示實驗:明礬淨水 實驗現象:渾濁的水加入明礬後立即變澄清

  明礬為什麼可以淨水?學了鹽類的水解後就能解決該問題

  【板書】鹽類的水解(第一課時)

  酸鹼中和反應可以生成強酸強鹼鹽、強酸弱鹼鹽、強鹼弱酸鹽、弱酸弱鹼鹽

  (二) 提出問題:酸溶液呈酸性,鹼溶液呈鹼性,那麼,酸和鹼反應生成的鹽溶液呈什麼性呢?

  (三) 實驗探究:用PH試紙檢驗NaCl、NaHCO3、NH4Cl、 CH3COONa、AlCl3 溶液的酸鹼性。

  1.將教材上的演示實驗改為學生分組實驗。

  2.將Na2CO3換成NaHCO3

  2.在教材表格的基礎上增加了鹽溶液pH值一項。

  (四) 理論研究

  第一小組:理論研究強酸弱鹼鹽NH4Cl溶液為什麼顯酸性?

  第二小組:理論研究強鹼弱酸鹽CH3COONa為什麼顯鹼性?

  第三小組:理論研究強酸強鹼鹽NaCl為什麼顯中性?

  思考交流問題如下:

  1.寫出鹽在水溶液中的電離方程式?

  2.寫出水的電離方程式?

  3.鹽溶液中存在哪些離子?

  4.溶液中什麼離子會結合成弱電解質?

  5.生成的弱電解質對水的電離平衡有何影響?

  6.此時, c(H+) 和c(OH-) 大小關係如何?

  7.寫出相關的化學方程式或離子方程式?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