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嶽麓書院導遊詞

關於嶽麓書院導遊詞

  嶽麓書院以儲存大量的碑匾文物聞名於世,接下來小編為大家推薦的是關於嶽麓書院導遊詞,歡迎閱讀。

  關於嶽麓書院導遊詞【一】

  各位朋友大家好!歡迎大家來到千年學府——嶽麓書院參觀遊覽,很高興能夠作為這次遊覽的導遊。我們現在所處的地方就是嶽麓書院的前門了,請大家抬頭看,有一塊千年學府的匾,為什麼嶽麓書院有千年學府之稱呢?原來啊,嶽麓書院從潭州太守朱洞創建於宋太祖開寶九年,也就是公元976年,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了,所以有“千年學府”之稱。它與江西白鹿洞書院、河南嵩陽書院睢陽書院並稱為中國古代四大書院。

  好了,現在讓我們來感受一下千年學府濃厚的文化氣息吧。從嶽麓書院的這幅片平面圖上大家可以發現,嶽麓書院的古建築在佈局上採用的是中軸對稱,縱深多進的院落形式,其中講堂是位於中軸線的中心,也是整個書院的中心位置,書院的建築主要有三個部分的功能:講學、藏書和祭祀。這裡是赫曦臺,赫曦臺是古時候酬神演戲的舞臺,朱熹在嶽麓書院講學的時候,常常很早就起來到嶽麓山上看日出,看到日出就拍手歡呼“赫曦、赫曦”,意思是轟轟的太陽昇起來了,後來張拭就修了一個臺,取名“赫曦臺”。沿著中軸線我們來到了嶽麓書院的大門,請大家抬頭看一下,大門上“嶽麓書院”這塊匾,這就是宋真宗御賜的,請大家再看一下兩邊的對聯,“唯楚有才,於斯為盛”。上聯為楚有才是出自左傳,下聯於斯為盛是出自論語,那麼這一幅對聯也就道出了嶽麓書院作為天下第一輝煌的英才薈萃之地的歷史史實。

  我們現在來到了講堂,講堂是講學的中心場所,後來因為朱熹寫了忠、孝、廉、節四個大字,所以又稱“忠孝廉節堂”。講堂內共有三塊匾,分別是“實事求是”、“學達性天”、和“道南正脈”。首先我們來看一下第一塊匾“實事求是”,這是民國初期湖南公專校長賓步誠所撰寫的。毛澤東青年時曾入居學齋,實事求是對他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在後來的革命實踐中,他豐富和發展了實事求是的內涵,使實事求是成為了毛澤東思想的精髓。大家再過來看一下第二塊匾,學達性天,這就是康熙皇帝御賜的,學達性天是一種理學思想,這裡的性指的是人性;天指的是天道,程朱理學認為人的善良本性是天道所賦,教育的目的是要恢復人的天命之性,達到天人合一的境界,皇帝所賜匾意在勉勵學子張揚理學,加強自身的修養,同時告訴人們在這裡求學可以獲得德性修養,達到天人合一的學問的最高境界。最裡面的這塊道南正脈匾是乾隆皇帝為了表彰嶽麓書院在傳播理學方面的功績所賜的,其意思是嶽麓書院所傳播的朱章“湖湘學”是理學向南傳播的正統,匾為原物,這裡的道指的就是理學,說了那麼多,大家可能會問,什麼是理學呢?理學就是儒家學說發展到宋朝時的一種稱法。理學。理學的開山鼻祖是我們湖南籍的一位叫周敦頤的老先生,而發展壯大理學思想的則是著名的程頤、程顥兩兄弟。大家再往下看,講堂的正中是一個高約一米的長方形講壇,這是以前老師講課的地方,上面擺了二把椅子是為了紀念張拭和朱熹這來兩位大師而設的,當年二位匯講的時候盛況空前,從全國各地趕來聽講的人數達數千,可見當時朱張倆人當時名聲之大,想想看歷史上多少名人,如曾國藩、左宗棠、王夫之、魏源等等,當年他們就是坐在這底下聽老師講課的。

  下面我們將要參觀的是書院作為藏書功能的部分“御書樓”。這是書院裡藏書的地方,相當於我們現在的圖書館。

  好了,我們今天的遊覽也要結束了,經過今天的參觀相信大家對嶽麓書院這一千年學府的歷史和文化已經有了一個大致瞭解,謝謝大家!

  關於嶽麓書院導遊詞【二】

  Good morning, Ladies and Gentlemen!

  Today we will go and visit the Yuelu Academy! Yuelu Academy is one of the four famous academies in China, and it was established by Zhudong, magistrate of Tanzhou prefecture in 976A.D at the time of Northern Song Dynasty. The academy accepted disciples throughout the Song, Yuan,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It was only in 1903 that the academy was transformed from a school of traditional Confucian learning to an institute of higher learning and in 1926 it was officially named Hunan University.

  Early in 1015, Emperor Zhen Zong of the Song Dynasty awarded the academy hid Majesty‘s own handwriting Yuelu Academy on a tablet. Form then on many famous scholars and great thinkers gave lectures here, among them were Zhangshi, Zhuxi and WangYangming, thus making a great impact on the province‘s culture and education. Most of the existing buildings here were constructions of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and the bulk of the engraved stone plates and inscribed tablets have all been kept intact, In 1956 the academy was listed as a historical site at the provincial level and later, in 1988 it became a historical site at the state level. The last restoration project started in 1981 and the major part was completed in 1987.

  Now, here we are at the He Xi Platform, He Xi means the the splendour of the sunrise, It was named by Zhuxi, a great idealist philosopher of the Confucian school during the Song Dynasty, The platform was first built on the top of Yuelu hill, by Zhanshi, and later in 1528, a pavilion was built on it, But it became deserted with the passing time. In 1790 Luodian, the master of the academy, built a platform at the present site, In 1820, the succeeding master, Ouyang Houjun, renamed it He Xi Platform in order to memory Zhuxi and Zhanshi. It was restored in 1868.

  On the inner walls of the platform are two big Chinese characters Fu and Shuo, which mean blessing and longevity respectively. Legend has it that the Character Shuo was written with a broom soaked in yellow mud by a Taoist master at the time Master Luodian was attending a banquet in honour of the examination officials and those dispels who had passed the civil exam Hence it has been regarded as having celestial touch The character Fu was written by Luodian, the master himself.

  This gate in front of us is the Main Gate, the gate was formerly built at the time of the Song Dynasty, and was then called Central Gate. The main gate underwent both destruction and reconstruction in the course of time. The present structure was once thoroughly renovated in 1868.

  The characters Yuelu Academy on the horizontal tablet were inscribed by Emperor Zhen Zong of the Song Dynasty. It was presented as an award to Zhoushi, the master of the academy, when he was summoned to the emperor‘s presence. On both door posts are couplets which read The kingdom of Chu, unique home of the talents, The Academy of Yuelu, the very cradle of all . It was composed in the Qing Dynasty by the master of the academy, Yuan Jiangang and his disciple Zhang Renjie. This gate was the Second Gate, It was first built in 1527 during the Ming Dynasty. It underwent repairs and restoration many times .It was completely devastated during the Anti-Japanese War .In 1984, the gate was restored to its former state.

  關於嶽麓書院導遊詞【三】

  各位遊客:

  大家好!歡迎您們來到千年學府——嶽麓書院參加遊覽,我非常榮幸能夠作為大家這次遊覽的導遊。我將盡力使大家透過的講解,對嶽麓書院的歷史、書院的文化內涵有一定的瞭解,不足之處還請大家多提寶貴的意見。

  (嶽麓書院大門口)

  嶽麓書院位於嶽麓山的清風峽口,我們現在所處的這個位置主是嶽麓書院的前門口了。請大家往上面看,有一塊“千年學府”的匾,為什麼嶽麓書院有“千年學府”之稱呢?原來,嶽麓書院從潭州(現在的長沙)太守朱洞創建於宋太祖開寶九年,也就是公元976年,距今已經來1027年的歷史了,所以有千年學府之稱。上面大家所見到的這塊匾是1986年嶽麓書院舉行1010週年慶典時,湖南大學長沙校友會贈送給嶽麓書院的,這四個字是根據唐代大書法家歐陽詢的字鐫刻而成的。

  經過一千多年曆史的發展,沉積在嶽麓書院各種建築之上的濃厚的文化氣息,使得今天的嶽麓書院更加充滿了文化的魅力,好,今天就讓我們一起去感受一下千年學府濃厚的文化氣息吧!

  (嶽麓書院平面示意圖前)

  大家現在看到的就是嶽麓書院的平面圖,大家可以發現嶽麓書院的古建築在佈局上所採用的是中軸對稱、縱深多進的院落形式,主體建築有頭門、大門、二門、講堂、御書樓,這些建築都位於中軸線上,其中講堂是位於中軸線的中心,也是整個書院的中心位置;在中軸線的兩側主要是齋舍和祭祀的專用實祠堂,這種佈局體現我國儒家思想文化中尊卑有序、等級有別、主次鮮明的社會倫理關係。

  書院的建築主要有三個部分的功能:講學、藏書、祭祀,此外還有活動區和生活區,下面我們將按照書院的佈局按順序遊覽,我們講解的重點放在赫曦臺、講堂及御書樓等處。

  (赫曦臺上,“壽”、“佛”字前)

  我們現在所站的這個地方便是赫曦臺了。“赫曦”的意思是:紅紅的太陽昇起來了。當年,朱熹應著名的理學大師張栻的邀請,千里迢迢的從福建省的崇安來到長沙嶽麓書院講學,在長沙停留了兩個多月,清晨的時候,朱熹常常和張栻一起登上嶽麓山頂看日出,每當見到旭日騰空,霞光萬丈,山川市井,萬物一切都沐浴在朝陽中的時候,便激動不已,拍手道:赫曦!赫曦!,於是便將他們觀日出的這個地方定名為“赫曦”,後來,張栻便在此修築發一個戲臺,名為“赫曦臺”以示紀念。

  不知道大家是否已經注意到了赫曦臺內壁兩側的兩個大字:“壽”、“佛”?關於這“壽”和“佛”這兩個字還有一個傳說。

  在唐代,每年的鄉舉考試後,放榜的第二天,州縣的長官都要為得中的舉子舉行宴會 ,名為鹿鳴宴,因為在宴會上要歌唱《詩經小雅鹿鳴》而得名,這一傳統一直沿襲到了明清;重返鹿鳴會,是指參加鹿鳴會的舉人在六十年後再次赴宴。能夠重返鹿鳴宴的人是少之又少的,在嶽麓書院的歷史上,以山長的身份重返鹿鳴宴的,羅典是第一人,這個傳說便發生在羅典重返鹿鳴宴的這一天。

  大家再看這個“壽”字有點像什麼?是不是有點像龍蛇纏繞在一起,不是“藏龍”的意思嗎?而那個“福”字則有點像猛虎下山,意為“臥虎”之意,兩個字合在一起,也就是在暗示著嶽麓書院是個藏龍臥虎的地方。請大家往前走,看一下赫曦臺的全貌。赫曦臺在古代實際上是一具戲臺,現在臺前臺後的壁簷上,還有不少戲曲故事的堆塑,造型別致、形態自如,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和欣賞價值。赫曦臺同時也是清代書院學子們進行課餘文化活動的一個場所,看來,古代的學生也不像我們想象中的只會搖頭晃腦苦讀詩書,而不懂得娛樂。

  (大 門)

  沿著中軸線,我們便來到了嶽麓書院的大門,原先的大門在江濱牌樓路一帶的,舊稱“中門”,現在我們所見到的大門建於明代,清代同治年間進行過翻修,採用的是南方將軍門式的結構,五間硬山頂。

  在北宋第二個皇帝宋真宗執政以前的幾十年間,由於國家動盪不安,所以官府無暇去興辦學校,所有學校都是私人開辦的,宋真宗執政以後,國家比較安定,於是採取了重文的政策,他聽說岳麓書院的辦學很不錯,又聽說山長周式以德行著稱於世,於是便召見了周式並準備留他在京城講學做官,但周式心繫著嶽麓山院,堅拒不從,真宗被他的精神所感動,就親賜了“嶽麓書院”四字及經書等物,嶽麓書院從此名聞天下,求學者絡繹不絕,成為北宋四大書院之一。大家請抬頭看一下大門上面的匾,“嶽麓書院”原匾在抗日戰爭中被日機飛機所炸,現在大家所看到的是1984年複製的。

  大家再看一下兩邊的對聯:“惟楚有材,於斯為盛”。上聯“惟楚有材”出自《左傳襄公二十六年》原句是:“雖楚有材,晉實用之”,下聯“於斯為盛”出自《論語泰伯》“唐虞之際,於斯為盛”。據說“惟楚有材,於斯為盛”原本是付對聯的上聯,因為出得太好了,無人能對得出下聯,後來有人發現,兩句一拆開也可以成為一付對聯,而且也對得挺好的,所以就一直是這兩句了。這一付對聯也道出了嶽麓書院作為天下最輝煌的英才薈萃之地的歷史事實,現在大家所見到的這對聯也是1984年依照照片複製的。

  請大家看安放在大門兩旁的這一對漢白玉石鼓雙面浮雕,這是一件非常珍貴的藝術品,相傳是清道光十八年,也就是公元1838年,嶽麓書院的著名學生、兩江總督陶澍在沒收貪官曹百萬的財產中發現的,為了報答母校的培育之恩,特捐給了嶽麓書院珍藏。大家可能會問了,這石鼓原本是官宦人家的東西,而且是抄家沒收來的,怎麼可以放在書院的大門口呢?其實這也反映了清代嶽麓書院教育的官學化,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封建知識分子讀書做官的一仕途理想。在古代,書院是最高形式的私學,一般都建在山林之中,書院的院長之所以被稱為山長也就是這樣來的。

  (二門)

  穿過大門,我們就來到了二門,在二門的門額上懸來“名山壇席”匾,這裡的名山反映的是南嶽衡山,因為衡山的72峰,回雁為首,嶽麓為尾,“麓”為尾的意思,即南嶽的最未一峰。嶽麓書院因山而得名,嶽麓山也因為有了嶽麓書院而更加的有靈氣;“壇席”即席位,除地為壇,上設席位,以示學生對老師的尊重,兩旁的對聯“納於大麓,藏之名山”說岳麓書院被浩瀚青翠的樹林所掩映,藏在地大物博的嶽麓山之中。這樣的環境正是修身養性的好地方,難怪乎嶽麓書院能夠培養出如此多的名人大家。

  (教學齋半學齋)

  穿過二門,我們便進入了院內,在左右兩邊,左邊是教學齋,右邊為半學齋,它們都是昔日師生們居舍,相當於我們現在的大學集體宿舍。古代書院的教學方式和現在是不一樣的,我們現在大部分時間是在教室裡聽老師講課,而古代,大部分時間是在寢室裡自修,老師定期開講,解答學生的問題。當年的王夫之、曾國藩以及毛澤東等人均住在這裡。

  講堂)

  講堂是書院的核心部分,位於書院的中心位置,是書院教學重地和舉行重大活動的場所,也是我們今天講解的重點,是最能體現嶽麓書院作為教學作用的地方。

  講堂又稱“靜一堂”或“忠、孝、廉、節”堂,歷史上有8次重建,30餘次小規模的修繕,現存建築為清康熙年間重建,又經過同治年間的大修後遺存下來的。

  講堂內有三塊匾,分別是“實事求是”、“學達性天”和“道南正脈”。首先我們來看第一塊匾:“實事求是”為民國初期湖南工專校長賓步程撰。1917年湖南工專遷入嶽麓書院辦學,匾懸掛在此,抗日戰爭時期被日本飛機所炸,這是後來重新制作的。

  “實事求是”源於《漢書河間獻王劉德傳》,《漢書》在評價獻王的時候,有一句話是這麼說的:“修學好古,實事求是”。1917年前後,正是我教育制度發生重大變革的關鍵時期,各種觀點層出不窮,莫衷一是,校長手諭“實事求是“作為校訓,旨在教育學生從社會的實際出發,求得正確的結論。在教育制度發生變革的關鍵時期,這一校訓起到了辨別方向的作用,並對這裡的學生乃至整個中國的命運都產生了重大的影響。毛澤東青年時曾寓居半學齋,“實事求是”對他的思想形成產生了重大的影響,在後來的革命實踐中,他豐富和發展了“實事求是”的內涵,使“實事求是”成為毛澤東思想的精髓。作為中國共產黨第二代領導核心的鄧小平,更是毛澤東“實事求是”的思想上升為鄧小平理論的基礎,成為指導中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方針原則。現在,“實事求是”已成為中國建設現代化程序中自理一切複雜疑難問題的最好的解決方法。

  大家再看第二塊匾:“學達性天”,是康熙皇帝御賜的。“學達性天”是一種理學思想。這裡的“性”指的`是人性,“天”是指天道,朱程理學認為,人的善良本性是天道所賦的,教育的目的是要恢復伯天命之性,達到天人合一的境界。皇帝所賜匾,意在勉勵學子張揚理學,加強自身的修養,同時告訴人們在這裡求學,可以獲得德性修養,達到天人合一的學問的最高境界,原匾在戰亂中散失,現匾為1984年根據康熙手跡重製的。

  最裡面的那塊“道南正脈”匾是乾隆皇帝為了表彰嶽麓書院在傳播理學方面的功績所賜的,其意思是嶽麓書院所傳播的朱張湖湘學是理學向南傳播後的正統。匾為原物,這裡的“道”指的就是理學。說了這麼多,大家可能會問,什麼是理學呢?理學就是儒家學說發展到了宋代的一種稱法。北宋時期,理學在洛陽傳播,後來,福建學者楊時到洛陽向程顥、程頤兄弟學習理學,到程家門口時,天正下著大雪,兩位老師正在午休,楊時不敢入內驚擾,就站在門外雪地裡等老師醒來。直到老師醒來,他才上前去請教,而屋外雪地裡已經留下了兩個深深的足印,當楊時學成南歸時,和頤目送並且非常高興的說:“吾道南矣”。“程門立雪”的故事不僅教育大家要謙虛謹慎,勤奮好學,同時也成了理學南傳的一個重要標誌,而朱熹、張栻的理學思想是直接繼承於楊時的,所以說岳麓書院所傳播的思想是理學南傳的正統。

  在講堂裡,存有不少的對聯 ,這些對聯多為表達個人的志向、稱頌書院或者講明瞭一些為人處事的道理。大家請看一下這幅對聯,它是清代書院山長曠敏本所撰,上聯是:

  是非審之已,譭譽聽之於人,得失安之於數,陟嶽麓峰頭,朗月太極悠然可會

  下聯是: 君親恩所以酬,民物命何以立,聖賢道何以傳,登赫曦臺上,衡雲湘水,斯文定有攸歸

  對聯的意思是這樣的:“是和非要先從自我審察,別人的抵毀和讚譽就由別人去說吧,得和失聽任天命的安排,不可強求,只要登上嶽麓山頭,感受一下朗月清風,天地萬物之理便悠然可知了,榮辱得失便可以置之度外了;君親恩如何來還報,生民的安身立命之本如何把握,聖賢的道統如何傳播,當登上赫曦臺,感受這衡雲湘水的魅力,一切便有了答案。對聯所反映的基本上都是儒家的倫理道德,在一定的程度上體現了清代培養人才的教育思想。

  大家可能早已經注意到了,在講堂裡有4塊大字石碑,上書“忠、孝、廉、節”,為朱熹所撰,現在我們所見的是清道光年間山長歐陽厚均重刻的,每塊高213釐米,寬131米,字高169米,寬122米一般像這麼大的石刻漢字只有在名山的巨崖上才有,而單個字刻在碑石上的在國內是極為罕見的,因而具有極高的文物價值,講堂也因此又稱為“忠、孝、廉、節”堂,“忠、孝、廉、節”四字,實際上就是嶽麓書院在整個封建社會里的校訓。在講堂正面兩側壁上,還有四塊碑分別是:“整、齊、嚴、肅”與“忠、孝、廉、節”碑相映襯。

  (御書樓)

  好的,講堂的講解我們就先講到這裡,下面我們將參觀書院做為藏書功能的部分—御書樓。

  可能有人會問了:御書樓不是在講堂後面嗎?自私到了講堂往前就沒路了?大家請跟我來,其實路就藏在講堂屏壁後面,你會發現後面其實別有洞天,真是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御書樓始建於宋鹹平二年,也就是公元999年,它是書院裡藏書的地方,相當於我們現在的圖書館,裡面的藏書的主要來源有三:一是皇帝賜的,在歷史上,皇帝數次賜書給書院;另外一個來源就是民間收集,以及地方官員、士子名紳以個人的名義捐贈的,最後一個來源就是書院自籌經費購買,或者自己刻書珍藏。可惜在1983年,御書樓及裡面的所有藏書都被日本的飛機炸燬了,現存的建築為1986年重建的。現在的御書樓藏書已超過5萬冊,不過它不對外開放,只是作為圖書館代書院的教研人員及書院的研究生使用。

  (百泉軒時務軒三絕碑)

  參觀守禦書樓,我們來到書院風景絕佳的地方——百泉軒,因為地處嶽麓山清風峽谷口溪泉薈萃處而得名。在宋代,這裡是山長的住處,當年,朱熹和當時的山長張栻就曾經在此“晝而燕坐,夜而棲宿”意思就是吃飯、睡覺都離不開這裡,這主要是因為百泉軒前面有一個優美的園林,書院八景中,其中就有兩景在園林中,分別是“碧沼觀魚”、“花墩坐月”。

  在時務軒的旁邊就是麓山寺碑,也稱“三絕碑”。麓山寺碑是我國現存碑刻中影響較大的一塊唐碑,高272釐米,高133釐米,記錄的內容為麓山寺的歷史沿革,它是由著名的書法家、文學家、篆刻家李邕親自撰文、書寫並且鐫刻,因文、書、刻三者俱佳,因此有“三絕碑”之稱,又因為要邕曾當過北海太守,因此這塊碑又有“北海碑”之稱,人們常稱其為“北海三絕碑”。

  因為《麓山寺碑》非常有名,歷代想得到這碑的人非常多,也有人前來拓取,因方法不對,使這一碑遭到了嚴重的破壞,成了今天的這個樣子。

  (文廟祠堂)

  下面我們將參觀嶽麓書院建築三大功能的最後一部分——祭祀部分的建築,它們位於中軸線的右側。

  中軸線右側上面部分主要是祠廟建築群,它是嶽麓書院講學、藏書、祭祀三大功能的重要組成部分,祭祀的人物,一般為書院所尊奉的學派代表人物、文化名流、建設功臣、有恩於書院的地方長官、知名山長以及著名學生,透過對他們的祭祀,達到端正學統,整束學風、啟發後人的目的,用今天的話說就是一種榜樣教育。

  現在我們來到了文廟,文廟原稱孔廟,是專門供奉儒家聖人孔子的地方,文廟對於嶽麓書院教育有著直接的影響,歷代都有嚴格的禮規,要求師生都要遵循聖人的言行行事,每月的初一、十五,山長要帶領學生一一朝拜,每年春秋兩季舉行兩次大的祭典活動,地方長官也得參加,場面極為壯觀。

  文廟的主體建築是大成殿。這就是大成殿,為什麼要稱“大成殿”呢?因為孔子是天下 集大成者,所以就用“大成”來概括孔子的成就和地位,全國各地文廟的主體建築均為大成殿。大家可能已經發現了文廟的建築與剛才我人所看到的其它建築不同,其中最明顯的就是所用的瓦片的顏色不同,文廟所採用的顏色是金黃色,與故宮的顏色是一樣的,而其它的全用的是青瓦。大家都知道,金黃色是古代皇家專用的,民間不得使用,而文廟卻是個例外,其建築級別也同宮殿,為最高級別的,享有皇家禮的待遇,這也說明了中國自古就是一個尊師重教和國家。在大成殿的前面有一石雕蟠龍,抗日戰爭時,大成殿被日本的飛機炸燬,只有這蟠龍倖存。戰後,1946年進行修復,由於當時政局動盪不安,民不聊生,修復工作是在極其艱苦的條件下進行的,所以今存的大成殿看起來似乎缺少了皇家應有的氣派,好在孔子“敬鬼神而遠之”,這樣的廟堂,他可能已經覺得十分奢華了,他老人家應該不會見怪的了。

  嶽麓書院是目前國惟一一所還在招收學生的古代書院,文廟兩側的廊屋現在已經是書院在讀研究生們的教室。

  穿過大成門,我們今天的遊覽也將要結束了,經過今天的參觀,相信大家對嶽麓書院這一千年學府的歷史和文化已經有了一個大致的瞭解。非常感謝大家的配合,祝大家旅途愉快,謝謝!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