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說課稿範文

10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說課稿範文

  今天我說教材的內容是人教版小學數學一年級下冊《10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一)。這一內容在課程標準中屬於“數與代數”領域。主要內容有:口算整十數加、減整十數,口算兩位數加一位數和整十數,口算兩位數減一位數和整十數,用加法和減法解決簡單的問題。另外還有連加、連減和加減混合運算試題。下面我從三個環節對本單元的內容進行研說。

  一、 說課標

  課標對本單元教學的基本要求是會口算百以內加減法,並進行簡單的整數兩步運算,要經歷與他人交流演算法的過程,並運用數的運算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依據課標要求確定本單元教學目標如下:

  1、使學生會口算100以內整十數加減整十數和兩位數加減一位數和整十數的計算。

  2、使學生能夠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

  其中計算是本單元教學的重點,兩位數加一位數(進位)和兩位數減一位數(退位)的計算是教學的難點。主要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和分析推理能力。

  二、說教材:

  1、教材的編寫意圖:

  由於是計算教學,所以教材的編排是按難易程度由易到難分三段。

  首先安排是整十數加減整十數的口算,因為口算一般要從高位算起,它是進一步學習口算的基礎。接下來安排的是兩位數加一位數和整十數的口算,先教學不進位的,再教學進位的。不進位的口算,著重解決把相同數位的數相加。教材61頁例1,採取了兩種情況對照著出現,35+3和35+30,透過比較,促使學生分清所加的數是幾個一還是幾個十,如果是幾個一就加在個位上,是幾個十就加在十位上。這樣,有利於學生初步掌握數位的概念。然後,教材出現兩位數加一位數進位加的口算。教材62頁例2,教材中設計有擺小棒和交流計算方法的內容,讓學生透過動手、動口的活動,比較好地掌握兩位數加一位數進位加的計算方法和算理。給學生交流、展示的空間,鼓勵學生探索不同的口算方法。演算法的多樣化,增加了學生思維的含量,給學生提供了創新的機會。兩位數減一位數和整十數口算內容的編排與兩位數加一位數和整十數的編排類似,先出現不退位的,再出現退位的。學生有了加法的基礎,很容易類推出減法應該怎樣算。關於連加、連減和加減混合計算。學生在上冊已掌握了計算順序。這裡的教學內容,僅是參加運算的數由20以內擴大到100以內。關於“用數學”的編排。穿插在計算中,選擇學生身邊的素材,讓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同時在解決問題中加深對數量關係的理解。

  2、編寫體例:每節內容的編寫結構大多數是:例題、做一做、課後練習。其中例題是以圖文並茂的的形式出示,讓學生在情境中學習數學,做一做活動使學生完成對知識的自主建構和理解。練習是為學生鞏固和應用知識而設立的。另外,老師可佈置學生課前收集與本節課相關的練習,課堂上讓學生彙報,大家共同解決,以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

  3、單元的知識結構(知識樹):

  本單元知識結構可歸結為四大分支:整十數加、減整十數,兩位數加一位數和整十數,兩位數減一位數和整十數。用加法和減法解決簡單的問題(其實這部分內容是融入到前三步計算中)。另外,還有連加、連減和加減混合運算式題融入到前幾部分內容中。在整十數加、減整十數中,培養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在兩位數加一位數和整十數的口算中,先教學不進位的,再教學進位的。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兩位數減一位數和整十數口算內容先出現不退位的,再出現退位的。培養學生推理能力。關於用數學的編排,首先,在整十數加、減整十數與兩位數加一位數和整十數兩節中,編入學生已經學過的用加減法解決的實際問題,然後在兩位數減一位數和整十數之後編入瞭解決兩種數量相差多少問題的內容。

  4、知識與技能立體整合:

  本冊書計算內容有第二單元20以內退位減法,第四單元100以內數的認識,和本單元100以內加減法,從橫向內容來講是在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了100以內數的讀法,寫法和數的組成,以及整十數加一位數和相應的減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計算的範圍由原來20以內進位加和退位減擴充套件到兩位數加(減)一位數和整十數的計算,另外,從縱向上整個學段來講,為下冊書兩位數加減兩位數做到鋪墊,同時也是學習多位數加減法以及乘除法的基礎,用加減法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不僅利於學生在用數學中進一步領會加減法的含義,而且還可以為今後發現和解決稍複雜的實際問題打下基礎。因此起到承上啟下的重要作用。

  三、說建議:

  (一)說教學建議:

  1、讓學生在生活情境中學習計算,培養學習興趣和計算意識。

  100以內加減法口算在日常生活中有應用廣泛,同時又是進一步學習計算的基礎,教學中儘量為學生創設具體的情境,比如藉助教材提供的買新書、買玩具等活動資源,教師可以把它做成課件,讓學生提出相應的問題,組織學生討論,探討計算方法,這樣把計算置入有事物情境,有情節的探索中,使計算含有豐富生動的具體內容,再如藉助教材設計的,給學生創造結合實際情境提出計算問題和進行計算的空間,有利於培養學生遇到問題時會從數量上進行觀察和思考的興趣和習慣,促使學生形成初步的計算意識。

  2、引導學生獨立思考與合作交流。

  《標準》認為: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教材的設計已經努力體現了《標準》的理念,例如,例題、“做一做”等的插圖,一般都展現了動手操作、合作學習的方式。教學時,我們教師可以結合教材,精心設計,創設有意義的`問題情境或數學活動,激勵每一個學生在動手實踐中獨立思考;鼓勵學生髮表自己的意見,並與同伴進行交流。例如,教學整十數加、減整十數的口算方法(第56~57頁)時,教師可以做為前置性作業,佈置給學生,學生根據場景圖和書上相關資訊和問題,學生能看懂並解決相應問題,自己思考計算方法,練習說,等到課堂上,老師組織學生彙報,可以採取互相提問,互相解決的方法,在彙報計算方法時,學生可能有用“十”作單位數出結果,還可以有根據整十數的組成想出得數,等等,總之讓學生在自主探索思考和合作交流中瞭解到計算整十數加減整十數的方法,使學生明白算理、掌握演算法,同時選擇適合自己喜歡的計算方法。在解決新的計算問題時,組織學生動手操作,(第57頁“做一做”) 使學生在頭腦中形成表象,可以加深對計算方法的理解。教學中,教師根據實際情況給予適當的幫助和指導,引導學生獨立思考逐漸領悟數學,促使學生與同伴合作交流,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這也正符合生本課堂的要求。

  對教材及處理方式談兩點認識:

  (一)兩位數加一位數的進位加法,62頁的例2。

  這一內容是這一單元中教學的難點。教學時,要讓學生動手擺一擺,可能會出現兩種擺法,,一是先把4根和9根放到一起是13根,把10根捆成都1捆,再和原來的2捆加在一起,成為3捆,再加3根,二是把9根分成6根和3根,24根加6根得30根,30根加3根得33根。從而得到計算方法。教學時,教師注意結合學生的操作,突出無論是哪種計算方法,都要先拿個位數相加,得出結果再跟整十數相加,使學生理解進位的道理,以有效地突破教學難點。

  (二)求兩個數相差多少的問題

  例3主要是引導學生學習用減法解決求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多幾的問題,其實這部分內容,關鍵是讓學生會觀察圖,會根據情境圖找出數學資訊。教學時教師可以佈置前置性作業,讓學生課前先自己看書,結合書上提供的相關數學資訊,去找的其它的資訊,然後根據書上的問題去提出其它問題,並試著解決,課堂上,同學們彙報自己提出的問題。老師根據學生提出的問題,教師要及時追問在這個問題中是“誰與誰比”、“怎樣比”,讓學生在討論回答中明確比的方法。教學中,還可讓學生結合用學具擺一擺,也可以利用以前學過的“同樣多”的概念,使他們在擺的過程中感受求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多幾實際上就是用大數去和小數比,把大數分成兩部分,一部分是與小數同樣多的,另一部分是比小數多的,多的部分是幾就是大數比小數多幾。這時教師就可及時引導學生,反過來看,小數比大數少幾呢?這樣就突出了求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少幾問題與求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多幾問題的聯絡,更重要的是幫助學生從整體上掌握了求兩數相差多少問題的方法,有利於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擺的基礎上,體現瞭解決問題方法的多樣化。無論是算還是擺,在整個過程中教師一定都要特別重視學生對“誰與誰比”、“誰多誰少”等問題的思考,並根據這些問題去尋求問題解決的辦法。讓學生舉一反三提出更多的數學問題,儘量讓學生說,老師少說,讓他們在說的過程中自己人去理解,去感悟。

  (二)評價建議:

  1、在學習過程中及時表揚:學生們在彙報中動手操作中,積極參與,表述清楚,思路清晰的,教師要做到及時表揚和鼓勵。

  2、運用不同尺度評價學生:教師要因材施教,對於優等生,要求他們回答問題時,說清解題思路,而且語言精煉,要說完整話。對於能力稍差一些的學生,在回答問題時,能夠說出正確結果,儘量讓他們說出理由。總之,教師要做到因材施教。以上是我對本單元教材的理解和認識,墾請各位專家評委多多指正。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