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在染色體上》說課稿

《基因在染色體上》說課稿

  一、說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節是必修2《遺傳與進化》的第二章第二節,表面上看本節要說明的是“基因在哪裡?”的問題,其根本是要解釋孟德爾遺傳規律的實質。減數分裂與孟德爾遺傳規律緊密相連,而減數分裂又是高中生物學的重點和難點。

  2.教學目標

  ⑴知識目標:

  ①說出基因位於染色體上的理論假說和實驗證據。

  ②運用有關基因和染色體的知識闡明孟德爾遺傳規律的實質。

  ⑵能力目標:嘗試運用類比推理的方法,解釋基因位於染色體上。

  ⑶情感目標:認同科學研究需要豐富的想像力,大膽質疑和勤奮實踐的精神,以及對科學的熱愛。

  3.教學重點和難點

  (1)教學重點 :

  ①基因位於染色體上的理論假說和實驗證據。

  ② 孟德爾遺傳規律的現代解釋。

  (2)教學難點 :

  ①運用類比推理的方法,解釋基因位於染色體上。

  ② 基因位於染色體上的實驗證據。

  二、說教法

  列表比較法、引導探究法 、合作學習法。

  三、說學法

  以引導合作探究、小組合作學習為主,並輔以講授法,指導讀書法等。

  四、說教學過程

  (一)複習思考以下問題,匯入新課

  1、根據孟德爾遺傳定律分析:一個基因型為AaBb的個體,可產生多少種配子?

  2、一個體細胞內有兩對同源染色體的生物,在減數分裂形成配子時最多可產生多少種配子?

  要求:學生畫圖示,並說出理論依據。分析染色體和基因有沒有共同之處?(猜測出基因和染色體的關係)

  (二)薩頓假說

  1、學生閱讀課本P27,分析基因與染色體的關係:

  基因的行為 染色體的行為

  體細胞中的存在形式 成對 成對

  配子中的存在形式 成單 成單

  在體細胞中的來源 一個來自父方,一個來自母方 一個來自父方,一個來自母方

  形成配子時的組合方式 自由組合 非同源染色體自由組合

  傳遞中的性質 雜交過程保持完整性獨立性 在配子形成和受精過程中保持穩定性

  類比:基因和染色體之間具有平行關係

  2、小組合作學習P28“思考與討論”:在染色體上標註基因,並解釋孟德爾一對相對性狀的實驗。

  當學生將基因標註在染色體上之後,會發現不管是F1還是F2代,結果與前面孟德爾所做的實驗是完全一致的。

  透過此過程,讓學生親自實踐薩頓假說的發現過程,從而引出類比推理:類比推理是一種科學的思維方法。類比推理得出的結論並不具有邏輯的必然性,其正確與否,還需要觀察和實驗的檢驗。

  美國的一位生物學家摩爾根,就用經典的果蠅雜交試驗驗證了薩頓假說。

  (三)摩爾根的實驗

  讓學生閱讀,並觀察果蠅雜交實驗圖解 回答下列問題:

  (1)為什麼選果蠅作為試驗材料?選取的相對性狀是什麼?

  (2)怎樣判斷顯隱關係?

  (3)果蠅的白眼性狀遺傳有什麼特點?是否與性別有關?

  (4)如果控制果蠅眼色的基因用字母W表示,而且它位於X染色體上,你能用基因W和X染色體寫出摩爾根的'兩組果蠅雜交實驗的遺傳圖解嗎?

  (5)是什麼決定了果蠅的性別?

  ( 對第(5)個問題學生沒有基礎。所以採用講述法,直接將生物體中染色體型別和表示方式介紹給學生。摩爾根和他的同事經過反覆推論,確定將控制白眼的基因位於X染色體上,Y上沒有它的等位基因,對上述的實驗現象就有了合理解釋)。

  (四)鞏固提升

  透過摩爾根的試驗證明了基因在染色體上,那麼一條染色體上是不是隻有一個基因?

  思考:人的體細胞只有23對染色體,卻有3~3.5萬個基因,基因與染色體可能有怎樣的對應關係呢?

  結論:一條染色體上有許多個基因。基因在染色體上呈線性排列。

  畫一組染色體和基因關係圖,進一步區分相關概念。說明什麼是等位基因?什麼是非等位基因?以及非等位基因存在的三種情況:①同源染色體上的非等位基因。②非同源染色體上的非等位基因。③同一條染色體上呈連鎖關係的基因。

  (五)孟德爾遺傳規律的現代解釋。課文P30。

  (六)課堂訓練

  1、完成課文P31的練習。

  2、以AaBb為例,畫出細胞的減數分裂圖。

  3、利用類比推理法,推斷基因與DNA長鏈的關係。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