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的收集》說課稿

《資料的收集》說課稿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通常需要用到說課稿來輔助教學,藉助說課稿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師理論素養和駕馭教材的能力。那麼大家知道正規的說課稿是怎麼寫的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資料的收集》說課稿,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資料的收集》說課稿1

  一、說教材:

  《資料的收集》是北師大版八年級下冊第五章《資料的收集與處理》第二節的內容。

  在現代的資訊社會中,人們常常需要對大量紛繁複雜的資訊作出恰當的選擇和判斷,而隨著計算機等技術的飛速發展,資料日益成為一種重要的資訊。為了更好地適應社會,現實生活中人們不僅要收集資料,更要對收集到的資料進行加工處理,進而作出判斷。資料的收集與處理能力成為未來公民的一個較為基本的素質要求。統計作為處理現實世界資料的一個重要數學分支,對學生今後生活和工作中處理各種資料,並根據處理的結果作出正確的判斷有很重要的作用。所以本章的學習具有一定的時代性,使我們的學生成為真正能適應社會發展的有用的人才。

  而本節是在第一節對調查方式的介紹和如何選擇合理的調查方式的基礎上,讓學生進一步體會和感受不同的調查方式的優缺點,從而能採取合理的調查方式收集資料,並初步經歷對資料的收集、加工和處理的過程。透過學生對一些真實的素材的初步調查、收集資料、加工和處理資料,讓學生真正體會到數學就在我們身邊,就應用於我們身邊,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進一步發展學生的統計觀念。

  本節課的教學目的有如下幾點:

  1、知識目標:

  讓我們的學生進一步瞭解普查和抽樣調查的優缺點,會採取合理的調查方法收集資料,並能對資料進行初步加工、整理。

  2、能力目標:

  在教與學的過程中要發展學生的統計意識和資料的處理能力,並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分析問題和處理問題的能力。

  3、情感目標:

  透過初步經歷資料的收集、加工、處理的過程,培養學生求真的科學態度;透過同學之間的合作交流,培養學生的團結合作的精神。

  本節課的重點是資料的收集,也就是如何合理的收集資料,並進行整理、加工。難點在於抽樣調查時如何確定調查物件和範圍,也就是如何合理地抽取樣本,使收集的資料具有代表性和廣泛性,能真正體現總體的特徵。

  二、說教法和學法:

  在教與學的過程中,透過教師的啟發引導和學生的討論讓學生親身經歷資料的收集、處理的過程,感受到抽樣調查的必要性,更重要的是體會到抽樣的侷限性,從而讓學生自主的發現問題並解決問題,達到學生自主學習的目的。

  三、說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探索新知

  在課前的背景音樂停下後,在學生中展開調查,你能說出歌曲的名稱嗎?同樣的問題讓同學在聽課老師中展開調查,把結果在課件上做出對比。然後再次在學生中調查八年級學生進入肯德基(或麥當勞)消費的情況,把調查結果和某郊區農村中學的調查結果做對比。讓學生很自然地由身邊熟悉的事例進入一個統計調查、收集資料的世界,並在對調查結果的分析和處理過程中,體會到不同的樣本群體所表現出的特徵有很大不同,並能簡單說明造成這種差異的原因,學會初步分析問題------即為什麼不同?在這個分析過程中讓學生討論交流如何處理面對的這個問題,從而能初步探討出怎樣才能合理地抽樣,並初步瞭解樣本的代表性和廣泛性。

  利用學生感興趣的調查活動,創設學生合作交流的機會。在互幫互助中,擴大學生的思維視角,深化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讓所有的學生共同發展,達到共同進步的目的。

  (二)再探新知

  在前面經歷過討論交流的過程後,讓學生能自主地分析“老年人的健康狀況”的調查結果,並能較為完整和規範地敘述出這些抽樣中存在的問題。在這個基礎上老師合理啟發引導學生能規範地設計調查方案,確定調查物件,解決面對的問題。

  在這裡要鼓勵學生的思維的多樣性,培養學生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三)小結昇華,加深理解

  透過兩個問題,讓學生從一個新的高度去認識到怎樣採取合理的方式去調查收集資料,並能形成理論的小結。然後從學生自己舉的例子中去實踐這些理論,達到能靈活運用這節課的知識去解決實際問題的程度,從而培養學生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作業設計:

  鞏固所學的知識,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品質,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資料的收集》說課稿2

  教材分析

  本節課是第三學段7—9年級“統計與機率”的起始章《資料的收集與整理》第一節《全面調查舉例》的第一課時。它除了與下一節學習的抽樣調查構成調查的兩種方式之外,還為後面學習“資料的描述”和“資料的分析”打好了基礎。

  (1)瞭解全面調查收集資料的方法;會設計簡單的調查問卷收集資料;會用表格整理資料。

  (2)從提出問題,從事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資料得出結論得活動,經歷資料處理的基本過程,體驗統計與生活的聯絡,培養學生用資料說理的能力。

  (3)能利用全面調查的方式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和實踐能力,;透過小組的合作交流培養學生的團隊協作精神,提到學習效率。

  學生掌握全面調查中收集、整理資料的方法。

  如何根據調查的目的確定調查問卷以及如何設計表格整理資料。

  確立重、難點的依據

  因為本章學習的是資料的收集與整理的一些基本方法,所以本節課的重點是讓學生掌握全面調查中收集、整理資料的方法。透過讓學生經歷處理資料的全過程來突出重點。

  前兩個學段只要求學生會填表,沒有自己設立調查問卷。而現在要求自己設計並使用表格,難度加大,故本節課的難點是如何根據調查的目的確定調查問卷以及如何設計表格整理資料。

  七年級學生對資料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過程有所體驗,掌握了一些簡單的資料處理技能,但資料處理技能仍不強,尤其對根據調查目的設計調查問卷和用表格整理資料不習慣,所以對收集和整理資料的學習存在一定的困難.

  在教學設計中,透過搭設臺階,設計提問來降低了學習的難度,也更符合學生的認知特點.

  這節課的內容貼近生活,加上七年級學生對獲取資料的一般方法已有初步瞭解,性格又喜歡外露,所以我採用了以“活動”為主的教學模式, 在教學手段上使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增大了課堂容量,激發學習興趣。在“描述資料”時,直接利用計算機制成條形圖和扇形圖,這樣既繞開了非本節的知識目標“畫條形圖、扇形圖”又讓學生感受資訊科技與數學整合的優越性。

  創設情境、探索新知

  創設情境、探索新知

  鞏固練習、自我提升

  學以致用、彙報交流

  小結歸納、自我反思

  若想了解全班同學是否知道父母生日的情況,你會怎樣做?

  創設情境、探索新知

  1、在設計調查問卷這個環節,對於學生來說有一定的難度。

  (1)由學生根據提出的問題獨立思考,自己設計問卷, 提示:設計的問卷要能夠達到調查的目的即可。

  (2)用實物投影展示同學設計的調查問卷,進行全班交流。

  (3)師生共同交流,總結如何設計調查問卷。在此環節中, 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說明

  2、在進行資料的整理過程中,先在組內進行統計,然後在進行全班統計,實際上組內統計的方法與全班統計的方法是一樣的。在這個環節中,充分發揮了小組的優勢,由小組統計的結果很快統計出全班 的情況,大大提高了課堂效率,且避免了由於資料多而出現的錯誤

  說明

  3、在描述資料的過程中,利用計算機中的EXCEL表格繪製統計圖。

  說明

  (1)學生只需在EXCEL表格中輸入型別、具體資料,選擇插入圖表,就能很快製作出 所需要的統計圖,此時,學生會感受到比用尺子、圓規畫圖方便多了,喜歡什麼樣就設計成什麼樣。

  (2) “描述資料”時,直接利用計算機這樣既繞開了非本節的.知識目標“畫條形圖、扇形圖”又讓學生感受資訊科技與數學整合的優越性。使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學習,從而大大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

  說明

  4、在描述資料的環節

  (1)由統計圖得出資訊,培養學生的識圖能力。

  (2)由得出的資訊談感受,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

  綜上所述

  數學的教學是活動的教學,讓學生從事統計活動,經歷資料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以及根據統計結果進行合理的判斷和預測的統計活動的基本過程,在這個資料處理的過程中,學習統計的知識和方法.透過實際調查活動學習統計,是幫助學生建立統計觀念,體會統計的作用和意義的有效方法,這樣的調查活動也有助於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課前每個小組對自己感興趣的問題對全班同學進行了全面調查,現在請同學們對調查的資料進行整理、描述、並分析資料得出結論。

  學以致用、彙報交流

  說明

  (1)這個問題是這些調查的題目都非常有意義的。且是

  學生感興趣的,並不是老師提出的,所以學生的積極性很 高。

  (2)在課上,同學們將調查好的資料進行整理、描述、並得出結論。全班共分為5組,每組調查的題目都不相同。題目如下

  1、調查全班同學每天平均完成作業的時間

  2、調查全班同學每天吃早飯的情況

  3、調查全班同學每天上學的方式

  4、調查全班同學業餘時間的愛好

  5、調查全辦同學喜歡球類的情況

  (3)透過小組活動,小組代表透過平臺向全班展示併發 言,(這是非網路環境下的教學所不能達到的)。培養學生團結協作的意識,以及用資料說話的能力

  (4)透過調查也發現了一些問題,引起了我們深入的思考,使學生感受到數學課不僅僅是學習數學知識,可以指導以後的生活、工作,這對學生今後的影響意義重大!

  自 我 反 思

  1、在 全面調查舉例”這節課中,以數學活動為載體,學生體會對資料收集和整理的感受,親身經歷資料的收集和整理的過程,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獲得數學活動的經驗,學生主動參與數學活動的全過程,使學生真正達到“做”數學,而非學數學的境界。

  2、充分體現了資訊科技與整合課的學科味,讓資訊科技作為一個平臺,一個認識工具,利用它來促進學生的高階思維活動,突出了媒體使用的輔助性和實用性,而不是簡單的用課件來包辦代替板書。把資訊科技與數學教學有機結合,融為一體,改變傳統的數學模式,改善教與學的效果,提高教與學的效率。 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

  敬請各位專家、老師

  批評指正!

《資料的收集》說課稿3

  一.教學內容分析:

  1.本節內容在初中數學中的地位:

  本課內容是初中數學統計中的基礎部分,是在對學生在小學已經接觸過的統計概念和方法的進一步落實與加強,同時也是將統計知識與生產實踐相結合的一次數學理念的落實;資料的收集與整理的方法也是資料的處理與分析的基礎與鋪墊,能讓學生進一步體會資料的來源和資料處理的必要性。總之本節內容在統計問題的處理中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是初中數學的中考必考內容。

  2.教學目標:

  結合本節課內容在中考中所處的地位,及其與其他知識點之間的廣泛聯絡,為突出重點,我將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定為以下幾個方面:

  知識技能:使學生進一步瞭解收集資料的方法與原則,能根據需要用不同的統計圖表直觀有效地描述一組資料,理解統計圖之間的相互關係,並才圖表中獲得正確的資訊,加強數形結合的數學方法的落實;

  過程與方法:經歷回顧總結資料的收集與整理的方法的過程,掌握用圖表描述資料的方法;

  情感與態度:透過複習提高學生的學習信心,增強學生的知識應用與創新意識。

  3.本課的重點和難點:

  資料的收集相對簡單,用圖表整理資料能充分體現數形結合的數學思想,同時,統計圖表之間的相互關係及其各自特徵也是中考的熱點考查內容,所以本課的重難點我確定為以下兩點:

  重點:對統計圖表的特徵與意義的理解;

  難點:能綜合應用文字與圖表資訊,解決相關的統計問題。

  二.教學方法:

  1.教法:本課作為中考複習課,在教學中,我以概念的發展為引導,使學生在複習過程中能體會到整理資料的目的和方法,能充分自主地對本部分內容進行總結與發展,關注各知識點之間的聯絡與應用,在回憶的過程中達到認識上的昇華與領悟,並在解題中得到落實。

  2.學法:學生應及時體會概念之間的比較,形成知識網路,發現自己在知識上的缺漏部分,並積極應用知識解決問題。

  三.教學過程的落實:

  1.對本節內容在中考中的地位與所佔比例進行簡要說明,使學生了解本節內容的特點與教學目標。

  2.帶領同學們一起回顧本節內容所涉及的主要概念與方法,幫助學生體會概念之間的關係,以及知識的發生發展過程,明確概念之間的區別與聯絡,重點落實三種統計圖的特徵與相互之間的聯絡,並落實頻數分佈直方圖在整理大量資料時與條形統計圖之間的聯絡與區別。

  3.展示部分全國中考原題,幫助學生進一步體會本節內容的考察要點和應注意的解題方法和解題策略,體會數學結合、圖表結合的重要性。

  4.設定對應的重點考察點練習,幫助學生進一步落實知識的理解與應用能力與意識。

  5.對本節課內容進行簡要總結,要求:(1)掌握資料收集與整理過程中相關概念的含義;(2)理解各種統計圖表的結構特徵,並能從所給的圖表中獲取正確的資訊;(3)能綜合運用圖表資訊和相互關係,解決相關的實際問題.

  6.佈置針對性的課後練習,確保複習效果,加強知識與方法的鞏固。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