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三角形全等測距離》說課稿範文

《利用三角形全等測距離》說課稿範文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編寫說課稿是必不可少的,藉助說課稿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那麼應當如何寫說課稿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利用三角形全等測距離》說課稿範文,歡迎大家分享。

  《利用三角形全等測距離》說課稿1

各位老師:

  你們好!今天我要為大家講的課題是《利用三角形全等測距離》

  首先,自我介紹:(略)

  我對本節教材進行一些分析:

  一、教材分析(說教材):

  1、地位和作用:這節課是在學生學習了全等三角形的性質及其判定條件之後的一節綜合應用課。利用三角形全等解決實際問題,首先就要把實際問題轉化為三角形全等問題。其目的是培養學生構建數學模型,並用數學知識來解決實際問題。同時,培養學生說理表達能力,為今後學習幾何證明打下良好的基礎。

  2、教育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標》要求和上述教材分析,結合學生的情況,我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能夠利用三角形全等解決實際問題。

  能力目標:透過自主探究、實驗,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小組合作能力、語言表達能力,以及靈活運用所學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情感目標:透過學習使學生明白數學來源於生活,學習數學是為了解決實際問題,培養學生科學的學習態度,同時透過多媒體演示激發學生探究數學問題的興趣,透過小組合作,培養合作意識。

  3. 重點,難點以及確定依據:

  教學重點:根據新課標的要求以及對教學目標的分析將重點設定為能夠利用三角形全等測量距離。

  教學難點:針對本節課內容及學生的心理、認知結構將難點設定為靈活利用三角形全等解決實際問題。

  二、教學策略(說教法)

  本節課涉及的知識點不多,知識的切入點比較低。教師以多媒體為教學平臺,透過精心設計的問題串和活動系列來落實知識點並不斷地製造思維興奮點,讓學生腦、嘴、手動起來,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在教學中,教師主要採用啟發引導的方法,鼓勵學生髮現問題,利用所學解決問題,在探究階段,教師應關注學生的思路、方法,鼓勵學生小組合作,教師進行適當點撥,以這種形式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同時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在解決方法描述階段,教師應關注學生的語言表達,要求學生表達儘量清楚、簡介、符合邏輯,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三.學情分析:(說學法)

  學生的知識技能基礎:學生在本章的前幾節內容中已經學習了“三角形”,“全等三角形”以及“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條件”。尤其是透過探索三角形全等,得到了“邊邊邊”,“邊角邊”,“角邊角”,“角角邊”定理,用這些定理能夠判斷兩個三角形是否全等,掌握了這些知識,學生就具備了“利用三角形全等測距離”的理論基礎。

  學生的活動經驗基礎:學生在前幾節內容中已經經歷過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具備了一定的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活動經驗。

  四、教學設計分析(說設計)

  本節課設計了七個個教學環節:複習提問;情境引入“議一議”;探索新知;點撥提高“想一想”;練習鞏固“做一做”;課堂小結;佈置作業。

  第一環節;複習提問

  活動內容: ① 複習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條件及性質兩方面內容,

  ② 在下列各圖中,以最快的速度畫出一個三角形,使它與△ABC全等,比比看誰快!(以小組為單位搶答或個人搶答或根據不同情況而定)

  活動目的:透過第1個問題的提問可以溫習與本節有關的知識,幫助基礎較弱或掌握不牢的學生鞏固舊知識,同時也是本節課的理論基礎;第2個問題是為學習新內容作鋪墊,向學生進一步滲透理論聯絡實際。

  課件教學效果:第1題是學生獨立思考後回答,由於問題較簡單,學生回答踴躍;第2題是第1題的繼續,學生的回答的方法較多,小組間的競爭提高了學習熱情,使學生產生自信和競爭意識,最後老師透過課件的動畫演示使學生開始在不知不覺中集中精力,走入數學殿堂。

  第二環節:情境引入

  活動內容:多媒體展示課本引例(引入一位經歷過戰爭的老人講述的一個故事)

  教師提出問題: 你知道聰明的戰士用的是什麼方法嗎?能解釋其中的原理嗎?

  活動目的: 用真實的故事引入新課,體現了三角形全等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適時的提問,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好勝心。學生獨立思考後,小組間相互交流看法。教師要注意幫助學生審題,引發學生思考,並有主動嘗試利用三角形全等來解決實際問題的慾望,從而引出課題---利用三角形全等測距離。

  實際教學效果:由故事所引發的問題使學生產生了好奇心,並激發了他們的求知慾,有了學習的積極性,使問題變的生動有趣。但是有些同學對此問題不是很理解,也有一些同學意見不同,針對此,教師可做如下安排:

  ① 先讓學生體會這個情境,明白戰士的具體做法,對戰士的測量有直觀的理解;多媒體演示能更直觀地解決有關角度的問題。

  ② 在上述條件下,學生總結並解釋戰士採用的方法的數學道理。

  事實表明,學生們主動參與,積極思考,在操作過程中培養合作交流精神和嚴謹的學習態度。在鼓勵學生的過程中,鍛鍊了他們的數學思考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形成了良好的數學氛圍。

  第三環節:探究新知

  活動內容: ① 教師引導學生可以用全等的方法測距離,來解決生活中的許多解決相關問題。我加入了五一出遊所遇到的問題情境,怎樣測量池塘間的距離,個人思考後,小組討論。

  ② 展示各組方案,小組成員代表講述畫法和原理,全班選定最佳方案,教師作出鼓勵性評價。

  活動目的: 讓學生懂得情境中使用的方法雖然是一種估測,不是準確值,但卻是解決問題的好方法 ,鼓勵學生透過積極探索、討論找出解決方案,透過合作從不同的角度得出不同的測量方法。使學生理解透徹明白。

  實際教學效果:學生討論出的三種方法,初步感受到成功的喜悅.

  第四環節:練習提高

  活動內容:課件展示練習,鞏固所學知識。

  活動目的:對本節課的知識進一步的理解、鞏固、提高以及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實際教學效果:學生基本掌握了利用三角形全等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達到較好的學習效果。鍛鍊了學生思維的邏輯性和發散性。在學生合作交流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提高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第五環節:反思小結

  活動內容:師生互相交流利用全等三角形測量距離的合理性,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採用了那些方案使不能直接測量的物體間的距離轉化為可以測量的距離。(著重思考如何把距離的測量轉化為三角形全等的問題)學生回憶、交流,嘗試著對所學知識進行歸納、梳理。教師引導學生回憶所學內容,與學生一起進行補充完善,使學生更加明確所學知識。

  活動目的:使學生知道數學與利用所學的數學知識,把生活中的實際問題轉化為幾何問題,知道運用數學建模的方法解決身邊的實際問題,並體會其中的轉化思想。

  實際教學效果:學生暢所欲言自己的感受與實際收穫,體驗成功的喜悅。(圖片顯示):

  第六環節:佈置作業

  五.教學設計反思

  1. 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能利用三角形全等的條件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多媒體課件的'使用能多方面的補充黑板教學中的不足,使一些景物更直觀、演示更生動,在三角形全等的圖形中多媒體畫圖也有很大的優勢,能讓各種線條動起來、還有顏色的不同都能讓學生一目瞭然,讓生活中的數學能更加完美地呈現在學生的眼中。

  2. 在本節課裡,首先創設了一個“現實情境”,使學生的練習具有“真實”地解決問題的意味,然後用角色模擬的方法進行自由而舒暢的交流活動。先讓學生充分發表意見,並給予激勵性的評價,培養學生主動運用所學知識尋求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利用三角形全等測距離》說課稿2

尊敬的各位領導、同仁:

  你們好

  我叫藺娟,來自西安市文景中學,我說課的內容是北師大版七年級下冊第四章第五節《利用全等三角形測距離》, 我今天將從說教材,說教學方法,說教學過程,說教學評價三個方面對本節課進行說課。

  一、說教材

  在本章前幾節學生已經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定義,性質及判定等知識,本節課是利用所探求的三角形全等的條件“邊邊邊”, “角邊角”,“角角邊”, “邊角邊”來測距離。根據新課標和本節課的內容特點我確定以下教學目標:

  大目標:培養與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想象能力及邏輯推理能力。

  小目標: 1、能利用三角形的全等解決實際問題,體會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絡。2、透過生動、有趣、現實的例子激發學生的興趣,引發他們去思考,並能在利用三角形全等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進行有條理的思考和表達。

  教學重點:能利用三角形的全等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難點:能利用三角形的全等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二、 說教學方法

  本節課運用EEPO有效教育的教學模式,採用平臺互動加要素組合的課型方式,搭建了倒置性平臺和標準性平臺。透過合作探究,討論交流,培養學生積極思考,勇於探索的精神。

  三、說教學過程

  為了實現本節的教學目標,突破重難點。我們設計了以下的教學環節。

  環節一、複習全等三角形的有關知識,建立知識框架:(構建倒置性平臺))

  (1)確定本節關鍵項:全等三角形。教師出示開放性素材:“你知道全等三角形的哪些知識?”,學生先獨立思考,在微卡寫3-5個。這個環節使學生的學習處於開放性狀態,開拓了學生的思維。

  (2)互動。四人組互動,順時針瀏覽各自微卡上的內容,相互補充並整理在小卡上,並隨機抽取1-2人進行成果彙報,從而防止學生假想,把“想”落到實處,師生利用氣泡圖共同整理形成多向度標準性平臺。透過生生互動,師生互動使向度得到增加,梯度得以體現,強化了關鍵項。

  環節二、運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質解決實際問題。(搭建標準性平臺,攀升了強化次數。)

  (1)教師出示多向度應用題目,學生先獨立思考1分鐘,然後6人小組討論並將設計方案及解決過程大卡展示。在全等三角形應用多向度平臺的搭建過程中,學生展示出了豐富多彩的設計方案,透過單元組合作從不同的角度得出不同的測量方法。使學生理解透徹明白。

  (2)由2-3組代表發言。這一環節實現了充分的生生互動,充分的發揮人力資源;學生個人的資訊量可以得到擴張,

  (3)老師精講、補講。若學生沒有挖掘出深度,老師要啟發學生,以完成教學目標。

  環節三:暢所欲言,淺談收穫

  請學生談自己學習過程中的收穫,透過這個環節使學生這節課所學的知識系統化,從感性認識上升為理性認識,回味成功的喜悅。

  四、說教學評價

  在實踐中我打算在課堂上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評價:

  1、評價在學習中各種能力〈如語言表達、想象能力、動手能力、思維能力等〉的發展情況,採用擊掌,點贊及鼓勵的方式。

  2、評價學習過程中的創新表現及課堂中的生成性問題,及時的給予鼓勵。

  3、在學習過程中採用學生互評,自評的方式,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與能動性。

  我的說課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