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學五年級上冊《多邊形的面積》說課稿

小學數學五年級上冊《多邊形的面積》說課稿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可能需要進行說課稿編寫工作,說課稿有助於提高教師理論素養和駕馭教材的能力。說課稿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小學數學五年級上冊《多邊形的面積》說課稿,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小學數學五年級上冊《多邊形的面積》說課稿1

  一、說教材

  1、教材分析

  “組合圖形的面積”是小學數學人教版第九冊第五單元的內容。教材把這一內容安排在平行四邊形、三角形和梯形面積計算之後學習,讓學生知道在進行組合圖形面積計算時,要把一個組合圖形轉化成已學過的平面圖形再進行計算,這樣既可以鞏固對各種平面圖形特徵的認識和麵積公式的運用,又有利於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並解決一些實際問題。教材在內容呈現上突出了兩個部分,一是感受計算組合圖形面積的必要性。二是針對組合圖形的特點強調學生學習的自主探索性。

  2、學情分析

  根據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透過直觀操作,對組合圖形的認識不會很難,所以在探索組合圖形面積的計算方法時,我透過自主探索、小組合作交流等方式達到方法的多樣化。

  二、說教學目標

  基於以上的分析,我確立本節課的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在自主探索過程中,理解計算組合圖形面積的多種方法;並能根據組合圖形的條件有效地選擇合理的計算方法解決問題;能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2、能力目標:培養運用多種策略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滲透轉化的學習思想策略。

  3、情感目標、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絡,體會組合圖形的面積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價值。

  三、說教學重點、難點

  針對五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水平,我確定本節課的教學重難點為:認識簡單的組合圖形,會把組合圖形分解成已學過的平面圖形並計算出它的面積。

  教學難點:引導學生觀察組合圖形,根據圖形的特點,運用不同的方法計算出它的面積。在這個過程中,培養學生運用多種策略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

  四、說教法和學法

  1、說教法

  (1)多媒體教學法

  在教學中,我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課件引發學生的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啟用學生原有知識和經驗並以此為基礎展開想象和思考,自覺地構建良好的知識體系,特別是轉化圖形的幾種方法透過課件的演示,學生一目瞭然,直觀形象,更好的突出了教學重點、突破了教學難點。

  (2)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教學法

  設計中放手讓學生大膽探索,讓學生在拼一拼、分一分、畫一畫、算一算中體驗,在體驗中思考,在思考中發展。老師說的很少,基本上都是由學生自己探究出來的,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

  2、說學法

  (1)自主觀察思考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只有當學生真正自己主動、積極的參與到學習中時,才能最為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引導學生自己來觀察組合圖形的特點,思考解決問題的方法,逐步構建自己的知識體系,也有利於後面小組的合作學習以及更好地傾聽他人的不同意見,進一步完善自己的知識體系。

  (2)小組合作學習

  小組合作學習能夠幫助學生在有限的時間裡,透過與他人的交流與合作,獲取更多的方法,找到合適、有效的解決問題的方法。本課讓學生在自主觀察思考的前提下,透過小組合作學習來進一步拓寬學生的思維空間,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

  五、說教學過程

  為完成本節教學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讓學生充分體會到數學就在身邊,感受到組合圖形的趣味性,我制定了以下教學環節:

  (一)創設情境、複習引入

  首先,讓學生欣賞一些日常生活中經常見到的圖片,讓學生觀察比較說一說共同之處,同時說說這些圖片的表面都由哪些圖形組合而成的。(這裡讓學生說出物品表面的圖形組成,為建立組合圖形的概念和計算組合圖形的面積打下基礎。)

  其次,讓學生說一說生活中的組合圖形。這時我讓學生暢所欲言,盡情說說身邊的組合圖形,感受組合圖形就在身邊,體會組合圖形的美。最後讓學生拆開老師給大家的禮物盒,看看裡面是什麼禮物,就會使學生立刻認識到正方形、長方形、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讓學生舉手發言回答,這些圖形的面積公式分別是什麼,誰說的對,老師就把禮物送給誰,這樣做既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為本節課後面環節提供積極活躍的氣氛,也可以複習這些圖形名稱及相應的面積公式,為確保正確的計算組合圖的面積打下基礎。再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利用這些圖形,設計拼搭組合圖形,當學生創作完成,我讓他們在小組內交流,並鼓勵學生上臺展示,向小夥伴介紹自己拼的圖案像什麼?是由哪些基本圖形組成的?從而明確組合圖形是由幾個基本圖形組合而成的,引出組合圖形的概念。

  這一環節透過拆禮物,送禮物的遊戲,讓學生在說一說,拼一拼,看一看的遊戲過程中充分調動多種感官參與到學習中來 ,在濃厚的學習氛圍中感受到知識來源於生活,而又服務於生活,明確生活中的很多問題都和組合圖形有關。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經歷了拆禮物遊戲之後,學生的學習興致非常高,這時我在呈現一個這樣的生活情境:最近老師家的房子正在裝修,正計劃粉刷牆面呢,同時多媒體出示牆面的平面圖。

  (1)首先讓學生觀察、討論:這個圖形的面積我們是否學過呢?又可以把它分解成哪些基本的平面圖形呢?學生透過前面的經驗,以及小組討論交流,學生可能會出現以下兩種情況:

  A、是把這個組合圖形分解成一個三角形和一個正方形來計算。

  B、是把這個組合圖形分解成兩個梯形。(對於這兩種情況我都及時予以肯定)

  (2)接著再問學生,你們是樂於助人的好孩子嗎?那你們能不能開動腦筋幫助老師算一算粉刷這面牆老師需要買多少平方米顏料嗎?這樣的提問形式,學生當然很願意去動手、動腦幫老師的忙。然後以比賽的形式讓學生自己獨立完成:比一比,看誰的方法多,誰能更快更好的幫老師算出來,而我就在下面巡視,並幫助個別有困難的學生。

  (3)當學生獨立完成後鼓勵學生上臺展示自己的計算方法,並介紹自己的方法。同時,我在用多媒體清晰、直觀地向學生展示分割的過程。讓學生更好的理解計算組合圖形面積的方法。在讓學生自主觀察比較並在小組內交流討論上面幾種方法,最後讓學生自己總結出求組合圖形面積的計算方法:可以把一個組合圖形分解成簡單基本圖形,再把分解出來大的簡單圖形的面積加起來,掌握“分割法”在解決這一生活問題環節中,我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中,透過自主探索,小組交流,獲取更多的解題方法,讓他們在小組活動中都有成功的體驗和經驗的收穫。

  這一環節,以小組比賽的形式幫助老師解決生活中的問題,激勵了學生探索新知的慾望,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同時學生透過自己動手分割,以及多媒體的直觀生動的演示讓學生能更好的理解組合圖形面積計算方法。

  (三)、綜合實踐,學以致用

  練習是為了學生及時鞏固新知,並能用學到的新知進行遷移。為此我設計了以下的下練習:

  (1)為了鞏固新知,又突出本課的教學難點,我緊接著裝修的問題情景,設計了給地面鋪地板這一練習,先讓學生自主獨立的解決,學生會想到用四種方法來解決問題,並觀察第四種方法,讓他們自己觀察比較出不同?從而引導學生感受計算組合圖形的面積,有時也可以用一個圖形的面積減去另一個圖形的面積。滲透添補法。

  (2)接著為了鞏固這一難點,我又設計了一個判斷題,淘氣、笑笑、小明、和小麗,他們也正在求一個組合圖形的面積,請你看一看,想一想,他們的做法都能求出這個組合圖形的面積嗎?你最喜歡誰的做法,為什麼?讓學生透過觀察他們這四位同學的轉化方法和這個組合圖形所給的資料資訊,來判斷出,有的方法能夠求出這個組合圖形的面積,但是有的方法會因為沒法得到一些關鍵資料資訊而不能求出這個組合圖形的面積,從而提醒大家要靈活應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各種問題。

  (3) 最後,我鼓勵學生利用今天所學的知識,解決上課開始時,自己設計的組合圖形的面積,由課內延伸到課後,做到了首尾呼應,讓學生把掌握的知識拓展到實際生活中去。

  六、板書設計

  好的板書就像一份微型教案,這節板書力圖全面而簡明的將授課內容傳遞給學生,清晰直觀,便於學生理解和記憶理清學習的脈絡。

  小學數學五年級上冊《多邊形的面積》說課稿2

  一、說課內容

  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試驗教科書·數學》五年級上冊第五單元《多邊形的面積》第一課時P80—81

  二、我對教材的理解

  小學數學關於幾何知識的安排,是按由易到難的順序進行的。本冊教材承擔著讓學生學會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面積計算的任務。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並能靈活運用長方形面積計算公式,理解平行四邊形特徵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本節課主要讓學生初步運用轉化的方法推匯出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把平行四邊形轉化成為長方形,並分析長方形面積與平行四邊形面積的關係,再從長方形的面積計算公式推出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公式,然後透過例項驗證,使學生理解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在理解的基礎上掌握公式。同時也有利於學生知道推導方法,為三角形、梯形的面積公式推導做準備。由此可見,本節課是促進學生空間觀念的發展,紮實其幾何知識學習的重要環節。

  依據以上分析和新課標的要求,確定本節課要達到的教學目標如下:

  (一)知識與能力目標:使學生經歷探索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掌握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方法,能應用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解決相應的實際問題。

  (二)過程與方法目標:培養學生的觀察操作能力,領會割補的實驗方法;培養學生靈活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空間觀念,發展初步的推理能力。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培養學生合作意識和嚴謹的科學態度,滲透轉化的數學思想和事物間相互聯絡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

  (四)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探究並推導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公式,並能正確運用

  教學難點: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的推導方法—轉化與等積變形。

  關鍵點:透過實踐——理論——實踐來突破掌握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的重點。利用知識遷移及剪、移、拼的實際操作來分解教學難點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的推導。關鍵是平行四邊形與長方形的等積轉化問題的理解,透過“剪、移、拼”找出平行四邊形底和高與長方形長和寬的關係,及面積始終不變的特點,歸納出平行四邊形等積轉化成長方形。

  透過平時的學情觀察,我發現學生已經掌握了平行四邊形的特徵和長方形面積的計算方法,並且有些學生對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內容並不陌生,已經有了一定的認識,但是小學生的空間想象力不夠豐富,對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有一定的困難。因此, 這是學生學習這一內容的重點和難點。同時,學生的認識水平存在著差異性,如何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一定程度的發展和提高,也是教學中要考慮的重點。為突破重難點,關鍵要遵循小學生認識事物的一般規律,充分發揮現代技術的作用,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為學生提供生動、形象、直觀的材料,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因此本節課的學習就要讓學生充分利用好已有知識,調動他們多種感官全面參與新知的發生發展和形成過程。我打算為本節課準備的教具(學具)有多媒體課件、自制長方形框架、方格紙、課件、平行四邊形紙片、剪刀、直尺等。

  三、教法設想

  (一)發展遷移原則

  運用遷移規律,注意從舊到新、引導學生在整理舊知的基礎上學習新知,體現“溫故知新”的教學思想。

  (二)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原則

  針對幾何知識教學的特點、本節課的.教學內容以及小學生以形象思維為主,我打算主要採用動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透過課件演示和實踐操作,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透過學生動手操作、觀察、實驗得出結論,體現了教學以學生為主體、老師為主導的教學原則。

  (三)反饋教學法

  為了體現學生的主體性和創新性,在教學中,採用反饋教學法進行教學,給學生提供一個參與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形成和運用的機會,使學生不僅“學會”而且“會學”。

  四、學法滲透

  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是小學數學新課程標準倡導的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學生的學習活動不僅是為了獲得知識,而更重要的是掌握獲得知識的方法。本節課我以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探索能力和創新精神為目標。在教學過程中,我培養學生初步感知和運用轉化的方法,引導學生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透過觀察、比較、操作、概括等行為來解決新問題,透過一系列活動,培養學生動手、動口、動腦的能力,使學生的觀察能力、操作能力、抽象概括能力逐步提高,教會學生學習。

  小學生學習的數學應該是生活中的數學,是學生“自己的數學”。讓學生在生活情境中“尋”數學,在實踐操作中“做”數學,在現實生活中“用”數學。

  五、教學程式設計

  為了能更好地凸顯“自主探究”的教學理念,高效完成教學目標,我設計如下課堂教學環節:

  (一)巧設情境,鋪墊匯入

  (二)合作探索,遷移創造

  (三)層層遞進,拓展深化

  (四)總結全課,提高認識

  下面我就分別從這四個方面說一說:

  (一)巧設情境,鋪墊匯入

  新課開始,我先拿出一個長方形框架,讓學生回憶長方形的面積計算公式,以喚取學生對舊知識的回憶,為新知識的學習做好鋪墊。

  隨後我把長方形框架拉成了平行四邊形框架,並讓學生比較周長是否發生變化?面積是否發生變化?透過這些問題,促使學生積極動腦猜想,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和它的什麼東西有關係。

  為說明面積發生變化,引出數方格求面積的方法。數方格的時候注意提醒學生先數整格、後數半格,並提示數半格的方法。透過數方格,學生很容易知道拉成後的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比原來長方形的面積要小了。這時我啟發學生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和長方形是不一樣的,不可能等於相鄰兩條邊的乘積了。那麼拉成後的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為什麼會變小呢?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究竟和什麼有關呢?從而引出本節課的課題: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板書)

  (二)合作探索,遷移創造

  1、圖形轉換

  心理學家皮亞傑指出:“活動是認知的基礎,智慧從動作開始”。動手操作過程是學生學習的一種循序漸進的探索過程。學生只有具備了較強的動手操作能力,才能充分感知和建立表象,為分析和解決問題創造良好的條件。

  由於前面在數格子時已經有同學提到用割補的方法來求面積,所以我順水推舟,讓學生動手操作,想辦法將平行四邊形轉化為長方形。操作之後進行彙報,交流自己的驗證過程。彙報的時候,我引導學生有序按照三個步驟——怎麼畫、怎麼剪、怎麼拼來說。同時,我及時拋給學生這樣一個問題:“拼成的長方形面積變了沒有?”引發學生積極開動腦筋思考。之後,請學生展示不同方法。

  2、探討聯絡

  彙報後,我總結了預設的兩種基本方法,並用媒體展示了過程,使學生更清楚地瞭解等積轉化的過程。然後我又引導學生觀察這兩個圖形並比較,進而討論:拼出的長方形與原來平行四邊形什麼變了,什麼沒變?拼成長方形的長和寬與原來平行四邊形的底和高有什麼聯絡?透過上面問題的思考,學生對平行四邊形公式的推導有了更深的認識,這時我順勢引導學生得出推導過程:將一個平行四邊形透過剪、拼後轉化為一個長方形,拼成的長方形的長相當於原來平行四邊形的底或高,拼成的長方形的寬相當於原來平行四邊形的高或底。接著我讓學生根據填空同桌互相說一說整個操作過程,使學生真正理解平行四邊形轉化成長方形的過程。

  3、推導公式

  將一個平行四邊形透過剪、拼後轉化為一個長方形,拼成的長方形的長相當於原來平行四邊形的底或高,拼成的長方形的寬相當於原來平行四邊形的高或底,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就等於長方形的面積,因為長方形的面積=長×寬,所以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底×高,公式用字母表示S=ah,並讓學生齊讀和書空。

  4、驗證公式

  剛才用數方格的方法算出了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現在讓學生用公式計算並驗證。同時,我及時讓學生反饋用公式計算要知道什麼資訊。並讓學生比較數方格和公式計算哪種方便。培養學生用心學習觀察的情感。

  5、教學例1

  例1:平行四邊形花壇的底是6m,高是4m,它的面積是多少?引導學生寫完整整個解題過程。

  新課標指出:“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這一環節的教學設計,我發揮教師的引導作用,倡導學生動手操作、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進而建構了學生頭腦中新的數學模型:轉化圖形——建立聯絡——推導公式。整個過程是學生在實踐分組討論中,不斷完善提煉出來的,這樣完全把學生置於學習的主體,把學習數學知識徹底轉化為數學活動,培養了學生觀察、分析、概括的能力。

  (三)層層遞進,拓展深化

  對於新知需要及時組織學生鞏固運用,才能得到理解與內化。我本著“重基礎、驗能力、拓思維”的原則,設計四個層次的練習題:

  第一層:變式練習

  有利於學生加深對公式的理解,舉一反三,知道求高和求底的公式。

  第二層:強化練習

  強化公式中對高的理解,知道高是底邊上對應的高。

  第三層:綜合練習

  你能想辦法求出下面兩個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嗎?要求這兩個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必須先幹什麼?

  讓學生自己動手作高,並量出平行四邊形的底和高,再計算面積,這個過程也體現了“重實踐”這一理念。

  第四層:拓展練習

  猜一猜:如果讓你設計一個平行四邊形的黑板報欄目,要求面積是24平方分米,那麼底和高各是多少?(底和高都是整數)

  發散學生思維,在一定程度上對學生進行幾何美的教育。

  整個習題設計部分,雖然題量不大,但卻涵蓋了本節課的所有知識點,題目呈現方式的多樣,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面對挑戰充滿信心,激發了學生興趣、引發了思考、發展了思維。同時練習題排列遵循由易到難的原則,層層深入,也有效的培養了學生創新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小學數學五年級上冊《多邊形的面積》說課稿3

  教學目標:

  1.理解三角形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正確運用三角形面積計算公式進行計算.

  2.培養學生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和類推遷移的能力.

  3.培養學生勤于思考,積極探索的學習精神.

  教學重點:

  理解三角形面積計算公式,正確計算三角形的面積.

  教學難點:

  理解三角形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

  學具準備:

  每個學生準備三種類型三角形(每種型別準備2個完全一樣的)和一個平行四邊形。

  教學過程

  一、激發

  1.出示平行四邊形

  1.5釐米

  2釐米

  提問:

  (1)這是什麼圖形?計算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板書:平行四邊形面積=底高)

  (2)底是2釐米,高是1.5釐米,求它的面積。

  (3)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公式是怎樣推導的?

  2.出示三角形。三角形按角可以分為哪幾種?

  3.既然平行四邊形都可以利用公式計算的方法,求它們的面積,三角形面積可以怎樣計算呢?(揭示課題:三角形面積的計算)

  教師:今天我們一起研究三角形的面積(板書)

  二、指導探索

  (一)推導三角形面積計算公式.

  1.拿出手裡的平行四邊形,想辦法剪成兩個三角形,並比較它們的大小.

  2.啟發提問:你能否依照平行四邊形面積的方法把三角形轉化成已學過的圖形,再計算面積呢?

  3.用兩個完全一樣的直角三角形拼.

  (1)教師參與學生拼擺,個別加以指導

  (2)演示課件:拼擺圖形

  (3)討論

  ①兩個完全一樣的直角三角形拼成一個大三角形能幫助我們推匯出三角形面積公式嗎?為什麼?

  ②觀察拼成的長方形和平行四邊形,每個直角三角形的面積與拼成的平行 四邊形的面積有什麼關係?

  4.用兩個完全一樣的銳角三角形拼.

  (1)組織學生利用手裡的學具試拼.(指名演示)

  (2)演示課件:拼擺圖形(突出旋轉、平移)

  教師提問:每個三角形的面積與拼成的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有什麼關係?

  5.用兩個完全一樣的鈍角三角形來拼.

  (1)由學生獨立完成.

  (2)演示課件:拼擺圖形

  6.討論:

  (1)兩個完全相同的三角形都可以轉化成什麼圖形?

  (2)每個三角形的面積與拼成的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有什麼關係?

  (3)三角形面積的計算公式是什麼?

  7、引導學生明確:

  ①兩個完全一樣的三角形都可以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

  ②每個三角形的面積等於拼成的平行四邊形面積的一半。(同時板書)

  ③這個平行四邊形的底等於三角形的底。(同時板書)

  ④這個平行四邊形的高等於三角形的高。(同時板書)

  (3)三角形面積的計算公式是怎樣推匯出來的?為什麼要加上除以2?(強化理解推導過程)

  板書:三角形面積=底高2

  (4)如果用S表示三角形面積,用a和h表示三角形的底和高,那麼三角形面積的計算公式可以寫成什麼?

  (二)教學例1

  紅領巾的底是100cm,高33cm,它的面積是多少平方釐米?

  1.由學生獨立解答.

  2.訂正答案(教師板書)

  三、質疑調節

  (一)總結這一節課的收穫,並提出自己的問題.

  (二)教師提問:

  (1)要求三角形面積需要知道哪兩個已知條件?

  (2)求三角形面積為什麼要除以2?

  四、反饋練習

  (一)下面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是12平方釐米,求畫斜線的三角形的面積.

  (二)計算下面每個三角形的面積.

  1.底是4.2米,高是2米;

  2.底是3分米,高是1.3分米;

  3.底是1.8米,高是.1.2米;

  (三) 判斷

  1、一個三角形的底和高是4釐米,它的面積就是16平方釐米。( )

  2、等底等高的兩個三角形,面積一定相等。 ( )

  3、兩個三角形一定可以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 ( )

  4、三角形的底是3分米,高是20釐米,它的面積是30平方釐米。( )

  五、作業:85頁做一做和練習十六1題

  小學數學五年級上冊《多邊形的面積》說課稿4

  教學目標

  包含知識、技能、價值觀、情感、態度、過程、方法等。教師根據學科及教材內容特點制定。

  1. 在理解的基礎上掌握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公式,能正確地計算平行四邊形的面積;

  2. 透過操作、觀察、比較,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滲透轉化的思想方法,培養學生的分析、綜合、抽象、概括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掌握平行四邊的面積計算公式,並能正確運用。

  教學過程

  一、自為:

  1.我們學習過哪些平面圖形?

  2.哪個平面圖形的面積會求?

  二、共研

  1.數方格比較兩個圖形面積的大小。

  (1)提出要求:每個方格表示1平方釐米,不滿一格的都按半格計算。

  (2)學生用數方格的方法計算兩個圖形的面積並填寫表格。

  (3)反饋彙報數的結果,得出:用數方格的方法知道了兩個圖形的面積一樣大。

  (4)提出問題:如果平行四邊形很大,用數方格的方法麻煩,能不能找到一種方法來計算平行四邊形的面積?

  (5)觀察表格,你發現了什麼?

  (6)引導學生交流發現並全班反饋得出:平行四邊形的底和長方形的長相等,平行四邊形的高和長方形的寬相等,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和長方形的面積相等。

  (7)提出猜想: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底×高

  2.操作驗證。

  (1)提出要求:請小朋友利用三角尺、剪刀,動手剪一剪拼一拼,把平行四邊形想辦法轉變成我們已學過面積計算的圖形,完成後和小組的同學互相交流自己的方法。

  (2)學生分組操作,教師巡視指導。

  (3)學生展示不同的方法把平行四邊形變成長方形。

  (5)小組討論:

  A.拼成的長方形和原來的平行四邊形的大小有什麼關係?

  B.拼成的長方形的長與寬分別與原來平行四邊形的底和高有什麼關係?

  (6)交流反饋,引導學生得出:

  A.形狀變了,面積沒變。

  B.拼成的長方形,長與原來平行四邊形的底相等,寬與原來平行四邊形的高相等。

  (7)根據長方形的面積公式得出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並用字母表示。

  (8)活動小結:我們把平行四邊形轉變成了同它面積相等的長方形,利用長方形面積計算公式得出了平行四邊的面積等於底乘高,驗證了前面的猜想。

  3.教學例1。

  (1)(出示例1)平行四邊形的花壇的底是6 m,高是4 m。它的面積是多少?

  (2)學生獨立完成並反饋答案。

  三、看書質疑

  1.判斷題

  (1)一個平行四邊形一定能剪拼一個長方形。( )

  (2)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等於長方形的面積。( )

  (3)由平行四邊形剪拼成的長方形的長實際上是平行四邊形的底。 ( )

  2、填空

  3、練習十五第3題。

  4、選擇題

  5、思考題

  五、課堂總結

  透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穫?(學生自由回答。)

  學生透過數方格的方法求出長方形和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很直觀,也很容易讓學生髮現問題。

  大膽鼓勵學生進行猜想: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底×高

  透過學生動手剪一剪、拼一拼等方法,把平行四邊形想辦法轉變成我們已學過面積計算的圖形,在這裡滲透轉化的思想,培養學生動手能力,將感性材料上升到理性材料。

  在學生出現沿著高來剪的時候,老師可以適當的加一句:“為什麼要沿著這條高來剪呢?”

  講授完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公式之後,出示例題1就顯得水到渠成了,老師在講授的時候,可以適當的增加變式練習,多增加一條高,問學生能不能底乘高,引匯出相對應的高才能相乘。

  自學部分可以增加學生看書時間,有不懂的馬上提問解決。

  常規練習,幫助學生鞏固學習成果。

  課堂最後提問,喚起學生的記憶,老師適當加以小結,鞏固新知。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