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說課稿

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說課稿

  作為一名老師,通常需要用到說課稿來輔助教學,是說課取得成功的前提。那麼寫說課稿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說課稿,歡迎大家分享。

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說課稿1

  一、說教材

  ㈠教材分析

  動物的行為是目前生物學研究中一個十分活躍的領域,動物行為的知識與人類生活和生產密切相關。動物的行為有其遺傳基礎,對動物個體的生存和繁殖後代是十分重要的。動物的行為多種多樣,大致可分為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兩類。本節教材在講述這方面內容時沒有像以往教材那樣對動物的攻擊、防禦、貯食和繁殖等行為進行羅列,而是透過“資料分析”、“探究菜青蟲的取食行為”、“探究動物的繞道取食行為”等活動,倡導學生開展探究性學習,引導學生認識動物行為形成的機理,理解行為形成的本質和意義。

  ㈡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學會區分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

  (2)瞭解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對動物維持生存的意義.

  (3)明確先天性行為的侷限性及不同動物學習能力的差異.

  (4)認識人類自身學習的重要性.

  2.能力目標:

  (1)培養學生分析資料(文字、影像資料)的能力.

  (2)提高學生綜合概括、語言表達的能力.

  3.情感目標:

  (1)樹立學生在活動中的自信心.

  (2)養成良好的學習態度對自身的重要性,提高學習的自覺性和主動性.

  (3)建立辨證唯物主義觀,對動物行為的劃分不能絕對化.

  (4)懂得生存的法則:透過不斷的學習去適應新的環境,免遭淘汰.

  ㈢教學重點:

  (1)學會區分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

  (2)瞭解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對動物維持生存的意義.

  (3)探究動物行為的成因.

  ㈣教學難點

  (1)學會區分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

  (2)使學生懂得學習行為的複雜性和遺傳性.

  (3)探究動物行為成因的實驗及其組織教學.

  二、說教法

  本節課的匯入可以從給學生展示生物的行為相關圖片入手,結合學生的感性認識,引導學生分析動物行為的概念,區別動物的先天性和學習行為;也可以通過錄像片、VCD展示教師蒐集和整理的有關動物行為音像資料,引入課題。本節主要採用設定情景法,課件演示法,資料分析法,探究實驗法,分析比較法,討論交流法。

  三、說學法

  採用討論法,探究實驗法,思考法,資料分析法。重視對學生的探究方法的指導,注意引導學生端正學習態度,養成嚴謹的科學品質。

  四、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

  同學們,我們知道想象的魅力是無窮的。下面就請大家插上想象的翅膀,任憑你的思緒遨遊在藍天白雲、青山綠水之間,盡情地去遐想自然界中千姿百態、奧妙無窮的動物行為。

  目前世界上已知的動物種類約150萬種,幾乎遍佈每一個角落。因此,透過CAI展示幾幅風景迥異的圖片,有助於引導學生充分的發揮各自的想象力去想象多種多樣的動物行為。學生描述自己所瞭解的動物行為,在教師與學生的交流中,讓學生切實感受到動物的行為確實很多,為後面的學習作好鋪墊。

  待學生介紹完,教師也舉例介紹動物的行為,營造師生共同切磋的氛圍。教師舉的例子就是家裡養的小狗的某些行為,詢問學生中養過寵物的人有沒有類似的體驗,大部分學生肯定深有感觸。此時,教師詢問學生狗會吃飯和睡覺、會在指定的地點大小便和會做簡單的加減法是不是一出生就具有的,引發學生思考為什麼有些行為天生就有,有些卻要後天的訓練。藉此引出課題:第二節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

  (二)講授新課

  1.先天性為和學習行為的概念

  透過課題名稱,讓學生說說劃分兩種行為的依據,基本上學生都能理解兩者的主要區別,也就容易理解兩者劃分的依據是行為獲得的途徑不同。然後就讓學生把前面提及的狗的三種行為歸類,學生非常輕鬆就能完成此任務,學習興趣自然大增。

  接著播放一段關於蜘蛛織網和黑猩猩摘香蕉的Flash,讓學生在愉悅的同時加深了對兩種行為的理解,進而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試著用自己的語言闡述兩種行為的概念。在聽取了幾位同學的回答後,由教師總結,學生分成兩大組分別朗讀一種行為的概念,教師同時指出需要著重注意的地方。

  1.學會正確區分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

  在對兩個概念初步掌握的基礎上,同桌之間相互交流(對於每種行為分別舉兩個例子),教師巡視指導,看看學生舉的例子是否恰當。接著教師透過一張表格進一步檢測學生的掌握情況,表格下方共有六幅圖片描述了六種動物的行為,讓學生透過拖動滑鼠把每幅圖片移到相應的位置。由於學生與電腦間的互動性,所以學生的積極性很高,他們很願意去思考,去修改別人的觀點,在不同觀點的相互碰撞中體會到學習的樂趣,此時教室中學生的氣氛高漲,非常想知道正確的答案。教師緊接著依次分析,可以從學生沒有爭議的圖片入手,一張張達成共識。在這個過程中,教師適當補充關於狗的嗅覺靈敏的資料,擴充套件學生的知識,提高學生的興趣。

  對於鳥類的遷徙行為,學生還存在不同的觀點,教師因勢利導,再出示一個關於鳥歌唱的例子,從此例中讓學生明白鳥歌唱曲調的不同的原因,深入分析得出對動物行為的劃分不能絕對化,尤其是成年動物的絕大多數行為都是兩者的結合。此時,再讓學生回答鳥類的遷徙屬於哪一類,他們頓時恍然大悟。

  3.兩種行為的意義、侷限性

  前面都是對兩種行為的初步理解,接著透過一些圖片資料、文字資料和影象資料的分析,讓學生深入探討兩種行為。

  (1)出示三種動物的行為的資料:小袋鼠爬向母袋鼠育兒袋、蚯蚓取食實驗、烏鴉設法吃堅果。先讓學生說出各屬於哪一類行為,再小組討論分析各自的意義。最後,全班交流彙報,明確先天性行為的意義是維持動物生存的基本保證,學習行為的意義是為了動物更好的適應外界的環境,更好的生存。由於兩種行為都有各自的意義,所以學生自然就會意識到兩者缺一不可。

  (2)出示小鳥餵魚和大山雀喝牛奶的資料,在說出各屬於哪一類行為後,讓學生透過對比分析得出先天性行為的侷限性。這點對於學生來說較難理解,教師可著重讓學生分析小鳥餵魚的例子,用具體的例子彌補抽象思維的不足,利於學生分析問題。由小鳥哺育後代的意義(為了延續自己的種族)談起,一步步引導學生分析其侷限性。

  (3)在瞭解了先天性行為的侷限性後,學生肯定會產生疑問:學習行為有侷限性嗎?此時,出示大山雀與紅知更鳥偷喝牛奶的資料,透過對比分析之後,學生肯定會達成共識,不同動物的學習能力有差異。接著教師繼續提問:同種動物的不同個體學習能力有差異嗎?學生聯絡人類自身,不難得出結論,同種動物的不同個體的學習能力同樣是有差異的。學生深入思考為何學習能力會有差異。教師略做點撥,學生領會到學習能力的差異取決於環境因素和遺傳因素,正是這兩種因素的制約,也透露出了學習行為的侷限性。

  (4) 既然學習能力有差異,那麼一般來說存在什麼規律呢?出示四張黑猩猩學習行為的圖片,告訴學生黑猩猩屬於靈長類動物,比較高等。觀賞完圖片後,學生肯定產生這種感受:黑猩猩的學習能力真強。再聯絡人類自身的學習行為,學生意識到動物越高等,學習行為越多,對其生存越有意義。(學生舉例說明)

  4.深入認識人類自身的學習

  出示狼孩的資料,先讓學生分析狼孩所表現出來的行為屬於哪一類。根據學生經驗的積累(日常生活中所見到的小孩的一些行為),他們認為狼孩的一些行為與狼相似,是從狼那裡學到的,因此屬於學習行為。教師在加以肯定之後,讓學生談談對人類學習存在的新的認識。這個問題可讓學生暢所欲言,從不同的角度去深入剖析,如學習環境的重要性、大腦不同發育階段學習的適時性等。

  在此基礎上,讓學生根據本堂課對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的瞭解,聯絡實際,暢談自己今後的學習道路該如何邁下去。(情感的昇華)

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說課稿2

  一、說教材

  在學完《動物行為的型別》這節後、學生已掌握了動物行為的特點、並已形成了動物每一種形為產生與適應環境關係的觀點、在此基礎上、學生進一步從動物行為產生的角度分析本節兩個行為。本節課由於學生沒有學過"遺傳物質"的概念、對"先天性行為"的概念不宜深入。主要把握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對動物維持生存的意義、先天性行為的侷限性、不同動物學習能力的差別、引導學生認識學習的重要性、從而提高學習的自覺性和主動性。

  二、說教學目標

  (一)知識性目標

  1。區別動物的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說明這些行為對動物生存的意義。

  2。透過分析各種資料、學生能夠學會區分動物的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

  (二)能力目標

  認同人類學習和自身學習的重要性。

  (三)情感目標

  1。透過參加探究活動、培養學生探究學習、合作學習的意識。

  2。透過活動使學生更親近大自然、親近動物、增強熱愛動物的美好情感。

  重點難點

  重點:動物行為對其生存的影響。

  難點:動物的學習行為。

  三、說教和學方法

  教法:主要採用引導學生探究、歸納、總結及充分利用課件的直觀性。

  學法:主要採用學生小組討論形式、小組競賽形式、課後查閱收集資料等

  四、說教學程式

  (一)、課前準備:教學資源:講義、多媒體資源等。

  (1)分組:將學生按照學習興趣和習慣的不同、每4∽6人為一組學生座位兩兩相對。

  (2)小組活動:

  確定分擔角色:資料蒐集者、新課背景知識概述者、新知識學習者、小組實驗者、小組討論記錄者、小組意見表達者等、其中資料蒐集者和新知識學習者人人都要擔當;有的人還要擔當多種角色。

  (二)、新課背景知識的複習:

  動物的'行為、型別、請列舉一些動物行為。

  (三)、新授課:

  1、以"19xx年狼孩"故事匯入、引出問題。大大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求知慾。

  並請學生談談在飼餵寵物過程中、你發現哪些行為是天生就有的哪些需要去調教的

  總結概念:"先天性行為"和"學習性行為"

  2、分析圖片和有關事例、分辨"先天性行為"和"學習性行為"。

  小組討論兩者行為的不同點、教師引導從行為產生來源、與遺傳物質的關係和適應環境生存的意義。

  小組評比:各組之間進行評比、依照小組分和個人分相結合的形式進行評比、並記入個人成長檔案。

  3、針對"學習性行為"能力強弱探究、採用課件播放學生課後"動物繞道取食"實驗錄相、並對小貓和小雞比較、學生直觀地較易歸納並能回答"想一想":動物學習能力與動物進化有什麼關係

  播放動物表演課件、引導討論:不同動物學習能力的差別。直觀認識動物學習行為的訓練、使學生更親近大自然、親近動物、增強熱愛動物的美好情感。。聯絡"條件反射"知識、由學生小組討論:你對人類學習行為有何新認識平時怎樣端正學習態度和注重學習方法呢

  課堂練習:熱點考點聚焦

  1、與"狼孩"事例不相符的敘述是()

  A、學習行為是建立在遺傳因素的基礎上

  B、環境因素對人的學習行為的形成有影響

  C、狼孩沒有學會說一句話、是因為其不具備人的遺傳物質

  D、如果錯過了人類語言發展的關鍵時期、就很難補償

  2、"貓捉老鼠"是先天性行為嗎你如何設計一個實驗驗證呢

  3、探究動物的繞道取食時、不應選取的動物是()

  A、小雞B、小鴨C、成年狗D、小鵝

  小結:先天性行為的區別和聯絡。

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說課稿3

  一、說教材

  (一)教學內容

  本課題是人教版生物八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第二章中的第二節,本課的一個主要任務是讓學生透過資料分析,學會區分動物的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並透過學習認識到任何一種動物包括我們人類要更好地適應環境而不被淘汰,都必須具備學習能力,特別是我們人類要提高生存本領,認識世界,必須“學習,學習,再學習”。在這一課題內容中,我認為應該分2課時進行講授,其中第一課時主要任務解決如何區分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及對二者關係的探討。第二課時主要任務完成對“動物繞道取食”的探究,並對學生進行“人類的生存質量更多地依賴學習行為”的情感教育。今天我所講的是對第一課時的教學設計。

  (二)教學地位及作用

  前面第一章學習了各種環境中的動物,學生對各種動物的行為也有所認識,但是,具體怎麼區分動物的行為是先天性行為還是學習行為,還沒有一個清晰的概念,更沒有深刻體會學習行為的意義。本課時的重點是對這兩種行為的區分,初步認識動物行為的意義,為下一課時對學生進行學習意識的情感教育打下基礎。所以學生的掌握程度直接影響著下一節課的教學及對學生情感的培養,地位十分重要。

  (三)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①區別動物的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

  ②對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關係的探討。

  (四)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瞭解動物行為的特點,識別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瞭解二者關係

  能力目標:培養觀察能力、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合作探究能力、表達交流能力

  情感目標:①透過對資料圖片的觀察,培養學生對自然界的熱愛之情。

  ②認同學習行為對動物生存的意義。

  ③樹立生物與環境相適應的觀點和進化的觀點。

  二、說方法

  (一)學情分析

  1、從學生知識結構來看,經過七年級的學習,再加之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所知,對於本節內容的學習來講,無疑已有了良好的基礎。關鍵是教師如何採取更加有效的教學方法去引導學生分析、歸納、自我學習,以期達到更佳的效果。

  2、從學生學習方法來看,儘管初中學生思維方式偏重感性,但經過不斷的訓練,也已具備初步的理性思維能力,這對突破本節課的教學難點很重要。教師可提供更多學生感興趣的資料讓他們感知,再引導其理性思維,逐步養成良好的思維習慣。至於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可以透過小組討論的方式相互幫助、共同提高。

  ( 二)教學方法

  1.直觀教學法:利用多媒體課件、圖片等進行直觀演示,創設情境,激發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促進對知識的掌握。

  2.活動參與法:透過參與活動的形式,以學生為主體,自主學習。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思維能力、動手能力。

  3.小組討論法:利用已有的資料,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討論,培養學生團結協作的團隊精神。

  (三)學習方法

  本節課在指導學生的學習方法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方面主要採取以下方法:啟示法、觀察法、自主探究法、合作學習法。

  三、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動物世界》節目片段;經過整理的寵物行為觀察日記及關鍵圖片,並製作成課件;教材中“資料分析”中的圖文製成的課件;動物行為相關

  資料課件。

  學生準備:整理過的寵物行為觀察日記

  四、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

  展示多媒體播放動物世界片段,以此情境匯入新課,啟發學生思維:這些動物在幹什麼,它們這樣做有什麼目的?在學生的回答中歸納:動物的這些有目的的活動就是動物的行為。教學中,現代化教學手段的應用、與學生的交流、問題的提出、對學生回答的評價等都努力在營造一種輕鬆、愉快、活潑的課堂氛圍,給學生更多的馳騁的空間,讓孩子們體驗到學習是享受,樂學親師。

  (二)新課教學:

  1、知識聚焦:教師展示動物的的圖片資料,引導學生觀察,並根據行為目的不同推斷行為的型別。同時加以剖析、引導區分。在生物課堂教學中引導學生關注生活,深入生活,認識生活,在生活的體驗中汲取成長的營養。

  2、生活拾趣:學生展示自己的寵物觀察日記,教師加以適當評價和鼓勵,並出示準備好的觀察日記,引導學生對其中的有關行為獲得的途徑的進行分析,歸納出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的概念,並透過圖片資料驗證鞏固,加深認識。

  3、快樂參與:在生活中,每個人都或多或少的和動物有過接觸,因此,同學們都能列舉出一些動物的行為。因此鼓勵學生分別舉兩個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例子,看誰舉的又好又準。聯絡生活實際,引導同學們完成對知識的理解消化。動物行為是多種多樣的,如取食行為,防禦行為,繁殖行為,遷徙行為等,許多行為都有較強的趣味性,很容易吸引學生,但從本質上理解行為對動物生存的意義更為重要。因此教師要以此為主線,精心設計,並引導學生認識學習的重要性,提高學習的自覺性和主動性。

  4、深入探究:透過對圖片、文字資料的探討歸納,使學生認識到先天性行為的侷限性和學習行為的適應性。在討論過程中加深對問題的認識和理解,透過小組討論,培養了學生們的合作交流能力。在探究活動中,要鼓勵學生提出和實施個性化的探究方案,肯定符合科學性的自主性探究活動,倡導創新,合作交流。

  5、實驗再現:這是前蘇聯的生理學家巴普洛夫曾經做過的實驗,透過對這個實驗中狗的行為的分析,逐步使學生認識到學習行為是建立在先天性行為的基礎上和在環境因素的作用下逐漸形成的,但它需要鞏固,否則會逐漸退化,並讓學生思考這個實驗對學習的啟示。在教學中,以學生為主體,教師扮演的只是引導、點撥、協助、積極參與的旁觀者的角色,為學生提供必要的資料,讓學生在觀察中思考,在思考中體驗,在體驗中感受,在感受中主動獲取,積極探索,提高能力。

  6、案例解析:這個實驗中有三個主人公:雞、狗、黑猩猩,它們對玻璃牆外的食物的有不同取食方式,在對現象的解釋中歸納出:不同動物的學習能力是有差別的。動物越低等,學習能力也就越差。動物越高等,學習能力也就越強。那麼同種動物之間學習能力是否相同呢,下來的小遊戲:一槍打四個,學生自己就可以得出答案了。

  (三)暢談收穫:

  教師引導學生討論人類的學習行為對人類有怎樣的意義?你打算如何去做?在潛移默化中滲透生物與環境相適應的觀點和進化的觀點。使學生認識到:我們人類要更好地適應環境生存而不被淘汰,都必須具備學習能力,必須提高學習能力。在教學中,教師要以引導、點撥、協助學生為主。在學生提出問題、回答問題時都得到了老師的鼓勵、積極的評價和引導,或語言,或目光,或肢體動作,使孩子們有勇氣說,表現欲更強,更積極思考,更主動求知探索,這樣常常收到更好的效果。

  五、教學反思:

  1對教材內容的處理:

  根據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學生的認知水平,本節安排二個課時來完成教學任務,而且我提前佈置“寵物觀察日記”,不但激發學生興趣,還為教學做好準備。

  2教學策略的選用:

  (1)建構主義認為,學生是認知的主體,學生學習知識的過程不是被動的接受過程,而是主動同化和順應的過程。基於此,本節課透過引導探究式學習,構建一個互動和探究的環境,讓學生在探究學習中獲得動物行為的有關知識。

  (2)運用媒體工具,向學生提供資料,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鼓勵、啟發、引導學生開展探究活動。

  (3)課堂上、課前、課後創造條件讓學生多動手、多動嘴、多動腦,更多地讓學生去發現、去總結、去歸納,摒棄教師教學生看的做法,讓每個學生都參與到學習中來,學生的學習目標達到了預期的效果。

  (4)培養學生對生物學的學習興趣,鼓勵學生大膽發言,少評價他們的描述正確與否,讓他們自主發現,享受成功的喜悅。建立了新型的、和諧的、民主的、開放的課堂氣氛,學生的學習知識的慾望才會如此強烈,真正做到了師生之間在進行心智的交流。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