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的愛才不會讓孩子感到窒息

怎樣的愛才不會讓孩子感到窒息

  愛,為什麼會讓孩子感覺到窒息呢?不可置信,爸爸媽媽對孩子都是滿滿的愛,但是這種愛卻讓孩子感覺到窒息,一起看看這位媽媽的真實案例吧,或許你能明白點什麼。

  愛,為什麼會讓孩子感覺到窒息呢?不可置信,爸爸媽媽對孩子都是滿滿的愛,但是這種愛卻讓孩子感覺到窒息,一起看看這位媽媽的真實案例吧,或許你能明白點什麼。

  在深圳生活的幾年裡,我每天早上要去菜場買菜。一天清晨,天空下了一點稀稀拉拉的毛毛雨,雨點時有時無。我沒有帶雨傘,反正雨點也不會打溼衣服。我走到菜場需要十分鐘左右的時間,買完菜走出菜市場,雨也基本停止了,空氣非常潮溼,感覺很悶。

  這個時候,我看到兩個年輕女人推著一個童車走了過來。她們沒有打雨傘,邊走邊聊天,很悠閒。我推測一個是童車裡孩子的媽媽,一個是照顧孩子的保姆,看樣子她們是去菜場附近的早餐店吃早餐。童車裡有一個一歲左右的孩子,可能是因為擔心雨點打溼孩子衣服的原因,照顧孩子的女人把童車的白色透明塑膠雨篷放了下來。這個雨篷將孩子嚴密地保護起來了,沒有透氣的視窗,空氣完全不流通。

  此時,我發現孩子在童車裡很煩躁,不停地轉頭看自己的媽媽,表情很痛苦的樣子。孩子舉起雙手想去抓塑膠雨篷,但又抓不住,於是在被雨篷束縛的空間裡亂舞。一會兒,孩子便哭了起來。我站在他們旁邊,看看孩子,又看著兩個女人。她們發現了孩子在哭,彎腰看著孩子,隔著塑膠雨篷,安慰孩子“不哭不哭,乖啊!”孩子的眼神在乞求,期望她們把自己抱出這個密閉的空間,能夠有新鮮的空氣呼吸。但兩個女人沒有看懂孩子的眼神,也沒有聽懂孩子的哭聲。

  我感覺到這個孩子因為空氣不足,在密閉的童車裡悶熱而難受。於是,我對這兩個女人說:“孩子悶在裡邊,沒有空氣很難受,把這個雨篷收起來,這樣他就不會哭了。”兩個女人看著我,眼神裡流露出“多管閒事”的意思。但她們還是對我解釋:“下雨了啊,孩子凍著怎麼辦?衣服會弄溼的!”我說:“你們也沒有打雨傘嘛,雨都停了,這麼悶熱的天氣,孩子不會凍病的。”兩個女人白了我一眼,推著童車走了。我轉身看著她們,她們沒有理睬孩子在童車裡的掙扎,孩子依然被悶在塑膠雨篷裡。至今,孩子掙扎著想拉開雨篷的情景一直都還留在我的腦海,揮之不去。

  這兩個女人,她們在雨已經停止的時候,假設孩子會被雨滴弄溼並由此得病,她們就有了充足的'理由來讓孩子密閉在一個塑膠空間裡,不得呼吸自由新鮮的空氣,而這樣的行為被人們用偉大的“愛”來包裝著。這種被“愛”包裝的禁錮,給孩子帶來的是無法掙脫的窒息感!

  很多時候,父母愛孩子就像這兩個女人的思維,我們不屑也不願意去體會孩子當下的感受,不去體會孩子內心的世界有沒有新鮮的空氣讓他們自由地呼吸。我們每天的唸叨、對孩子未來的描述、對孩子的好,統統都變成了一個假設:“如果現在不努力,將來就考不上好大學,然後就沒有好工作,就沒有高收入,最終也就沒有了幸福的生活,這輩子就完蛋了!”這樣的假設就像童車上的那個白色塑膠雨篷,讓孩子的心靈窒息,讓生命的靈氣枯萎!

  父母這樣的假設也讓自己心靈的眼睛被矇蔽,感受孩子的能力被禁錮,從此,我們看不到孩子眼神裡漸漸褪去的光芒,看不到孩子臉上漸漸消失的笑容,看不到孩子對自己生命的希望,看不到孩子內心的寧靜和幸福感,我們更加無法感受到孩子內心對未來的掙扎。即使我們偶爾發現了,也會用一個念頭來麻痺自己“以後等他出人頭地就好了,現在熬著吧。”我們所有對孩子進行的傷害都有了一個道貌岸然的詞語“愛”!於是,我們每次傷害孩子後都會說:“我做的一切都是為了你將來有好的前途啊!”這就像童車裡的孩子被愛窒息著,媽媽還說是為了他好一樣。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