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導遊詞結束語

廈門導遊詞結束語

  處中國東南沿海,背靠漳州、泉州平原,面對著金門, 是一個風姿卓錯的港口及風景旅遊城市,人口 131 萬,面積 1565 平 方公里。

  作為一個旅遊城市, 廈門總是給人這樣一種印象城在海上, 海在城上。

  來廈門的人經常會感覺自己是進入了一幅明朗開闊的山水 畫中,車從大橋上過,橋的一邊是高樓林立,一邊是大海,各種船隻 在航行。這就是廈門。

  廈門, 作為一個港口城市展示在世人眼前是近幾百年的事情, 但, 廈門的歷史遠不僅於此。廈門的歷史其實可以用兩句話來概括。第一 句是“古同安今廈門” 。同安首次設縣是在公元 282 年,距今已經有 1700 多年的歷史了,第二次設縣是在公元 933 年,從第二次設縣到 1912 年廈門島及周邊諸島從同安縣分出來另設思明縣為止,廈門島 及周邊諸島一直都是同安縣的組成部分。1935 年,國民政府

  行政院 將思明縣改為廈門市,廈門市也因此成為我們福建省設立的第一個 市,比省會城市福州還要早建市 10 年。新中國成立之後,廈門市行 政區域逐步擴大、升級,同安縣於是被併入廈門市。這就是廈門和同 安的一個歷史關係,接下來,我們來講講廈門這個名稱的由來,這個 由來就跟第二句話有些關係了。第二句話是“扼臺灣之要,為東南之 門戶” 。這句話點出了廈門在我國曆史和現實中軍事、交通上的戰略 地位。作為福建沿海重要的軍事據點,在 1394 年的時候,當時的明 政府為了防禦倭寇,加強海防力量,派了江夏侯周德興到福建沿海構 建軍事建築。而在廈門構建的這座城剛好是位於九龍江的下游,因此稱之為“下門” ,當時是上下的下,後來經過美化,就成了現在的廈 門,祖國大廈之門。16 世紀下半葉開始,廈門不僅成為了福建華僑 重要的進出港口,而且還逐漸取代了泉州的刺桐港和漳州的月港,成 為我國東南沿海重要港口。17 世紀中葉,民族英雄鄭成功以廈門作 為基地,抗清驅荷復明,並積極開展海上對外貿易。不久,清政府同 樣以廈門作為基地,出兵灣。隨後,清政府在廈門設臺廈兵備 道,管理廈門和臺灣兩地的事物,並在廈門設立海關。19 世紀中葉 中英戰爭之後,廈門就被迫成為五口通商口岸之一,對外經濟貿 易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這就是廈門簡要的一個歷史概括。

  那麼來到廈門呢,我們除了要對廈門的歷史有一個簡單的認知, 還要知道一下廈門一些基本的'東西, 比如, 廈門的市鳥、 市樹、 市花。

  廈門的市鳥可能很多朋友都猜到了,沒錯,就是白鷺。廈門島也稱之 為鷺島,據說這是因為第一位到島上來的人看到島上有很多白鷺,於 是就將這座小島命名為鷺島。白鷺在中國有記錄的一共有五種,哪五 種呢?非常好記:大白鷺、中白鷺、小白鷺、中國鷺和巖鷺。這五種 鷺除了巖鷺的羽毛是灰白色的之外,其它的四種都是白色的,因此統 稱為白鷺。這五種白鷺在廈門都可以找得到,但最為常見的要數小白 鷺和中白鷺。鷺鳥對棲息環境有共同要求,那就是;通風向陽的樹林 和寧靜、清淨的水面,尤其是對空氣和水質的優劣十分敏感。因此, 鷺鳥被國際環境保護組織譽為“大氣和水質狀況的檢測鳥” 。

  廈門冬暖夏涼的氣候,清新的空氣,周邊蛺病⑶澈S行∮恪⑿ 蝦、 貝類動物為鷺鳥提供充足食物, 大大小小的島礁和茂密的馬尾松、紅樹林燈又為鷺鳥預備十分舒適的棲息環境。因此,廈門成為了鷺鳥 喜愛的家園,廈門人對白鷺也有著特別深厚的感情,1986 年 10 經過 廣泛徵集群眾意見後,廈門市人大八屆 23 次會議審定透過確定白鷺 為廈門市市鳥。

  廈門的市鳥是美麗的白鷺,那麼廈門的市樹呢。廈門的市樹原產 馬達加斯加,是一種枝葉秀美的南國樹種,被廣泛地栽種為觀賞木, 在我們中國也被叫做“火樹” ,這是因為它在夏季開花的時候,滿樹 都是鮮紅的花朵,看上去就像是一團團火一樣,非常漂亮。這種樹因 為“葉如飛凰之羽,花若丹鳳之冠” ,因此取名為鳳凰木。鳳凰木除 了是廈門的市樹之外, 它還是四川攀枝花市的市樹, 廣東汕頭的市花。

  市鳥是美麗的,市樹是火熱的,那麼廈門的市花呢,又是怎樣的 呢?廈門的市花是三角梅,在北方稱為葉子花,原產巴西,在中國各 地都有栽培。它是一種藤狀小灌木,其貌並不驚人,不被人所注意, 但是它卻象徵著熱情、堅忍不拔、頑強奮進的精神。

  以白鷺、鳳凰木和三角梅作為廈門的市鳥、市樹、市花,較好的 體現了廈門的風貌、廈門經濟特區的騰飛景象和廈門人民的性格(風 鳳凰木,紅花簇簇,象徵著廈門經濟特區如火如荼的建設場面,三角 梅樸實無華,代表著廈門人民腳踏實地的樸實精神) 我想我們車上很多團友應該都有來過廈門, 或者是對廈門有一定 程度的瞭解, 那不知道大家眼中的廈門市怎麼樣的呢?相信大家眼中 的廈門是美好的,是美麗、寧靜、儒雅、浪漫而時尚的。確實,廈門就是這樣一個讓人打從心底要去喜歡的城市。對於廈門,我想就像那 句話說的

  有一千個讀者, 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

  在座的每一位朋友, 相信大家心中都有自己對廈門最獨特的感覺。那麼,在這裡,我也想 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對廈門的感覺,廈門在我心中就是一個懶散的城 市。說廈門溫情,說廈門寧靜,我想大家都沒什麼意見,但說廈門懶 散,可能有些人就不太相信了。那是不是真的如此呢?我覺得只有自 己到島內生活一

  段

  時間,自己去感受一下才能知道。不過印象中,生 活在廈門這片土地上的廈門人就是一群很懂得生活的人, 他們喜歡那 種和風細雨、似水流年的日子,喜歡自娛自樂、獨自享受風情島嶼帶 給人的快樂。

  他們的懶散其實更多體現的是他們在精神上的

  自我

  滿足 和對生活的一種從容態度。這就是我眼裡的廈門。

  說到廈門,很多人都會聯想到上海。確實,廈門和上海有很多相 似的地方,比如說,它們都不是什麼古都、古城,而是近現代以來才 興起的新興城市,都遠離中央政權,偏於東南一隅,它們都是面朝大 海,是國內較早接受西方文化、較早成為洋行職員和海外華僑的培養 基地等等。根據易中天的說法,廈門和上海,都是沒有多少傳統文化 而更多現代文化,沒有多少本土文化,而更多海外文化,沒有多少政 治文化而更多經濟文化或者說消費文化的地方。

  所以,經常一說到廈門,一說到廈門人,很多人都會拿上海、上 海人來作比較。這兩者之間不管存在著哪些差異性,但我覺得有一點 是相近的,那就是他們對待外來文化的心裡比較平衡,對待國際社會 的態度比較正常。

  他們不會對外國人點頭哈腰、 也不會吐唾沫扔石頭,更不會說圍觀、尾隨外國人。

  其實這也是從側面反映出了這兩個城市對外來文化的一種包容 度,同時也是一種對自身文化的自信的表現。

  這就是關於廈門的一些情況。對於廈門這座城市,易中天先生是 這樣說的,解讀廈門不易,解讀廈門人也很難。那麼廈門和廈門人到 底是怎麼樣的呢?還是那句話,有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

  在這裡衷心地希望大家在我們這次的旅行中都能夠找尋到自己心中 的廈門。謝謝大家!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