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蒙大草原導遊詞

烏蒙大草原導遊詞

  導遊詞是導遊人員引導遊客觀光遊覽時的講解詞,是導遊員同遊客交流思想,向遊客傳播文化知識的工具,也是應用寫作研究的文體之一。小編精心為你整理了烏蒙大草原導遊詞,希望對你有所借鑑作用喲。

  女士們、先生們:

  歡迎來到風景秀麗的貴州烏蒙大草原!本次旅行我將帶領大家一同享受這裡的高原草場,讓我們的身心都來做一次瑜伽。

  烏蒙大草原是西南地區海拔最高,面積最大的高原草場之一,2000年2月被評為省級風景名勝區。海拔為2857米,年平均氣溫為11.1℃,是一個夏日避暑的良好去處。這裡有一望無際的獨特高原草場,有萬畝高原矮杜鵑林,有充滿神奇色彩美麗動人的高山湖泊,有民族文化濃郁的彝族風情,有世界罕見的自然奇觀——佛光,並融雄、奇、險、峻、幽於一身的牛棚樑子大山、八擔山等。

  烏蒙大草原位於盤縣北部四格彝族鄉和坪地彝族風情鄉兩個鄉之間,。現在我們已經到達烏蒙大草原山腳下,也就是坪地彝族風情鄉境內。坪地還有一個美麗的名字叫做“絲格咪”為彝族後裔德施氏阿沙家支早期在此居住而得名。“新中國成立以後因這裡壩子寬大、土地平坦遼闊而得名坪地”,因當地彝族百姓佔的人口比例居多,所以又叫坪地彝族風情鄉。

  說到彝族,那麼過去彝族地區的嘉賓都知道彝族有一個盛大的節日,叫做“火把節”。火把節是怎樣來的呢?相傳在很久以前有一年發生了大面積的蝗蟲災害,凡是蝗蟲經過的地方變顆粒無收,因為蝗蟲太可怕人們又把它叫做天蟲!人們為了對付蝗蟲想盡了辦法,可是都無法將蝗蟲消滅!就在大家都傷心絕望的時候,有一個聰明的彝家小夥想到了一個辦法,蝗蟲是飛起來才能快速的去吃莊稼,又難以消滅的,那為什麼不用火來試試啊?到了晚上他就帶領彝族百姓,高舉火把滿山遍野與蝗蟲做鬥爭,高舉的火把宛如一條條火龍在山間飛舞,壯觀極了,戰爭最終勝利了。這天剛好是農曆的6月24日,為了慶祝這次的勝利,人們把它取了個非常形象的名字,那就是“火把節”。

  起初火把節是慶豐收之意,後來因祖先的相繼去世,那它不僅是慶豐收,同時也是紀念祖先的時節。在改革開放後,更是我們彝家男女談戀愛的盛大節日。

  大家隨左手邊望,高聳入雲的那座大山就叫做北斗山大營。北斗山上曾修築有一個防禦匪盜侵襲的大營,與境內的各個小營相互呼應,北斗山大營為後代留下了祖先們一個個保衛家園的動人故事。

  相傳在清朝末年,由於清政府腐敗無能,外國列強入侵中國,社會動盪,民不聊生,地方強盜四起,匪患猖狂,為了保衛家園,讓地方百姓得到安寧,當時家住坪地彝族鄉蔣底村的張帥官、吳玉發二人組織各村的百姓,在各地主要的山頭設營,把指揮大營就設在北斗山上,所以村寨的小營與大營遙相呼應,統一由大營指揮,各營有事點火為號,大營指揮互相支援,各村寨的男子白天在地裡幹活,夜間在營地看守。

  最大的一次保衛家園戰鬥發生在1856年,那年雲南宣威一個上千人的的強盜組織,揚言要攻打北斗山大營,掠走坪地壩子的財產。某日夜間,盜匪偷襲北斗山大營。當晚張帥官在箐口村小營守夜,吳玉發留守大營,當發現強盜時偷襲大營時,吳玉發一邊向各營地發出訊號,一邊組織防守。他讓大部分人留在營地待命,自己帶著6個人埋伏於營丫口,伺機將盜匪頭領刺死,隨機向山上發出訊號,頓時山上殺聲四起,人們把穿著衣服的草人從山上拋下,並用馬鈴聲助陣,對方以為是有天兵助陣,嚇得調頭就往回跑,由於山勢險要,對方又抱頭亂竄,互相踩踏,死的死、傷的傷。次日清晨倖存者也倉皇而逃,這一戰既保護了百姓的財產,又震住了四方土匪,此後在也沒有大股的盜匪入侵坪地。回來時沿途受到了百姓熱情款待。

  當時有詩讚揚曰:“帥官出征,山崩地裂,賊匪聞風,調頭就逃”,以張帥官,吳玉發為首的農民軍,為保護地方百姓的生命財產,為地方的社會安定做出了重要的貢獻。當年建造的大營,以及箐口村的小營至今石牆依舊存在,給人們留下了美好的回憶。

  天池嘉賓們,現在我們來到了今天的第一站(有著高原碧玉之稱的天池)。天池長2000米,寬300米,容水量為131.1萬立方米,壩高28米,是西南地區最為獨特的高原湖泊。“天池之水天上來”烏蒙大草原一直流傳著這樣一個美麗的傳說:相傳在很久以前,一位彝家的小夥在這裡與一位溫柔大方、善良美麗的女子邂逅和相愛,從此在這裡過著男的耕地、放牧,女的織布中華的幸福生活。可是好景不長,一次小夥農作回家發現自家門口多了很多杜鵑花,心裡覺著很是好奇,打算一探究竟。第二天,他早上起床,跟他妻子說:我要去幹活了。然後就偷偷的跑到自家屋後躲了起來,只見妻子走出門口,四處張望了一下,便拿出自己頭上的髮簪向天空揮舞了幾下,遠處的山坡上竟然變成了花的海洋。小夥子驚訝極了,原來自己的妻子如此的不平凡。這時玉皇大帝在天上看到了這道亮麗的風景,打算下來看看這是不是一個修煉的絕佳聖地,一來就發現了自己的女兒,竟私自下界,而且還和凡人締結姻緣,玉帝生氣極了。於是找到小夥,說:我要考考你,如果你能在一夜之間把烏蒙大草原劈成兩半,我就把我的女兒嫁給你,如果完成不了我就帶著我的女兒迴天庭。我老頭也不欺負你,我就送你一把神斧。到了晚上,小夥子就準備劈山了,很快他就發現自己上當了,一個凡夫俗子怎能揮舞這把神器呢?但小夥子還是不肯放棄,一次次的試著揮舞神斧,雞叫了,天也亮了,可是小夥子用盡了自己的所有力氣,也只把烏蒙大草原劈開了一個口子,他失望極了。玉帝開心了,早早的就把自己的女兒帶走了,臨走之際仙女傷心欲絕,留下了一滴眼淚,化作了這一汪清泉——天池。玉帝看小夥也是重情義之人,打算讓月老給他配一門好親事,可是小夥子卻說另有願望,望玉帝成全。小夥子輕輕的說到:竟然您不允許我們在一起,那請讓我變成一隻雄鷹,永遠翱翔在這烏蒙大草原上,離藍天白雲和我的愛人更近一點,也守護著我們永遠的家。說完,小夥子如願的變成了一隻翱翔的雄鷹,永遠的守護著他的愛人和美麗的烏蒙大草原。小夥的愛情感動著我們,也庇護著我們。之後雄鷹就變成了我們彝家的象徵,都說烏蒙的彝族是雄鷹的後代,也就是這樣而來的。

  風力發電站接下來映入大家眼裡的這一座座美麗高大的風車,是大唐風力發電站所有。每座風車高70米,葉片長45米,是由廣西大唐風力發電公司投資興建的。風車每轉一圈,就能發電8度,聽說轉動一天就能帶來3萬多人民幣的收入,這個風車是利用風能發電,節能環保,在汙染日益嚴重的當代社會,這樣的新型能源值得利用。在海拔如此之高的烏蒙大草原建築電力風車也實屬不易,既技能環保,也為我們帶來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杜鵑花接下來大家往遠處望去,就可以看見綿延一片的植被,這就是烏蒙大草原獨有的高山矮杜鵑了。杜鵑花在全球有960多個品種,我國就佔有550多個品種,因此,我國是世界杜鵑資源的寶庫。杜鵑花也是我國的十大名花之一了,我們貴州省就有100多個品種,因此,杜鵑花就成為了我們的省花了。它也是我們彝族的象徵之花,我們彝族人常說:藍天上最美的是金色的太陽,夜空中最美的是圓圓的月亮,春天裡最美的就屬這明豔的杜鵑花了。據專家統計,在我們盤縣就有10多個品種的杜鵑,烏蒙大草原因海拔較高,氣候獨特,又有溼地,因此這裡的杜鵑花種類也獨具韻味,在這裡有最為獨特的高山矮杜鵑,生長面積最大,花期也最長。這種花常年不落葉,花瓣粉粉嫩嫩的,像極了剛出生嬰兒的皮膚。在烏蒙大草原上這樣的杜鵑花多達10萬畝。杜鵑花還有“花中西施”的美稱,著名的詩人白居易曾寫道“回看桃李都無色,映得芙蓉不是花”,這就是古代詩人對杜鵑花的高度讚美。事實上,古往今來,也有不少文人墨客也為此花傾倒、迷醉。有句話叫做“當你看到滿山盛開的杜鵑時,必定是愛神降臨之日”,因此,杜鵑花盛開的時節也是戀愛的好時節,讓我們每年的三月到五月一起相約邂逅這美麗曼妙的杜鵑,咱們不見不散!

  牛棚樑子與娘娘山的傳說相傳遠古之時,天神太上老君鑄爐煉丹,欲集天上日月星辰之靈氣與大地山川萬物之精華,故腳踩祥雲、手拄柺杖漫遊天地,四處覓瞰。

  不日,雲駐烏蒙山巔牛棚樑子,但見奇峰俊秀、古木參天、雲霧繚繞、溪水潺潺,山間一湖,波光閃閃(牛棚樑子頂北側的龍潭)。老君睹此喜上眉梢,不由心中暗暗踹算,此山之靈、此地之美,天上難覓,人間罕見,駐此通天容地,何愁煉丹無源,信手插杖山頭,以標源之據。

  無獨有偶,一日,王母娘娘悠然出宮至南天門,居雲端,望下界,仔細察看,見烏蒙山巔牛棚樑子形之妙、景之美,猶如仙境,欲用此山,再一細瞧,山頭老君之杖,祥光閃閃,略一皺眉,計上心間,即派玉女宮中取繡鞋,速埋老君杖下。

  翌日,王母娘娘請來老君,指山戲笑而言:“我佔駐此地,汝為何植杖此山?”老君坦然而言:“世上名山好,唯看誰在先,我有柺杖為憑,你有何物在先?”王母娘娘注目而笑:“我有繡鞋在先,先後憑物而斷。”二神爭機未果,事傳玉帝耳邊,即派司山之神前來詳查細看,三神同臨烏蒙山巔牛棚樑子,拔出老君柺杖,下連繡鞋燦燦,鞋先杖後,結果昭然。

  山神回稟玉帝,即刻傳出公斷,此山應屬王母娘娘,老君宜另覓良山。然老君心裡有氣,銀鬚頻頻發顫,信手摔掉柺杖,又乘紫雲昇天。

  王母娘娘選定此山,為普度眾生,造福民間,即派玉女下飯,投胎髮土嘎莊。此莊有一姓李人家,心地善良、古道熱腸。李家之姐,夜夢王母娘娘召見。不日,身懷有孕,生下三女美貌如花,取名:玉青、妙青、慧青。轉眼十餘春秋,三女長大成人,個個端莊淑秀,聰穎知達賢,父母擇夫配婿,三女擺手連連,遙指烏蒙山巔牛棚樑子,示女兒以山為夫、以嶺為家、孝敬父母、造福天下,淚別父母,登山羽化。

  王母娘娘召來三女賜名授任,大女玉青賜名“天母娘娘”,專司雷、電、雨、風、雲、霞、露,調陰陽,轉四時;二女妙青賜名“地母娘娘”專司樹、木、花、草、五穀六畜,育萬物,富人寰;三女慧青賜名“人母娘娘”專司人間繁衍生息,綱常教化,正民風祛汙邪。

  三位娘娘所居之山即烏蒙山東北端,今日“娘娘山”為感三神思德,百姓築廟進香,又稱此山“母親山”,九曲北盤江“母親河”,波濤滾滾山前過,母親山、母親河。山河之間這片沃土,烏蒙山見間民族勤勞、公正、平和之德由此生也。娘娘山、母親山、烏蒙山間炎黃子孫繁衍生息之搖籃。

  駝峰群當你進入烏蒙大草原風景區的時候,在牛棚樑子背部,你一定會被一道神奇而美麗的'風景線所吸引,那就是無數的”駝峰”。它形如駝峰,高達幾十公分,顏色金黃,柔軟如海綿,坐在上面你會有一種騎駝峰而舒適無比的感覺。那麼這些“駝峰”是怎樣形成的呢?

  傳說駱駝本來是生長在西北沙漠地帶的,但是那裡的生存條件太惡劣,為了尋找一個良好的生活環境,一隻駱駝首領帶領他的駱駝群,一路向南部遷移,長途跋涉來到牛棚樑子時,看到牛棚樑子上的小龍潭,潭水清澈見底,口乾舌燥的駱駝,一起樸向了龍潭,這時潛在龍潭裡的龍似乎感覺自己的領地被不速之客侵犯,於是將龍尾搖擺幾下,將龍尾由東向西收回,頓時水潭消失,無數的駱駝陷入泥潭無法自拔,身軀漸漸陷入泥潭之中,唯有駝峰露出潭面,於是那無數的駝峰就永遠的留在了那廣闊的已經幹凅的龍潭上,供遊客們在上面小憩,把玩。如果你認真觀察這些球狀體“駝峰”,它的表面是柔軟的駝毛,裡面則像富有彈性的駱肉,坐或躺的時間較長,你的衣服會溼漉漉的,那就是駝峰裡的水在溢位,烏蒙大草原的無數“駝峰”會讓你流連忘返。

  龍潭與陳二老道的故事在烏蒙草原景區牛棚樑子的頂部,海拔2800米左右的地方,有一溼地,常年溼潤,由於水分充沛,春天一

  到便開滿小花,漂亮至極,人們叫這個地方為“龍潭”。

  相傳,很久以前這裡是一潭清澈見底的潭水,不溢不流,潭裡住著一條白龍,,白龍時常化作一匹白馬與當地牧民的馬群混在潭岸嬉戲。其形如牧人之馬無異,只愛嬉耍、跳動,與潭岸景緻相得益彰,一片祥和美景。暮色降臨,牧民籠馬迴歸,此白馬跳入潭中消失。

  烏蒙山下有一個村莊叫“陳家村”,村裡住著一位道行很深的老人,傳說他能呼風喚雨。人們都叫他“陳二老道”。白龍馬的事不期傳至陳二老道的耳裡,於是陳二老道決定一探求竟。一日,天空晴朗,陳二老道帶領助手一行六人來到潭邊,把一雙鞋脫下,整齊的擺放在潭岸上,交代助手說“如果我的鞋子跳動起來的時候,你們要趕緊敲鑼打鼓”。說完就一頭跳進了潭裡。

  大約過了一個時辰,陳二老道的一雙鞋果然一起一落的跳動起來,助手看著鞋子猶如有人在跳舞一樣,甚是好笑,一時忘記了敲鑼打鼓。不一會兒,陳二老道滿身是傷的浮出了潭水,等助手們把他打撈上岸後,陳二老道已經沒氣了。

  從那以後,龍潭變成了不可湧動的水,若有人湧動此水,頃刻間當地就會翻雲覆雨、暴雨傾盆。

  彝族服飾的由來相傳在過去的時候,在皇宮裡面有一個皇后娘娘額頭痛,整日痛得難忍,宮裡的名醫都束手無措,這個時候呢,皇帝就傳令下去,說是誰治好了娘娘的頭痛,就把自己的女兒許配給誰,那麼這個時候呢,咱們彝族有一位年輕的小夥子養了一條非常聰明的狗,他就帶著他的狗進宮了,那麼他的狗在皇后娘娘的痛處添了三下,從此皇后娘娘的額頭就不痛了。

  於是皇帝只好履行自己的諾言,把自己的女兒嫁給了咱們彝族小夥,那麼在那個時候呢,咱們彝族是住在山洞裡面,這時候咱們這位彝族小夥就把這位公主帶回了大山,就過著咱們彝族人們的生活,一次偶然的機會,公主的哥哥上山打獵,無意哥哥就發現一個美女在摘桃子,這個時候哥哥便跑過去看一看,妹妹看到有外人來了趕快跑,那麼妹妹跑到山洞裡,這個時候他們兩個就開始對話了,在對話的時候他們發現原來是自己的妹妹哥哥,妹妹告訴哥哥她們沒有衣服穿,所以不敢見哥哥,於是哥哥便把身上的戰袍和披風都丟給了妹妹,心靈手巧的妹妹把哥哥的披風改成了衣服,用戰袍改了一個像瓦片一樣的帽子,從哪以後人們都開始模仿她的穿著,彝族人們也開始有了衣服,所以彝族的衣服就是這樣來的。

  天鵝抱蛋烏蒙大草原上有一處美麗的景點,名叫“天鵝抱蛋”非常綺麗。

  據說,在很久很久以前的一天早晨,坡上村一牧民到此地放牧,由於霧比較大,能見度較低,怕自己的牛羊跑丟了,所以漫山遍野的吆喝著。迷迷糊糊的走到了一塊開闊地,只聽到幾聲巨響,像拍打東西的聲音,一隻白得發光的鳥升空而去,牧民被此嚇得膽戰心驚而暈倒,不知過了多久才甦醒過來,醒來後發現大鳥飛起的地方,有很多像蛋一樣的東西,擺放有序,他壯著膽子小心的走過去想瞧個究竟,沒想到剛剛走了幾步,天上就電閃雷鳴。突然間,那些像蛋一樣的東西,變成了整齊有序的小山包,上面長滿了小矮杜鵑。從此以後,人們便把此地喚為“天鵝抱蛋”。現在,只要到春天一到,這些小山包上的小矮杜鵑花一開,遠觀真像是天鵝的蛋。

  雲嫦口子接下來我們即將到達的是素有“草原一絕”之稱的雲嫦口子。為什麼說是“烏蒙一絕”呢?不知大家是否已經感受到了這裡的獨特?這裡遠離城市的繁華與喧囂,在這裡登高望遠,令人心曠神怡。

  傳說過去有智慧的坡上人到雲南箇舊打工,迴流後發現這個地方的石頭也像銀礦似的,而且此地奇險,隱蔽不易被人發現,便悄悄地組織開採煉銀子。為了不讓任何人發現,他們日落而作,日出而息,以聽見箐腳人的雞叫為訊號,只要箐腳的雞叫,他們便把洞口用樹枝遮掩好,再下山回家休息。由於此時平時風大危險,一般情況是沒人來的。因他們過往的這條路是一條羊腸小道,此道陡峭危險、長而狹窄,一次途經,其中一個人不慎掉下山崖,這事就炸開鍋了,當地政府為了保護自然資源和百姓安全,就把雲廠口子封了,之後,因為這裡總是雲霧繚繞,氣象萬千,所以百姓給它叫了一個形象的名字叫“雲嫦口子”。

  百草坪大家面前這片寬闊地就是“百草坪”了,為什麼叫百草坪呢?是因為這裡生長著上百種草類,其中面積最廣的就是眼前這種開灰白色小花的植物,當地人叫它“蚊子草”,因為它長得像極了夏天的蚊子,那很多新人都喜歡這拍結婚照,因為他們想讓大山和佛光見證他們忠貞不移的愛情,所以又給這草取了個“灰色薰衣草”。夏末,草上就會結滿小小的草籽,顆粒雖小,裡面卻有著豐富的營養價值,它是我們烏蒙大草原牛羊最愛吃的食物。

  烏蒙大草原一直流傳著這樣一段民謠,“一到山上放羊子,二到坡上種蕎子,三到樑子挖洋芋,四在家裡養豬雞。”可見,放羊、種蕎、種洋芋和養家畜是這裡人們的主要生產勞動方式,在獨特的地理環境和氣候特徵也孕育出了獨具特色的農作物,烏蒙山的玉米生長週期就比平常玉米要長,成熟時間要晚半個月至一個月。

  苦蕎也是烏蒙山獨具特色的農作物之一,它是自然界中很少的藥食兩用的農作物。據《本草綱目》記載:苦蕎味苦,性本寒,有清熱活血,潤腸,強心等藥用價值,用苦蕎做主食,有調節血糖、血脂、抗氧化等妙用。彝家人用它做“蕎餅”、“蕎疙瘩”、“蕎麵湯”等主食都有很高的營養保健價值和非凡的食療功效。

  “三到樑子挖洋芋”指的是“烏洋芋”,這是我們烏蒙大草原獨具特色的農產品,它生長在2600米以上的高寒地區,是真正的綠色無公害的農產品,比起普通的洋芋,它的皮更薄,口感更好,還富含多種礦物質和較高的花青素,有很好的美容養顏的功效。

  觀佛臺嘉賓們:

  前面這一站就是觀佛臺了,佛經中說,佛光寺釋迦牟尼沒遇見放射出來的光芒,在我國只有峨眉山、梵淨山、泰山等少數地區出現這種奇觀。那麼,烏蒙大草原的佛光為什麼能與他們相媲美呢?因為這些地區的佛光一般都是兩到三個光環。二烏蒙大草原的佛光經常會出現五個光環,這也是很多遊客慕名來此的目的。

  那佛光是怎麼出現的呢?其實是種自然現象,因我們面前是一個落差極大的缺口,在加上烏蒙大草原的海拔極高,極易形成雲海,這時,巨大的霧氣就會向上升騰,下午三點鐘以後,當太陽光照射在雲海上,而云海是由很多細小的小冰晶和小水珠凝集而成的,陽光就會把冰晶照得發亮,經過冰的反射,就形成了這種自然奇觀。

  我們烏蒙大草原的佛光獨特景象、觀看點多,而且線路長,有的觀看線長達十幾公里,經氣象專家預測和印證。一年中春夏秋三季都會出現,出現時間大多在下午三點至六點左右。也就是說每年十月份至十月份第二年的四月期間,遊客都能在一定時間範圍內觀賞到神奇的佛光。如果,按出現天數至少是三個月以上。

  能有幸看到佛光固然很好,但這也並非我們此行的目的。佛家說:無論你遇見誰,他都是你生命中該出現的人。

  佛家還說:不管何時開始,都是對的時刻。當我們準備好經歷生命中的新奇時,它就在那裡,隨時準備開始。

  正如今天我們能夠在烏蒙大草原上相遇並且結伴同行,一起感受這美麗的風景,傾聽烏蒙山的傾訴,我相信這絕非巧合,讓我們都善待自己和我們生命列車中遇見的每一個人吧!

  吳王大山在烏蒙大草原的高山上有一座吳王大山。聽當地的老百姓說,以前,平西王吳三桂徵水西時,經過此山時說:“站在山頂回頭可以看見昆明城的燈火輝煌,向前看能看到貴陽的嫋嫋雲煙,腳下是陡峭的萬丈懸崖”。那麼能不能真正的看見呢?這個當然是看不見的,因為那個時候吳三桂的有一個偉大的報復和理想,他希望能站在世界的頂端,成為世界的主宰,所以他看見了。而我們並沒有像他那樣有那麼偉大的報復和理想,所以我們看不見。當時吳三桂徵水西經過此山時這裡雲霧非常大,能見度很低,不能繼續前行,這時吳三桂只能叫手下在此地安營紮寨,埋鍋造飯。就這樣一住就是六天,這六天天氣沒有一絲變化,沒有天晴,霧也沒有散開,這時吳三桂眼看就要錯過去水西的時間了,這個時候他想出了一個辦法,就是在山頂上跪求上天,不知道是他的誠意感動了上天還是蒼天真的有眼,第二天天居然晴。雲霧也散了。吳三桂就順利的去了水西,在他走的時候就把這座山取名叫吳王大山,吳王大山就是這樣來的!

  八擔山八擔山又叫八石山,位於四格北部和水城縣雞場鄉相接。在很久以前是一個被森林覆蓋的地方,並沒有人居住,到處是茫茫原野,後來四格彝族鄉何氏的先祖從雲南遷居到了這裡,在這裡開荒種地,飼養放牧為生。

  傳說有一天早上,一姓何的人家趕牛上山放牧,在路上看到一堆牛糞旁有一顆蕎麥,他把蕎麥帶回了家並精心照料和護理,當年收穫了滿滿一氈帽,第二年他撒下一氈帽蕎種,收得了八石三鬥,從此便叫哪裡為“八石三”。隨著歲月的變遷,歷史的演變漫漫的就被人們叫做了八擔山和八石山。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