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西湖導遊詞800字

杭州西湖導遊詞800字

  導語:西湖是一首詩、一幅畫、一位楚楚動人的少女。“憶江南,最憶是杭州。以下小編為大家介紹杭州西湖導遊詞800字文章,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杭州西湖導遊詞800字1

  各位尊敬的遊客,大家好!大家一定聽說過“上有天堂、下有蘇杭”這句名言吧,沒錯,這句話描寫的就是我們馬上要到達的目的地—美麗的杭州西湖。我是你們這次杭州之旅的導遊,我姓陳,大家叫我陳導好了。

  現在我們大家來到了西湖十景之首—蘇堤春曉。蘇堤全長三公里,是北宋詩人蘇東坡任杭州知府時,治理西湖,利用挖空出的泥構築而成的。故名之以“蘇堤”。早春時分,沿著修長的湖堤漫步在輕煙薄霧中,十里垂柳飄忽,朵朵紅桃含露開放,景色著實嬌媚迷人,而當春雨霏霏,透過嫋娜柳絲眺望西湖,但見薄靄瀰漫,漸遠漸淡,景色更是奇幻誘人,被人稱為“六橋煙柳”。“水光瀲灩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大詩人別出心裁的把西湖比作我國古代美女西施,於是,西湖又多了個“西子湖”的雅稱。大家看到前面的那座橋了嗎?宋代稱寶佑橋,元代又叫段家橋,以前是座苔蘚斑斑的古老石橋。我們現在看到的這座橋雖然是座很普通的石拱橋,但它的名字和《白蛇傳》裡的許仙、白娘子的故事聯絡在一起,因而成了西湖中最出名的一座橋。斷橋殘雪是西湖難得的景觀。“西湖這勝,晴湖不如雨湖,雨湖不如月湖,月湖不如雪湖”。講到這裡,我看到有的朋友已經在仔細觀察,或許你們馬上會問:這座橋根本沒有斷,為什麼要取名“斷橋”呢?這個問題就讓我來解答吧。斷橋是著名的西湖十景之一,由於斷橋所處的位置背城面山,處於北里湖和外湖的分水點,視野開闊,是冬天觀賞西湖雪景最好的地方。每當瑞雪初晴,橋的陽面已經冰消雪化,而橋的陰面卻還是白雪皚皚,遠遠望去,橋身似斷非斷,“斷橋殘雪”就因此得名。還有,斷橋又是白堤的終點,從平湖秋月而來的白堤到此中斷。講到這裡,或許大家已經明白,原來是“堤斷橋不斷”。各位朋友,杭州西湖沿岸的景觀就介紹到這裡,接著我們去觀賞湖中三島。

  首先我們來看杭州西湖中最大島“三潭印月”,也叫小瀛州。這是一個“湖中有島,島中有湖”的湖上花園。

  下面請隨我上島遊覽,三潭印月這座小島它的精華就在於島南面的三座石塔。請看:三塔鼎立在湖上,塔高2米,塔身球形,排列著5個小圓孔,塔頂呈葫蘆形,造型優美。每逢月夜,特別是到了中秋佳節,皓月當空,人們在塔內點上蠟燭,沿口蒙上薄紙,燭光外透,這時“塔影、雲影、月影”溶成一片,“燭光、月光、湖光”交相輝映,在光的折射中,三塔的燈光透過15個圓孔投影在水面上,共有30個月亮,加早天上的一個水中的1個,湖面可以倒映出32個小月亮,呈現“天上月一輪,湖中影成三”的綺麗景色,真是“一湖金水欲溶秋”,有說不盡的詩情畫意。

  “憶江南,最憶是杭州。山寺月中尋桂子,郡亭枕上看潮頭。何日更重遊?”這是白居易大詩人為頌揚杭州西湖給後人留下的回味無窮的千古絕唱。各位朋友,當我們即將結束杭州西湖之行時您是否也有同樣的'感受呢?但願後會有期,我們再次相聚,滿覺隴埯賞桂子,錢塘江上看潮頭,讓杭州西湖的山山水水永遠留住您美好的回憶。

  杭州西湖導遊詞800字2

  各位遊客家好,西湖以其一山二堤三島十景而聞名於世,而在西湖十景,雷峰夕照是唯一損毀又恢復的景點,現在我們所來到的便是剛對外開放不久的雷峰塔景區。

  雷峰塔景區是於2000年冬奠基,2002年秋竣工,於2002年11月20日開始對外開放,目前還屬於試運營階段。整個景區的造價達1.5億元人民幣,新塔的下半部是遺址保護層,通高9.85米,塔身五層,高61.9米,建築面積達三千三百多平方米,塔身採用鋼結構框架,外牆包銅,全塔共用銅280噸。

  各位可能還記得在兩年前,也就是2001年3月11日,央電視臺和浙江電視臺曾連袂直播了發掘雷峰塔遺址的過程,當時在雷峰塔的地宮還發掘出很多文物,其最珍貴的就是供奉佛祖釋迦牟尼髮髻舍利子的阿玉王塔。我們現在所看到的塔就是在老塔的遺址之上,這樣的建築形式很好的保護了原塔的遺址,而這種建築格式在目前尚屬首創。現在就請家跟隨我走上電梯一同到塔裡去看一番究竟。

  (第一層)

  好,各位遊客,我們現在所來到的是雷峰塔的遺址保護層,在我們面前用玻璃罩罩著的便是老雷峰塔的遺址。

  雷峰塔初建於北宋太平興國二年(公元977年),原本為吳越國王錢淑為奉藏佛螺髻發舍利子以祈禱國泰民安所建,原名叫皇妃塔,塔為磚木結構。雷峰塔的知名度之高,與國民間廣泛流傳的神話傳說《白蛇傳》密切相關,故事白蛇的化身白素貞因追求人間真情而被法海和尚囚禁於雷峰塔下,雷峰塔因而宣告遠播。歷史上的雷峰塔曾兩次遭遇火,第一次是在北宋宣和年間,因方臘起義,一把火把外面的木結構塔身加以焚燬。到了南宋年間,曾重修雷峰塔,西湖十景之一的“雷峰夕照”就是在那個時候流傳的。

  雷峰塔第二次遭受火燒是在明朝的嘉靖年間,當時倭寇侵犯杭州,雷峰塔再次把火焚,僅剩塔身屹立於西湖之濱。這種情形一直廚到清末民初,雷峰塔終因不堪重負而倒塌了。關於雷峰塔倒塌的原因,歷史上也很有爭論,一般來講有兩種說法,前兩年在清理雷峰塔遺址的時候,發現有相當一部分的塔磚一側有一個洞,在洞裡有佛經。

  而在過去,老百姓們以訛傳訛將經磚傳成金磚,紛紛將塔磚拿回家,從而導致塔的倒塌。此說法之一。說法之二,由於江南自古就是魚米之鄉,而杭州又是絲茶之府,歷史上的杭州就盛產絲綢,而每年蠶寶寶吐絲結繭之時由於多種原因,往往有量的蠶繭死亡,過去的人迷信,誤以為蠶繭了邪,而雷峰塔是鎮妖的(白蛇),以為將雷峰塔的磚放在家裡,就可以抵擋妖邪的侵蝕,你家養蠶拿一塊,他家求財拿一塊,久而久之,塔身特別是塔基由於老百姓的破壞,加上當權者的漠不關心,雷峰塔終於在1924年9月25日下午1點40分轟然倒塌。 織夢好,好織夢

  透過玻璃罩,我們可以看到塔的遺址,在正前方有臺階可以上去的就是塔的正南門,老塔共有八個門,分別對應八個方向,而我們現在遊覽的新塔,塔門也是和老塔相對應的。旁邊有木臺階的是前兩年發掘雷峰塔地宮時,專家學者們走的。

  《看後可從塔內樓梯步行上至二層,俯瞰老雷峰塔遺址》

  各外可能要問,這座塔為何叫雷峰塔呢?其實也很簡單,在過去這裡叫夕照山,山上有個姓雷的老翁,老百姓也就稱這座山為雷峰山,山上的塔也就稱為雷峰塔。當然,這個雷峰和學習雷鋒好榜樣的雷鋒可是完全不同的兩個概念。

  各位遊客,看過雷峰塔遺址後,我們從外面的臺階上到塔的第三層,這層也是新塔的第一層。在這裡,我們將直接乘電梯上到頂層。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