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城市概況導遊詞

漳州城市概況導遊詞

  漳州這個城市,臺僑優勢突出,是臺胞的主要祖籍地。下面給大家整理了漳州城市概況導遊詞,歡迎閱讀!

  漳州市地處福建東南沿海,毗鄰廈門、汕頭兩個經濟特區,與臺灣隔海相望,是福建最南端的一個地級市,轄一市二區八縣,有 120個鄉、鎮、街道。全市土地面積1.26萬平方公里,海域面積1.86萬平方公里,總人口458萬人,其中市區建成區面積 34平方公里,常住人口34萬人。

  漳州始建於公元686年(唐垂拱二年),是一座歷史悠久的文化名城,自然人文資源豐富,擁有眾多名勝古蹟。全市共有革命史蹟和名勝古蹟280多處。其中,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1處——東山關帝廟、龍海慈濟宮、華安二宜樓、市區明清石牌坊、漳州文廟大城殿、龍海江東橋、漳浦的趙家堡、詒安堡和南靖的田螺坑土樓群、和貴樓、繩武樓。漳州擁有各具特色的五大旅遊資源:以東山、漳州濱海火山地貌國家地質公園為代表的海濱風光秀麗、神奇;以花市一條街、馬口花博園為代表的花果園林絢麗、誘人;以土樓、開漳聖蹟將軍山為代表的文化古蹟悠久、燦爛;以虎伯寮國家自然保護區、馬洋溪漂流為代表的綠色生態蔥鬱、怡人;以千年古剎三平寺為代表的宗教朝聖地聞名遐邇。全市現有國家4A級旅遊區2個(東山風動石景區、漳浦天福茶博物院),國家級地質公園1個(漳州濱海火山地貌國家地質公園),國家級森林公園3個(華安縣、東山縣、長泰天柱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2個(南靖虎伯寮、雲霄漳江口紅樹林),省級重點風景名勝區5個(東山風動石——塔嶼景區、龍文雲洞巖景區、詔安九侯山景區、平和靈通巖景區、漳浦前亭——古雷海灣景區)。漳州名人薈萃、文化昌盛,古代有陳元光、朱熹、黃道周,近代有林語堂、楊騷、許地山等;漳州的薌劇 、潮劇、木偶以及木偶雕刻藝術譽滿海內外,剪紙、燈謎、大車鼓舞蹈、木版年畫等民間傳統藝術豐富多彩。

  漳州位於北緯23.6—25度,東經117—118度,是個依山傍海、有江、有平原的富庶寶地,自然條件優越,農業基礎較好。全市擁有耕地面積250萬畝,山地1230萬畝,內陸水域、淺海灘塗180萬畝。海岸線680公里,有眾多天然良港,招銀港區、古雷港區和東山港區都是深水港灣,多處可供建設 10萬噸級以上泊位碼頭。全省第二大江—一九龍江橫貫全境 。漳州平原是全省最大的沖積平原。漳州屬亞熱帶季風性溼潤氣候,年降雨量1500毫米左右,平均氣溫21℃,無霜期達330天,是個天然“大溫室”,四季常青,物產豐富,素有“魚米花果之鄉”的`美稱。盛產“六大名果”:蘆柑、荔枝、香蕉、龍眼、柚子、菠蘿,“三大名花”:水仙花、茶花、蘭花,以及對蝦、石斑魚、鮑魚、龍蝦、扇貝等海珍品。天香麗質的水仙花、“國寶神藥”片仔癀、“國貨之光”八寶印泥,被譽為“漳州三寶”。

  漳州是福建的重點僑鄉之一,臺僑優勢突出,是臺胞的主要祖籍地。臺灣現有人口中有1/3祖籍在漳州。漳臺兩地民間傳統文化如歌仔戲、燈謎等有著密切的淵源關係。漳州地處閩南金三角,面對臺灣,南臨港澳,介於廈門、汕頭兩個經濟特區之間,自古以來就是連線閩粵贛三省與通向臺港澳、東南亞地區的交通要衝,區位獨特,有利於對外開放。早在1985年,漳州就被國務院列為對外開放地區,1992 年國務院批准東山港為國家一類開放口岸,1993年國務院批准設立東山經濟技術開發區,1994年國務院把漳州市定為全國外向型農業示範區,1997年國家外經貿部、農業部和國務院臺辦聯合批准漳州為海峽兩岸農業合作實驗區。全市現有國家級、省級開發區15個,形成全方位、寬領域、多層次對外開放格局,已同世界140多個國家和地區開展經貿往來,累計實際利用外資超過60億美元。

  漳州是福建南部重要的交通樞紐:鷹廈鐵路穿境而過,國道 319、324線橫貫南北,廈漳高速公路和漳詔高速公路已建成通車,漳龍高速公路正在加快建;市區到廈門機場不足50公里,南部幾個縣城到汕頭機場只需半小時至1個小時的行車裡程;漳州港被國家列為首批對臺定點直航試點港口之一,招銀港區、東山港區兩個國家一類口岸己對外開放,全市港口吞吐能力超過1300萬噸。全國最大臺資專案後石電廠已建成並上網供電,使漳州成為福建的重要電力基地。郵電通訊設施先進,發展超前。全市基礎設施完善,投資環境優越。

  改革開放以後,特別是近年來,漳州市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經濟綜合實力明顯增強。經國家有關部門和專家論證,在衡量農業發展的13項指標中,漳州有12項高於全國平均水平。農業綜合開發成效明顯,全市已形成水果、花卉、蔬菜、食用菌、水產品、畜禽、飲料和香料等8大出口創匯基地。其中,水果、水產、蔬菜三個大宗農產品人均擁有量居全國地市級前列。農業產業化經營水平較高,全市目前有農產品加工企業4000多家,湧現出一批國家級和省級龍頭企業。全市建成了福建最大的綠色食品生產基地,共有11類、99個產品獲得“綠標 使用權,總數佔全省45%以上。“漳州水仙花”、“漳州蘆柑”、“王官 溪蜜柚”和“天寶香蕉”等一批名牌產品享譽海內外。全市培育壯大了一批工業重點產業、骨幹企業和名牌產品,形成了以食品、電力、機械、電子、家電、製藥等行業為主導的工業體系。已有漳州發展、龍溪股份、片仔癀藥業等三家上市公司,擁有片仔癀、萬利達等2個全國馳名商標,22個省級著名商標,36個名牌產品。全市利用臺資在全國地市一級居領先地位。至2003年4月,全市已累計批辦臺資專案1664家,合同利用臺資66.3億美元,實際利用臺資34.3億美元,分別佔全市三資企業數的47.2%、合同外資額的54.3%、實際利用外資的57%。引進臺資大專案和特大專案不斷增加,其中投資上千萬美元有94家,上億美元有3家。在臺灣百家大企業和上市公司中,已有臺塑、燦坤、統一、泰山、天福等在我市投資辦廠。全市累計引進農業臺資企業731家,佔全國總數的1/10,農業實際利用臺資6.35億美元,佔全省的1/3強。

  在緊緊扭住經濟建設中心,加快經濟發展的同時,漳州市始終堅持兩手抓、兩手硬,黨的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取得實效,並湧現出了一批在全國全省有影響的先進典型。漳州110成為全國精神文明建設的一面旗幟;平和縣西坑村、東山實小黨支部被評為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農村黨組織“三級核心網路”建設得到中組部充分肯定;在全國率先開展機關效能建設,在全省率先建立了“一個視窗對外、一條龍服務”的市級行政服務中心;先後榮獲“全國建立精神文明工作先進城市”、“全國雙擁模範城”等榮譽稱號,並被評為“全國園林綠化先進城市”和“中國優秀旅遊城市”。

  今日的漳州,正站在新世紀的起跑線上,按照建設“生態工貿城市”的目標定位,加快實施“建設新區、開發沿江、改善舊城”的中心城市發展戰略,努力打造生態品牌,提升城市品位,營造高尚人居環境。一個經濟快速發展、社會事業全面進步、人民安居樂業的新漳州正在海峽西岸崛起!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