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佳化語文課教學設計的建議

最佳化語文課教學設計的建議

  教師要想有所作為,面對新課程,最重要的是要有好的教學設計。長期以來語文教學不盡人意,這與教學設計不良不無關係。所以改變目前語文教學不景氣的現狀,語文教師一定要最佳化教學設計。

  一、教學設計要條理清晰

  一堂課條理清晰包括兩個方面:首先,教師要對教學內容、教學目的、重點難點、教學過程要清晰。其次,教師要讓學生明白這堂課要了解什麼、懂得多少、掌握多少。這樣,師生對一堂課目的明確、內容清晰,必然會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例如:《山中避雨》,要學生掌握“山中避雨的過程”,可以在黑板的右上角寫“避雨的過程”,讓學生有的放矢地學。接著讓學生集體朗讀文章整體感知,也可叫一個有朗誦水平的同學有表情地朗讀。讓學生透過朗讀感悟,討論,總結。得出了這樣的結果:避雨──借琴──拉琴──惜別。如此清晰的思路,自然會讓學生容易理解,記憶深刻。然後,讓學生再細細閱讀,把握主題。如果直接問學生文章的主題是什麼?很難讓學生回答。這時侯,教師要善於引導,必須要由感性的認識再上升為理性的思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看一下人物心情和山村氣氛有什麼變化,學生很容易從文字中看出變化,然後讓學生思考變化的原因,自然而然揭示了“樂以教和”這一主題,教師可以用對比的板書使學生的思路更為清晰,板書如下:

  二、教學設計要趣味橫生

  運用多媒體手段享受“趣”,還以《山中避雨》為例,我以文中提到的《梅花三弄》和《漁光曲》為音樂背景,播放了避雨的全過程。第一幅是避雨,細雨濛濛,雨聲滴答,兩個女孩一副愁苦的樣子;第二幅是借琴;第三幅是拉琴,這時候,《梅花三弄》音樂響起,在優美的樂曲中,兩個女孩唱起歌來,三家村的青年也齊唱起來;第四幅是惜別,這時《漁光曲》響起,畫面展示了“我”與三家村青年依依不捨的情景。整個過程以雨聲開始,以樂曲之聲瀰漫。整堂課讓學生在音樂聲中感受到人物和氣氛的變化,又欣賞到古典音樂的無窮魅力,既掌握了知識,又享受到無窮的趣味。

  從教學物件上變出“趣”。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精心預習,做一次老師,每組請二個學生上課:一個主講,一個補充。看那個組講得好、教得好。聽同學上課,特別有勁,個個都很專心,重點部分同學們都能講到,字、詞、句、篇的分析,有些可以互補。超出預期效果。一堂《小巷深處》的課用這種方式上,重點部分各組都講了,學生記憶深刻牢固,起到反覆鞏固的作用。這種方式何樂而不為呢?

  從教材內容上找出“趣”。在教《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時,先讓學生說自己小時候喜歡那些動植物:看螞蟻搬家、鬥蟋蟀、種花、養貓、栽葡萄……再讓學生談談七彩的校園生活:運動會上各班四百米接力賽緊張激烈、扣人心絃,元旦國慶聯歡會節日的豐富多彩,離隊入團時的感慨喜悅,測驗考試後成敗的喜悅與煩惱……然後匯入新課,看看魯迅小時候是怎樣的呢?百草園怎樣?三味書屋怎樣?大家認真鑽研教材開動腦筋,找出文章的'亮點,課就有趣多了,縮小了時空,理解課文就不難了。

  從教材的題目上引出“趣”。如上《風箏》,老師先問:“同學們都放過風箏嗎?”大多學生都回答放過。老師又問:“你覺得很快樂嗎?”學生回答很快樂。老師就勢匯入:“是的,放風箏讓我們童年時光充滿了快樂,讓我們留下了美好的回憶,可魯迅先生一回憶起兒童放風箏的事,就深感自責和痛苦。不信,請看《風箏》,看誰找到其中原因。”這樣大大激發了學生的讀書興趣,同學們很快就找到了原因:魯迅少年時虐殺了弟弟的風箏夢。

  三、教學設計要節奏和諧

  教學設計要有和諧的節奏。教學時教師要給學生感知教材留下思考、聯想的餘地,讓學生有消化、吸收的時間。聽課不是簡單地“接受”,需要有個“悟”的過程。間歇不是思索的中止,而是思索的開始和深化。如果只像“電閃雷鳴”一掠而過,其結果必定是“雲裡霧裡”。當然也不能太慢,太慢則不僅浪費時間影響教學進度,且使學生容易倦怠,分散注意力。例如:《應有格物致知的精神》,學生看一遍不懂。學生初次接觸講演,既要弄清講演者的觀點,又要把握其嚴密的講演邏輯。作者既擺出了現狀,又指出了正確的做法,其中有事實論據又有道理論據,這些對初中學生來說,學習有一定的難度,教師必須根據學生感知水平放慢節奏,弄清概念,然後再落實教學目標。又如文言文,老師講授的內容相對多:有的還要記錄下來,一定要放慢。但是當講解一部分內容後可要求當場快速背默,此時的節奏要快。心理學研究證明,人的遺忘呈一條曲線,距學習時間越近,記憶的效果越好,反之則差。教師可引用競爭機制,比賽誰背得快。只要節奏掌握得好,文言文可以背出的,這樣幫助學生減少背默的苦惱情緒,又減輕了作業量。所以說教師必須快慢得宜,疾緩有致,疏密有間。凡重要的問題,難懂的知識可以反覆,速度放慢。慢是為了保證質量。課堂節奏的和諧也是美的表現。

  總之教學設計要有藝術性、趣味性、知識性、科學性,這樣對語文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們必須是思想高尚知識廣博,思維活潑,感覺敏銳,情感豐富,品味高雅的人。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