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格資訊的加工與表達》教學設計範文

《表格資訊的加工與表達》教學設計範文

  一、概述

  課題:高一《資訊科技》必修模組第三章第二節──表格資訊的加工與表達課時:計劃用3課時,本節課先集中講授,再安排兩個後續課時用於訓練.

  本課是針對教科版《資訊科技基礎》(必修)第三章第二節的內容進行教學的設計。本節內容體現的課程內容標準條目是:

  (1)能夠根據任務需求,熟練使用圖表處理工具軟體加工資訊,表達意圖;

  (2)初步掌握用計算機進行資訊處理的幾種基本方法,認識其工作過程和基本特徵。

  採用圖表方式分析資料、發現數據規律並直觀形象地表達統計結果,在日常生活、工作和學習中經常用到,而熟練使用圖表處理工具軟體加工表格資訊表達意圖是用計算機進行資訊處理的幾種基本方法之一,是每個人必須掌握的基本技能。因此,透過本節利用圖表工具軟體處理表格資訊,引導學生在圖表處理、圖文排版等操作使用方面,能夠根據需求恰如其分地表達意圖。

  教材的本節內容是在義務教育階段的基礎上所進行的提煉和提高,對軟體的功能使用及其基本操作不再詳細介紹,而側重於引導學生從如何分析問題或任務需求著手,學會從各種需求中尋找技術解決的辦法或策略,從而實現利用恰當的技術表現形式呈現主題,表達意圖。

  二、教學目標分析

  根據教學內容和新課標要求確立本節的教學目標如下:

  1.知識目標

  ①理解用圖表來表現資訊的特點與意義。 ②能根據表格資料關係選擇合適的圖表型別。 2.技能目標

  ①表格資料的輸入、編輯和資料的表格處理。

  ②利用圖表嚮導製作圖表並能根據需要修改圖表。

  ③能夠利用表格、圖表的形式分析資料,發現有價值的規律,並以圖形化的表格資料直觀表示。

  ④能選擇合適的文字處理、圖表處理工具軟體,並採用適當的方式組織資訊,表達觀點。

  3.情感目標

  ①體驗表格資訊加工的基本過程,瞭解表格資訊加工的思想和方法。 ②培養學生團隊合作精神,增強集體觀念,感悟資訊科技蘊含的文化內涵。

  三、學習者特徵分析

  教學物件為高一學生,他們已經具有一定的邏輯思維能力,能夠自主獨立完成較高要求的學習任務,喜歡具有挑戰的任務。透過前階段的學習,學生具備了基本的計算機操作能力,並且,剛剛學習過“文字資訊的加工與表達”,會使用工具軟體Word加工處理文字資訊等,這也為本節課的教學奠定了基礎。

  四、教學策略選擇與設計

  在上節課教學“文字資訊的加工與表達”結束時,已佈置學生預習本節課的內容,透過預習,學生對這部分內容應該已有大體的感性認識,知道本節課的教學將經歷“明確任務→建立表格→分析資料→形成報告”的資訊活動。在課堂教學活動中,透過分析“月考成績統計分析”的案例入手,設計一系列學習活動的任務,採用自主嘗試探究和小組合作的學習方法,分組完成任務,這樣,既可以讓學生透過實踐探索,主動地探求知識,又可以讓學生透過相互之間的協作交流,實現知識的建構。這符合本節課的教學實際,也體現了新課標的教學要求。

  五、教學資源與工具設計

  1.多媒體計算機教室1間,安裝LanStar等網路教學軟體。

  2.多媒體課件,課本,教學參考書。

  3.課堂練習1份。

  六、教學過程

  本節以“評優活動”的案例進行教學,以“明確任務→建立表格→分析資料→形成報告”為線索展開教學,提升學生的資訊素養。採用該例進行教學還在於倡導學生參與學校各項活動,並在實踐活動中學習和使用資訊科技,感受資訊科技蘊含的文化內涵。本節內容主要採用基於任務的協作學習的教學方法,主要由以下幾個環節組成:

  1.創設情境

  採用教材中的“評優活動”的例子作為情景引入,向學生形象講述在年級的評優活動中完成統計和分析資料並形成分析報告的工作,由此遇到了如何在報告中採用合適的圖表形式及文字說明來表達結果的實際問題。使學生產生強烈的技術探究和解決問題的慾望,在這種願望的驅動下,引導學生去探索。

  2.明確任務需求

  就上述“評優活動”分組進行需求分析的討論:需要解決的問題有哪些?應怎麼做? 透過討論達到共識,需要解決的問題有:處理班級評優活動所產生的資料,並由此形成一份帶有結論性的報告。

  進一步討論,要形成這一報告需要完成如下五個任務: ①建立各班三週以來“評優活動”得分統計表──建立表格。

  ②統計“評優活動”各班各周得分和各個專案年級平均分──資料統計分析。 ③統計“評優活動”各班三週總分和各週年級平均分──資料統計分析。 ④採用適當型別的圖表直觀地將資料分析結果表示出來──分析資料。 ⑤根據資料圖表處理結果,配上相關的.文件,形成簡明的分析報告。 再討論應選用什麼工具軟體來完成任務?

  對於這些任務可以用圖表處理工具軟體Excel來進行處理。 3.課堂小結

  本節課聽起來似乎和以前不太一樣,但是競爭無處不在的資訊時代,無論是在學習、生活還是在工作中,迅速、準確地獲取資訊,科學、合理地加工表達資訊比以往任何一個時代都顯得更加重要。擁有資訊意味著競爭中能主動,擁有資訊也意味著能創造價值,擁有資訊還意味能更加輕鬆地獲得成功。

  但是同學們一定要根據不同的問題,不同的資訊,靈活選擇不同的加工方法。

  七、教學評價設計

  學生透過參與學習的過程,獲得一定的知識與技能,併產生成果(作品)。教師適時組織學生總結匯報小組或自己的學習方法以及獲得的知識、技能、經驗與體會,透過教學網路給學生展示作品。彙報後,對整個學習過程及成果進行評價(評價表如下),主要採用自評、組內互評、組間互評和教師評價相結合。教師分別選出學習效果較好和學習效果較差進行講解和評述,充分肯定學生的優點,保護學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使他們保持良好的學習勢頭,幫助學生梳理、小結本課所學的內容。

  八、幫助和總結

  將相鄰的學生每四個人分成一組,共同探討、研究或自主學習,完成上述任務。教師巡迴指導,並注意活動的組織和管理。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學生與教材、學生與計算機互動,學生能透過計算機的互動功能、教材中的文字資料,不斷地完善自己的操作,解決問題,體驗探究的樂趣。對普遍存在的困難,教師可以及時展示學生的成果,以促使學生克服困難,對基礎較差的學生,教師可以進一步引導他們查閱書中相應內容,或引導學生透過計算機的“幫助系統”來學習,也可以給予他們個別具體的輔導。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