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上冊思想品德《寬容與理解》的教學設計

八年級上冊思想品德《寬容與理解》的教學設計

  教學內容:

  《寬容與理解》選自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思想品德》(粵教版)八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第一課。

  教材分析:

  教材探究園提供了兩個活動,都以學生為主角。小蘇的苦惱以主人公小蘇為集體著想的良苦用心卻不被同學理解而產生的苦惱;家庭故事以主人公家中婆媳因一些家庭瑣事而不能相互寬容與理解,由此產生家庭矛盾。活動要求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的實際出謀劃策,幫助主人公擺脫煩惱。正文內容分為四個小節:人們之間需要理解;尊重善意與溝通;生活不能沒有寬容;培養寬容精神。學習本課內容旨在讓學生認識理解與寬容對於建立和諧人際關係的重要性;讓學生學會理解他人,主動以尊重和善意積極地與他人交往;學會寬容他人,自覺拓展自己的眼光和胸懷,化解人際矛盾和衝突,從而營造和諧的人際關係。

  學生分析:

  八年級的學生渴望擁有和諧的人際關係,在待人接物方面已經有著自己的看法。在情緒調控、社會經驗方面也有了一定的提高,但生理和心理還不成熟,這一階段的學生正處在情緒情感的敏感期,人際誤解和矛盾衝突時常發生,加上現在學生大都是獨身子女,在家中備受寵愛,不懂得人際相處中需要互相理解和寬容,遇事容易斤斤計較,人際交往的往往使他們陷入極大的困擾之中。緊張的人際關係和不良的心理狀態嚴重影響學生的正常學習、生活和工作。所以引導學生學會理解與寬容他人的良好品行,在這個年齡階段的學生尤為重要。

  設計理念:

  1、新課程提出“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倡導“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為此大力提倡小組內成員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作用。

  2、真正體現以人為本,關注學生的情感體驗和內心感受,讓學生在活動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長,喚起學生內在的情感,內化為行動,為此在教學中設計一系列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情景活動,在活動中感悟人與人之間需要理解與寬容,培養學生理解與寬容精神。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知道理解與寬容的內涵,認識理解與寬容在建立和諧人際關係中的重要作用;學習如何做到理解與寬容。

  學會理解他人,以尊重和善意積極與人交溝通;學會寬容他人,自覺在生活中拓展自己的眼光和胸懷,培養寬容精神,學會避免和化解誤解與糾紛的技巧,營造和諧的人際關係。

  2、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認識理解與寬容在人際關係中的重要性,克服“以自我為中心”的心態和行為方式,努力把自己培養成為一個能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懂得理解與寬容的.人。懂得尊重他人,為他人著想,有寬以待人的胸懷,能將心比心,體諒他人,檢討自我,化解矛盾。

  教學重點:

  1、理解和寬容的重要性。

  2、怎樣培養理解和寬容的精神

  難點:

  1、在理解中要掌握溝通的技巧。

  2、關於寬容的度。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準備:

  1、自制多媒體課件。

  2、佈置學生收集寬容的典型故事。

  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

  一、創設情景,匯入新課

  師:今天老師給大家講一個故事(多媒體展示):馬加爵殺害四名同學的血案的簡要經過。滿載著父母殷殷期望的四名花季般大學生的生命就這樣凋落了,同樣被父母寄予厚望的大學生馬加爵也帶著沾滿血腥、罪惡的雙手被繩之以法,離開人世同學們你們瞭解這個令人扼腕痛心的血案發生的原因嗎?(請了解真相的學生講述其發生的原因)

  師:面對這一真相,你有什麼感想?請同學們暢所欲言。(學生談感想)

  師歸納:倘若人與人間缺乏相互的尊重與理解,一個人缺少一顆寬容的心仇恨的種子將會埋藏心間,生活也會變得黯然失色,不是說送人玫瑰,手留餘香,人們之間需要理解,生活需要寬容,可在現實生活中,人與人之間理解與寬容並沒有那麼容易做到。自然引出

  二、講授新課

  1、演一演—小蘇的苦惱

  先讓學生閱讀課本56頁“班級風景—小蘇的苦惱”,讓一名學生扮演小蘇,一名學生扮演體育委員,一名學生扮演小丁,其他再找三名學生,將書中故事改編成情景劇。

  師:小蘇本是為班級做好事,為什麼被同學認為是多管閒事,愛出風頭的人呢?如果你是小蘇,你回怎樣應對小丁呢?四人小組討論(要求每組選出一名組長,一名發言人,一名筆錄者)。教師總結。

  2、想一想—家庭故事

  讓學生閱讀課本57頁“出謀畫策—家庭故事”討論:(1)小敏媽媽和奶奶為什麼經常吵架?(2)你的家庭成員之間有沒有類似的糾紛;如果有,你應該為緩解家庭矛盾做些什麼努力?

  師總結:誠然每個人都是獨特的個體,人與人之間存在著各種差異,要和諧相處需要相互理解與寬容,理解與寬容大和諧人際關係的橋樑。

  3、互幫互助—和諧人際關係大家談

  該活動先讓學生思考自己的人際關係是否和諧,如果不和諧,說出不和諧的表現,分析自己造成不和諧的原因。其他的同學幫助他們出謀劃策:做些什麼讓他(她)的人際關係變的和諧。(這個步驟要求教師切實解決存在的問題。)

  4、故事接龍—媽媽和女兒可能發生的故事

  媽媽(幫助孩子整理房間):孩子上中學了,不再象以前那樣對我說了,也不向我撒嬌了。也不知道現在的孩子的心裡是怎麼想的,哎……“這是什麼”(原來是一本日記)媽媽拿著日記本,猶豫了一下,終於還上翻開了日記。

  女兒(手裡拿著禮物,悄悄的)“今天是媽媽的生日,我要給媽媽一個驚喜……”推開門“媽媽,我回來了,祝你……”(看見媽媽正在看自己的日記,表情瞬間凝固了,媽媽也因女兒的突然出現而楞在那裡。)

  媽媽和女兒之間可能發生……(要求學生根據故事發生的情節展開想象,討論下面可能發生的故事。)

  5、我思我行—遇到下列情況我該怎麼辦?說出理由

  (1)朋友不贊同你的意見,與你的意見有分歧—

  (2)老師批評你上課不認真,你覺的冤枉—

  (3)王老師病了,你和幾個同學準備去看望她,但小張卻說你們這是“拍馬屁”,你得知後—

  (4)你今天早上去上學,你媽媽說今天天氣冷,非讓你穿上毛衣,可你覺得不冷,你會—

  (學生討論回答,教師總結)

  師:人與人之間需要理解,社會上由千差萬別的個人組成,如果人民之間沒有相互理解,差異就會成為不可逾越的鴻溝,社會就可能變成永無休止的戰場,那麼怎樣才能理解他人呢?

  6、心靈導航—怎樣才能理解他人

  先讓學生談體會,

  歸納:(1)尊重—善意—溝通是學會理解的重要方法,(2)尊重是理解的前提,善意使理解成為可能,達到理解需要積極的溝通。(3)主動的接近,坦誠的交流,細心的領會是達到理解的途徑。

  7、換位認知—假如我是

  (1)假如我是老師,我希望自己的學生—

  (2)假如我是父母,我希望自己的孩子—

  (學生分小組討論回答,教師總結)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