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文《行道樹》教學設計

課文《行道樹》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

  1、知識目標:精心品味語言,思考人生哲理。

  2、能力目標:培養合作學習及探究生成問題的能力。

  3、情感目標:感悟行道樹象徵的奉獻精神。

  教學重點:

  在合作探究中品讀語言,走進行道樹的精神境界。

  教學難點 :

  引導學生把握主旨,學習奉獻精神,培養奉獻意識。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

  一、聯絡現實,對比匯入 。

  同學們,當你迎著朝陽驅車在公路上的時候,當你精神飽滿走在校園大道上的時候,當你依偎著父母散步在大路上的時候,你有沒有特別去關注過路旁的那一列列大樹呢?他們給你的印象是怎樣的.呢?(自由發言)那麼在臺灣十大散文家之一的張曉風的眼中行道樹又具有怎樣的特殊含義呢?

  今天讓我做一回導遊,帶領我們博才一(3)班的同學們,一起去散步,一起去感悟,一起走進《行道樹》的世界。

  二、配樂朗讀,整體感知。

  1、一生朗讀,同學們提意見,並學習重點字詞。

  2、應該用怎樣的語速、語氣來朗讀課文比較合適?

  (明確:語速適中、語氣深沉而堅定)

  3、全班配樂齊讀,並思考:行道樹是一列___________的樹(填入相關的詞語)。

  三、合作探究,品讀感悟。

  1、鼓勵學生自由發揮填充,明確:行道樹是一列憂愁而快樂的樹。

  2、憂愁和快樂從詞義的角度看是一組反義詞,用它們來形容行道樹矛盾

  嗎?仔細品讀文章,找出:行道樹為什麼憂愁,表現在哪裡?行道樹為什麼快樂,表現在哪裡?(合作學習)

  各自思考2分鐘,然後小組交流,推舉代表發言, 引導學生精讀文章,明確如下:

  憂愁的是:A、離開了原始森林,拋棄了優越自在的生活條件;

  B、城市的汙染,損害著人們的健康,自己又無力改變;

  C、不被人理解。

  快樂的是:A、為城市制造新鮮空氣,製造清新;

  B、夏日能獻出濃陰,黎明能迎接太陽,迎來光明而快樂。

  3、設疑引導把握主旨。

  (1)憂愁與快樂兩相比較,哪個更大些?憂愁>快樂。那麼學到這裡,老師突然產生了一個疑問:既然在城市裡,大樹們會有那麼多的不幸,那為什麼他們不打道回府,回到原始森林裡去吸露,去玩涼涼的雲呢?

  自由發言,答案不拘一格。教師小結如下:行道樹離開了原始森林,拋棄了優越自在的生活條件;而是

  默默無聞,心甘情願立在城市的飛塵裡,為居民提供新鮮空氣,為行人獻出綠陰,為城市迎接太陽,他們是以為人們服務為樂,以奉獻為樂!

  (2)行道樹這種犧牲是什麼精神的體現?以苦為樂,奉獻精神。

  (3)具有這種精神的人叫什麼人?好人偉大的人 大寫的人奉獻者。

  (4)行樹象徵了這種奉獻者。在生活中有這樣的人嗎?

  引導學生講:古人,今人,名人,身邊成功人士,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例子

  (5)學習本文你思想受到觸動了嗎?

  啟示:奉獻是一種犧牲,也是一種快樂!

  4、到此為止,你還有不能解決的問題嗎?(繼續探究,品味語言,深入學習)

  四、溫故知新,作業 延伸。

  1、教師總結:本文是一篇優美有富有哲理的散文,透過傾聽行道樹的自述,對平時司空見慣的行道樹有了新的認識,我們瞭解行道樹是一列憂愁而快樂的樹,行道樹的事業是神聖而痛苦的,行道樹象徵了那些具有無私奉獻精神的人。現在我們再一起飽含深情地朗讀課文,一起在行道樹下,感受千古傳誦的奉獻精神。

  2、佈置作業 :

  (1)、以如果我是__________________,我願___________________的句式造三個句子。

  (2)、蒐集具有奉獻精神的動植物的例子,並說明原因。

  (3)、採蜜:摘錄本文中優美的或具有哲理性的語句,並反覆品讀。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