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文《孟子語錄》教學設計

課文《孟子語錄》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瞭解有關孟子和孟子的思想;掌握文中重點詞語的含義。

  2、熟練的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感知課文;準確把握課文主旨。

  3、準確理解捨生取義的思想內涵;提升自身的道德判斷水平和思想境界。

  教學重點:

  感知課文,掌握文中重點詞語的含義,準確理解捨生取義的思想內涵。

  教學難點:

  兼得和捨生取義二詞的理解。

  教學過程:

  一、匯入。

  同學們,生命是非常可貴的,因為生命對於我們每個人來說都只有一次的機會。一個人如果連生命也無法再擁有了,那麼他將再也不可能做別的事情。但有的時候,有些人卻寧願為了一些別的東西而捨棄至高無上的生命,比如我們熟知的劉胡蘭的故事、董存瑞炸碉堡的故事,還有岳飛的忠精報國,為什麼這些人能把生命置之腦後呢?他們身上所體現的這種精神其實是與兩千多年前孟子的捨身取義的思想是一脈相承的,甚至可以說是受了他的影響,一個人的思想能影響兩千多年,而且成為人們尊崇的道德準則,可見它的魅力,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孟子語錄》之捨身取義。

  二、孟子介紹(由學生介紹,教師補充)。

  孟母三遷的`故事講的就是孟子,有沒有同學能跟我們介紹一下孟子?

  孟子:名軻,字子輿,魯國鄒人(今山東鄒縣)人。戰國時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散文家。著作有《孟子》,是繼孔子之後的又一位儒家學派大師,史稱亞聖。

  三、教師背讀課文,學生自讀,齊讀。

  四、理解字義,文意,試不看課文註解翻譯。

  本文選自《孟子告子上》。《孟子》一書共收入七篇文章,每篇又分上篇和下篇。

  先講解字、詞

  所:不譯。欲:想要得到。也:句末加強判斷的語氣詞,不譯。亦:也。可:能。得兼:應為兼得的倒裝,同時得到。舍:捨棄。者也:連用時,加強判斷語氣。生:生命,也可以理解為活著。義:可以理解為最高尚的思想、行為、道德(真理、信仰、正義等)。

  譯文:

  魚是我想要得到的;熊掌也是我想得到的。如果二者不能同時得到,那麼我就捨棄魚而選取熊掌。生命是我想要的;義也是我想要的。如果二者不能同時得到,那麼我寧願捨棄生命而選擇義。

  全文共四句話,有兩層意思。第

  一層是一個設喻,用魚和熊掌兩種事物來假設比喻,讓作者對二者做的一個取捨,結論是舍魚取熊掌,突出了熊掌的重要性。這樣,自然引出生和義及對二者的取捨,作者最後得出結論:捨生取義。選擇了義,也就是選擇了真理,正義信仰,有益於大眾的思想和行為,表明了孟子的高尚情操。

  五、學生思考:捨生取義這個成語的意思?

  (指為了真理和正義,寧可捨棄生命,了不做不義的事。)

  六、試背課文。

  七、想想,你知道哪些捨身取義的事蹟?談談自己的看法。(或沒有踐行捨身取義的事,談談自己的看法,如一些背叛國家和民族的人叫千古罪人)

  八、小結全文。

  這節課我們透過對孟子語錄的學習,知道了儒學大師孟子的重要觀點即雖然生命和正義都是他所熱愛的,但如果二者發生衝突時寧願捨棄生命以求大義,也就是會捨生取義,他的這一思想一直影響到了現在,讓我們珍惜生命熱愛生命,同時我們還要知道也有比生命更珍貴的東西,那就是義.舍義取生那是苟且偷生,捨生取義則能讓你的脊樑挺立.

  九、積累(都要求掌握)。

  (1)列舉一些你所知道的捨身取義的人物事蹟;

  (2)孟子的其它名言:

  盡信書不如無書.

  側隱之心,人皆有之。(推崇人性本善的觀點)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

  作業:

  背誦課文

  掌握捨生取義這個成語的意思

  掌握孟子的其它名言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