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方體的體積計算》優秀教學設計

《長方體的體積計算》優秀教學設計

  篇一:《長方體的體積計算》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讓學生在觀察、比較中,感知長方體的體積大小與它的長、寬、高有關。透過具體操作,探索並掌握長方體、正方體體積的計算方法,能正確計算長方體、正方體的體積,並能運用所學知識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2、在觀察、操作、探索的過程中,提高學生動手操作及合作學習能力,培養遷移、類推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進一步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3、在個人及小組的探究活動中,培養團隊協作,勇於探索的品質,體會數學的應用價值。

  教學重點:引導學生探索長方體體積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體驗公式的推導過程。

  教具學具準備:包裝盒和一個不規則物體,每組12個稜長為1釐米

  的小正方體、表格。

  教學過程:

  一、複習比較,引入課題

  1、(出示兩個不同的物體)這兩個物體誰比較大?我們比的是他們的什麼?體積指的是什麼?

  2、下面的圖形都是由稜長為1釐米的小正方體拼成的,它們的體積各是多少?你是怎麼知道的?

  3、(出示包裝盒)大家認識它吧?它是什麼形狀的? 它的體積多大呢?請你估一估,猜猜它有多大?(生猜測) 要使他說得更準確,我們用一種科學的方法來計算長方體的體積那就好了。這節課我們就來研究這個問題吧,板書課題:長方體的體積。

  二、自主學習,合作探究

  (一)探究長方體的體積計算

  1、探究長方體的體積和那些因素有關。

  師:我們都知道長方體有六個面,這6個面可能是什麼形?

  學生口答。

  大家想一下,長方形的面積和什麼有關?(學生回答)那麼猜一猜,長方體的體積可能和什麼有關呢?(生猜測)

  老師這裡有幾組長方體,(課件出示)大家看,這兩個長方體的長、寬、高有什麼關係?

  由此,我們可以得出什麼結論?

  2、探究長方體的體積和它的長、寬、高的關係,推導長方體體積的計算方法。

  師:那麼長方體的體積和它的長、寬、高到底有什麼樣的關係呢?(每組準備12個小正方體)

  (1)老師課前叫同學們準備了一些稜長都是1釐米的小正方體,現在,小組合作,每個小組分別擺出各種長方體,記錄它們的長、寬、高,並填表。(學生小組活動)

  (2)(彙報交流)你們組擺的長方體的長、寬、高是多少?你能說說你們組是怎樣擺的嗎?體積是多少?

  (3)發現總結長方體體積公式

  師問:每排的個數、每層的排數、層數與長寬高有什麼關係?

  生一:每排的個數相當於長,每層的排數相當於寬,層數相當於高。

  請同學們想一想:長方體的長、寬、高與它的體積有什麼關係? 生一:因為每排的個數、每層的排數、層數相乘就是體積,所以長方體的體積=長×寬×高。

  師:體積怎麼求?為什麼? 學生口答,教師板書。 課件演示公式的推導過程

  (4)如果用V表示體積,a表示長,b表示寬,h表示高,那麼這個公式用字母怎樣表示?

  師板書:V=abh

  (5)根據這個公式,要求長方體的體積,需要知道長方體的什麼? 同生們學會了總結長方體體積的計算方法,真是了不起,透過猜想、實驗、驗證總結出了長方體的體積計算公式,今後在學習上同樣可以利用這種方法學習。

  3、長方體的體積計算公式的應用

  (1)師問:在生活中,怎樣計算長方體的體積?

  例:一個長方體,長7釐米,寬4釐米,高3釐米,它的體積是多少?

  學生1:長方體的體積=長×寬×高。 全班動筆做一做。

  (2)看立體圖計算長方體的體積(只列式不計算)寫在課堂作業本上。

  長6分米,寬4分米,高3分米,求體積。 長6釐米,寬6釐米,高5釐米,求體積。

  三、學以致用,鞏固提高

  1、雄偉的人民英雄紀念碑矗立在天安門廣場上,石碑的高是14.7米,寬2.9米,厚1米。這塊巨大的花崗岩石碑的體積是多少立方米?

  2、有一本新華字典,它的長、寬、高分別是2分米、1分米、0.6

  分米.這本字典重多少千克?(每立方分米重500克)

  3、一塊磚的長是24釐米,寬是長的一半,厚是6釐米,它的

  體積是多少立方厘米?

  4、有一個底面是正方形的長方體,它的稜長之和是60釐米,高

  7釐米,求這個長方體的體積。

  四、全課小結,佈置作業

  1、透過這節課你學到了哪些知識?你還有什麼問題嗎?值得注意的地方是什麼?2、教師總結 3、佈置作業

  ① 課堂作業:練習七② 課外實踐:找一個長方體實物量一量它的長、寬、高,並計算它的體積。

  5、7

  篇二:長方體體積的計算教學設計

  《長方體體積的計算》教學設計

  教學內容:人教版小學數學五年級下第三單元長方體體積的計算。 教學目標:

  1.理解並掌握長方體體積的計算方法.

  2.能運用長方體體積公式進行計算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3.培養學生歸納推理,抽象概括的能力. 教學重點:理解和掌握長方體體積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理解長方體體積公式的推導過程. 教學用具:多媒體課件、1立方厘米的小立方體.

  教學過程:

  一、複習舊知,匯入新課. 1.什麼是物體的體積? 2、常用的體積單位有哪些?

  3、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分別有多大?

  4、(課件出示)下面兩個長方體是用1立方厘米的

  小正方體拼成的,說出它們的體積各是多少。(9立方厘米、8立方米)你是怎樣知道的?(數小正方體的個數)。

  師:也就是說:長方體中含有多少個體積單位它的體積就是多少。

  5、

  (生:切割成小正方體)出示微波爐,那麼求這臺個微波爐的體積你還想用切割的方法嗎?(不能)

  6、看來並不是所有的物體都適合用切割的方法,你們想不想知道更

  簡單更可行的求長方體體積的方法呢,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長方體體積的計算(板書課題) 二、動手操作,歸納總結

  1、老師為大家準備了一些小正方體,每個小正方體的體積是1立方厘米,誰知道它的稜長是多少?(1cm)

  好,下面就請同學們小組合作,用老師準備的小正方體擺成不同的長方體,把不同長方體的相關資料填在表中,然後觀察表中的資料,你們能發現什麼。

  2、小組合作,教師巡視。

  3.學生彙報展示說發現,教師板書。

  4、教師課件演示.

  總結體積公式:長方體體積=長×寬×高。

  教師:用V表示體積,a表示長,b表示寬,h表示高,公式可以寫成:V=abh.教師板書。

  5、教學例1.學生獨立解決,全班彙報。 三、鞏固練習,解決問題

  5m

  1

  5cm

  4m

  學生口答

  2、求微波爐的體積.獨立完成,集體訂正。 3、口答填表。

  4、動手測量求數學書的體積。同桌合作測量計算,集體訂正。

  5、學校操場上現有15立方米的沙子,準備填入一個長7米,寬3米,深0.8米的長方體坑內,能把坑填平嗎?

  6、一根長方體的鋼材,長是8分米,它的橫截面是一個邊長為5釐米的正方形。這根鋼材的體積是多少立方分米?如果每立方分米鋼材重7.8千克,那麼這塊鋼材重多少千克?

  7、不規則石頭的體積:我們學會了計算長方體的體積,那麼你能不能利用我們所學的知識求出這塊石頭的體積?動腦想一想,同桌討論。

  四、談收穫:這節課你有哪些收穫。 五、教師總結:

  這節課我們透過動手實驗學會了長方體體積的計算,希望同學們平時也能多動手動腦,把我們所學知識用到生活中去,為生活服務。板書設計

  長方體的體積=長×寬×高

  篇三:長方體的體積教案

  《長方體的體積》教學設計 瓜州鄉淵泉小學 張梅

  教學內容:教科書六年制五年級下冊第99~102頁。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使學生掌握長方體體積公式的推導過程,理解長方體體積的計算公式;初步學會計算長方體的體積。

  2.過程與方法目標:培養學生實際操作能力,同時發展他們的空間觀念。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在活動中使學生感受數學與實際生活的密切聯絡,體驗學數學、用數學的樂趣,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學重點:在長方體、正方體體積計算公式的探究過程中,理解長方體含體積單位的.個數等於長、寬、高的乘積,進而推匯出長方體(正方體)體積計算公式。 教學難點:體積公式的推導。

  教學準備:1立方厘米小正方塊 多媒體課件 學具準備: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體24個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發現問題

  1、(課件出示)字典是我們學習的工具書,必須要常備身邊的,聰聰遇到了這樣的問題,他每天都要帶一本字典,現在有兩本內容同樣的字典,他要選擇其中的哪一本經常帶在書包裡比較方便呢?為什麼?(小本的字典。體積小)

  其實剛才我們在比較他們的什麼?(比較它們的體積。)體積指的是什麼?(體積是指物體所佔空間的大小)

  常用的體積單位有那些?(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 2、小結:任何物體都佔一定的空間大小,也就是說都有一定的體積 二、 觀察思考 提出猜想

  1、課件出示三個長方體(下列各長方體分割成了體積為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體,請你數出小正方體的個數,並求出長方體的體積。) 2、教師演示,學生獨立完成後,指名回答

  反饋交流,得出:含有多少個體積單位,它的體積就是多少。

  理念依據:透過練習,使學生感知:體積是由體積單位組成的,要求長方體的體積可以用切一切、數一數小方塊的方法。這既是對上節課體積單位的複習,也是這節課的教學起點。

  3、 師:是不是我們都可以用切一切、數一數小方塊的方法來求一個物體的

  體積呢?

  4、學生討論 討論後使學生明確:實際上,在很多情況下,往往不能用切割的方法來求長方體的體積。如:字典、洗衣機的體積、電腦主機的體積等。 理念依據:從實際情況考慮,讓學生體會到,要求一個物體的體積,必須有一個新的方法才能解決,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4、 師引題:這節課我們一起來學習長方體的體積計算(板書課題) 師引導學生動腦思考、大膽猜想。透過剛才的觀察,你認為長方體的體積大小可能和什麼有關呢?(學生彙報可能與長、寬、高有關) 6、利用課件,驗證猜想。動態變化長方體的長、寬、高 師:下面的長方體,什麼變了?什麼沒變?

  圖(4)

  先利用多媒體將上環節使用的圖(1)動態變成圖(2)

  生:長方體的寬和高都不變。長變了,表面積變了,體積也變了。 教師繼續把圖(2)動態變成圖(3)

  生:長方體的長不變,高和寬都變了,表面積和體積也變了。 教師也不做評論,再把圖(3)變成圖(4)

  生:長方體的長、寬、高都變了,表面積和體積也變了。

  師:透過剛才的觀察,你認為長方體的體積大小和什麼有關?(長方體的體積和長、寬、高有關)

  7、再次猜想

  師:透過剛才的觀察,我們發現長方體的體積和長、寬、高有關係。你能猜想出它們有怎樣的關係?

  教師板書學生的猜想:長方體的體積=長×寬×高

  [設計意圖]透過演示,使學生體會到長方體的體積和長、寬、高都有關係,進而大膽的提出猜想)

  三、動手實踐、驗證猜想 課件出示小組合作要求 1、提出小組合作要求

  請同學們小組合作,用你們手中的1立方厘米小正方體拼成形狀不同的長方體,擺的時

  候思考: 1.每排擺了幾個?2.每層擺了幾排?3.擺了幾層?4.一共擺了多少個?你是怎樣很快算出總個數?5、你是怎樣很快算出總個數的?然後把數字記錄在表格裡面。 6

  、觀察每個長方體的“總個數、每排個數、每層排數、層

  數”分別與這個長方體的“體積、長、寬、高”有什麼關係 ?然後把數字記錄在表格裡面。

  2、小組合作學習

  全班同學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分工,開始操作、計算、記錄、思考、討論 。 (出示課件:

  師:請各小組同學利用你手中的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體,擺成3種長方體,並把有關資料填到表格中,好嗎? 生:好!

  (小組活動開始,各小組學生分工合作,用體積是1立方厘米的正方體擺出三種長方體,並根據表格要求整理、填寫資料。教師巡視指導,瞭解學生活動情況。) 3、小組派代表彙報

  哪個小組願意先彙報你們的研究過程和成果?

  第一組:把12個正方體擺成3排,每排2個,擺2層。這個長方體的長是2釐米,寬是3釐米,高是2釐米,體積是12立方厘米。

  第二組:把15個正方體擺成1排,每排5個,擺3層。這個長方體的長是6釐米,寬是1釐米,高是3釐米,體積是18立方厘米。

  第三組:把24個正方體擺成3排,每排4個,擺2層。這個長方體的長是6釐米,寬是4釐米,高是1釐米,體積是24立方厘米。

  師:你觀察得非常仔細,解說也非常到位!真是一位小老師!謝謝你! 師:透過這幾個小組的拼擺再加上剛才XXX的講解,同學們有什麼新的發現? (學生略感疑惑)

  師:我們一起來討論一下,(結合課件中出示的表格邊指邊說)擺每個長方體的“總個數、每排個數、每層排數、層數”分別與這個長方體的“體積、長、寬、高”有什麼關係嗎?同學們可以先和身邊的同學討論一下,然後把你的想法和大家交流。

  4、學生進行短暫的討論後進行了交流。

  生1:長方體的體積就是擺這個長方體的小正方體的個數。

  生2:我想補充一下。從我們填的表格中就可以看出,每排擺幾個,長方體的長就是多少,每層擺幾排,它的寬就是多少,一共擺幾層,高就是多少。

  生3:我發現,只要知道一排擺幾個、擺幾排、擺幾層就能知道長方體的體積了。 師:大家說的不錯!如果要想知道一個長方體的體積,我們可以怎麼做?

  生4:只要知道長方體的長、寬、高就能知道一排擺幾個,擺幾排,擺幾層,就知道體積了。

  生5:如果是教室的體積你怎麼擺?

  師:嗯,你這個問題提得很好,很及時。是呀,難道還要用小正方體去拼擺教室的體積嗎? (有學生開始小聲地笑,並交流。課堂氣氛又一次變得活躍) 師:誰有更切合實際生活的方法?

  生6:老師,我覺得根本就不用擺了!只要量出長、寬、高就行了。

  師:(疑惑狀)什麼叫量出長、寬、高就行了?誰聽明白了?能結合表中的資料說一說嗎? 生7:老師,我明白了!量出長寬高就相當於是知道了一排擺幾個,擺幾排,擺幾層。所以,用長乘寬再乘高就是教室的體積。

  師:原來是這樣啊!(面向生6)XXX,你同意他的解釋嗎?大家同意嗎? 生:同意!

  5、發現總結長方體體積公式

  (教師在學生回答時相機將表中“總個數、每排個數、每層排數、層數”下面顯示出“體積、長、寬、高及相對應的單位。”)

  (1):剛才老師把同學們的實驗資料彙總了這張表,我們一起來觀察。 師問:每排的個數、每層的排數、層數與長、寬、高有什麼關係。

  彙報交流:長方體的體積就是擺這個長方體的小正方體的個數。每排擺幾個,長方體的長就是多少。每層擺幾排,它的寬就是多少。一共擺幾層,高就是多少。 (2)教師引導學生髮現:小正方體的總個數=每排的個數 ×每層的排數× 層數長方體的體積= 長 × 寬 × 高 學生動筆算一算每一組的長、寬、高相乘的積,算後彙報。

  (3)引導學生把計算結果與記錄表中的體積進行比較,發現長×寬×高的乘積就是長方體的體積。

  (4)同學們真了不起,透過猜想、實驗、驗證總結出了長方體的體積計算公式,今後在學習上同樣可以利用這種方法學習。

  (5)字母表示:長方體體積用V表示,長用a表示,寬用b表示,高用h 表示,長方體的體積公式用字母表示是V=a×b×h=abh 板書:V=a×b×h= abh 學生齊讀公式。

  6、長方體的體積計算公式的應用----解決課前猜想(算字典的體積) 7、遷移推匯出正方體的體積計算公式 再次嘗試:一個長方體提問怎樣求它的體積。

  課件出示:圖形變化成正方體提問你能求出它的體積嗎?

  現在請同學們根據長方體的體積計算公式,在小組內討論討論:正方體體積的計算公式是什麼?

  學生小組討論。

  哪個同學願意說說正方體體積的計算公式? 教師追問:你們是怎麼想的?

  學生:因為正方體是特殊的長方體,當長方體的長、寬、高都相等時,長寬高也就是正方體的稜長。所以正方體的體積=稜長×稜長×稜長。 教師板書:正方體的體積=稜長×稜長×稜長 教師說明用字母表示V=a×a×a = a3 板書:V=a×a×a = a3

  教師說明:a3讀作a的立方或a的三次方,表示3個a相乘。

最近訪問